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現場,來源:通威,下同)
秋末冬初的成都,天氣驟冷,但這并不影響 2024 第七屆中國國際光伏與儲能産業大會會場内外的火熱。
11 月 17 日 -20 日,這個已經連續舉辦至第七屆的大會,如期在成都隆重召開,依然是整個新能源行業關注的焦點。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裏克 · 索爾海姆,四川省副省長李文清,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鳳朝等出席寄語;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等企業領袖和頂尖專家彙集蓉城,縱談行業新趨勢、新技術,尋找穿越周期新動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美科股份等産業鏈上企業及樂山市、眉山市等搶抓産業城市紛紛展出新技術、新産品、新成果,布局新未來。
钛媒體 APP 注意到,光伏行至下半場,大會名字也從光伏到光儲,傳遞出行業發展新風向:光伏行業技術創新聚焦的關鍵點已經從降成本到擴應用,光儲結合方能破局;行業要适度 " 内卷 ",也要共建良性生态;全球能源綠色轉型背景下,出海是全行業必選題。
當然,大會在照見全球光伏行業幾經沉浮的同時,也見證了通威等産業鏈龍頭乃至通威主場四川省光儲産業一次次轉危爲機、穿越周期的笃定和韌性。如今,站在風雲突變的新當口,通威們正通過技術創新、并購整合、通力合作破局,各地政府和光儲企業搶抓招商契機,攜手邁向光儲新時代,開啓雙碳新征程。
大會期間,成都、樂山、眉山、宜賓、廣元、中廣核新能源、通威股份(600438.SH)、協鑫、儲元世紀等 60 餘個合作項目已經先後簽約落地,簽約總金額累計超過 300 億元。
價格要體現價值
20 餘年,呼嘯而過,中國光伏從原材料、技術、市場 " 三頭在外 " 到多項 " 全球第一 ",在政策機制和市場驅動下,我國逐步形成了研發活躍、産業鏈完整齊備、端到端自主可控的具有國際競争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産業。
數據顯示,我國推動全球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累計下降超過 80%,光伏産品覆蓋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爲全球貢獻了 80% 以上的光伏組件,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也爲全球綠色能源轉型做出了突出貢獻。
不過,強周期性的光伏行業,發展進階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自 2020 年掀起的一波上行行情于 2023 年三季度戛然而止:産業鏈價格掉頭向下,光伏企業業績滑坡甚至出現大面積虧損。
到 2024 年上半年,我國多晶矽、矽片、電池和組件價格分别同比下跌 40%、48%、36% 和 15%,均創曆史新低,且擊穿企業成本線。
正如此次大會上,天合光能(688599.SH)董事長高紀凡所言,中國光伏産業正在經曆 " 史上最嚴峻挑戰 ",光伏供需關系嚴重失衡,行業陷入 " 内卷式 " 惡性競争。
面對低價競争,出席大會的企業家、專家紛紛舉旗呼籲 " 反惡性競争 "。
" 降本增效是所有行業永恒的話題,但價格背離價值,尤其是價格低于成本,這就是一種不合理、不正當的競争。"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表示,降成本對光伏行業來說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不能一味地降低成本或者價格,就算光伏發展成 0 電價,也不是它投資價值的體現,要理性看待成本、價格與競争,尊重價值規律,尊重市場。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談到光伏行業 " 内卷 " 的雙重性。" 不是說‘卷’就一定好,但是它至少有雙重性,在這個過程當中,确保了中國技術在全球領先,确保了整個行業的技術叠代與發展的速度。" 他認爲,一定要看清楚 " 卷 " 的正反兩面性,引導光伏行業适度 " 卷 ",但要避免惡性的 " 卷 ",保持一定競争烈度和發展速度的同時,保持良好的發展态勢。
好消息是,行業的呼籲和共識正在形成合力。
10 月 14 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在上海組織召開 " 防止行業内卷式惡性競争座談會 ",共同研讨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出清過剩産能等相關措施,與會企業代表商讨的内容包括關于 " 反内卷式競争、反低于成本傾銷 " 等行業自律公約。
10 月 18 日,中國光伏協會進一步表示,光伏組件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違法,同時公布最低成本價 0.68 元 /W。
另外,在大會主題論壇上,包括通威股份、隆基綠能、協鑫科技、晶澳科技等龍頭企業負責人在内的 18 位行業領袖還聯合發出《共建良性行業生态 推動光儲融合發展——促進光儲行業健康發展倡議》。
光儲結合以破局
盡管行業仍處寒冬,但業内普遍認爲,光伏回暖是肯定的,現下隻是時間問題。
劉漢元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 不考慮限産的因素,可能最快今年年底,最慢明年年底。" 美科股份董事長王祿寶認爲,到 2025 年二季度基本能恢複。晶澳科技副總裁李棟則表示,優秀的企業能很快穿越周期,差一點的企業經曆 1-5 年都有可能。
于全行業而言,磨底最爲難受,如何破局?
