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近日,綠碳未來科技團隊通過 7 年技術攻關,實現了高效低成本捕獲二氧化碳的技術的突破,極大降低了該技術的應用成本。二氧化碳捕獲技術在農作物增産方面的研究應用,爲富碳農業的發展打開了廣闊前景。
據悉,富碳農業是一種全新的農業理念和模式,是将大自然不能自然消耗的二氧化碳作爲氣肥大量地用于農業生産,以實現農業增收增産。" 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農作物光合作用最佳的二氧化碳濃度爲 800ppm(即百萬分比濃度)至 1500ppm,而一般空氣中這一數值爲 400ppm,因此作物一直處于吃不飽的狀态。" 綠碳未來科技團隊相關負責人左博介紹,将二氧化碳捕獲裝置安裝到種植大棚外,可将捕獲的高濃度二氧化碳泵入大棚,有效促進農作物增産增收。
爲了給農作物增施二氧化碳氣肥,傳統農業是使用嘗試用液化氣罐、在田間施用幹冰等方式,來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但都存在二氧化碳氣肥來源不穩定、使用成本高、操作不精準等問題。左博表示,直接從空氣中高效捕獲二氧化碳再施用于農作物生長,不僅成本低,而且能實現精準調控,滿足不同農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對于二氧化碳濃度的需求。
利用這一技術,綠碳未來科研團隊在成都打造了全國首個 " 無蚊公園 ",這是全球率先實現捕獲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再利用的産業化落地項目。" 一般我們認爲蚊子是通過血型找到獵物,其實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才是吸引他們的最重要引誘源。" 左博介紹,根據這一原理研發的呼吸式捕蚊機,通過模拟人體呼吸,捕獲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後,再釋放出與人體呼出濃度相近的二氧化碳,進而來誘捕蚊子。" 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爲 3 萬 ppm,遠高于農作物需要的濃度,技術難度更高,所以說該項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在技術上已經不是問題。" 左博說。
二氧化碳捕獲技術,不僅實現了二氧化碳的消耗,而且有助于農業的增産增效,實現了變廢爲寶。通過二氧化碳捕獲技術的叠代開發及在公共衛生、富碳農業、工業碳減排等重大領域中的産業化應用及推廣,最終有望建立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低成本捕獲、二氧化碳生态再利用的碳生态循環,助力國家‘雙碳’戰略目标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