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好!我是 biu 媽 ~~
大過年的,大家都在帶孩子玩什麼呢?除了出門旅遊,也可以帶着孩子做做手工呀 ~~
做手工是我和 biu 共同的愛好,帶她做手工,我也沒想那麼多 " 意義 ",就當多一件好玩兒的親子活動,但是不知不覺卻覺得她很有收獲,有了她自己的審美,自己的表達方式,自己的很多創意 ……
而在我心裡,新年時家人一起動動手,創造一些美好回憶,這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一件事情啊!
▲ biu 做新年盒子時順手拍的
下面是我曾經分享過的一些帶娃做手工的經曆,在節日裡也再次把我的快樂分享給你 ~~
還有哈,之前買了新年盒子的親們,趕緊做起來啦 ~~ 落灰可就不好啦 ~
1
嘚瑟的說,biu 現在的動手能力我是很滿意。
比如基本可以自己搞定幼兒園的各種手工作業,省了我好多功夫。
下面這個故事盒子是我們幼兒園布置的假期作業,就是她自己構思,自己動手,我全程沒有幫忙哦。
▲ biu 做的中國風小公主、她的宮殿和貓
甚至最近幫朋友的孩子 " 搞定 " 了寒假手工作業。而且巧了,一天之内居然兩個媽媽問我,能不能直接用 biu 捏的粘土作品照片去交寒假手工作業。
當然這種行為不提倡哈,但是老母親一顆嘚瑟的心真的止不住。
2
可能由于我平時也喜歡嘚瑟娃的作品,身邊很多媽媽來和我聊:biu 的手好巧啊,為啥能做這麼好啊?她怎麼這麼有創意呢?
好不好我不評價,反正我的崽,面對她我肯定是要彩虹屁地誇。但客觀來說,按照世俗審美的标準,她也算不上 " 這麼好 " 吧。
但是 " 創意 " 的話,biu 的 idea 是真的很多很多,每天都有很多源源不斷的想法。家裡到處塞滿了她大大小小的手工作品,隔一段時間就攢一波。
▲ 臨時裝粘土半成品的盒子,都是她做了一半覺得不太滿意的,隔一段時間又放出來改造一下。
我感覺得到,我家 biu 是在用手工記錄自己身邊的事兒。說起來,我真正理解 " 藝術是一種表達 " 這件事兒,就是看她做手工的時候。
比如這個小美人魚,就是我們第一次看了迪士尼的美人魚電影後捏的。
看了爸爸新買了個遊戲手柄,她也給自己做了一個專屬的手柄。
去看了蘇東坡展覽,回來捏了一頓 " 有東坡肉的年夜飯 "。
自我複盤一下,為了讓她找到靈感,我們做過的事兒也挺多的。雖然有的事情當時沒想那麼多,可最終也變成了她的收獲。
• 到處逛逛觀察身邊的事物,是必須的啦。
我是周末閑不住的人,公園、博物館、花市、商場、海洋館……怎麼也要随處去走走逛逛。
我和 biu 一起逛的過程中,喜歡玩一種" 我喜歡……,你呢?"的接龍小遊戲,讓 biu 可以更仔細的多觀察路上遇到的事兒。
比如看見一盆多肉,我說:
" 我喜歡它葉子團起來像朵花,你呢?"
biu 接一句:
" 我喜歡它葉子上還有一點點粉色,你呢?"
