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8 月 22 日下午,華為内部論壇上線了一篇關于《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文章。
文中提到: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曆史時期,東歐戰争、新冠疫情、美國封鎖等原因,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企業要準備好過漫長寒冬的準備,并提出來華為的一系列應對措施,去掉一些明顯具有華為特色的内容,大部分措施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的,值得其他企業認真學習和借鑒。
首先是總體追求方面,要暫時擱置遠大理想的追求,把活下來,在未來長時期的寒冬中活下來,作為企業近幾年的總體追求。
華為之所以叫綱領,大概是學習共産黨二大的說法,把 " 實現共産主義 " 作為最高綱領,把 " 消除内亂,打倒軍閥,建立國内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 作為最低綱領。這裡所謂的綱領,就是整體目标。
為什麼以 " 活下來 " 替代 " 遠大理想 ",因為在未來幾年的寒冬期活下來已經不容易,活下來的企業才有資格談論 " 遠大理想 ",現階段追求遠大理想,把資源配置在很久以後才能産生效果的事情上,會降低企業未來幾年活下來的機率,要放棄掉,堅定不移地以活下來為最高原則。這裡面還要說一下前幾年比較流行的長期主義,在未來的幾年裡,恐怕也要謹慎對待。
第二是具體目标方面,生存基點要調整到以現金流和真實利潤為中心,不能再僅以銷售收入為目标。
企業在擴張階段,基本以營業收入為首要目标的,那個時候機會多,要快速占領市場,增加市場份額,營業收入是企業首先要關注的指标。寒冬時期屬于收縮期,新增機會不多,這個時候擴大營業收入需要付出的成本、需要冒的風險比市場擴張時期大得多。
如果企業這時候再把營業收入放在第一位,最大的可能是營業收入擴大了,企業得到的卻是大量的應收賬款,或者企業賠本賺吆喝,說白了,就是犧牲現金流和利潤流,以此換來業務流,這恰恰是寒冬期的企業最需要提防的。
所以,華為明确提出來,生存基點要調整到以現金流和真實利潤為中心,不能再僅以銷售收入為主。其實可以說的再直接一點,未來幾年要以現金流為第一目标,利潤為第二目标,營業收入排第三。三者的重要性排序未來幾年大抵應該如此。
第三是業務收縮、聚焦主航道和主要市場。盲目擴張,盲目投資的業務要收縮或關閉;挂在主業上面搭車的項目要摘出來;未來幾年内不能産生價值和利潤的業務應該縮減或關閉;做不好、資源消耗巨大的業務不如關閉,以後開放讓别人去做……
基本上是隻要自己做不太好,沒有競争力,短期内不能掙到錢、能掙到小錢但可能連累主業的業務,統統都要做減法,隻保留核心業務,把騰出來的資源用來加強核心業務,用規模縮減使自己瘦身,把大量的脂肪燃燒掉,使身體的肌肉含量更高、更強壯。
即使是主業,也要聚焦在 " 正态分布曲線中間的一段 ",偏遠地區的、小規模的、雞肋的市場也要暫時性地放棄掉。人員方面也要收縮,機關編制要減少,把精兵強将都放到打糧食的地方去。
一句話,業務收縮到自己的主航道、主戰場、産量、利潤貢獻大的戰場,把最主要的精兵強将以高于競争對手的密度配置在主業務、主戰場上,要确保主業務、主戰場上的優勢和根基,邊緣業務、邊緣戰場,不要舍不得,暫時放棄,以後有機會再說,不然可能小不忍而亂大謀。
第四、加強責任考核。将企業的過冬方針、政策目标與員工個人利益強挂鈎,确保每個部門、每個團隊、每個人都嚴格、認真地貫徹企業的綱領、目标、政策。
