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财經出品 文 | 莫恩盟 編 | 深海
貝殼想要吞下家裝市場更大份額的 " 野心 ",在最新發布的公告中顯露無疑。
10 月 11 日,貝殼在港交所發布一則公告稱,旗下全資附屬公司貝殼美家與空間智慧簽訂股權收購協議,收購完成後空間智慧将成爲其全資附屬公司,而空間智慧旗下的品牌愛空間也将被貝殼正式收入囊中。據悉,這筆交易的對價最高不超過約 15.5 億元,視交割條件的完成情況,這筆交易預期将于 2024 年上半年完成。
雷達财經梳理發現,近年來貝殼在家裝賽道的動作頗爲頻繁。自 2015 年,鏈家與萬科合作成立萬科鏈家裝飾有限公司初次試水家裝賽道以來,貝殼不僅孵化了自營家裝品牌 " 被窩 ",還在去年 4 月完成了對知名家裝品牌聖都家裝的整體收購。
與此同時,在 " 一體兩翼 "、" 一體三翼 " 的持續不斷的戰略升級下,家裝家居目前已然成爲貝殼的戰略級業務。此次再斥巨資收購智慧空間,意味着貝殼又一次加碼對于家裝闆塊的扶持力度。
據貝殼此前發布的财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家居家裝業務爲其貢獻 40 億元的收入,與同期存量房和新房業務 156 億元、171 億元的收入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此次貝殼拟收購的空間智慧,上半年共錄得超過 10 億元的收入,但截至上半年末空間智慧的資産淨額卻爲 -3.99 億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此次拟将愛空間收入麾下,貝殼旗下的家裝品牌及産品矩陣将得到進一步的豐富,進而有可能助推貝殼進一步實現規模和效益上的突破。不過,由于家裝賽道存在環節複雜、缺乏标準、誠信度低迷等問題,貝殼想要大力發展家裝業務并非是一件輕松的事情。而貝殼如何将旗下的多個家裝品牌進行融合與協同,也存在一定的挑戰。
貝殼拟全資收購愛空間,斥資最高 15.5 億元
10 月 11 日,在美港兩地資本市場上市的中國居住服務平台公司貝殼發布一則公告稱,10 月 10 日,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貝殼美家(買方)與空間智慧(目标公司),及紅愛空間(賣方)訂立股權收購協議,據此貝殼美家同意購買而紅愛空間同意出售空間智慧的 7.1092% 股權,現金對價爲 1267 萬美元。
據貝殼透露,建議關連收購事項僅爲建議收購事項的一部分,旨在收購目前并非由貝殼實益擁有的空間智慧的 98.0805% 股權,而紅愛空間爲空間智慧的其中一名現有股東。
據悉,建議關連收購事項的對價須于付款前提條件(包括取得有關建議關連收購事項的必要同意、批準或豁免以及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及向相關政府部門備案)獲達成或由貝殼美家豁免,及相關稅務申報及扣繳程序完成後 20 個營業日内由貝殼美家以現金支付予紅愛空間,而對價将由集團的内部資源撥付。
雷達财經了解到,于公告發布日期,空間智慧的 7.1092% 股權由紅愛空間持有,1.9195% 的股權由貝殼美家持有,餘下的 90.9713% 股權則由其他 18 個實體或個人持有。
訂立股權收購協議的同時,貝殼美家亦已與空間智慧及其所有其他現有股東(不包括貝殼美家本身)訂立股權收購協議,以收購彼等于空間智慧的股權。于建議收購事項完成後,空間智慧将成爲貝殼的全資附屬公司。
據悉,貝殼美家将向其他空間智慧股東及紅愛空間合共支付最高約爲人民币 15.5 億元的現金對價。建議收購事項預期将于 2024 年上半年完成,具體取決于慣例交割條件的達成。
在貝殼發布的公告中,其對此次拟進行收購的目标公司空間智慧也做了簡要的介紹。據了解,空間智慧成立于 2010 年,是行業内标準化一站式整裝服務的領軍企業,是以北京市爲代表的全國範圍内的最受認可的家裝企業之一,旗下擁有品牌服務——愛空間。
雷達财經從愛空間官網獲悉,2014 年 10 月,愛空間正式成立,緻力于通過科技創新,建設以 " 供應鏈、信息化系統、産業化工人 " 三大基礎設施爲支柱的标準化家裝。2016 年,愛空間實現交付訂單 1.2 萬單,交易額突破 10 億元規模。截至 2019 年 8 月,愛空間的業務覆蓋全國 14 城,服務 50000+ 家庭,目前這一數字已經飙升至 76697 個家庭。