新能源國際投資聯盟副理事長王進從控制産能的角度出發,建議政府出手控制産能。比如企業在新建産能時需同步并購整合落後産能,以提高企業擴産能的成本。
實際上,各地方政府已經開始積極行動。李文清在緻辭中就明确表示," 四川将進一步推動産業建圈強鏈,科學複制産業成果,爲光伏和儲能産業發展制定政策工具包,從降低成本、産業配套、資本匹配等方面出台一攬子舉措,切實強化全生命周期服務,持續提升産業鏈總數和安全水平。"
(四川省副省長李文清)
在本屆大會上,業界則更多從産能消納角度給出解決方案——光儲結合,拓展新場景。
" 過去十幾年光伏技術創新主要聚焦于降本,讓度電從幾塊降到一塊多再到一毛兩毛,成本已經很低。光伏發展進入新時代,未來的技術創新更多還要聚焦于推動光伏的應用。" 隆基綠能黨委書記、副總裁李文學直言,未來場景應用是行業創新的方向,比如分布式源網荷儲協同發展。
協鑫科技聯席 CEO 蘭天石也談到,制造降本已經沒有太大的邊際貢獻了,現在需要用未來零碳的場景去思考光儲一體化。
" 如果儲能和其他問題不解決,光伏的明天、後天都會非常糾結甚至灰暗。" 劉漢元近來持續性倡導光儲一體化,其認爲,随着成本不斷降低,儲能的大規模應用将爲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動提供堅實保障。其中,抽水蓄能是目前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優、最具大規模開發條件的儲能方式,儲能成本爲 0.21 元~0.25 元 /KWh,相較其他技術成本最低。
琏升光伏科技董事長王新也直接建議,光伏行業要把握機遇、掌握自己命運,利用源網、微電網,直接把電力做到終端,真正發揮太陽能的作用,解決能源安全。
實際上," 光伏 + 儲能 " 已經進階至光儲充一體化了。最近一年多以來,全國各地不斷有光儲充一體化電站項目開工或投入運營,包括華爲數字能源、陽光電源、遠景集團、時代星雲、海博思創、協鑫能科等超百家不同背景的設備廠商已紛紛入局,分食行業新風口。隻是,該業态仍然依靠政策驅動,整體經濟性還不夠。
寶豐新能源總裁石錦軒指出,新能源跟傳統的化石能源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綠色屬性,而西電東送的原因就是便宜,但綠色屬性在很長時間内都沒有轉化成經濟屬性。其希望," 未來政策制定者能夠在電價形成機制上再大膽點,給儲能更多的經濟價值,這樣能把儲能在電源端還有電網端的真正價值體現出來,更好地推動光儲的高質量發展。"
全球能源轉型是終極驅動
行業笃信光伏未來,底氣源自全球能源變革的迫切。亦如劉漢元所言,"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要當主角,光伏就是其中的第一主角。"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能源轉型投資 6760 億美元,是全球能源轉型投資最多的國家;出口風電光伏産品助力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 8.1 億噸。
聚焦至國内,2023 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曆史性超過火電裝機,光伏發電躍升爲我國第二大電源,成爲電力裝機主體。截至 2024 年 9 月末,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 17.3 億千瓦,同比增長 25%,約占我國總裝機的 54.7%。2024 年前三季度,全國光伏新增并網 161GW,同比增長 24.8%。截至 9 月末,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 770GW,同比增長 48.4%。
劉漢元還表示,欠發達國家、"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的能源發展過程中,可以不用再走原來發達國家的老路,直接進入可再生清潔能源爲主、甚至百分之百的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時期。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的資金走出去、光伏産業走出去、儲能産業走出去、汽車電動化走出去,可以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打造,真正驅動中國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成爲拉動中國本土經濟發展和引領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主要力量。
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還提出,随着人工智能發展,未來 2-3 年會開始缺電,這需要光伏新能源來解決。
國際視角下,光伏産業方興未艾。東吳證券研報預計,2024 年國内光伏裝機約 240GW 以上,全球裝機約 500GW。劉漢元則更爲樂觀," 與未來市場規模和最終光伏行業需要的裝機量相比,應該還有 10 倍、20 倍,甚至更大的空間。"
全球能源變革背景下,出海,正在成爲行業的共識,也是穿越周期的必選項。
2023 年,中國電動汽車、光伏産品、锂電池 " 新三樣 " 産品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産品(矽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 259.3 億美元,同比下降約 35.1%,呈現 " 量增價減 " 的态勢。
不過,随着中國企業的全球競争力顯著提升,以美國爲代表的海外部分國家地區構築起貿易壁壘,光伏出海也面臨風險。
王新建議," 打通海外市場不僅要靠企業,也要靠政府,從國家 / 政府的層面與其他國家進行溝通,才能讓國際市場更加暢通,讓中國的光伏風電儲能的制造業真正爲全球碳中和、能源轉型做出更大貢獻。"
而李文清的發言或在一定程度上給在川投資企業吃下 " 定心丸 "。其表示," 将進一步加強開放合作,統籌推進政府治理産品開放、應用産品開發,搭建更多交流對話平台,持續深化産業上下遊左右岸國内外合作,幫助企業找資源、做市場、搶訂單。"
當然,光伏出海的終極不僅僅是産能出海,關鍵還在以技術構建競争力和發展韌性。
以太陽能電池片連續 7 年出貨量全球第一的通威爲例,其始終奉行 "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 ",高度重視技術研發,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就高達 104.19 億元。且通威的創新不僅體現在對現有技術的優化升級,還緊跟光伏領域前沿技術,布局未來。
此次大會上,通威全球創新研發中心正式揭幕。且該中心不僅建成了異質結銅互聯及鈣钛礦電池一體化車間,還包括 TBC 研發線、組件研發線等多個行業内領先的研發實體。
據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術官邢國強介紹,通威自主研發的 THC 210 異質結組件最高輸出功率達到 776.2 瓦,光電轉換效率達到 24.99%,自 2023 年以來已經第 9 次刷新異質結組件的功率、效率世界紀錄。
可以預見,在全行業自律共赢、通力合作、技術創新及應用拓展的努力下,中國光伏必将再次穿越陰霾,爲全球能源綠色變革貢獻更大動能。(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