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女性追求極緻身材,也在尋找各種方法來改變,有這樣一群人就将目光放在她們身上,在小紅書、抖音發布虛假 " 豐胸 " 體驗類廣告推文,誘導被害人購買所謂的豐胸産品從而獲利。近日,經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胡某、潘某因犯詐騙罪分别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個月、四年三個月,并處罰金。
2021 年春節過後,胡某與他人(另案處理)閑聊中說起如何賺錢。因胡某曾在銷售豐胸産品的公司裏做過業務員,知曉該行業 " 一本萬利 " 的特點,便提議合資開一家銷售豐胸産品的公司。
公司成立後,胡某 " 上架 " 了豐胸茶、美乳霜等豐胸産品,一個療程産品銷售價 500 多元。所謂的 " 豐胸産品 ",其實大多是普通食品,進貨價一般十幾塊錢。因帶有益生菌、木瓜、葛根等字眼,胡某等人購買廣告流量,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通過虛假的 " 體驗式 " 好評網紅文吸引被害人點擊鏈接。
2021 年 7 月,得知好朋友胡某等人網上銷售豐胸産品 " 賺了大錢 ",發小潘某也主動要求加入該公司,成爲 " 話術員 " 的負責人,誘導客戶購買豐胸産品、協調發貨、解決部分客戶的投訴。
2021 年 12 月 22 日,錫山區的一名被害人因懷疑花費 1600 元購買的豐胸産品被騙報警,這才至案發。截至 2022 年 1 月,該團夥詐騙獲得 765 萬元,涉案的被害人少則被騙 1000 元,多則 7 萬 8 千餘元,遍及全國各地。
據介紹,潛在客戶點擊廣告鏈接後,便會有人以 " 娅楠 " 爲名主動爲其一對一服務。這些統稱爲 " 娅楠 " 的人員,均是胡某公司使用統一話術培訓的銷售人員,他們以 " 體驗用戶 "" 指導老師 " 爲名,引誘消費者購買豐胸茶、益生菌等各種産品。
錫山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李雪峰告訴《法治日報》記者,該案以女性消費群體爲詐騙對象," 引流 " 手段新穎、集團分工明确,胡某、潘某等人利用曾在銷售豐胸産品做業務員的行業優勢,租用經營場所、糾集多人,按照銷售業務管理、發貨、客服等分工,利用互聯網上一些網紅平台發送 " 豐胸 " 廣告,誘導客戶添加虛構的 " 娅楠 " 身份銷售人員微信号,謊稱産品具有豐胸功效,以私人定制 " 中藥茶 " 等名義,向客戶收取定金,再以貨到付款方式,騙取被害人金錢。
此前,由無錫市反詐中心作出的一項反詐大數據統計顯示,無錫地區 2022 年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虛假購物、服務類詐騙案件占比 10.2%,利用 App 實施詐騙占整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 53.8%,遠超微信 10.3% 和 QQ11.8%,作案手法隐蔽性更強、使用頻率更高。
" 使用這些網紅 App 的人群集中在 18 歲至 50 歲之間,正是擁有一定經濟基礎、更願意通過購買産品或服務對自身作出改變的一個年齡段。頻繁的社會活動、基本的财富自由,也是電信網絡詐騙的主要對象,占被騙對象總人群比例高達 90.3%。" 李雪峰說。
該案承辦檢察官表示,層出不窮的電信網絡詐騙仍是當前刑事案件高發類型。近年來,随着類似小紅書、抖音、西瓜視頻、快手等 App 分享式客戶端浸入人民群衆生活方方面面,一些犯罪分子也盯上了這塊 " 肥肉 "。他們抓住大衆 " 從衆 " 心理,虛構服務、産品使用體驗軟文,圖文并茂甚至用視頻營造 " 眼見爲實 " 的視覺體驗,誘導手機前的 " 你 " 下意識跟随購買,達到詐騙的目的。
檢察機關在此提醒,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有時候接納自己比試圖通過不規範形式改變需要更大勇氣。此案中,被告人銷售的産品雖無任何豐胸效果,僅存的 " 良知 " 讓他們選擇使用合格的食品假冒豐胸産品。但好運并不會常伴人生,建議确實有改變自身意願的女性,應選擇正規途徑,切不可聽信軟文,盲信盲從。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莎莎 通訊員 賀俊麗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