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越強勢,孩子越軟弱;
聰明的媽媽,都懂得适當示弱,給另一半機會的同時,也是給孩子的成長留白。
很多人都知道,母親對于孩子,對于家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俗話說:娶一房好太太富三代!
但是一個強勢的母親,對于家庭來說卻是毀滅性的,這是爲什麽呢?
媽媽越強勢
兒子越懦弱,女兒顯霸道
強勢女人不等于女強人。
我們所說的強勢,更多指的是性格上而不是事業上。
很多女強人工作中是 " 鐵娘子 ",回家就變 " 小娘子 ",反倒婚姻很幸福。
相反,有些女人事業未必做得很大,但脾氣很大,氣勢很大,特别喜歡在家裏說一不二。
我們把這種喜歡在家裏做 " 女王 " 的妻子,稱之爲強勢女人。
心理咨詢發現,一般來講,當父親在這個家庭的作用越來越邊緣化之後,母親就會變得日益強悍甚至說一不二。
從孩子總會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認同這個角度來看,女兒就會向強悍的母親認同。
久而久之,女兒也會變成強悍的女兒。
很多家庭中,關系緊張的母女往往就是性格相同的母女,也就是說厲害的母親一定有個厲害的女兒。
脾氣暴躁的母親,也一定會把脾氣暴躁的毛病遺傳給自己的女兒。
有時候你就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
當女兒反抗母親的專制時,女兒也在偷偷地繼承母親的這種專制,并會順理成章地帶到她将來跟她女兒的關系中。
強勢母親四大慣常行爲:
必須要聽母親的,凡事母親說了算。
嚴密監視小孩的一舉一動,對其行蹤和行爲了如指掌。
小孩的一切活動得向她彙報,必要時行爲前還需得到許可。
對小孩的生活盲目指點,橫加幹涉,無端操縱其公、私生活。
約束讓孩子失去自信
很多母親把培養子女當成自我實現的途徑。
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養成一名優秀人才,她們常把自己的價值,依附于其子女身上。
子女成功是她們成功,子女失敗是她們失敗。
所以,很多媽媽不得不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子女身上,把自己的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而孩子則在這種約束中變得自卑。
過分苛求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增大。
這個時候孩子就變得疲沓,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爲。
在強悍的母親面前,女兒選擇無條件認同,而兒子呢,則會出現另一種情形,那就是無條件逃避。
因爲,當母親總是指責、批評丈夫時,其實是在指責、批評一切男性。
兒子作爲男性必然會跟他的父親一樣,躲在無人的角落。
所以當一個性格過于強勢的妻子喜歡嘲笑、奚落她懦弱的丈夫時,其實也等于把這種嘲笑和奚落,同樣甩給了她的兒子。
所以,強悍的妻子,必有一個懦弱的兒子,她越指責她的丈夫懦弱,她的兒子也就越懦弱。
強勢母親會讓兒子沒男子氣
現在的母親,有許多是非常能幹的,在統禦和支配家庭上,往往也是靠母親的意志和領導。
這樣的結果,是使父權無法體現自己的領導地位。
如果一家想維持相對和諧,對于母親的意見和建議,父親隻能是 " 堅決擁護 ",否則就是争吵或冷戰。
于是乎,弱勢的父親把本來屬于自己的家庭領導地位拱手相讓。
在這種母系家庭生活的男孩,确實是很不幸的。
在孩子小的時候,強勢的母親還顯現不出問題。
但等到幼兒期和童年期時,由于父親的懦弱,且無法阻止母親對孩子的過度幹涉,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問題一:男孩難以男性化
孩子對男性力量認識較少,會出現 " 父愛缺乏綜合征 "。
缺乏陽剛之氣,在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發育較慢,并存在諸如焦慮、自控能力弱等情感障礙;
在性格方面也會變得懦弱、膽小、孤僻、自卑等。
當未來進入社會後,會出現各種不适狀态:
如無法按自己性别角色規範行事,喜歡找強勢的女人結婚,無法成爲值得依賴的丈夫等。
問題二:使孩子不敬重權威
父權喪失的家庭,會導緻孩子不僅不能從父親身上學到尊敬權威、明白等級,而且還會認爲男性就是像父親這樣的。
同時在功能不完善的家庭中,孩子面對強勢的母親,往往會本能的讨好 " 強者 "。
尤其是男孩,他們也會跟着母親,在不知不覺中反抗父親,不重視父親的意見。
問題三:使孩子受到過度保護
母親過于強勢,是其安全感不足的表現,會使其成爲一個典型的保護者。
害怕自己擔心的問題會在孩子身上出現,隻要是不利于孩子的事情,都想過濾一下,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避免發生。
于是,母親包辦所有事情,從思想上和行爲上都要求孩子跟着她走。
最終孩子就會變得什麽都不會,完全依賴母親,從而更加印證了母親的想法。
問題四: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強勢的母親往往是能力出衆和完美主義者,會把培養孩子當成自我實現的方法,苛求孩子做到最好。
于是在無形中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也把自己的價值依附于孩子身上。
不能否認,這些強勢母親付出很多。
但恰恰是這些 " 付出 ",使孩子感到壓力,容易造成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成年後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問題五:讓孩子難以獨立
強勢母親不僅在丈夫面前強勢,也在孩子面前強勢,不容許孩子說 " 不 "。
長期處于母親的強勢控制下,自然忽略了孩子的特性和感受。
孩子在生活中獨立做決定的機會不多,一切都由強勢母親教導、指揮、安排。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放棄自己的擔當,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和面對生活的能力,形成對母親無條件的服從和依賴。
問題六:孩子學會消極抵抗
強勢母親使孩子失去自我,感覺所做一切都是爲了母親,内心無法産生做事的動力。
孩子在強權壓力下,知道抗争是無用的,雖然内心在說 " 不要 ",但也隻能表示表面上的順從。
這也是孩子感覺隻有靠消極抵制才能有自主權。
于是,孩子面對自己不能掌控和不願意做的事情,往往采取消極态度,磨洋工就出現了。
問題七:孩子難以學會社會交往
父母是孩子最早認識的同性和異性,和他們的友好相處,能讓孩子習得長大後與同性異性朋友相處的方法。
這決定了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而在強勢母親的管理下,這種社會性的交往變形,使孩子害怕遇到否定和拒絕,習慣于隐藏自己的内心感受。
這種防禦模式,使其有被社會孤立的傾向,難以融入社會。
問題八:強勢母親會導緻 " 戀母情結 " 出現
強勢母親由于投入的愛越多,期待的收獲也就越大,母子聯結也越深。
甚至還會把兒子當作 " 替代配偶 ",作爲情感依托的唯一對象。
最後有可能渴望占有兒子,以至于渴望分享兒子所擁有的一切。
這樣使孩子難于擺脫母親影響,獲得真正的自我。
這在成年後,使男孩難以認同其他的女孩,更加依賴于自己的母親。
綜上所述,母親過于強勢,或與孩子接觸多的母親,必須得讓孩子在自己的心目中,有對父親的良好認知和正确的印象。
實際上,一個聰明的母親,總是會給父親機會,讓孩子随時感到父親的存在,而自己尊重丈夫,則是最好的體現父權的方法。
當然,做父親的不能逃避責任,也要争取多參與家庭事務的決策上來。
最後,需要知道的是,強勢的控制有時未必是強權控制孩子的思維或情緒,也可能是溫柔的強勢關懷,或甜言蜜語的強勢控制。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