考核指标要提高現金流、利潤的權重,使其高于營業收入,要讓每個員工都知道現金流和利潤的重要性,逼着他們去改變過去擴張時期的思維方式,逼着他們去關注每個項目每個客戶的現金流和利潤。獎金、升職、升級要緊密與業績挂鈎,對于業績不好的團隊或個人,要敢于不發獎金,甚至敢于裁撤掉。通過嚴格的考核激勵,讓寒氣傳遞到企業中的每一個人。
第五就是嚴格預算管理,管好錢袋子。該花的錢要花,比如企業戰略關鍵機會點,生存危機點,仍然可以大規模地投入,華為這裡用了 " 不惜代價投入 ",實際上也是要考慮代價的,隻不過要考慮的更長遠一些。更為重要的是,在非戰略機會點上不能亂花錢,我個人感覺,這才是整段話的重點。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亂花錢,能省的要盡量省,預算編制和預算審批都要嚴格貫徹這一原則。
第六是業務方面要重視業務發展各環節的均衡,消除短闆。包括研發、生産、銷售、服務,企業整體的效率和效益,不取決于一個環節的效益和效率,而取決于整個系統的各個環節,取決于這些環節中的最短闆的環節,就像木桶理論一樣。
經營過程中,研産銷供服不同環節的不均衡是企業巨大浪費的重要來源,減少并盡可能消除這種不均衡,使研發的出品更适合客戶、生産供應鍊環節的庫存更合理、服務體驗更好,企業資源投入的整體效率效益才會更高。發現和消除經營全流程中的短闆是企業深層挖潛的重要途經。
總結該文中華為應對過冬的一些具體措施,我做了進一步梳理,去掉明顯個性化的内容,留下共性的可供參考的部分,大概如下:
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有質量的活下來。
面對現實,不要有太遙遠、太偉大的理想。
以現金流和真實利潤為第一第二目标,以銷售收入為第三目标。
盲目擴張,盲目投資的業務要收縮或關閉。
未來幾年内不能産生價值和利潤的業務應該縮減或關閉。
做不好、資源消耗巨大的業務應該關閉,開放讓别人去做。
主要力量聚焦于現金流豐沛、利潤豐厚的市場,減少雞肋市場兵力。
業績差的邊緣業務一定要砍掉。
已經存在較為明顯潛在風險的項目,盡快審計量化風險後處理。
把核心業務周邊的搭載業務剝離掉,避免拖累核心業務。
研發聚焦在關鍵部件作出競争力,剩餘部分可以與别人連接。
在進行業務預判時,甯可保守點,不要太樂觀。
收縮機關編制,加強作戰隊伍。
财務要做好現金流的規劃,在非戰略機會點上不能亂花錢。
夯實責任,獎金升職升級與經營結果緊密挂鈎,讓寒氣傳遞到每個人。
考核中提升現金流和利潤的權重,使其優先于銷售收入。
各個業務的獎金一定要拉開差距,掙不到糧食,要敢于不發獎金。
重視研發和生産環節的質量管理,減少因質量問題引發的成本和不滿。
科學合理的控制庫存,盡可能壓低。
重視售後服務體系,重視客戶體驗。
>>>>
附原文
《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
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曆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2023 年甚至到 2025 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活下來,有質量的活下來。
1
未來三年有質量的活下去
我們要看到公司面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困難,未來十年應該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曆史時期,全球經濟會持續衰退。現在由于戰争的影響以及美國繼續封鎖打壓的原因,全世界的經濟在未來 3 到 5 年内都不可能轉好,加上疫情影響,全球應該沒有一個地區是亮點。那麼消費能力會有很大幅度下降,對我們産生不僅是供應的壓力,而且還有市場的壓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對未來過于樂觀的預期情緒要降下來,2023 年甚至到 2025 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活下來,有質量的活下來,這個口号很好,每個業務都要去認真執行。
