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analys 公布的最新數據,2023 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包括手環、智能手表)的出貨量爲 4850 萬台,同比下跌 3%,Canalys 認爲下滑主要受北美和西歐市場高通脹和需求疲軟的影響。
而在全年出貨量方面,結合 Canalys 此前公布的數據可計算得出,全球智能可穿戴腕上設備總出貨量達到了 1.845 億台,與 2022 年的 1.828 億台相比,整體市場隻是略有增長而已。
不過,作爲一個市場規模已經達到 452.55 億美元的成熟賽道,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市場格局并沒有像手機、PC 那樣固化。僅 2023 年,就能看到 TOP5 品牌中小米、華爲、Fire Boltt 的強勢崛起,以及蘋果、谷歌的市場衰退。
靠 " 低價 " 圈粉的小米與 Fire Boltt
具體到品類分布上面,與 2022 年相比,智能手環的份額下降了 3%、支持安裝第三方應用的高端智能手表也遭遇了 4% 的份額下跌。
钛媒體 App 分析認爲,從市場端的變化可以看出,當前用戶對腕上智能設備的定位正逐步明确,功能性方面不再要求更強的擴展性,換句話說,就是不再指望智能手表能夠代替手機。同時,由于智能手環屏幕尺寸、交互效率和功能覆蓋的局限性,也開始吸引很多用戶轉向購買入門級或者中端的智能手表産品。
但大趨勢的變化并不意味着智能手環徹底被用戶所抛棄,比如 Fire Boltt,可能很多國内用戶壓根沒有聽說過這一品牌,它是由 Arnav Kishore、Aayushi Kishore 于 2015 年創立的印度可穿戴産品品牌。
通過浏覽其官網就能發現,産品線覆蓋相當全面,在智能穿戴産品上,Fire Boltt 将其分爲了智能、女性、戶外、輕奢等多個系列,并且也已經開始向外擴張覆蓋 TWS 等新品類。從售價方面看,暢銷款零售價格基本在 10000 盧比以内(約合人民币 868 元),通過享受分期等優惠,實際到手價格則在 1500 盧比左右(約合人民币 130 元)。
钛媒體 App 注意到,Fire Boltt 暢銷的幾款産品都是屏幕尺寸稍微大一點的智能手環,功能基本隻包括簡單的運動監測、心率監測以及通知顯示功能。如果将 Fire Boltt 的熱銷産品類比到大家更熟悉的小米身上,大概就相當于售價 129 元的 Redmi 手環 2。
憑借低價優勢,Fire Boltt 在印度市場取得了 27% 的市場份額,并且單季度的市場占有率增幅達到了 52%。同樣是以性價比著稱的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占有率則僅有 1%。此外,也是靠着印度市場巨大的出貨量,讓 Fire Boltt 跻身智能穿戴品牌全球 TOP5。
從 Fire Boltt 的成功也能看出,智能手環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依然有着屬于自身的生存空間,尤其是對于像印度和南非這樣智能穿戴産品處于加速滲透階段并且對産品價格較爲敏感的地區。
與 Fire Boltt 類似的是小米,盡管旗下也推出了售價 1500 元左右的智能手表産品,但市場主銷和主推的依然是小米和 Redmi 的智能手環和基礎款智能手表。Canalys 的統計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小米可穿戴産品的銷售均價不到 100 美元,隻比 boAt、Noise 這些單純追求低價的品牌稍高。
钛媒體 App 分析認爲,在如今的智能穿戴市場," 低價紅利 " 仍然存在,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案例,同樣以低價著稱的傳音就在非洲獲得了 42% 的市場份額,增長率達到了誇張的 331%。
下一步,智能手環和基礎款的智能手表依然會是這幾個品牌主要競争的領地。從整體的市場格局來看,它們盡管有着出貨量的優勢,但對于蘋果的市場領先地位并不會形成真正的威脅,尤其是當完成了初期的市場普及和市場教育後,沒有足夠多的中高端産品來承接用戶體驗升級的需求将會是影響持續擴張的隐患因素。
市場下滑、華爲上桌,蘋果還能 " 傲慢 " 多久?
自 2014 年推出 Apple Watch 以來,憑借智能手機龐大的用戶基數以及品牌影響力,蘋果一直都占據着智能穿戴領域的頭把交椅,并且前幾代産品開辟的腕上智能交互、健康監測以及交互能力上的不斷升級,也确實帶動了行業的發展。
2021 年,可以說是蘋果 Apple Watch 的高光時刻,該年推出的 Apple Watch Series 7 直到 3 年後的今天依然是很多消費者購入 Apple Watch 時的最佳選擇。但此時蘋果的擺爛心态也開始被用戶所感知,萬年不變的模具、屏幕尺寸、羸弱的應用生态、高昂的價格再加上 1 天 1 充的雞肋續航表現被越來越多用戶吐槽。
2022 年推出的 Apple Watch Ultra 雖然售價加倍,但在增加少量戶外運動屬性的同時,續航也僅僅提升到 2 天而已,并且與售價在同一區間的專業戶外手表比如佳明的飛耐時、安奪系列相比,專業數據覆蓋量、戶外續航時長、配套軟硬件生态都遠遠落後。
如果說 Apple Watch 的出現,讓大家對戴在腕上的 " 智能終端 " 有了美好的憧憬并成爲點燃市場的火星,那麽如今 Apple Watch 最終淪爲 " 手機配件 " 的現實,就是它衰落的原因。同樣是手機配件,爲什麽要花一部中端智能手機的價格去買一塊并不智能的智能手表呢?