能夠在幾年内保持這樣的發展速度,愛空間的壯大離不開資本的加持。天眼查顯示,愛空間自成立以來,品牌共計獲得過 8 輪融資。2014 年,順爲資本帶着 6000 萬的投資押寶愛空間的 A 輪融資。
2015 年年初,大自然家居參與了愛空間新一輪的股權融資。同年年末,景林投資、順爲資本、分享投資、疆域資本又一同在愛空間的 B 輪融資中現身,爲愛空間帶來了 1.35 億元的投資。
而貝殼其實在 2016 年 1 月就已與愛空間結緣,彼時鏈家地産參與了愛空間新一輪的戰略融資。同年 6 月,弘溪投資參與了愛空間的 B+ 輪融資。等到 2017 年,愛空間又迎來了新金主國美資本。彼時,國美資本攜 2.16 億元的投資入局,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雙方還表示,未來會在資源層面做出更多深度的戰略合作。
此後的 2018 年,愛空間又相繼在年内完成兩輪融資。當年 5 月,天地壹号作爲新的投資方參與了愛空間的戰略融資。幾個月後,鏈家地産的名字又再一次出現在了愛空間新一輪的股權融資之中。
對于此次拟以最高 15.5 億元代價收購空間智慧的交易,貝殼在公告中表示,此舉将進一步豐富公司的家裝品牌和産品矩陣,滿足更廣大用戶群體的需求,提升客戶轉化,并增強供應鏈和交付能力,實現本公司家裝家居業務的加速突破。
貝殼難掩家裝 " 野心 "
雷達财經梳理發現,其實打算把愛空間收入囊中,并非是貝殼在家裝賽道首次出手。目前在貝殼的官網上可以看到,除了二手房、新房等頻道外,貝殼還設有裝修頻道。
早在 2015 年,鏈家就曾與萬科合作成立萬科鏈家裝飾有限公司,初次在家裝領域進行試水。2018 年 7 月,貝殼找房的裝修頻道便在北京率先上線。貝殼裝修以高效連接和優質服務爲目标,通過資源整合,爲業主提供一站式品質服務,爲商戶鏈接精準客戶,給用戶帶來優質的裝修體驗。借助貝殼找房巨大的流量優勢、豐富的營銷手段,貝殼裝修能爲裝修企業多維度賦能。
2020 年 4 月,貝殼又推出了自營家裝品牌 " 被窩 "。彼時,在被窩家裝的發布會上,時任貝殼找房 CEO 的彭永東表态稱,被窩家裝将重新定義什麽是産業互聯網的新家裝,它将結合貝殼 AI 設計功能的上線,緻力于爲用戶打造 " 以标準精工實現個性設計 " 的家裝體驗。
彭永東認爲,家裝賽道是一個非常大、有非常多改進空間的賽道,對貝殼找房來說,這也屬于先慢後快、先難後易的事業,要耐得住寂寞,才有可能重新定義,重新讓這一行業有更多的标準。對貝殼而言,被窩家裝既是房地産交易服務後的自然延伸,也是其新家裝在北京市場的一個嘗試。
在此次就收購愛空間事宜發布的内部信中,彭永東也直言," 愛空間是被窩的老師,陳炜兄和團隊毫無保留地分享對家裝行業的洞察和實踐 "。不過,打造出自營家裝品牌被窩後,貝殼并未就此停下對于家裝業務的探索。
2021 年 7 月,貝殼宣布與聖都家裝達成協議,以總對價 80 億元收購聖都家裝 100% 的股權。去年 4 月,這筆交易終于畫下了句号。随着這筆交易的達成,這家誕生于杭州的家居裝飾行業品牌正式成爲了貝殼旗下家裝業務的一份子。
2021 年末,貝殼進行 " 一體兩翼 " 戰略升級,其中 " 一體 " 爲房産交易賽道," 兩翼 " 爲家裝家居賽道與普惠租房業務。此次戰略升級,意味着貝殼将家裝家居以及租賃業務提升至戰略高度,并深入布局家裝家居賽道。
今年 7 月,貝殼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永東又宣布,要将集團戰略升級爲 " 一體三翼 ",組建經紀、家裝、惠居、貝好家(新增)四條事業線,以及财經、産研、戰略、品質、人力、用戶、合規、公共、協同九條事務線。
直到此次再度出手收購愛空間,貝殼在家裝賽道的布局再下一城。公告發布當天,貝殼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永東還在内部信中表示," 今天,對于愛空間與貝殼的融合,我非常有信心。兩個團隊的使命、精神氣質和價值觀高度契合,是這份初心、憧憬和承擔讓我們走到了一起。" 彭永東表示,家裝行業特别需要品質,特别需要優質服務者,特别需要科學化管理,這些都是真正難而正确的事。
在愛空間創始人陳炜看來,愛空間秉持着 " 讓愛有空間,讓空間有愛 " 的使命,與貝殼 " 有尊嚴的服務者,更美好的居住 " 的使命共鳴。" 當貝殼把家裝作爲第二賽道戰略時,雙方的互動更多,大家都有一顆以客戶爲中心的初心,都關注從業者的尊嚴。文化是第一生産力,文化的認可讓兩家走在一起。"
家裝家居業務能否成爲貝殼的新希望?
