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于睿寅
編輯丨馮小
剛剛爲中國三人籃球國家隊拼下明年巴黎奧運會席位的張甯,在昨天代表山西男籃打 CBA 比賽前,被問到他對另一位更年輕新星的觀察和評價。張甯答得簡單幹脆:“兩個字概括,羨慕。”
作爲能打奧運會的零星幾個男籃隊員之一,能讓張甯都羨慕成這樣的天賦,來自楊瀚森。雖然小楊效力的青島隊最終 112-123 不敵山西隊,但楊瀚森在他生平的第八場職業聯賽中,依舊穩定地貢獻 19 分、21 個籃闆和 5 次助攻的全面表現 —— 籃闆和助攻都刷新了個人生涯新高。
開賽迄今,楊瀚森在 8 場比賽中場均貢獻 18.1 分、13.4 個籃闆、3 次助攻和 2.6 次蓋帽,投籃命中率爲 53.8%,美中不足的是失誤多達 3.8 次。8 場比賽,隻有一場沒有拿下兩雙。
圖說:這一輪差點打出“雙 20 ”,楊瀚森籃下的統治力初露鋒芒。
從初露鋒芒時,被各界視作男籃低谷期的希望之星,楊瀚森用最短的時間證明這并非昙花一現,他能用持續、穩定的輸出(至少在 CBA 的強度下),邁向理應屬于他的高度。在經曆了今年夏天多條戰線的潰敗,而開啓 2028 奧運周期仍顯得太過遙遠時,中國男籃在這漫長的蟄伏期裏,太需要一兩針強心劑,一兩個裏程碑式的事件,來宣告一息尚存的希望。
這也是爲什麽,楊翰森在 CBA 打出亮眼表現後會沖上熱搜,很多人都評論區說,這個小夥子應該去 NBA。顯然,我們都在盼着,在選秀大會上,再次聽到中國名字被叫起的瞬間。
楊瀚森的未來在 NBA—— 甭管這個結論下得多麽倉促,從諸多教練員、解說員、籃壇前輩口中說出,你能體會到大家是多麽盼望中國男籃有久違的“好消息”。然而細細推敲,這“一步登天”的期盼,中間似乎省略了不少必由的步驟。譬如,他是否應該首先在 CBA 打出一個或多個賽季統治級的表現?是否應該作爲國家隊主力,在國際賽場貢獻有說服力的表現?以及更進一步的,在 CBA 與 NBA 之間,是否可能有銜接的一環,譬如試水歐洲籃壇?
在對楊瀚森保持适度樂觀的觀望同時,通過上述思考客觀、理智地管控對于他的預期值,也是我們保護年輕球員,避免跟風、避免捧殺,所必須要做的。
歐洲這個選項之所以出現在視野之中,不僅僅因爲楊瀚森被打上了“中國約基奇”的标簽,也因爲他在今夏的 U19 世青賽,以及迄今打過的 8 場 CBA 常規賽中,雖然樣本不算多,但已能讓人看出他與約老師(以及多數技術細膩的歐洲大個子)趨同的風格:手感柔和,腳步靈活,視野開闊,嗅覺靈敏。還有很多老一輩教練、球員對于大個子打球習慣的要求,他也貫徹得很好 —— 譬如在籃下始終保持“舉着打”,籃下接球攻框也一氣呵成,不會毫無必要地“運一下” ……
就說昨天的比賽裏,楊瀚森在罰球弧接連兩次試探,繼而高出手點中投穩穩命中的場面,是不是真有幾分約老師的風采?
圖說:兩次假動作之後的張手中投,讓人看到約老師的風采。
前一場戰勝甯波隊的比賽中,這球也能看出楊瀚森防守端的好習慣。譬如跟随對手球的運轉随時準備補位,以及始終把手舉起來防守。這些雖然是優秀中鋒必備的素質,但還不滿 19 歲的他能從職業生涯伊始就貫徹,無疑是好現象。
圖說:防守端積極補位、高舉雙手的好習慣,對于年輕球員尤爲難得。
當然,拿楊瀚森與已經是 2 屆常規賽 MVP 的頂流約老師對比,有些揠苗助長之嫌疑。不妨把比較的坐标對準過去 20 年中男籃的兩位當家中鋒 —— 姚明和周琦(易建聯打法更偏大前鋒,所以暫且不論)。姚明和周琦走的都是從 CBA 直通 NBA 的道路(周琦去澳洲也是從 NBA 回來之後多年了),但在更高的賽場發展的軌迹截然不同。相比起同年齡段的姚、周,小楊目前的優勢與劣勢體現在哪裏,又是否有必要在類似歐洲籃球的體系背景下,進一步挖掘自己的潛力?
