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受害人》播到三分之一了,劇的熱度還沒起來,大家應該還在忙着嗑隔壁的僞骨科(順便忙着倒油)。
但還是想替《不完美受害人》吆喝一聲,國産劇的良心不多,這部劇裏都有。
看之前我也沒想到《不完美受害人》完成度這麽高。
這兩年台劇在性别議題上發展迅猛,眼看着就要成爲華語劇集的标杆了,而我們隻有眼饞的份。所以《不完美受害人》開播,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樣,既期待又擔憂。
期待的是,它算是近年來第一部直面職場性侵案和受害者有罪論的國産劇。
以我這些年看國産劇的經驗,職場性騷擾 / 性侵案一般隻能當作大女主劇或者職場劇的點綴,編劇基本無心探讨這類案件的複雜性,隻是爲了給女主角的前進道路上設置一點小阻礙,以顯示她的機智、勇敢和強大。
前段時間播出的《外婆的新世界》,也是旁敲側擊地蹭了一下職場性騷擾這個話題。案件受害人是一個路人甲,隻想息事甯人,而作爲主角的外婆則不肯妥協,最後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當時看完這個故事,我作爲一個國産劇觀衆并沒有被外婆這個正義的旁觀者所打動,反而感受到一種被壓抑的憤懑:
爲什麽在全世界範圍内都被廣泛讨論的職場性騷擾 / 性侵案件,到了我們這裏,就要遮遮掩掩,半推半就,不了了之?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你會發現這幾年最火的電視劇,但凡涉及到性騷擾 / 性侵案件的,它們聚焦的中心一定不是受害人承受的壓力和困境,而是借這個由頭,繞着彎子來說别的傷痛。
《外婆的新世界》裏是借一個路人被性騷擾來塑造老一輩女性執拗的正義感。
《漫長的季節》則是借幼女被性侵事件揭開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種種身不由己。
長期被性侵對沈墨造成的心理創傷被外化成一個結果——沈墨殺人——它隻是整個故事的導火索,是一個觸發時代傷痕文學的機關。
沈墨是女主角,但她也是主角團中心理描寫最空洞的人物角色,更遑論其他粗制濫造的國産劇。
性侵受害人以及性侵案件已經很久沒有作爲絕對主角和正面剖析對象出現過了。圍繞此類案件引申出的取證難、受害者有罪論、權力不對等下的認知失調已經在國内的社會輿論場上被反複讨論,文藝作品卻遲遲沒有回應。
國内大小銀幕上被侮辱被損害的形象要麽隐忍度日,上演守得雲開見月明的苦情戲碼,要麽在沉默中發瘋,與壞人魚死網破同歸于盡,就是缺一個正向的故事,一個向觀衆展現職場性侵的複雜,以及在認識到情況複雜甚至可能失敗的前提下,依舊選擇拿起法律武器讨回正義、重建人生秩序的故事。
而《不完美受害人》用了三集的事件,把一個疑似性侵又疑似誣告的羅生門案件開門見山地擺在觀衆面前。觀衆能夠快速從中辨認出劉強東事件、阿裏高管性侵案等一系列社會熱點話題。
這個案件的棘手之處在于,關于發生關系時女方是否清醒、是否表達過拒絕,雙方各執一詞。男主角成功(劉奕君飾)作爲上市公司的總裁,堅持認爲自己和酒醉後的年輕助理發生關系隻是你情我願,兩人是單純的戀愛關系。而女主角趙尋(林允飾)則無法判斷自己是否被強奸,她在事發當晚向警方否認了被強奸,又在五天後指控成功強奸。
女主角趙尋在 " 是否違背本人意志發生性關系 " 這件事情上反複橫跳,構成了本劇戲劇沖突的核心,本劇的劇名 " 不完美受害人 " 中的 " 不完美 " 由此而來。
而趙尋對自己是否被 " 強迫 " 這件事無法決斷的原因,成爲本劇讨論的重點之一。而趙尋在這五天之内的心理掙紮,使我開始卸下防備,逐漸開始相信劇方的誠意。
這就得說一下我在剛剛看劇時一直揮之不去的憂慮了。
對國産劇來說,太貼熱點有時候反而是個減分項。
社會熱點話題源自強烈的價值觀沖突,能引發爆點的往往是情緒激烈、非黑即白的二極管發言。這種熱點到了功利性強的編劇手中,必然會變成角色之間高強度的台詞 battle,畢竟,誰能抵擋金句的傳播效應呢?
