1996 年日劇《悠長假期》播出,其最終回高達36.7%的收視率至今仍名列日劇收視率前十。
近兩年《俗女養成記》《風平浪靜的閑暇》《海村恰恰恰》等作品湧現,中日韓三國電視劇不約而同地選擇了 " 逃離都市 " 的治愈系主題。
" 人生的适當停頓" 不僅由來已久,而且成了近兩年每一季度劇集中高頻出現的中心思想。
本季度韓國同樣推出了這樣一部 "看名識題" 的漫改劇。
《什麼都不想做》
아무것도 하고 싶지 않아
該劇改編自同名漫畫,金雪炫、任時完主演,《咖啡王子一号店》《奶酪陷阱》的李允珍導演執導、執筆。
同 28 歲的大島凪一樣,本劇 28 歲的女主李夏天遭受了來自工作、生活和家庭的暴擊。
一開場,再一次從沒能趕上高考的噩夢中醒來的夏天開啟了一天的工作。
先是被領導欺騙和刁難,錯過了由自己主導的首次企劃案宣講,一切努力給她人做了嫁衣。
接下來又被從大學開始交往 6 年的男友提了分手。
最後上司為中飽私囊,對更換合作公司的女主大發雷霆。
即使這樣,女主還在自我 PUA,認為是自己不該去找男友、是自己不夠優秀。
一系列令人窒息的壓抑事件中,唯一的光就是媽媽打來慰問的電話。
無非是希望女兒好好吃飯,媽媽從家裡郵寄了自己做的泡菜。
結果這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媽媽去世了。
女主如行屍走肉一般操辦了葬禮,一直到回家看到媽媽生前寄來的小菜時才嚎啕大哭。
再次回到上班、下班的女主已經成了孤兒,但生活照常發生。
麻木的生活因為一次下錯站終結,夏天看到了地鐵站窗外盛開的鮮花,坐了和上班反方向,同時無比平和、閑适的地鐵。
這一次夏天下定決心辭職,揭穿了上司吃回扣、性騷擾女職員的内幕。
帶着自己 238 萬韓元的工資積蓄,她決定竭盡全力好好為自己生活。
28 歲就 "退休" 的夏天選擇來到安谷這個小漁村生活,也就此遇上了這裡的圖書館臨時工男主安大汎。
夏天機緣巧合中租下了一整棟廢棄的桌球廳,選擇在這個帶有天台和人命案的兇宅重新開始。
另一邊的男主大汎從劇集開始就一直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5 點起床看着路燈熄滅、跑步、到點去圖書館開門,到點下班。
在漫畫中這位不擅長和陌生人交流的男主實際上從小被稱作神童。
以天才身份考入首爾大學的他,在人生突變後,選擇在這個小村莊作為圖書館員慢慢生活。
直到夏天出現,大汎一頭長卷發,結果被夏天誤會是女生。
後續又被夏天一腳足球砸中。
兩人也因為夏天的兩次醉酒行為結下了更深的緣分。
初來乍到的夏天,一個人喝得爛醉,在馬路中間橫沖直撞,不善言辭大汎也隻是在一旁默默守着。
當晚夏天昏睡在了圖書館,大汎擔心夏天一個人在熄燈的圖書館害怕選擇留下來陪伴。
梅開二度,夏天再次喝多了耍酒瘋,這一次她在 ATM 機裡取出了自己所有的現金,在大街上晃晃悠悠地走。
出來散步的大汎再一次遇上了夏天,上演了啼笑皆非的一晚。
夏天酒醒後發現全部身家丢失不見,循着線索找了一整天。
大汎因為不放心也幫着一起。
最後證實是夏天房東的孫子無意中撿到,小孩因為害怕被追責找到大汎,大汎将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
夏天也在房東兒子的态度轉變後得知了真相。
房東的兒子一直處心積慮地用各種煩人的方式想要趕走夏天:
找小孩子給夏天添麻煩、讓學生小春在圖書館給夏天制造事故、找熟人吓唬夏天 ……
直到這一次房東兒子因為自家孩子犯錯選擇補償,幫助夏天改造舊屋。
夏天在學生小春、大汎、房東兒子的幫助下扭轉了心态,從受害者邏輯中逐漸走出。
但是夏天的危機不止于此,黑暗處總有人暗中窺探夏天的一舉一動,潛在的危險為之後的展開埋下了伏筆。
夏天後續如何應對小漁村的人際往來和經濟危機?