如果按計劃在 2025 年我們會有一點點希望,那麼我們要先想辦法度過這三年艱難時期,生存基點要調整到以現金流和真實利潤為中心,不能再僅以銷售收入為目标。我們的生命喘息期就是 2023 年和 2024 年,這兩年我們能不能突圍,現在還不敢肯定,所以每個口都不要再講故事,一定要講實現,尤其在進行業務預判時,不要再抱幻想,講故事騙公司,損失要從你們的糧食包中扣除,首先要活下來,活下來就有未來。
2
盲目投資的業務要收縮
2023 年預算要保持合理節奏,盲目擴張、盲目投資的業務要收縮或關閉。
全公司都要有效的使用預算,節約出來的人力壓到前線去,繼續優化機關業務,合理編制人員;ICT 基礎設施,還是我們的黑土地糧倉,一定要收縮到一個有競争力的複雜硬件平台與複雜軟件平台,挂在上面搭車的項目都要摘出來。
軍團是建基礎信息平台,更好的賣 ICT,基礎設施賣底座不是做生态,終端是未來我們崛起突破的基礎,但不能盲目。現在要縮小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提升盈利。
華為雲計算要踏踏實實以支撐華為業務發展為主,走支持産業互聯網的道路。數字能源在戰略機會窗上加大投入,創造更大價值,收縮機關,加強作戰隊伍。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不能鋪開一個完整戰線,要減少科研預算,加強商業閉環,研發要走模塊化的道路,聚焦在幾個關鍵部件作出競争力,剩餘部分可以與别人連接。
除了為生存下來的連續性投資以及能夠盈利的主要目标,未來幾年内不能産生價值和利潤的業務應該縮減或關閉。把人力物力集中到主航道來,我們要面對現實,不要有太遙遠太偉大的理想,快刀斬亂麻,富餘人員調整到戰略預備隊,再把它們組合到合理崗位上去搶糧食。
一定要把邊緣業務從戰略核心裡抽出來。邊緣業務抽出來以後,我們先評價一下能不能做好,還需要多少資源才能做好,做不好、資源消耗巨大的業務不如關閉以後開放讓别人去做,我們不要包打天下,如果确實是在戰略管道裡的,我們必須做,又做得不夠好的就改組作戰隊伍換幹部。如果出現了一些機會窗,我們擴大了戰略預備隊和幹部專家戰略資源池,組成突擊隊去機會窗突擊。
我們以前懷抱全球化理想,立志為全人類服務,現在我們的理想是什麼?活下來,哪裡有錢就在哪裡賺一點。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要在市場結構上調整,研究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做,哪些地方應該放棄。
3
放棄部分市場
第一,聚焦價值市場價值客戶,把主要力量用于正态分布曲線中間的一段,一部分國家我們在市場上就徹底放棄了。我們也有肥肉市場,把原來啃骨頭的人員調去啃肥肉。
第二,對于艱苦國家和地區,作為将來要提拔的新生幹部的考核鍛煉基地,有些國家産量少,我們雖然還要做,但是否不再派士兵守在雪山頂,因為下來後他還是士兵,雪山頂是考驗人的,有潛力的新生幹部下來就有機會升軍長,因為小國容易綜合化,他從概算預算、合同、投标交付、工時定額計算,解決方案一起幹都做完了。
回來在幹部履曆表上一天升将軍 11 道門檻就過了 5 道 6 道。當然有些員工守邊疆已經很長時間,回國收入減少,還涉及孩子上學問題,他自願留在這些國家繼續幹,也不要強行調回國。
