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焦裕祿就因肝癌去世。
據數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新診斷的肝癌患者約 60 多萬例,其中近 50% 發生在中國,而肝癌的發病率仍在不斷上升。2002 年,全球約有 60 萬名患者死于肝癌,其中中國約 32.2 萬人,歐洲約 5.7 萬人,美國約 1.3 萬人。目前,亞洲無法切除的肝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10%,這意味着 90%以上的肺癌患者确診之後活不過五年。
本期專家講堂,春雨君邀請到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 張業繁 和大家好好聊聊肝癌這個 " 萬癌之王 ":
肝髒:沉默的勞模
在直播中張業繁主任先講解了肝髒:
肝髒位于身體的右上腹部,是人體最大的實質性器官,由肝實質和一系列管道的間質組成。肝髒具有攝取、代謝、生物轉化、貯存、合成和分泌等複雜的功能。通過血液循環與腦、内髒、肌肉等遠距離器官建立聯系,滿足這些器官對營養的需要。同時,肝髒是機體内體積最大、物質代謝最活躍的器官,被譽爲 " 物質代謝中樞 "。它參與體内糖類、蛋白質、脂肪等代謝的重要環節,是人體能量代謝中心。
既然肝髒對人體這麽重要,當肝功能受損的時候,人體會有哪些表現呢?
據張業繁主任介紹,肝髒是一個 " 沉默 " 的器官,因爲其内部沒有神經,所以多數肝髒受損沒有特異性,即多數無症狀,部分會有乏力、厭食、尿色深、腹痛、肝區疼痛、排便改變、肝腫大等。
嚴重者可有明顯乏力、納差、黃疸進行性加深,惡心、嘔吐、皮膚黏膜出血、腹水、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腎衰竭等。
千裏之堤潰于蟻災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 2023 年全國癌症統計數據,肝癌爲我國癌症發病率第四的癌症。張業繁主任在直播中介紹,肝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且病因多樣有明确緻癌因素(例如,病毒感染、酗酒、黃曲黴素、脂肪肝、其它肝髒疾病:膽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發現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病情複雜,治療困難,預後較差。
因此,若出現以下症狀需額外警惕:
1、食欲明顯減退:腹部悶脹,消化不良,有時出現惡心、嘔吐;
2、右上腹隐痛:肝區可有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有時可因體位變動而加重;
3、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發熱及水腫;
4、黃疸、腹水、皮膚瘙癢;
5、常常表現爲鼻出血、皮下出血等。
在我國,乙肝病毒是導緻肝癌的主要原因。從乙肝疫苗接種以後,2006 年到 2015 年,中國肝癌發病率平均每年下降 3.9% 左右。在直播中張業繁主任更是把肝髒是樓房,肝炎比作白蟻。
乙肝是如何傳播的呢?
乙肝經血液、母嬰和性傳播,不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因此,不正規的紋身、紋眉、穿耳孔、拔牙、割雙眼皮,共用剃須刀和牙刷,與感染者進行無保護性行爲等都存在感染風險。攜帶病毒的孕産婦還可将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在我國,母嬰傳播是乙肝的主要傳播方式,占 30%~50%,多發生在圍生期(孕婦圍繞生産的一段特殊時期,指自懷孕第 28 周到出生後一周),通過乙肝病毒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
不過,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接觸不會傳播乙肝、丙肝病毒,和這類患者的正常接觸,如握手、擁抱、吃飯、共用辦公用品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都是安全的。
在針對性預防方面,乙肝是有疫苗的,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肝癌的早篩
癌症篩查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肝癌的關鍵,若能通過篩查發現癌前病變,進行早期幹預,不僅會降低晚期癌症的發生,更能極大降低死亡率;從而降低并發症發生、降低醫療費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目前并沒有針對所有人群的、廣泛的肝癌篩查方法,但對于肝癌高危人群,則建議至少每隔 6 個月進行 1 次肝髒超聲檢查 + 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檢查。
我國肝癌高危人群
具有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
長期過度飲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長期食用被黃曲黴毒素污染的食物
各種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有肝癌家族史,尤其 40 歲以上的男性風險更大
藥物性肝損患者
肝癌術後最重要的是抗病毒治療
肝癌切除術後 5 年腫瘤複發轉移率高達 40%~70%,這與術前可能已存在微小播散竈或多中心發生有關,故所有患者術後需要接受密切随訪。術後複發模式分爲早期複發和晚期複發。
術後 2 年之内的複發屬于早期複發,其高危因素有 MVI、非解剖性肝切除、腫瘤較大(長徑 >5 cm)、殘餘微小病竈以及血清 AFP>32 ng/ml 等。術後 2 年之後的複發爲晚期複發,其高危因素有慢性病毒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進展以及多發性瘤竈等。
目前,尚無全球公認的肝癌術後輔助治療方案。對于具有高危複發因素的患者,臨床上給予高度重視,往往積極采取幹預措施,以期阻止或者推遲複發,包括抗病毒藥物、肝動脈介入治療、含奧沙利鉑的系統化療、分子靶向治療藥物以及中醫藥治療等,可能有一定的療效,但是除了抗病毒藥物治療之外,其他治療尚缺乏強有力的循證醫學證據支持。
因此,仍然提倡多學科合作和個體化的綜合治療,基于遺傳信息的精準腫瘤學治療是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