但是," 一集一個小沖突,三集一個大沖突 " 的模式犧牲的可能是人物邏輯和情感鋪墊。少了這些鋪墊,人物沒了轉變的過程,也就失去了深入探讨的空間。
所以國産劇裏這些僞大女主永遠不會像麥瑟爾夫人那樣,走一步退三步,她們永遠都是擡頭挺胸勇往直前,一切路障都會被她們輕松碾碎。
帶着這種 " 偏見 " 去看《不完美受害人》,剛開始确實是不太放心的。讓人懷疑下一秒就要開始大女主套路的,是男方的代理律師林阚(周迅飾)。
林阚 35 歲,代表更加客觀的專業人士,她爲男方提供法律服務,卻爲女方提供情感支持,立場暧昧。
她的出場簡直在國産劇雷區上 3 倍速地蹦哒——
一大桌子男人在酒桌上等周迅出場,她上來第一句話就是下馬威:今天誰敢灌我酒,我翻臉就走。一桌男人慫得屁都不敢放。中途油膩男老闆想揩油,都被周迅和男助理輕松化解。末了一個大仰拍,隻見周迅蹬着高跟鞋拎着大牌包,腳底生風長揚而去。
當我以爲這是要爛的節奏,林阚卻又不斷打破觀衆對她的心理預期。
我們站在上帝視角,自然覺得林阚不可能真的爲反派辯護,但實際上林阚始終充當着男方的軍師,爲其提供理性、專業的建議,并且動用紮實的邏輯推理幫成功找出報警的 " 幕後黑手 "。
在此期間,林阚的私人情感到底傾向哪一方,她從不表露。周迅在前期也沒有太多台詞,除了分析局勢外,大部分時間都在觀察他人的反應,而我們也會跟着林阚的視角審視男主角的每一次辯解和女主角的每一次猶疑。
不難看出,林阚一開始也隻是把這件事當作權貴人士的普通绯聞。她引以爲豪的專業視角和客觀态度,背後已經潛藏了對這場錢色交易的默認。
但這種精英人士高高在上、冷眼旁觀的态度,卻被趙尋的反向凝視給打破了。
林阚帶着成功的 " 封嘴 " 協議來到趙尋家,毫無感情地向趙尋父母提出各種誘人的物質,随後遭到趙尋打斷。
趙尋反過來向林阚提出幾個長輩查戶口的必備問題,比如多大,工作了多久,工資多少,林阚一一回答,35 歲,工作多年,年薪過百萬(這裏吐槽一點,國産劇就不能出現 40 歲以上的單身女主角嗎?林阚這個角色的狀态明明更像是 40+ 而不是 30+)。
趙尋立刻答道,年紀輕輕,事業成功,這樣的精英獨立女性看她們這種身陷錢色交易的女性,怎麽可能是不傲慢的呢?然而,明知委托人行爲不軌卻依舊拿人錢财替人消災,林阚也不見得毫無道德污點,又憑什麽暗自審判桃色事件中的女性?
對于這種來自同性别卻不同階層的傲慢,趙尋是憤怒的,她的反擊是立即送客。這是一直保持中立态度的林阚第一次在這場桃色新聞中感受到來自受害女性強硬的主體力量。周迅在處理人物心理轉變時沒有演震驚,她演的是掩飾震驚——林阚面不改色,迅速從趙尋家脫身。臨走前,她還不忘對趙尋父母微笑示意——再狼狽也不能失了體面。
這場戲十分精彩。因爲在林阚誦讀 " 封嘴 " 協議時還加入了一段平行剪輯,成功與妻子也正在爲了離婚官司商議股權轉讓協議。一邊是權力的交易,一邊是尊嚴的交鋒。幾個重要人物的核心訴求和心理轉變在一場戲中得以展現。
趙尋和林阚的對峙,與她在事發後面對成功的怯懦形成鮮明對比。于是彈幕裏也出現了大量揣測:" 原來她要的是明娶 "。
我觀察到,大概就是在這個情節點之後,彈幕對趙尋的惡意增加了。的确,這種前後言行不一的行爲很容易被解讀爲 " 貪婪 "" 看人下菜 "。随着趙尋後面幾次反悔,彈幕的惡意也水漲船高。彈幕和劇情的交互,對現實世界形成了一次精準的隐喻。
而就在觀衆對趙尋的惡意和不耐煩快要達到頂峰時,編劇安排一場林阚和助手的讨論戲。這段戲中,林阚一語中的:
" 她(趙尋)在乎别人怎麽看自己。"
一個年輕人在乎别人怎麽看自己,說明她渴望在社會中活得有尊嚴。
案發當晚,趙尋先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強奸,于是被警察帶去派出所做筆錄。随後經過一番思考,她否認了強奸。