正因如此,蘋果近兩年的市場表現連連下跌,2023 年第 4 季度,其市場下滑幅度達到了 25%,在全球前五大市場中,蘋果僅在美國和德國兩個市場取得第一,并且同比下滑了 24% 和 23%,其全球市場 21% 的銷售份額,也使得第二、三名的小米和華爲正不斷縮小差距。
面對智能手表 " 不智能 " 的死穴,此時就有廠商開始思考,既然智能手表受限于屏幕尺寸、電池容量、性能釋放等多種因素限制,沒法最終進化爲 " 腕上智能手機 ",那隻能挖掘作爲穿戴産品的其他應用潛力,深挖 " 健康監測 " 便是其中一個方向。
實際上,蘋果早在 2018 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 ECG 功能的智能手表 Apple Watch Series 4,這款手表的 ECG 功能可以記錄心電圖,用于監測心率異常,這是智能穿戴設備在健康監測方面的一大進步。
隻不過蘋果對于身體健康監測的功能探索也就止步于此了,2019 年,歐姆龍發布了一款支持在腕上測量血壓的産品 HeartGuide,不過這款産品并沒有激起什麽浪花,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第一款腕上血壓測量的産品是它。此外,華米也曾發布過使用光電傳感器實現腕上血壓測量的智能手表 Amazfit GTR 3 Pro。
與這些或小衆或依靠算法測量的産品相比,更爲人熟知的首款支持腕上測量血壓的産品則是華爲于 2021 年底發布的 WATCH D,通過在腕帶上布置的微型氣泵、氣囊,使得它能夠通過手腕測量血壓,雖然産品的售價已經達到與 Apple Watch 相當的級别,但上市後依然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
除了血壓以外,血糖作爲身體健康監測的另一個維度也開始受到廠商的關注。華爲在旗下 WATCH 4 系列智能手表上推出了 " 高血糖風險評估研究 " 功能,不過該功能和直接測量血糖還是有一定的差異,其根據綜合身體數據結合算法給出的評估結果,隻是會生成高、中、低三類風險等級提示。
除了歐姆龍、華米、華爲,OPPO 旗下的智能手表也曾通過與頤健安血糖儀合作,實現了對連續血糖數據的評估。可以說,充分挖掘腕上設備在健康監測甚至作爲醫療數據補充方面的應用潛力,已經成爲各個廠商最有可能實現破局的方向。
也是憑借在健康屬性上的加碼,使得華爲旗下的智能穿戴産品能夠在定價上有更大的突破空間,華爲 2023 年發布 WATCH Ultimate 系列,其定價已經與 Apple Watch Ultra 接近(前者爲 899 歐元、後者爲 999 歐元)。
華爲也成爲繼佳明和蘋果後,産品均價最高的智能穿戴品牌,盡管距離前兩位仍有差距,但它可以算得上是蘋果真正的對手。因此在 2023 年第 4 季度,華爲成爲中國市場智能穿戴領域 TOP1,市場占有率達到了 33%,不過在海外市場,華爲的影響力仍然有限。
钛媒體 App 預測,進入 2024 年,智能穿戴市場的總體量級依然不會産生太大變化,市場絕不會像 IDC、Canalys 等機構預測的實現高增長。技術上,雖然智能手表在健康監測、運動項目覆蓋、日常生活助手甚至開始引入生成式 AI 能力部署上都有升級或者規劃,但從整體來看,品類的功能定義和應用場景都會維持現有的定義不變。
市場的競争格局上,低價競争空間的存在會使得品牌格局産生進一步變化,畢竟在用戶尚未對品牌形成認知和粘性之前,隻要賣的足夠便宜,就能吸引到新的消費者選購,而中高端市場中,佳明的智能化嘗試由于缺乏手機作爲生态基礎算力核心,因此一直難有建樹,隻能專注在自己擅長的戶外、專業運動領域。
蘋果如果繼續擺爛下去,其新品的競争力将會越來越弱,在毫無新意的産品面前,用戶隻會轉向市面上大量流通的二手産品或者另選其他家産品,那這就是留給其他競争對手的最好機遇,比如華爲倘若能夠瞄準時機接盤這部分用戶,确實有望交出更好的市場表現甚至與蘋果坐在同一張牌桌上。(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作者 / 鄧劍雲 編輯 / 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