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NO.2425- 什麽是甲流
作者:子昱
制圖:澄澈 / 校稿:朝乾 / 編輯:清水魚
【寫在開頭】最近微信推薦機制調整了,可能有些朋友會收不到我們的推送,大家夥兒别忘了給地球知識局加上星标,以免錯過更多精彩!
前一周,我有一個同事(确切說是局長)感染了甲型流感,開始還以爲是感冒發燒,但從後續的症狀來看,無疑是甲流,拖拖拉拉一周才好。
當時,他還在朋友圈問了一下,有 34 個人說自己也甲了,雖然他的通訊錄有 5000 人之多,但考慮到看到這一條的估計隻是很小一部分,這個比例其實也不低。
面對本輪流感疫情,很多人不禁疑惑:今年的甲流爲何如此洶湧?這些病例是不是新冠變異毒株帶來的?
甲型流感對許多人來說其實并不陌生
一些地方的宣傳标語還昭示着它存在過的證據
(圖:Flickr / 壹圖網)▼
事實上,流感病毒在世界上存在已久,人類與之鬥争近百年,依然不能完全控制它。至今全球每年依然有超過十億人感染。
來勢洶洶的甲型流感,才一個月就肆虐開來
(圖:WHO)▼
溫馨提示:我局有個生理健康學習讨論群,如果你是生理健康的研究者、從業者或愛好者,别錯過文末的加群方式哦!
黑暗幽靈
由于流感并沒有任何獨有的症狀,因而在古代人們通常都将流感歸于其他各種疾病,古代文獻中記錄的疾病也沒有專門的流感章節,我們目前隻能通過當年記載的各種症狀推斷流感在古代的流行情況。
例如漢末三國時期的 "建安大疫" 席卷整個中原地區,加上連年戰争,奪走數千萬人口的生命。史書中記載患者感染瘟疫後起病迅速,通常表現爲高熱,并很快喪失勞動能力,且傳染率和死亡率都極高。
赤壁之戰時期,魏軍大本營就流行着瘟疫
加上戰敗,死傷慘重,曹操才引歸
(圖:wiki)▼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記載:" 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栗 ... 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但張仲景說的 " 傷寒 " 指的是中醫理論中寒邪侵犯人體導緻的疾病,現在看來是多種疾病的統稱,至于是否包括至今仍然讓人頭疼不已的流感,仍有待商榷。
今天常說的傷寒是由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傳染病
有些患者會起玫瑰糠疹(圖:wiki)▼
1485 年 8 月,許多英國人突然出現伴有高燒、咽喉灼熱、頭痛等症狀的怪病,這些患者通常大汗淋漓,因而該病也被稱爲 " 汗熱病 "。這種疾病通常突然出現,過段時間又會神秘消失,周而複始。此後百年間汗熱病 5 次襲擊英國,造成數萬人死亡。
汗熱病讓英國人印象深刻,因其受害者多爲社會名流
另一方面,疾病的突發性和快速緻命性也讓人苦惱
(受汗熱病侵襲的都铎王室,來源:《狼廳》劇照)▼
但無論是 " 傷寒 " 還是 " 汗熱病 ",單從記錄來看,都不能完全與彼時可能出現的其它諸如鼠疫等烈性傳染病區别開。直到 1580 年,流感再次襲來,西班牙、意大利等地死亡數十萬人。
英國經濟學家威廉 · 貝弗裏奇爵士(William Beveridge)稱," 在短短六周時間裏,這場流感幾乎傳染并覆蓋至了所有歐洲國家,其中沒有被感染上流感的人數僅占人口總數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學者們認爲,這是有明确記錄的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流感流行。
一些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城市在這場大流行中幾乎滅城 ▼
在這之後,世界範圍内流感呈現周期性爆發,平均每隔二三十年就會有一次大範圍流行。至今全球共有 31 次流感大流行的記錄,其中最恐怖的莫過于 1918 年的大流感,造成約 5000 萬人死亡。
但即便人類與之纏鬥數百年,至 1918 大流感時,都不太清楚流感究竟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1918 大流感的威力之猛難以估量
造成的損失超過同時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圖:壹圖網)▼
揭開面紗
1357 年,西方首次出現了 "流感" 這個名稱用以描述這種來去如風的傳染性疾病:influenza。這個詞來源于意大利語,據估計原因可能是因爲人們發現疾病與寒冷的天氣(influenze di freddo)有關。
