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媒科技評論
蘋果企業史上不是沒有過 " 短命産品 ",但是像 Vision Pro 這樣的戰略級産品迅速被放棄,蘋果好像還真的是頭一遭。
近日,據 "36 氪 " 等多家媒體報道,The Information 援引多位供應鏈人士消息稱,在去年 6 月正式發布的蘋果 Vision Pro,有可能在今年 11 月份停止組裝,後續将停産。
在 Vision Pro 首發時,蘋果 CEO 蒂姆 · 庫克曾表示,Vision Pro 将帶領我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外界對于這款能夠徹底改變人機交互方式的重磅新品,也曾投入過極高的關注。
可惜的是,Vision Pro 并沒能等來大放異彩的機會,不過,蘋果看似輸了這一仗,但偉大的産品往往需要等待,蘋果又怎麽會沒有 " 反擊 " 呢?
Vision Pro 或告别市場
今年 2 月,Vision Pro 正式在海外市場發售,到了 6 月,其才于國内市場開始發售,如果真在年底停産,那麽 Vision Pro 的存活時間滿打滿算還不到一年。
當然,這并不是蘋果史上 " 最短命 " 的産品,比如 iPad3 在上市僅僅 7 個月時間即下線,還有 iPhone5 也被稱爲 " 最短命的蘋果手機 ",上市時間僅有 1 年。
不過, Vision Pro 顯然是不一樣的,畢竟它屬于蘋果戰略層面的新品,其所承載的是蘋果對下一代交互方式的探索,蘋果也将自己最前沿的技術和供應鏈能力,都押注到這款産品之上。
但即便如此,蘋果還是沒能改變 Vision Pro 銷量不佳的事實。據悉,Vision Pro 截至目前的銷量大概爲 40 萬台,今年全年的銷量估計不會超過 50 萬台。
此外,由于 Vision Pro 售價太高,再加上穿戴體驗不佳、有更便宜競品等原因,其關注度也一直沒有 " 大爆 "。
從谷歌、百度等搜索趨勢來看, Vision Pro 聲量爆發主要集中在 2 月産品開售時,其後即便是國内開售時的 6-7 月,大衆對此也是關注甚微。
不過,這種情況卻并不符合蘋果的預期。" 财聯社 " 援引三家 Vision Pro 供應商員工所透露的信息,上遊供應商已經制造出足夠生産 50 萬 -60 萬台 Vision Pro 的零部件,也就是說蘋果可能預計到 Vision Pro 不會大賣,但實在沒想到銷量仍是低于預期。
據 "36 氪 " 報道,蘋果在今年 4 月份便不再向供應鏈訂購更多的 Vision Pro 零部件,Vision Pro 将逐漸減産,并在今年年底正式停産,或許在年中的時候,蘋果就已經根據市場情況 " 快刀斬亂麻 ",以最大限度降低損失。
偉大的産品需要等待
盡管銷量不如預期,但 Vision Pro 的停售應該也在蘋果的意料之中。一方面,Vision Pro 高達 29999 元起的售價,已經将許多用戶拒之門外,蘋果就沒想依賴這款産品來走量。
另一方面,盡管在 Vision Pro 之前已有 PICO、Meta Quest 等同類競争,但頭顯的産品體驗依然沒法大幅度優化,蘋果所強調的交互功能使用起來也有一定門檻,初代的 Vision Pro 更像是用來 " 炫技 " 的産品。
所以,蘋果自然也明白不能靠第一代産品就完全颠覆人們在娛樂、工作生活領域的交互方式,隻能将 Vision Pro 視爲 " 探路之作 ",根據市場反饋再逐步調整和升級産品。
就像蘋果在 1989 年發布的 Macintosh Portable,這款被稱爲便攜式電腦 " 開山之作 " 的産品,在當時因爲笨重、價格昂貴等原因,也被市場認爲是失敗的。
但如果沒有這款産品,蘋果後續就不會帶來引導蘋果 MacBook 走向輝煌的 PowerBook 100,一款質量更輕,價格更低的筆記本電腦。
創新總是伴随着 " 不被理解 ",但如果沒有嘗試,就永遠沒有突破。所以,雖然外界對 Vision Pro 停産一事有諸多猜測,但蘋果應該不會就此停止探索。
早在去年 6 月,就有媒體爆料稱蘋果正緻力于在 2025 年底之前發布一款更實惠、功能更少的視覺産品。雖然這一消息尚未得到确認,但據 The Information 援引接近蘋果的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目前研發資源都投資在了 Vision Pro 的下一代平價版本中。
