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科技新知
2024 年的汽車圈,開頭就充滿了火藥味。
在去年一衆車企的你追我趕中,賠本賺吆喝成了行業的常态。據中汽協數據顯示,行業産銷規模首次雙雙突破 3000 萬輛,新能源汽車産銷突破 900 萬輛、滲透率突破 30%,自主品牌乘用車年度市占率突破 50%,中國汽車出口拿下全球第一。一連串的捷報背後,僅有理想、吉利、比亞迪,以及東風岚圖 4 家,達成了年初定下的銷量目标。
再有就是人事地震連綿不斷。據「科技新知」的不完全統計,最近共計有 Smart、蔚來、奇瑞、極星、哪吒、上汽集團及上汽大衆、一汽解放、江淮、東風、長安等 11 家車企,進行了高層的人員變動。
然而,剛剛調整完的長安汽車,在其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董事長朱華榮就出乎預料地将槍口對準了華爲的餘承東。
" 我希望我們的合作夥伴,應該有基本的價值觀,和對社會負責任的精神,不要誤導我們的消費者,是領先就領先,但是要适當一點。" 朱華榮說,自己雖然也曾說過 " 遙遙領先 ",但是是在表達憤怒的情況下說出的。" 這個行業怎麽這麽糟糕,幾十萬的車非要說上千萬,這都是不符合長安精神的。"
遙遙領先一詞,是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的熱梗,而朱華榮這一言論也被認爲是在暗諷前者。
另一邊,長安汽車從 2023 年 8 月開始與華爲成立新公司展開過多次交流,随後在 11 月底雙方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大會中,朱華榮首次披露投資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的相關細節,表示在雙方的協議裏面," 華爲承諾不從事整車業務,不從事新公司裏面的業務。"
行業的激烈競争激烈之下,長安汽車 2023 年銷售 225.3 萬輛,距離年初的 280 萬輛目标還差近 55 萬輛,如今又給 2024 年定下與去年一緻的目标,是否未戰先怯場?作爲長安新能源轉型的阿維塔,過去一年的表現平平,未來又将如何挑起大梁?一邊與華爲成立新公司,另一邊又暗諷餘承東,長安高管的公開言論到底是蓄意而爲還是真情流露?
未戰先怯場?
" 隻要阿維塔需要,長安汽車一定全力支持,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技術給技術。" 這句話出自親自兼任阿維塔董事長的朱華榮之口。
一把手督陣之外,阿維塔副總裁陳卓升任阿維塔總裁,長安汽車總裁王俊出任深藍汽車董事長,深藍汽車 CEO 仍爲鄧承浩,同時鄧承浩剛于 12 月初升任長安汽車副總裁。
雖然此番動作勢必是爲了加速電動化與智能化的進程,但從長安汽車定下的 2024 年銷量目标也可以看出一絲猶豫不決。
2023 年長安汽車的銷量爲 255.3 萬輛,其中自主品牌銷量爲 209.8 萬輛,新能源銷量 48.1 萬輛,完成了目标的 91.1%。然而新能源占比隻有 22.6%,長安目前依舊面臨着燃油車占據銷量基本盤的掣肘。
長安汽車的業務可以分爲三大類:合資業務,自主燃油車業務以及新能源汽車業務。雖然在大力向新能源轉型,但從銷量和營收來看,前兩者仍是重頭戲。長安旗下新能源産品有啓源、深藍、阿維塔,以及糯玉米等插混産品,如此龐大的産品線布局,過去一年中隻占到自主闆塊的四分之一不到,遠遠低于行業的新能源滲透率 31.6%。
" 隻知道奧迪、奔馳、寶馬這些落後的東西,居然在合作夥伴口裏面還是那麽津津樂道。" 或許在朱華榮的唱衰之中,也隐藏着目标能否達成的焦慮。
對于保持一緻不作調高的銷量目标,他表示未來兩年是長安汽車的重大機遇期,今年沖刺的 280 萬輛銷量,新能源銷量要超 75 萬輛。其中,長安汽車将承擔 125 萬輛;長安啓源爲 25 萬輛,深藍汽車爲 28 萬輛,阿維塔爲 9 萬輛,長安凱程爲 23 萬輛,而海外市場将承擔 48 萬輛。
在新舊勢能轉變的大背景下,國内車市經曆了不平凡的一年。朱華榮将未來一年的目标完成動作定爲 " 沖刺 ",也有一些不退即是勝利的味道。
反觀理想、比亞迪等完成 2023 年銷量目标的車企,在 2024 年繼續給自己定下了更高的期望。根據理想汽車的計劃,其在 2024 年的銷量目标是 80 萬輛,在 2023 年 37.6 萬輛基礎上增長超過 100%。而比亞迪則将 2024 年的目标定在 450-500 萬輛,比 2023 年的 300 萬輛目标多 150-200 萬輛。
少一根大梁
2022 年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朱華榮曾公開表示,中國汽車産業已具備停售燃油車的基本條件,呼籲國家明确研究傳統燃油車的期限,并表示長安汽車計劃将于 2025 年全面停售燃油車。
然而,計劃歸計劃,長安汽車的新能源發展之路并不順暢。朱華榮在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批評部分供應商不作爲,稱長安新能源目前處于虧損狀态。數據顯示,2023 年的前 9 個月,長安汽車營收同比下降超過 30%,淨利潤也同比下降超過 60%。
