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該着急了
說書先生身邊的人群終會散開,但當故事再次好聽起來,他們也一定會回來。
如果世界上有什麽東西比鑽石還硬,那大概就是蕭華的嘴。
據不完全統計,本賽季開始之後,NBA 總裁亞當 · 蕭華一共三次被問起收視率相關的問題,而他的每一次回答,都遵循着一個标準的公關式結構:
蜻蜓點水式的帶過下降現狀,便開始從大環境裏找一些外部問題,再用表現好的上座和社媒找補,最後得出一個「對現狀不滿意,但信心十足」的結論。
傳統電視環境、MLB 世界大賽,甚至是美國大選,都成了他口中這賽季 NBA 收視率創下曆史新低的直接導火索。
但随着賽季的深入,愈發冰冷的數據和鋪天蓋地的社媒輿論,把「皇帝身上的新衣」扒了個幹淨——蕭華在最新的一次發言中透露,NBA 本賽季的收視率已經較去年同期迎來了兩位數的下滑。
被寄予厚望的 NBA CUP 也沒能兌現潛力。根據美媒 SBJ 消息,今年 NBA CUP 在 ABC 上的收視人數照去年總體下降了 6%,「詹杜庫」紛紛缺席的總決賽,更是照去年下降了 35%。
要知道,這是杯賽獨立售賣贊助權益的第一個賽季,而面對聯盟最終交出的這麽一份答卷,擁有豐富職業體育贊助經驗的阿聯酋航空,未來肯定得掂量掂量。
好在剛剛結束的聖誕大戰讓聯盟看到了一縷曙光。據官方數據,今年的聖誕大戰是 NBA 近 5 年來整體收視最高的一次,場均收視能夠達到 525 萬人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聖誕節垂涎許久的 NFL,已經向 NBA 發起了攻勢——在首次舉辦的兩場聖誕節比賽中,收視人數都超過了 2400 萬。
前有狼後有虎,NBA 和蕭華,或許是時候把麥克風伸向球迷,聽聽他們的意見了。
NBA 到底怎麽了?
蕭華關于收視率下降的言論一出,社媒平台就炸了鍋。其中讨論最多的,還是老生常談的三分問題。
先來看一個很反直覺的數據:NBA本賽季三分出手術排名第一的凱爾特人 隊,場均能夠扔出 50 個三分球——對比被球迷冠以「開創小球時代」的 15-16 賽季勇士隊,場均三分出手不過 31.4 個。
如果這還不夠直觀的話,本賽季三分球場均出手排名倒數第一的掘金,也能扔出 30.9 個三分球——聯盟其餘 29 支隊在本賽季的三分出手數,全都超過了 73 勝那年的勇士。
三分球是現代籃球裏受益最大的得分手段,這無可厚非。但之所以當年的庫裏和勇士能夠受到人們的喜愛,并爲 NBA 創造增量,是因爲那在當時是一種人們前所未見的風格。
當文班亞馬這樣兩米二六、兩步就能從三分線沖到禁區并貢獻精彩扣籃的球員,場均也要扔出 8 個三分,占據自己一半以上的出手時,你不得不開始正視這項運動所面臨的問題。
針對這一現狀,包括名嘴科林 · 考赫德在内的各大媒體和平台紛紛展開讨論,甚至幫 NBA 出起了主意,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擴大三分範圍、擴寬三分線以取消底角三分、提升籃筐高度等。
說到底,這是一個鼓勵身體對抗的運動,球迷們喜歡看的是那些平日裏見不到的「超人」飛天遁地;是兩個互相看不順眼卻又惺惺相惜的巨星,站在球場上肌肉碰撞,拿球說話,并同時感受腎上腺素跨過屏幕傳遞出來。
這也就是聯盟所面臨的另一個問題:青黃不接,缺少星味。
盡管聯盟裏有不少的年輕力量,但 NBA 仍舊沒能在他們身上找到可以與「詹庫杜」媲美的流量出口。
今年的聖誕賽程中,湖勇大戰衆望所歸地被安排在了美東時間晚 8 點的黃金時間檔,這場比賽也勝過其他幾場焦點戰,成爲五場比賽中收視率最高的一場,總收視率達到 776 萬人次。
賽後,面對記者「如今的 NBA 好看在哪」的犀利提問,詹姆斯更是直言不諱:「詹姆斯打庫裏。」
不僅如此,NBA 趁巴黎奧運會期間,将詹姆斯、杜蘭特、庫裏三名老将聚在了一起錄制訪談節目《OG TALKS》,并在聖誕節這天上線。
節目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網友的廣泛好評,官方推送快速積累出超過 80 萬點贊,也使其成爲了 NBA 官方 IG 賬号在聖誕當天流量最高的一條内容。
