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遙控器,電視打開了,熟悉的品牌 logo 短暫地出現幾秒鍾後,進入漫長的廣告時間。
開機有廣告、應用啓動有廣告、劇集播放前也有廣告,有時候,觀衆也不知道自己打開電視機是爲了看廣告還是欣賞影視作品。
确實,電視進入到智能時代後,廣告滿天飛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但僅僅是開個機就讓用戶先看一大段廣告,這是否有些過于影響基礎體驗了?爲了解決這一廣告亂象,廣電總局親自下場了。
中國廣電消息顯示,歌華有線于 2023 年 10 月 8 日完成具備升級條件的 510 萬機頂盒設備進行改造,本月 20 日,對不具備升級條件的 40 餘萬台老舊設備升級部署。在完成改造後,用戶點亮電視機,即可進入直播頁面。
(圖源:微博)
打開電視就直接進入電視直播頻道的日子,終于又回來了。
2019 年,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打響「電視開機廣告大戰」第一槍,就該問題,約談了市場保有率最高的 7 家智能電視廠商。
在初次維權裏,消保會爲用戶們争取到了「快速跳過廣告」的「權益」。雖然打開電視還是會有開機廣告,但等待 3~5 秒左右,就會彈出一個跳過的按鈕,點擊它即可結束漫長的等待。
随後,《智能電視開機廣告技術規範》在 2020 年正式出台,要求電視生産廠商設計的開機廣告不得超過 30 秒,且必須配備可一鍵跳過的選項。能「跳過開機廣告」,在往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成爲各廠商在新品發布會上重點宣傳的亮點功能,真是令人感慨。
(圖源:電商報)
雖說開機廣告時間縮短至 30 秒,甚至還提供了一鍵跳過選項,但開機廣告還是在影響用戶的基礎體驗,這是不争的事實。今年,中國廣電宣布了電視開機廣告的整改計劃,預計在今年内實現全國 80% 的有線電視用戶、85% 的 IPTV 用戶可以實現開機就看電視直播頻道。
從已完成改造的用戶洩露信息來看,當前的 IPTV 已經可以做到開機直接進入直播頻道界面,并且是全屏畫面,并不會有多餘的區域用于展示廣告信息。另外,開機選項中也提供了「進入全屏直播」和「進入交互頁面」兩個選項,給予用戶自由的選擇空間。
實際上,徹底「殺死」電視開機廣告的核心意義,主要是照顧到了更多不同年齡段、不同能力條件有限的用戶,例如老年人。《2022 中國适老化電視調研報告》顯示,有近五成老年用戶無法找到想要看的電視欄目,該問題主要體現在:操作複雜、電視開機後沒有直接進入直播頻道。
把開機廣告拿掉,僅僅隻是整治智能電視亂象的第一步,盡管是看起來如此簡單的一步,足以讓更多能力受限群體缺失已久的基礎體驗得到填補。
衆多電視亂象中,開機廣告是最容易解決的一項。
今年 2 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22 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其中在線會員亂象、廣告引導付費内容等問題引起廣泛關注。不少用戶指出,視頻平台要支付會員費,觀看部分内容要單獨付費,甚至一些熱門影視劇集還推出各種點映套餐,引導用戶支付更多費用。
(圖源:TechRadar)
除了這些常見的收費套路之外,一些劇集還将付費内容設置在内容中段,例如前三集内容免費,但從第五集到第十集需要額外支付費用,後半段卻是免費播放。這樣一來,用戶想要觀看完整的内容,必須單獨購買中間這幾集内容。
「套娃」式收費最大的雷區還是兒童内容。
目前,智能電視大多都會提供兒童專區,内容主要由視頻平台提供,通過彈出式廣告、專區視頻廣告的形式,吸引兒童用戶點擊。某些品牌的智能電視設立的兒童專區,付費模式不嚴謹,在用戶不了解具體資費及服務形式的情況下,隻要點擊了「同意」就能完成付費。
(圖源:GoogleFinder)
其實,電視廣告亂象、「套娃」式收費,主要還是電視制造商、内容提供方和牌照方各自爲政導緻的,硬件利潤不斷被壓縮,制造商轉向以内容資源爲主要盈利模式,層層疊加之下,廣告滿天飛、内容收費節節攀升。
可這樣一來,消費者對電視産品逐漸失去興趣,關注度斷崖式下跌,智能手機、平闆電腦和投影儀取代了電視機原本的地位。盡管新形态的智能設備也充斥着各種廣告,但與電視相比,在移動平台上,至少不再被「套娃」式收費。
(圖源:小米)
不久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單位,針對電視上的廣告、「套娃」式收費召開了專項治理動員部署會,除了前面提到的徹底「殺死」開機廣告之外,還将集中整治收費問題,預計在今年年底全國電視整體壓減收費包 40% 以上。
可以預見,随着治理工作的展開,用戶對電視産品的信心也将逐步回升,其相關産業鏈也回到良性發展的軌道上。
10 月 11 日,有消息傳出小米電視已支持永久關閉開機廣告,經網友實測,通過聯系人工客服的方式,的确能夠做到。
電視開機廣告就如同手機上的植入廣告、自帶 APP 一樣,是硬件利潤極緻壓縮下的産生的畸形盈利方式。據工信部數據,截止 2020 年,全國 IPTV 用戶數達到了 3.15 億,在如此龐大的用戶數量支持下,即便是 30 秒的廣告,也擁有極高的利潤。
這也足以能夠解釋,爲何面對如此多的争議,電視廠商依然不願意主動整治這些亂象。在過去幾年時間裏,電視産品的硬件進步飛速,分辨率越來越高、畫質越來越好,但基礎體驗太差,用戶很難爲這樣的産品買單。
誠然,高成本堆砌強大的硬件,隻能靠廣告盈利,廣告太多導緻基礎體驗太差,用戶不再選擇電視産品。電視行業,在惡性循環裏互相折磨。
消協、廣電等相關部門聯手整治,幫助電視産業走回正軌,将基礎體驗做好,才能提升消費者對這個品類的信心,帶動産品銷量,讓品牌能夠靠硬件利潤存活下去。另一方面,電視本質上還是一個數字媒介,目的是讓更多用戶簡單、快捷地接收到生動的信息,在智能時代,反倒讓其複雜化,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事情。
在未來,應該會有更多電視廠商站出來,拿掉開機廣告、整理好付費亂象,同時升級電視操作邏輯,簡化使用方式,讓電視回歸純粹。
進入到智能時代,電視面臨激烈的市場競争,智能手機、平闆電腦、投影儀等智能設備崛起,電視機的不可代替性減弱。
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多數電視廠商在過去幾年時間裏選擇了一條「損人不利己」的道路:劣質内容、廣告暴增、基礎體驗越做越差,長期以往,用戶流失、電視及周邊生态惡化,最終導緻市場進一步萎縮。
如今,針對性的整治方案已經初見成效,強有力的國家标準和行業标準也在落實的路上,随着用戶體驗不斷被補足,電視市場也将迎來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