這樣一來一往,biu 能觀察到好多事物的細節,也喜歡讓自己的手工充滿了細節,她曾經給我捏過一盆很漂亮的小花,細節滿滿我是愛不釋手。
• 我還喜歡帶她看一些很有創意的手工博主。
當然這裡有個小心機,我不喜歡那種教程很詳細,全都是在講 " 我怎麼做 " 的博主,喜歡那種一邊做手工一邊叨叨聊 " 我怎麼想 " 的博主
比如我很喜歡的一個博主,不光手巧,對自己作品的介紹,自己靈感來源于哪,語言也很好。
捏春天的粘土小場景她說:
" 我把春天裝進了瓶子裡,這樣就能留住它了…… "
" 漫步公園,我看到春天的景色,有感而發,希望大家也來創作屬于自己的《春天》作品…… "
我覺得這些語言和構思的潛移默化,對 biu 會是很大的啟發。
• 我也經常找 biu" 定制 " 一些小東西。
給大家展示一下我最近的手機殼,biu 說的是根據我的喜好專門定制的,我喜歡貓,她就做了一群貓。
除此之外,我家車上的擺件、挂飾,甚至外公外婆家的很多小裝飾也都是 biu 一手打造的。
▲ 我車上的挂飾
自己做的東西有被用上,她非常有成就感。
3
如果找靈感是 " 策劃 ",娃實際做手工是 " 執行 ",那麼在執行層面,其實還是給娃一些幫助。在我們的幫助下他們做得好了,有信心了,就會越來越願意動手。
最近我最有感的是,還是得幫娃升級一下他們的手工材料、工具,畢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手工也是工嘛~~
▲ biu 在做手賬,好把她的貼紙趕緊消耗掉
應該很多家長都聽過這個說法,孩子藝術創作的時候要盡可能多的接觸各種創作材料,讓娃多去感受。
我以前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給她買來不同種類的材料就可以了。比如她想畫畫,我準備了鉛筆、水彩筆、顔料……這樣多種大類的畫畫工具,就是多樣化的材料了。
但是認真陪娃做手工時以後,發現不是這樣的,比如就算同一類型的材料,差别也太大了。
如果是比較軟的黏土,做立體的造型,比較硬的黏土,才能更好的塑性。
如果是比較容易混色的黏土,顔色和顔色之間會容易粘連在一起,不過也可以做漸變色。
粘土也分為好多種,除了娃兒們常用的超輕粘土,還有幹了後半透明的粘土,有金屬質感粘土,幹了後像石膏雕塑一樣好打磨的石塑粘土……
▲ biu 做的一幅小畫,金屬色的部分也是粘土
我們會一起讨論和複盤,這些材料要怎麼用。
比如這次媽媽買的和上次比有啥不一樣,分别适合拿來做什麼東西……
再比如畫筆顔色她喜歡哪些?筆頭軟硬度怎麼樣?哪些紙适合折紙,哪些适合水彩筆畫畫,哪些适合顔料?
還有不同的材質混合起來會怎樣?家裡的小物件可不可以改造?
▲ 用個透明瓶蓋做的水晶花
這些其實不需要家長有啥多麼專業的知識,親手用一用,好好聽娃說,淘寶搜一搜,認真看商品介紹,再問一問客服,怎麼都可以了……
關鍵是用心。
4
我身邊其實還是有這樣的聲音:
會做手工又怎樣呢,動手能力說起來也是很 " 虛 " 的啊,娃要上小學了,也沒有那麼多時間玩這些啊……
說實話我也無法反駁這些媽媽們的說法。還是來說說自己的經曆和想法吧。
動手能力,算是我家的 " 家學 " 吧。
我爸是恢複高考第一年考上的工科大學生,但是他内心對自己的定位更像是個 " 技工 " 吧,覺得自己是在學技術,手上的活兒紮實了才是學懂了。
小時候我爸修家裡電器和家具的時候也會帶着我,教我這些螺絲刀、鉗子各自的區别和用法有啥不同,怎麼分辨不同型号的零件、螺絲釘等等,還讓我直接上手,甚至還曾經從單位拉回來淘汰電腦的配件,讓我嘗試組裝電腦……
這些經曆多少也在影響着我。
現在家裡的家具好多也是我自己親手安裝的,家裡小東西壞了我也 " 習慣性 " 拆開想試試怎麼修,至少也要看看内部啥結構
而 biu 既然喜歡做手工,我也陪她一起認認真真做,培養動手能力這件事對我來說沒有太多理由,原本就應該這樣。
那動手能力對于孩子到底有什麼用呢?我其實沒有考慮過動手能力對一個人升學、考大學、找工作、走上人生巅峰有啥幫助。
而是我覺得自己還算不錯的動手能力,給我帶來的其實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情,以及自己能掌握生活的自信。
新到手一個東西,我喜歡看看它的結構,觀察它的材質,涉及有興趣的新知識,網上再查一查,就内心很滿足;新開始一段生活,新找一份工作,也是同樣的想法,很快适應起來,我相信自己可以。
家裡東西壞了,我可以嘗試想辦法;那麼學習工作有問題,我也會嘗試想辦法,這是一種習慣性思維,而且我也相信自己可以。
對于娃,我也希望她能始終保持一份屬于自己内心的生活熱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