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看《長月燼明》了嗎?我和很多網友一樣,被女二陳都靈驚豔到了。
光看這兩張圖,我心都碎了,這破碎戰損感,真是我見猶憐。
陳都靈長着一張小白花臉,低眉順眼的沒啥攻擊性。瘦瘦的鵝蛋臉,卻仍然是圓潤的,笑起來溫婉,一身好教養的書卷氣。
她特别适合演大戶人家嬌養的小姐,有才又有顔,被愛意澆灌出嬌潤純良的性子。
然而,這劇看了幾集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她演的哪是什麽小白花,分明是 " 面若菩提,心似蛇蠍 " 的黑蓮花啊。
《長月燼明》裏有多條副本線,她在劇中一人分飾三角,分别是葉冰裳、天歡、妺女。
目前已經播出了兩條線,兩個角色都争議性很強。
聖女天歡,天生壞種,生來嗜血愛殺戮,因對男主愛而不得心生恨意,一聲令下,便屠了情敵滿門。
出招的時候慢悠悠,仿佛菩薩渡化世人,其實嘴裏喊的是 " 殺 ",分分鍾取人性命。
另一角色葉冰裳,更加複雜。
葉府不受寵的庶出女兒,嫉妒嫡出的妹妹,卻每日扮柔弱,毒辣悉數掩藏。
和天歡不同,葉冰裳更加冷血自私。男人在她看來隻是獲得權勢和庇佑的工具,丈夫說叛就叛,毫不留戀。一個靠不住,轉過頭就能投靠更強的人。
她從小到大吃了不少苦頭,裝出的僞善是不得已而爲之,心裏藏着滔天的嫉妒和怨恨,恨世道不公,恨家人偏心,最恨的是自己那庶出的身份。
最震撼我的一場戲,是盛國被滅,太監宮女四下逃竄,有人拿起刀子要劫她,眼看刀子要刺過來,平日裏純善的柔弱小姐,一把将陪了自己數年的丫鬟拉過來擋刀。
眼睛眨都不眨,全是冷漠。
她心裏壓根一點真情和溫暖都沒有。
她的經典台詞是 " 在這世上,沒人比我自己更值得我去愛 ",極度自我,朝着野心一路狂奔。
這角色雖有工具人之嫌,卻也不妨礙出彩,她一個人把貪、癡、惡、欲占全了。相比于悲天憫人的神女,她更加像一個遵循人性,複雜立體的凡人。
小白花發瘋,永遠要比被男人愛,更具有戲劇張力。她的情緒有如無法想象的黑洞和深淵,當你凝視時會發現,原來隐忍背後藏着最深的瘋狂。
當然不是歌頌葉冰裳的 " 壞 ",隻是偏愛每一個拓寬女性邊界的角色。
葉冰裳的人設其實有點像宜修,《甄嬛傳》裏那個 " 佛口蛇心 " 的皇後。
一開始,所有人都以爲她賢德純善,貴爲皇後卻被跋扈的華妃不敬欺淩,她扮弱者扮得成功,後宮衆人皆被騙過。
然而當面具被撕開,她謀害皇嗣,陷害嫔妃,殺害至親的姐姐。
她機關算盡,也終于滿盤皆輸,落得個永囚景仁宮的下場。
但如若我們站在宜修的角度,回顧她的一生,多多少少能夠理解她的陰狠與瘋狂。
庶出的女兒,從小受了太多冷眼,一朝進入王府(四爺沒坐上帝位前)做了正妻,本以爲能琴瑟和鳴快意餘生,但姐姐純元來了。
皇帝對姐姐一見鍾情,答應給宜修的福晉之位,海誓山盟全都抛之腦後,盡數給了姐姐。
兒子弘晖不到三歲,高燒不治而死,她在大雨裏抱着孩子走了一晚上。結果純元這時有喜,全府上下隻顧慶祝姐姐有孕,偌大的王府,誰還記得她那早夭的孩子?