但長期以來,人們隻能根據症狀給疾病命名,以至于今人難以根據文獻記載追溯疾病的病原體。
直到 1899 年,人類才第一次發現并命名 " 病毒 " 這一概念
此前還一直認爲流感的罪魁禍首是細菌
(流感病毒電鏡觀,圖:Flickr)▼
19 世紀末,德國細菌學家理查德 · 費佛(Richard Pfeiffe)從一名死于流感的患者鼻腔黏膜中分離出一種細菌,命名爲 "流感芽孢杆菌"。
彼時細菌學方興未艾,加之費佛是細菌學泰鬥羅伯特 · 科赫的得意門生,幾乎所有人都對他提出的理論深信不疑:這種細菌是導緻流感的罪魁禍首。
由于費佛在霍亂和傷寒治療領域的貢獻
大家對于他的 " ‘細菌’流感論 " 很買賬
(圖:shutterstock)▼
直到 30 年後,1918 大流感爆發期間,人們依然是基于針對細菌的治療方法來治療流感,不過效果并不理想。此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在流感杆菌以外,是否還有其它緻命的微生物存在。
細菌和病毒的感染機制完全不同
接種細菌疫苗,自然對于病毒性疾病收效甚微
1931-1932 年間,理查德 · 肖普(Richard Shope)等幾位美國醫學家相繼提取出流感患者的鼻腔黏液,并使用細菌過濾器予以過濾。最終在針對豬的試驗中發現,單獨的流感杆菌并不會造成流感,反而是細菌過濾器過濾後的液體可以引發明顯的流感症狀。
肖普認爲,造成流感的是一種病毒,且該病毒可以在人與其它動物之間交叉傳播。
甲流病毒最開始就是肖普和他的導師在豬鼻子裏發現的
再加上人鼻腔粘液中的實驗,他推測病毒能交叉傳播
(圖:Flickr)▼
1933 年,人們成功分離出第一種人流感病毒,此後陸續在 1940、1949 年分離出另外兩種流感病毒。目前這幾種流感病毒分别被命名爲甲(A)型流感病毒、乙(B)型流感病毒、丙(C)型流感病毒。
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具有傳播速度快、途徑廣等特征,且容易發生變異,迄今爲止造成多次世界範圍的大流行。目前在我國造成許多人感染的也正是甲型流感病毒。
甲流病毒是正黏液科病毒中的一員。依據病毒表面的神經氨酸酶(NA)和血凝素(HA)分類。甲流病毒包括多種亞型,著名的有造成 1918 大流感的 H1N1,死亡率高達 50% 的 H5N1,2013 年新發現的 H7N9,以及 H3N2、H2N2 等。
▼
最重要的是,不同亞型的甲流病毒之間可以發生抗原漂變,也就是病毒變異。在下圖中,H3 型甲流病毒與 H2N2 型甲流病毒間發生抗原漂變,可以出現新的亞型 H3N2。
病毒的抗原漂變的過程,有點類似于 " 雜交 " ▼
雖然抗原漂變發生概率低,但目前爲止,全世界甲流病毒中共發現 16 種 HA 以及 9 種 NA,且每年感染甲流的人數衆多,不能排除未來出現新的病毒亞型。
防治流感
甲流病毒通常通過空氣傳播,感染人體後有18-72 小時的潛伏期,而後感染者可能出現高熱、寒顫、頭痛、全身無力、肌肉和關節疼痛、眼睛發紅等症狀,以及鼻炎、喉嚨痛、幹咳等呼吸道症狀。
成人發熱3 天左右退燒,病毒在1 周後可被人體消滅,但咳嗽等症狀可能持續數周。
發燒發熱算是常見,嚴重的還會上呼吸機,值得警惕
雖然目前認爲流感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但其繼發的細菌性肺炎對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極其兇險,以往流感緻死的患者中,有許多都是死于繼發性肺炎及其并發症等。
因此,更好地認識流感,做到早診早治對于個人的預後也有極大幫助。同時,流感病毒并不單單以人類爲宿主,研究者也需要更好地了解允許甲型流感病毒在物種間傳播和适應新宿主的決定因素,有助于早期識别出現的流感病毒,并進行風險評估。
流感病毒擁有強大的跨物種傳播能力
(圖:frontiersin)▼
流感病毒在自然界的宿主相當多,并且部分水禽感染流感病毒後并不表現出症狀,但人類飼養的家禽、寵物、牲畜等在外接觸病毒後也會染疫,最終可能傳給人類。
這也是世界各國面臨禽流感時
都要大範圍撲殺禽鳥的原因
(圖:壹圖網)▼
由于流感病毒分布範圍廣,與人類關系密切,每年流感流行季期間,預防流感也是重中之重,畢竟沒有人願意經受一次流感的考驗。
目前預防流感的措施主要包括戴口罩、勤洗手、接種疫苗等。其中,疫苗不僅可以預防當季的流感,還能減少重症的發生率。
流感的常見預防措施