男警官在讨論案情時說,明明承認自己被強奸才對自己的名譽更有利,而女警晏明表示反對。
趙尋的困境在于,承認自己被強奸,要承擔的是權貴的封殺、前途盡毀,以及各種各樣的蕩婦羞辱。否認被強奸,意味着承認自己與成功的情人關系。然而在趙尋此前的認知裏,她對成功的态度顯然更多是弱者對強者、下位者對上位者的絕對服從,這和情人身份相去甚遠。
職場性侵的麻煩就是,上位者總是可以混淆工作與私人關系的界限。你說陪老闆的客戶們喝酒,聽他們誇獎自己身材好臉蛋美,跟老闆是天生一對,這個女助理的身份到底是下屬還是情人?年輕女孩是很難拎得清的,或者更準确點來說,年輕女孩隻有被安排的份,沒有和上司劃分界限的權力。
而年長的過來人,比如成功集團的副總,成功的老情人之一李怡(董潔飾),她們倒是能拎得清,但這所謂的 " 拎得清 ",無非就是順應這套規則,半推半就,你說是就是,你說不是就不是,反正隻要搞定這單生意,别人想怎麽認爲都可以,做人情婦也可以。李怡在酒桌上遊刃有餘地周旋在各位男老闆之間,每一次吃成功飛醋,又極力維護他,都是拎得清的表現。
李怡是不會在乎别人怎麽看她的私生活的,因爲她的眼裏現在隻剩下利益、生意。
趙尋如果堅持否認強奸,接受成功的 " 安撫 ",李怡就是她的未來。
如果她承認被強奸,那麽她會變成誰?
趙尋不知道。
其實編劇已經埋下了一條暗線,趙尋如果選擇拿回自己的尊嚴,那麽她的未來可能會是林阚,因爲林阚顯然也有一段不爲人知的黑暗過往,而她扛了過去(坐等後續劇情),甚至,趙尋和林阚會共同走向一個新的未來。
總而言之,編劇爲趙尋設置了一個足夠真實的選擇困境。無論是模糊的性同意界限,還是承不承認被強奸都要遭到的蕩婦羞辱,不管她怎麽選,接下來的路一定會布滿荊棘。這是一場獨屬于女性的尊嚴之戰。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走一步退三步,是最真實的人性。
因爲有了這些鋪墊,趙尋在決定重新報警前的猶豫才足夠真實,也顯示出了主創團隊對不完美受害人的體諒和尊重。
也是因爲這些對人物的精細描繪,才使得劇中的台詞有了分量。
比如,林阚多次感到趙尋的猶豫、掙紮,她還曾陪着趙尋在派出所等過陳默——一個看不過趙尋被蕩婦羞辱而和同事大打出手的男孩——她親眼看到趙尋的内疚,看到她面對這個不合理世界時的無助,才相信這個女孩不是錢色交易的服從者,而是受害者。
有了多層心理積澱,她最後說出那番鼓勵趙尋的台詞就顯得無比真誠動人。
更令人驚喜的是,編劇對林阚的刻畫還沒有止步于此。她鼓勵完趙尋,又不忘向她表明自己的身份——于私,我是願意鼓勵你的過來人,于公,我依舊是你的勁敵。
趙尋報警後,林阚急忙趕回成功住處,開始履行自己的公務,複盤整個案件,準備爲成功脫罪。成功問,你一直陪伴趙尋、鼓勵趙尋,其實是爲了靠近她以套取證據嗎?林阚點頭。
我瞬間确認,林阚這個人物對了,整個故事都對了。
不到最後蓋棺的那一刻,整個事件,所有角色,都不能定論。國産劇難得有這種質感,尤其是一部專門探讨性别問題的現代劇裏,人物和劇情能呈現出這種立體程度,讓我對國産劇又多了一點信心。
另外,劉奕君飾演的成功也非常出色,個人認爲這次表演是他繼《僞裝者》中的王天風之後的第二個演技巅峰。他演活了頂級成功男士的城府與自戀,本人的優雅和角色的僞善融于一體,當然,也多虧劇本給力。
總之,劉奕君的表演值得下次單寫一篇。各位想看的話,評論區留言點贊。
這個劇,咱還就追定了。
-END-
互動話題
你怎麽看趙尋的 " 不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