在長安汽車的新能源轉型戰略中,阿維塔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2021 年 11 月 16 日,首款車型阿維塔 11 正式亮相。這是由長安汽車、甯德時代和華爲共同打造,整合了三家企業在整車制造、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和電池能源的獨特優勢,打造出的 "C(長安)H(華爲)N(甯德時代)平台 "。可以說,阿維塔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然而并沒有緩解長安新能源轉型的苦痛。
從二級市場來看,在阿維塔 11 發布的當天,長安汽車股價跌掉 3.88%,第二天更是大跌 9.06%。而從過去一年的銷量來看,主銷車型阿維塔 11 在 2023 年的月銷量長期徘徊在 2000 輛以下,全年累計不足 2.5 萬輛,甚至不及頭部造車新勢力一個月的銷量。
再從阿維塔公司的營收表現來看,2021 年到 2023 年上半年虧損分别爲 2.1 億元、20.16 億元和 17.56 億元,呈不斷擴大的趨勢。結合 2023 年上半年的累計售出 10755 輛新車來測算,每賣出一輛阿維塔,意味着長安汽車要虧損 16.33 萬元。
回到阿維塔的産品本身,在 30 萬級到 40 萬級的純電 SUV 區間内,消費者可以選擇的産品實在太多,而新車沒能搭載甯德時代新一代的麒麟電池,也引發不少意向金用戶的退訂潮。
" 阿維塔的表現力太差了。" 有車主表示阿維塔剛提車一周内車機表現良好,但随後就開始了各種卡頓,座椅偏硬、隔音差、内飾容易留下印子等問題也成了心頭痛。而在阿維塔 12 的發布會上,有觀看直播的網友表示,時任阿維塔 CEO 的譚本宏大秀英語,除了嗓門大沒啥深度。
對于網傳的阿維塔要于 2025 年赴港上市,如今從各方表現來看仍屬于霧裏看花。
開炮爲哪般?
對于阿維塔的階段性失利,長安有苦難言,爲了堅定轉型之路選擇繼續與華爲合作。
新合資公司暫定名 Newcool,主要從事汽車智能系統及部件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生産、銷售以及服務。在主要業務方面,新公司還将圍繞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汽車數字平台、智能車雲、AR-HUD 以及智能車燈等七大領域推進戰略合作。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在長安合作夥伴大會召開的同一天,深圳引望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 10 億元,由華爲全資持股,注冊地爲華爲總部大樓,兩位責任人鄭麗英和宋柳平均爲華爲高管。有知情人士稱,引望正是華爲與長安汽車拟成立的新合資公司,也即華爲希望引進更多車企合作夥伴而獨立出來的車 BU。
華爲車 BU 目前與車企合作的方式共有三種:HI(HuaweiInside)模式、華爲智選模式,以及垂直零部件供應商(Tier1)模式。HI 模式有阿維塔,以及剛剛牽手的東風岚圖;而智選模式有賽力斯的問界、奇瑞的智界,以及未公布的江淮、北汽等。
據朱榮華透露,長安的入股主要來自于華爲輪值董事徐直軍的推動,近期岚圖與華爲的合作簽約儀式上也是由徐直軍親自出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問界、智界等智選車型産品的發布會上,都是由餘承東站台演講。
可以合理推測,在華爲内部對待造車業務的态度上,高層更青睐負擔較輕的 HI 模式,而一線的餘承東則恨不得自己下場造車,不遺餘力地推廣華爲參與度更高的智選模式。
但如今問界所代表的智選模式爆火,此消彼長之下 HI 模式就可能在市場上失去主導地位。而朱華榮在大會上向餘承東開炮,其實就是在趁勢打擊華爲的智選模式,爲長安所選的 HI 模式站台。" 進入電動車時代了,我們很多合作夥伴對于汽車的體驗,不能說無知,真的是無感。所以你們去體驗一下阿維塔。"
過去一年的市場表現,證明了傳統車企與華爲合作,不僅能吃到華爲的品牌紅利,還能快速抹平與其他新勢力的差距。但從合作雙方的利益分配來看,華爲智選模式直屬于鴻蒙智行的生态構建,長期主義下華爲所獲得的利潤更大,而賽力斯這樣的車企隻能跟着喝湯。
燃油車時代,擁有核心技術的大衆、豐田、本田等海外品牌,在國内成立了兩家甚至多家合資公司,執行的 " 一車兩賣 " 策略賺得盆滿缽滿。與之合作的一汽、上汽、東風、廣汽等本土車企雖取得一定的利潤,但本質上并未擺脫技術枷鎖,甚至在當下的新能源轉型路上還背上包袱。
對于技術員出身的朱華榮來說,長安汽車的技術主導權顯然要比短期内的市場份額重要。長安不甘心淪爲華爲造車的代工廠,才對智選模式嗤之以鼻。那麽,作爲 HI 模式代表的阿維塔,就急需在 2024 年大打一場翻身仗來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