大汎是主動抑或是被動選擇了 " 人生罷工 ",背後的人生轉折事件是什麼?
目前劇集更新四集,男女主人物故事及情感醞釀将在後續劇情中娓娓道來。
該劇名為《什麼都不想做》,又名《夏日大罷工》,暗合了女主的名字、發生的季節以及罷工的心境。
面對循環往複的 996、24 小時待命的手機轟炸,打工人迫切需要一個逃離的出口。
夏天的讨好型人格、自我否定式的生活狀态,恰好是一類人的縮影。
正如大島凪的 " 無法讀懂空氣 " 一樣,她們在職場和生活的各個場域中因無法适應所謂的規則而難以喘息,于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 " 出走 "。
今年 4 月播出的《我的解放日記》,又名《我的出走日記》,其中同樣描繪了人生達到極限的廉家三兄妹和具先生的逃離之路。
這類劇集的持續爆火一方面自然是社會心态的映射,另一方面何嘗不是打工人的心理代償。
韓裔德國哲學家韓炳哲在對績效社會的 " 社會病理學 " 分析中也提到了人的隔絕本能。
" 如果缺少隔絕的本能,那麼人類的生存便成為一種煩躁不安、過度活躍的反應和發洩活動 "。
罷工、假期、停頓、出走、隔絕…… 這是人在陷入精神倦怠期困境時的自救。
與其在無力壓抑的環境中持續内耗,不如在覺察自身問題後及時調節,選擇重新接納自身和世界的本來面目。
" 采菊東籬下 " 的 " 田園牧歌式 " 生活也成了很多人向往的一方天地。
即使大家都知道田園牧歌可能并不美好,也知道陀螺式的生活無法輕易停歇。
衆人仍選擇在生活的間隙看看另一種可能性。
" 治愈系 " 美學也常常和花瓣、森林、大海、鄉村等意象挂鈎。
因為" 原子化 " 社會中遭遇個體危機的我們需要重新和自然、家庭、社區、生活建立聯系後,才能走出既有規訓系統,打破二元認知體系,重返内心平和。
所以劇集中各個主角出走的最後結局也并非是成人童話般的唯美溫馨。
而是在放慢腳步後,重新感受自身和世界的牽絆,強化了個體依存感,重建人與人、人與生活、人與自然的聯系。
《風平浪靜的閑暇》最後凪再次斷舍離,拒絕了魅力男鄰居全心全意的愛,也放棄了前男友的複合請求,選擇繼續找工作,重返社畜生活。
《俗女養成記 2》中陳嘉玲回到家鄉台南,收拾好鬼屋後,每天依舊要面對各種生活和感情上的突發事件,忙得四腳朝天。
《我的解放日志》女主廉美貞和男主具氏在重新應對好各自生活後迎來了開放式結局。
《什麼都不想做》的李夏天和安大汎最後何去何從尚未可知,但 " 罷工 " 的意義本就不在于解決原來的問題,抑或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是選擇調換看問題的視角和心境。
原本的條條框框在真實的自然和自我面前逐漸消解、内心的秩序繼而重建。
今冬天氣逐漸變冷,這部《夏日大罷工》或許能在這樣的日子裡平添一絲溫暖與舒适。
插播一條重要消息:
铛铛铛铛 ~ 看過來,為你推薦一個寶藏視頻賬号 ↓↓↓ 真實故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