原屬于自己的一切被奪走,丈夫的疼愛,正妻的名分,連同可能幸福的後半生。
或許她從前也寬厚,但我想,經曆了這些事沒有誰可以與之和解。
皇帝最會往她心上紮刀子,明知她不會再有孩子,卻還當着衆嫔妃的面說:" 皇後長久不做生身母親,自然不知道生育孩子的辛苦。"
二人之間永遠隔着純元,她做了皇帝半輩子的嫡妻,到最後在他嘴裏仍舊 " 隻是皇後,不是妻子 "。
她這一生最恨的,也許不是甄嬛,不是華妃,而是純元。
說實話,宜修論心機狠辣不輸任何人。
她唯一輸在太愛皇帝,迫不得已将自己裝進 " 賢妻 " 的套子,每日挂着賢惠得體的微笑,心早已墜入無間地獄,一輩子未得半分盡興。
正如最後帝後對峙,她嘶吼出的那句:" 臣妾不得已的賢惠,也是臣妾最痛心最難過之處啊 "。
她的 " 惡 " 來得那麽正當有邏輯,所以我願意爲她的 " 可憐 " 流幾回眼淚。
《卧虎藏龍》裏的玉嬌龍,很多女孩欣賞她的 " 爲自己而活 "。
她是九門提督府的官家千金,貌美,武學天分高,備受寵愛。
但這也代表她注定要被重重的道德法則、社會規則,以及他人期許所束縛。
她不服。她偏要忠于自我,忠于欲望,偏要逃離,要抗争,釋放着骨子裏的侵略如火。
萬事都要赢。羅小虎搶了她的梳子,她拿起長矛爽快地刺出去," 還我的東西 ",豁出命去打了一架。
被迫家族聯姻,她便在新婚當夜逃走。她要打破官家小姐既定的命運,去拓展自己的世界,跌跌撞撞也要走自己的路。
玉嬌龍是個俠女,追求極緻的自由,不在乎外界的評判,也不受江湖規矩的束縛。她反對一切教她做人的聲音,永遠以自我爲中心。
初次看《卧虎藏龍》覺得玉嬌龍太任性,喜歡穩重的俞秀蓮。
相比于玉嬌龍的狂放不羁,俞秀蓮壓抑。她把三從四德内化成了生存原則,時時顧慮着官場規矩、家族規矩、女人的規矩。
然而那如空氣般無孔不入的規矩,把她的情感壓抑再壓抑,隻能如岩漿般在地底翻滾。
在愛人李慕白将死時,她才徹底忘了那名門正派的身份束縛,悲怆大哭,然而隐藏在胸中多年的感情再也無處安放。
如今我懂了,玉嬌龍才是幸運,她不要别人眼裏的端莊娴靜,她要愛,要永恒極緻的自由。
女性角色本就不該是簡單的黑與白,善與惡,白蓮或綠茶,凡是試圖以簡單的黑白來塑造和審判的,都不對味。
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有個女性角色争議性很強。
少女小明,她表面看着清純文靜如天使,其實不然。
十幾歲的年紀,單親家庭,連個容身之處都沒有,帶着多病的母親,爲了生存隻好輾轉于各個帶頭大哥之間,和他們約會,以獲得便利。
她早熟,無論是對待世界,還是感情,已然沒了少女純美的理想主義。在現實生活的重壓下,她喪失了作爲一個女孩兒的快樂,而過早成爲了一個女人。
男主角小四不懂,他還未了解社會的全貌,對萬事抱有理想主義。他認爲愛就是愛,對就是對,喜歡誰就要和誰在一起,而不是爲了利益便向任何人投懷送抱。
面對小明移情他人,他憤怒崩潰,指責其 " 不要臉,沒有出息 ",拿一把短刀刺進了小明的腹部,将少女殺害。
對少年小四來說,這不是一次簡單的女友出軌,而是整個世界的崩毀。
其實小明就是這個世界的灰色,她并非天生水性楊花,隻是迫于生活重壓沒有選擇。
《阿黛爾 · 雨果的故事》裏的阿佳妮,則塑造了一個爲了愛情偏執一生的女性。
電影中,她是大文豪維克多 · 雨果的女兒阿黛爾,世人都以爲她幸運,其實父親的光環像一座大山,壓得她喘不過氣。
她的姐姐麗奧,是另一座大山。麗奧在家中備受寵愛,19 歲時死于溺水,深愛她的丈夫也随之殉情。
于是阿黛爾一生都在尋求一份真摯到可以奉獻生命的愛情。她在這種巨大的傳奇式的陰影中迷失了自我。
在她最單純的年紀,遇上英俊的上校 " 皮尚 ",她以爲自己遇上萬中無一的愛情,誰知那個男人僅僅是一個嗜賭成性、慣于玩弄女人的渣男。
但阿黛爾已經認定,并說服自己愛他,不顧一切飄洋過海也要嫁給他,固執到病态。
她出沒在他的四周,一次次突破自己的底線。她付錢給妓女,讓其服侍他整個晚上。甚至同意皮尚在與自己結婚後仍舊可以随意找其他女人。
然而可悲的是,對方始終如棄舊履般躲避她,甚至厭惡。
她偏執到瘋狂,一生都在固執的追求一份愛。
最後她穿着日漸褴褛的衣衫,幽靈般地在街頭尋找皮尚的蹤影,俨然成了街頭孩子們追打的 " 瘋子 "。
然而,當皮尚再度來到她面前,她卻冷漠走開,原來她已完全不記得這個自己用一生的代價愛着的男人了。
阿佳妮那雙寶藍色的眼睛,無論看多少次還是令人心碎,她把偏執、神經質,诠釋得太準确了。
我看第一遍的時候隻覺得不理解,她爲何把自己的半生蹉跎在一個完全不值得的人身上?
如今才明白,她其實根本沒那麽愛那個男人,她隻是瘋狂絕望地愛上了自己對他的愛。
電影對阿黛爾的剖析是多麽的獨特而具體啊。所有女孩,尤其是從小生活在單純家庭關系中的女孩,一定要看此片。幫助你識别渣男套路,并提出警醒:愛情裏千萬不要失去自我。
可愛的女性角色,并非要完美,但她是未被馴化的。
就像《動物狂想曲》裏面的兔子,許多人诟病她濫交,但我覺得她雖弱小卻活得堅韌。
像樸贊郁電影裏的大多數女性,有種奇異的捉摸不透。聰慧如《小姐》裏的金敏喜,複雜如《分手的決心》裏的湯唯,反差如《親切的金子》裏的李英愛。
她們是難解的、迷人的,絕不單一乏味。
但她們一旦來到你眼前,就很難被忘記,你總會忍不住剖析她的美麗,她的性情,她的愛與恨,以及她從何而來,她終往何處。
她們總會越過自由和審判的高牆,帶給人反思。讓人明白原來她們的存在,蘊藏着更多的人性秘密,是她們在一次次試煉着人性的張力。
來聊聊:評論區聊聊你最愛的女性角色 ~
九金,靈魂有香氣的女子作者。90 後慢熱獅子,一個快樂扒影視的互聯網沖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