但随着詹姆斯在月底迎來 40 歲生日,三位名副其實的老将已經無可争議地步入了生涯末期,未來能夠征戰賽場的時間越來越少。
所以對于眼光看向未來的 NBA 來說,詹杜庫的内容流量越好,就越該着急。
聯盟「急了」
雖然蕭華一直盡量避免提到聯盟自身的問題,但從聯盟近年來超高頻率的改革和動作來看,這明顯是美國人最擅長的「說一套做一套」。
12 月 18 日,NBA 正式宣布将對本賽季全明星的正賽賽制進行改革,原有的東西部對抗賽制将被一個四隊迷你錦标賽所取代。
24 名全明星球員,将會平均分爲三支球隊(每隊 8 人),新秀賽的冠軍球隊講作爲四支球隊加入其中,捉對厮殺,每場比賽率先得到 40 分的球隊将成爲優勝者,而勝者将進入最後的冠軍争奪戰。
這是全明星賽在六年之内所經曆的第四次爆改,也再次展現出了 NBA「拯救」全明星賽的決心。不過,賽制一出,杜蘭特、布克等幾位明星球員,就紛紛表達了對這種更新的質疑。
「我讨厭它,我絕對讨厭它。全明星賽形式的改變,所有形式的改變——在我看來都很糟糕。我們應該回到東、西對抗,就像打一場普通的比賽。」
「當然,我可能是錯的,我隻是另一個有意見的人,但我們看看結果。」杜蘭特補充道。
事實上,在球星抱團成爲默認玩法的當下,全明星賽的吸引力下滑或許并不難理解。漫威宇宙便是可以用來作橫向對比的例子:今年夏天,《死侍與金剛狼》成爲近年來收視最好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之一,而導演肖恩 · 利維便表示,衆多明星的回歸和同框,是該片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除了出自同一故事背景的幾位,你很難見到這麽多英雄出現在同一部影片中,那是屬于《複仇者聯盟》的特點。」
回到一人一城的時代,全明星賽的作用就是讓這些平時作爲對手的球星變成隊友,去爲球迷創造不一樣的珍貴瞬間。但如今,球迷們已經見證過各種球星同隊搭檔,全明星賽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初衷,獎項的含金量大于比賽本身,也是無法避免的結果導向。
因此這樣來看,聯盟這次革新,讓新秀作爲攪局者加入其中,挑戰球星們的安全感,不失爲一種尋求增量的良好嘗試。
事實上,球星一直是 NBA 的立身之本,也是聯盟創造故事的基礎。常年利用 AI 技術爲 NBA 生成精彩集錦的 WSC 體育,其創始人 Daniel Schichman 曾向氪體表達過一個觀點:「社媒時代,平台不隻是信息的傳遞者,更是講故事的人。」
這句話放在體育聯盟身上同樣成立。
回顧以前,詹姆斯的霸氣、科比的堅韌、鄧肯的低調,甚至奧尼爾的耍寶反差,每個球星都擁有着獨一無二的人格魅力,而這些特質,正是在比賽結束前後抓住球迷,讓球迷願意将 NBA 文化融入到自己生活中的關鍵原因。
對于一個好的故事來說,出彩的反派和英雄同樣重要。但在如今的新生代球員身上,我們很難看到找到屬于他們的獨特色彩,缺少了一些故事性。當年輕球迷們不夠了解這些球員時,你自然很難要求他們去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個英雄。
因此,聯盟應該進一步堅定球星爲主體的推廣方式,爲超級英雄主義的爆發創造環境,場上場下都是如此。從目前來看,聯盟有在逐漸朝着正确的方向前進。
籃球需要奇迹,但奇迹需要合适的舞台,更需要合适的主角。
當 NBA 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聯盟應該明白,比起讨論規則、賽制的改變,最關鍵的問題,是爲下一代球迷塑造那些值得他們敬佩、追随的「超級英雄」,讓那些深夜熬夜看球的球迷,重新找到爲這個舞台瘋狂的理由。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體育産業生态圈 ",作者:李佳浚 ,編輯:李祿源 ,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