第三,海外回國的員工要優先獲得技能培訓和上崗機會。從海外歸來的員工要有一個保護期,保護他在上崗,保證他獲得一定的培訓,艱苦國家的人員技能可能比國内差,因為他沒有現實作戰環境,怎麼進步呢?就如高原上的士兵,雖然他站得很高,但并沒有吸收什麼宇宙能量,他們付出了代價。不能一回國就考試,然後就淘汰了,這樣艱苦地區就沒人願意去,所以我們要保證回國員工有崗位安排,有寬松的學習時間,至于這段時間他的能力沒有追趕上來就另當别論。
财務要做好現金流的規劃,危難時期主要是要造血,我們雖說 2025 年會好轉,但萬一到時沒有炮彈怎麼辦?所以那是美好的計劃,我們要有安全的糧食措施。
公司有兩大支出給員工分紅 , 包括工資穩定,這是增強内部的信心和凝聚力,給銀行還貸,這是增強社會對我們的信任度。已經存在較為明顯的潛在風險的項目,不要再抱有幻想,要盡快浮出來,讓審計做結論,将風險量化。與此同時依然可以繼續管理這些已經被消除的資産,通過管理讓風險變為适當的收益,我們心裡不要帶有一種泡沫幻想,一看報表挺好,決心就挺大,但到時實際賺不到錢。
4
讓寒氣傳遞到每個人
夯實責任,獎金升職升級與經營結果挂鈎,将寒氣傳遞到每個人。
第一,在今年和明年的考核中要提升現金流和利潤的權重,甯可銷售收入下滑一些,但利潤和現金流要增長,經營性利潤增長的獎金要多一點,激勵大家去争搶利潤。
第二,各責任中心簽署考核責任書,公司要針對基于 KPI 的對等獎賞機制,明年正常升職升級不變,但要加強與責任對等的挂鈎,一年一年讓人感覺到天冷,但我們的轉換要有耐心熱情,我曾給常務董事會講過,基本工資框架不要變,這是一個剛性指标,但員工優秀了,可以升職升級,獎金可以有很大彈性。為什麼有彈性?鼓勵大家上戰場搶糧食去,前線和機關不一樣。
第三,今年各個業務的獎金一定要拉開差距,絕不允許平均逼迫大家實現搶糧食的短期目标。過去公司的政策是基本擺平,大家沒有感覺到冬天的寒冷,每個人都蓋被子,隻是厚一點薄一點而已。今年年底利潤和現金流多的業務,獎金就多發一些,不能創造價值的業務就是很低的獎金,甚至沒有,逼這個業務自殺,把寒氣傳遞下去。
目前我們要活下來,不是為了理想而奮鬥,軍團比賽就是年底比獎金,因為獎金不是公司給的,是軍團自己掙來的利潤,而且還交給公司一部分,如果掙不到糧食,我們要敢于不發獎金,因為員工的基本收入可以開支生活必需品。當然有些戰略業務短期内創造不出價值,我們可以通過評定的方式來确定,但很多業績差的邊緣業務一定要砍掉,這就是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5
生存危機點上不惜代價投入
質量是第一生産力,我們要堅持這樣的路線,研發要對産品的質量和性能負責,并承諾服務專家要具有綜合性能力,質量不好的産品是研發人員的恥辱,這句話應該貼到研發辦公室的研發辦公區的牆上,現在全世界網絡故障率越來越高,一個事故就可能摧毀整個市場的信任體系。
100-1=0,對我們研發來說,單闆的研發,單個器件的研發,系統的研發,一定要把質量放在首要,質量是研發制造人員對市場服務人員的最優支持保障。如果産品質量不好,就相當于讓弟兄們冒着槍林彈雨,冰天雪地,炎熱酷暑,新冠病毒在前線沖鋒。所以我們要建立反向考核機制,一線反向考核不僅要考核機關服務組織,也要延伸到産品線,坐在辦公室還做不好質量,那就要收縮戰線,提高競争力。
我們要提高服務體系的地位,服務專家對事故對網絡體驗要有綜合判斷能力。過去我們重研發輕服務,現在我們也要重視服務體系,要重視我們的網絡不出問題,體驗要好。
合理科學的控制庫存,我們要從過去恐慌性的自救改為有質量的自救,要注意合理的壓庫存,不要因為過大庫存而造成公司的利潤不足和現金流緊張,從而構成我們新的危機。在戰略關鍵機會點上,生存危機點上,我們可以不惜代價投入,但在非戰略機會點上不能亂花錢。(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