姚明是中國籃球幾代難得出一個的天才,對照的價值看似不大,卻也能爲楊瀚森說明一些問題。從 CBA 生涯的起點來看,楊瀚森賽季前兩場全部拿下兩雙,而當年姚明在新秀賽季直到第三、第四場才連續拿到兩雙,這對于小楊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但另一方面,楊瀚森并沒有姚明那樣絕對的身高天賦,2 米 18 在曆年選秀中絕不算是稀缺。撇開姚明的語言溝通、文化适應等顯然輕易學不來的禀賦,楊瀚森需要理性面對的另一個事實是:即便他在一、兩年後順利參加選秀,就算是首輪甚至是高順位的樂透,也斷無可能像 20 多年前的姚明那樣,雖然身體和技術仍不成熟,球隊卻願意将所有戰術資源向他傾斜。
圖說:姚明在初入 NBA 就擁有的戰術資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諸如易建聯、八村塁這樣高順位的亞洲球員,也都沒逃脫從夾縫中求機會的生存模式。至于像約老師那樣,作爲二輪秀一路攀爬至頂流,更是極小概率的事件。換言之,如果有幸在 20 出頭的年紀就跻身 NBA,在将身體和技術打磨成熟的黃金期隻能被分配到“邊角料”的時間,對楊瀚森未見得是好事。
說得更殘酷些,2017 年,21 歲的周琦終于在休斯頓圓夢 NBA 時,其後兩年走的不也正是這種發展路徑?
再看看周琦,或許在靜态天賦上與楊瀚森的比較更有價值。這賽季楊瀚森第一次有了 CBA 官方數據,雖然身高比周琦高了 2 公分(2 米 18VS 2 米 16),身高相近(均爲 113 公斤),但楊瀚森在其他一些進階數據上都和周琦有明顯差距。譬如 2 米 24 的臂展,比周琦少 7 公分;原地起跳摸高 3 米 34,比周琦少 19 公分;助跑摸高 3 米 45,比周琦少 18 公分 …… 在“一寸短一寸險,一寸長一寸強”的籃下肉搏戰中,長之于短的統治力不言而喻。
或許,在楊瀚森有機會第一次在 CBA 賽場挑戰這位老大哥時,我們能更直觀地瞧出現在的他,比之 NBA 的邊緣水平有多大的差距。
圖說:周琦瘦歸瘦,在靜态天賦上也是逆天的存在。
但這些絕非用來打擊楊瀚森。以純數據論,他在第二次 CBA 比賽就打出了 31 分、16 個籃闆、4 次助攻和 4 次蓋帽的豪華數據,而縱觀 CBA 曆史也僅有姚明、周琦兩人打出過比這更好的表現 —— 姚明是在 2001-02 賽季,他不滿 20 歲時;周琦則是在 2020-21 賽季,他已經從 NBA 走一遭又回來之後。
之所以想到,楊瀚森在 CBA 橫跳至 NBA 之前,是否可能将歐洲納入鍛煉、鞏固、提升的選項,是基于多方面考慮的。“尋根約基奇”的原因上面已經提過,而楊瀚森的确可以考慮在上強度也上技術,卻沒有那麽絕對依賴天賦的歐洲賽場,先打怪升級兩年,保證足夠的出場時間和曝光度,繼而積累在 NBA 選秀中博得更高順位的資本。雖然隻是跳闆,最終訴求卻是讓他跳得更高。
另一方面,男籃此次與喬爾傑維奇的合作雖結果不甚理想,但如果在後一個奧運周期内仍要堅持聘用歐洲名帥,仍要堅持大型化的路線,國家隊成員空接觸歐洲的先進戰術理念,而缺乏歐洲實戰環境的熏陶,那“畫皮難畫骨”的模式,勢必釀成“手腦不協調”的苦果,今年世界杯、亞運會的潰敗就是最好的證明。
主教練肚子裏的确有貨,奈何習慣了 CBA 模式的球員們腦子、腿腳未必跟得上。考慮到 U19 國青隊的主力們在不久之後就将搶班奪權,那既然外線的趙維倫已經在歐洲有模有樣地打了多年,楊瀚森作爲内線的扛鼎者,爲啥不去同樣的環境下找找默契?
說起 18 歲的趙維倫,已經先一步在歐洲賽場嶄露頭角。就在昨天,趙維倫被升至瓦雷澤一隊出戰 FIBA 歐洲杯,成爲中國籃球曆史上首位征戰該賽事的選手,創造了曆史。趙維倫在首秀替補登場僅 14 分鍾,卻高效地貢獻 12 分、2 次助攻。短短幾個月前,正是他和楊瀚森作爲外線和内線的雙核,用 U19 世青賽第十名的成績,讓中國籃球在這個慘淡之年多少看到些希望。
圖說:18 歲的趙維倫,已經先一步跻身歐洲頂級賽場。
當然,着眼歐洲,除了戰術鍛煉層面的意義,楊瀚森作爲職業球員的薪資收入、商業價值,以及個人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不得不納入考慮。自 10 年前尚平與帕納辛奈科斯隊簽約以來,中國籃球選手與歐陸豪門雖然偶有绯聞,但成行者寥寥,大緻可以歸結爲“事多錢少離家遠”的原因。
身體力行地熟悉、适應歐洲戰術體系,如果一時間無法“送出去”,或許也能考慮“請進來”。事實上,青島隊已經有針對性地邀請了 3 名來自塞爾維亞的助教,對他進行日常專訓,足不出戶地體驗歐洲先進的戰術思維。雖然這樣的熏陶看似有些單薄,但起碼證明楊瀚森和青島隊看準了方向 —— 在 CBA 和 NBA 之間的銜接,宜博采衆長,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