據 "36 氪 " 報道,接近蘋果人士透露,蘋果的下一代 Vision Pro 大概率會針對重量、定價、交互方面重新作出調整,将重量控制在 Vision Pro 的一半左右,價格控制在一萬元以内。
核心功能 EyeSight 和眼動模式也會作出相應調整,這将有望改變改善用戶使用時容易出現誤觸、眼睛疲勞的問題。當然,具體産品體驗會否有大幅提升,還需要蘋果來給出答案。
但既然蘋果明知道當下并非最佳時機,其爲什麽還要選擇在去年推出 Vision Pro?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蘋果内部确實就此有過分歧。
由蘋果 COO 傑夫 · 威廉姆斯所帶領的 Vision Pro 主導團隊,希望能夠盡快推出第一版 AR 産品,以試探市場反應;
但蘋果的工業設計團隊則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們更傾向于耐心等待,直至技術發展到能夠制造出更輕便的 AR 眼鏡,使其在技術上更加成熟和可行。
最終是被稱爲 " 庫克接班人 " 的傑夫 · 威廉姆斯獲得了支持,但業内也非常清楚,這一做法或許并不像喬布斯。
Vision Pro 的供應商之一,DADOS 科技公司的産品高級副總裁克羅甯曾表示,如果是喬布斯,他可能不會這麽早發布 Vision Pro,而是等到其成爲一款足以被消費者接納的産品。
這兩種做法很難評價 " 孰優孰劣 ",隻能說喬布斯之所以偉大,是因爲這位天才可以直接定義一款産品,而當下的蘋果,隻能展示自己的全部能力,再通過市場反饋來調整和修正。
XR 行業依舊迷霧重重
但不管怎麽說,Vision Pro 的失利都更像是 " 時間的錯誤 ",就像庫克所言,做到真正的偉大需要時間,需要很多次叠代,需要對每一個細節都非常關心。
目前來看,不管是蘋果還是其他廠商,都還在努力走向 " 偉大時刻 "。隻是,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廠商熬不住率先退出。
背後的原因也是老生常談,就像 Vision Pro 所面臨的問題一樣,XR 穿戴産品的售價均不算便宜,比如 PICO 此前的售價均在三、四千元價位,用戶的使用門檻本就不低。
但高門檻并不能帶來對等的使用體驗,比如佩戴體驗依然有待改進,更重要的是,XR 内容生态匮乏,導緻銷量難有起色,而内容開發者沒法從中賺到錢,又會導緻内容池更小、用戶更不買的惡性循環。
所以,經曆了數年摸索,XR 行業依然沒能迎來行業春風,Vision Pro 所帶來的刺激作用顯然也是昙花一現,那麽市場的終極答案到底在哪裏,難道降價做低配版才是唯一出路?
目前來看,蘋果低配版 Vision Pro 的功能體驗如何,還有待市場測試,但不得不說,PICO 和 Meta Quest 已經在 2022 年打了一年價格戰,甚至是虧本至半價出售,但肉眼可見的是,二手市場的閑置産品反而越來越多。
有媒體爆料稱,蘋果至少告知了一家供應商,稱預計低售價的 Vision 産品在生命周期内的生産量約爲 400 萬台,明顯低于 Vision Pro 800 萬台的預測。由此可見,即便是蘋果,其也對低配版産品不太自信。
那麽 " 等待 " 會是 XR 行業的唯一出路嗎?這可能是無法回避的答案。參考 AR 設備,其在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同比增長了 49%,線上市場銷量已超過 VR。
一方面,這是因爲 AR 設備在顯示技術、交互技術等方面有了較大進步,提升了産品的用戶體驗。另一方面,頭部企業如 XREAL 等推出了更多創新功能設計的産品,再加上 AR 設備的應用場景變得更豐富,也激發了消費者對 AR 産品的興趣。
由此可見,想要創造 " 劃時代 " 的 XR 産品,技術、應用和生态依然是缺一不可的,一款産品必須足夠好用,能讓大衆負擔得起,才會存在普及的可能。
在此之前,XR 廠商或許依然需要爲技術創新而努力,但與此同時,也可以尋找輕量化産品的機會,先從低技術門檻的産品入手,比如蘋果也被曝或将于 2026 年量産 AR 眼鏡。
當然,我們依然需要尊重所有敢于踏出市場第一步的品牌企業,因爲如果沒有它們的推動,沒有一代接一代産品的叠代,要讓曾經存在于科幻片中的技術 " 日常化 ",就更是遙不可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