但由于每年的流感毒株都可能有所不同,疫苗也應針對性選擇;且鑒于北半球流感高發季從當年的 10 月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 5 月,因而世衛組織也建議若需要接種疫苗盡量在初秋時節接種。
如若感染流感,也應及時、盡早診治。目前治療流感的藥物以抗病毒藥物爲主,包括奧司他韋、紮那米韋、帕拉米韋、瑪巴洛沙韋等,對于适用人群有着不俗的效果。對于老年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等人群,還要注意觀察,避免肺炎等并發症的出現。
以瑪巴洛沙韋爲例,在細胞内通過代謝産物巴洛沙韋
作爲酶抑制劑,抑制流感病毒核酸的複制過程 ▼
除此以外,控制家禽、家畜以及寵物的活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從源頭阻止流感的傳播。
放養的家禽在外很容易被攜帶流感病毒的野鳥感染
不管怎麽說,流感是離我們最近的傳染病之一,我們也不應輕視流感,每年各國都要花費大力氣用于宣傳、防治流感,流感的周期性爆發也是世界公共衛生領域的一大挑戰。
盡管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已經非常成熟,但我們依然不能掉以輕心,每年全球因爲流感而死亡的人數高達 50 萬。我們也不應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疫苗身上,目前的季節性人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且可能碰到流感毒株和疫苗不匹配的情況。
力不從心,疫苗難以對抗快速叠代變化的流感病毒
如今,距離 1918 大流感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我們依然沒能找到徹底消滅流感的辦法。我們對于流感的認識就如同對于這個世界的認識一樣,還有很多未解之謎。
最後:
【快來聊天啦】
我局有生理健康學習讨論群,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加入!
* 如果你是生理健康的研究者、從業者或愛好者,可以來【微信公衆号後台私信】,用一兩句話介紹下自己。運營小姐姐會根據情況拉你進群哦 ~
* 進群請務必自我介紹一下,直接回複 " 進群 "" 讀者群 " 之類的字樣不會有機器自動回複,隻會讓後台的小姐姐很生氣≥﹏≤
* 申請人多時請耐心排隊等候回複。隻要系統正常,工作人員就會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
上下滑動查看參考資料:
[ 1 ] Gaitonde DY, Moore FC, Morgan MK. Influenz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m Fam Physician. 2019. 100 ( 12 ) : 751-758.
[ 2 ] Ghebrehewet S, MacPherson P, Ho A. Influenza. BMJ. 2016. 355: i6258.
[ 3 ] Javanian M, Barary M, Ghebrehewet S, Koppolu V, Vasigala V, Ebrahimpour S. A brief review of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J Med Virol. 2021. 93 ( 8 ) : 4638-4646.
[ 4 ] Krammer F, Smith G, Fouchier R, et al. Influenza. Nat Rev Dis Primers. 2018. 4 ( 1 ) : 3.
[ 5 ] Sullivan SJ, Jacobson RM, Dowdle WR, Poland GA. 2009 H1N1 influenza. Mayo Clin Proc. 2010. 85 ( 1 ) : 64-76.
[ 6 ] [ 美 ] 傑瑞米 · 布朗 . 緻命流感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2020.
*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壹圖網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