盡管貝殼不斷提升家裝家居業務在公司的戰略優先級,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 三翼 " 中的家裝家居業務在貝殼整體大盤中的占比仍相對較小。
據貝殼不久前發布的财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貝殼共計錄得 398 億元的收入,與上年同期 263 億元的收入相比實現 51% 的增長;利潤方面,上半年貝殼錄得 40 億元的淨利潤,一掃去年同期 25 億元淨虧損的陰霾。
按業務劃分,存量房業務上半年爲貝殼斬獲 156 億元的淨收入,與上年同期的 117 億元相比實現 33.5% 的增長。新房業務爲貝殼貢獻 171 億元的淨收入,與上年同期的 126 億元相比實現 36% 的增長。此外,貝殼新興業務及其他的淨收入,由 2022 年同期的 10 億元增加 217.3% 至今年上半年的 30 億元。
不過,與存量房和新房業務相比,家裝家居業務對貝殼營收的貢獻度仍有所不及。财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業務爲貝殼貢獻 40 億元的收入,而上年同期該業務爲貝殼貢獻的收入還停留在 11 億元的水平。盡管上半年貝殼家裝家居業務的收入同比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但與貝殼的王牌業務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對于家裝家居業務收入規模的變化,貝殼在财報中解釋稱,這主要是因爲公司于 2022 年第二季度完成收購聖都家裝且其财務業績開始合并入賬以及訂單量增加及自身的交付能力提高推動家裝家居業務總交易額的有機增長。
而此次貝殼拟收入麾下的空間智慧成色幾何?據愛空間裝修服務号微信公衆号發布的内容顯示,今年上半年,愛空間實現營收超過 10 億元,同比增長 58%。
另據貝殼此次發布的公告顯示,2021 年、2022 年,空間智慧分别錄得 13.76 億元、13.85 億元的收入,同期空間智慧的利潤分别爲 2500 萬元、9300 萬元。截至上半年末,空間智慧的資産總額爲 4.21 億元,但其資産淨額卻爲 -3.99 億元。
事實上,貝殼想要押寶的家裝賽道,擁有足夠的市場規模和想象空間。據貝殼研究院測算,2022 年至 2030 年期間我國住房裝修總需求每年在 30 億至 50 億平米之間。家裝家居市場總體規模在 2025 年達到 5 萬億元左右,在 2030 年達到 7 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率超過 6%。
有業内人士認爲,貝殼欲大力發展的家裝賽道,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一方面,家裝賽道可能是最需要互聯網颠覆和重塑的傳統行業之一。從過去聚焦房産交易、租賃到如今不斷橫向擴容,家裝業務或将爲貝殼打開更多的可能性。未來随着該業務的不斷成熟,不排除家裝業務将成爲貝殼在市場競争中又一張有力王牌的可能。
不過,由于家裝行業本身涉及的流程和工序頗爲複雜,與人相關的不确定因素也較多,同時該行業還具備專業度高、環節多、技術難度大等特性,因此裝修市場也長期被各種負面評價所圍繞。在此背景下,賽道内尚未闖出有真正領軍實力和高市占率的頭部玩家。
盡管貝殼憑借多年的曆練已在房産交易、租賃方面積攢了一定的資源,但貝殼如何把其在前述領域的經驗、經營方法與效率提振思路遷移、挪用到家裝業務之上,仍存在不小的難度。而如何将旗下不同家裝品牌進行更好的融合與協同,同樣也是貝殼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