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鲸新聞 11 月 19 日訊(記者 郝妍 實習生 柯俊蕾)耗資幾十億的古城變鬼城?
近日,耗資近 20 億的大庸古城日均售票不足 20 張的新聞引發全網熱議,事實上大庸古城并非個案,近些年各地不斷湧現的 " 人造古城 " 正面臨嚴重的經營危機。
究竟是古城太多遊客不夠用了?還是古城們的經營策略本身就暗藏危機?
大庸古城拖垮張家界
雖然張家界的美景已經享譽全球,但作爲上市公司的張家界卻困在一個古城裏。
2015 年前後,中國旅遊圈盛行古鎮與古城建設,圍繞當地的大庸 IP,張家界這個以自然風光著稱的旅遊地也開始了 " 大庸古城建設 "。據公開資料,大庸古城項目在當年明清鼎盛時期的南門口原址上建設。該項目由上市公司張家界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斥資約 20 億元建設,位于張家界市中心區域,以明清時期建築風格爲特色。項目于 2016 年開工,2021 年 6 月試運營,總占地 16.01 萬平方米,是張家界單體投資最大的城市旅遊文化項目。
然而,耗資巨大的大庸古城卻并沒有帶來想象中的客流量。根據上市公司張家界的三季報,大庸古城項目繼續拖後腿,上半年購票人數僅有 0.23 萬人,相比 2023 年上半年減少了 1.04 萬人,同比暴跌 81.89%。
這意味着上半年大庸古城日均售票不足 20 張,同樣慘淡的還有古城内商業區的招商情況。據新京報報道,古城内一位商家稱,2020 年他在古城開了兩家店,因人流量低商家入駐少,他也一直虧損。另據極目新聞報道,記者查詢全國企業信息系統查詢網站,在大庸古城地址上的商家和企業,除了張家界大庸古城發展有限公司外,僅有 18 家店鋪,其中有 3 家店鋪已經注銷。
大庸古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大庸古城慘淡的經營情況也拖垮了張家界。10 月 28 日,張家界披露 2024 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期内營業收入約 1.36 億元,同比減少 7.76%;歸母淨虧損約 356.21 萬元,同比增虧 199.07%。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營業收入約 3.1 億元,同比減少 5.08%;歸母淨虧損約 6472.51 萬元,同比減少 53.36%。其中大庸古城主體、張家界全資子公司,張家界大庸古城發展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淨虧損約 6438.41 萬元。
批量生産的人造古城陷入同質化危機
大庸古城的慘淡也是國内人造古城面臨的共同危機。
事實上,所謂的 " 古城 " 大多爲 2000 年後新建的 " 人造古城 "。由于當代都市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 歸園田居 " 或 " 古城水鄉 " 式景區成爲了不少人理想生活狀态的 " 樣闆間 "。因此在國内旅遊行業中,古鎮或古城類景區往往具有相對穩定的客源。《2024 中國古鎮旅遊發展報告》顯示,93.4% 的受訪者曾參與過古鎮旅遊,僅有 6.6% 的人沒有去過。古鎮旅遊某種程度上成爲了一種 " 剛需 ",這也帶動了此類旅遊項目快速生長。
有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共有古鎮、古城約 2800 座,幾乎每個縣都标配一座古城 / 鎮。據《2024 中國古鎮旅遊發展報告》,全國古鎮景區主要集中在四川省、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雲南省和江西省等六省份,聚集了全國半數以上的古鎮景區。但 2000 多座古城中,5A 級景區僅 33 個。這意味着大量古鎮知名度較低,具有很強的同質化問題。
國内大多數古城與古鎮項目往往僅憑 " 仿古 " 概念化設計拔地而起,從建築布景到業态設置千篇一律:仿古風格就勢必有青磚白牆、青石闆路、紅燈籠;特色小吃逃不開臭豆腐、烤鱿魚、糖葫蘆;甚至連号稱 " 景區獨特體驗項目 " 的演藝活動也變成了清一色的 " 遇見 xx"……
騰空而起的 " 古城 / 鎮 " 不僅缺乏曆史文化根基,更沒有原住民的煙火氣,自然難以帶給遊客獨特的文化體驗,這也是曾經火熱的 " 古城遊 " 遇冷的根本原因。
而這種盲目的 " 古城熱 " 卻建立在巨額建設與運營成本之上。
藍鲸記者查詢發現,大庸古城耗資上億的規模在國内 " 人造古城 " 項目中并不少見。據遂溪縣人民政府公告,遂溪孔子文化城景區建設投資約爲 3.5 億元;2023 年多家媒體報道天水古城修繕花費近 9 億元卻 " 面目全非 "……
花費巨大卻無人問津,古城終究變成了一座座空城。
事實上,古城熱的冷卻一定程度上也是當下大衆旅遊趨勢的轉向。從全國人民傾巢而出去淄博吃燒烤,到南方 " 小土豆 " 北上哈爾濱,再到今年跟着 " 跟着悟空遊山西 ",當下的旅遊産業已經不再是孤立的風光導向,而是帶有很強 " 話題屬性 " 的文化旅遊。
" 話題 " 文旅幾乎是模闆化 " 古城遊 " 的反面。千篇一律的模闆化文旅項目永遠不會被 " 潑天流量 " 砸中,隻有真正立足當地文化的産業才具備承接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