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汽車組
作者|李文博
編輯|周到
頭圖|蔚來 EPCLUB
在人類生活的這個綠色星球上,有這樣一種神乎其神的技術:
五分鍾,它就能讓一台趴窩的汽車原地 " 起死回生 "。與此同時,還随機附贈 300 到 450 公裏之間的表顯續航;
五分鍾,它可以使一位焦慮不堪的車主變回情緒穩定的成年人,讓全車人在沒什麽大風的車廂裏獲得 " 松弛感 ";
五分鍾,它能讓你深刻理解 " 汽車是靈魂伴侶,而不是冰冷機器 " 這句名言的真谛:心雖被掏空,但真心從未遠走。
沒錯,這項技術就是風暴降生 · 300 秒王者 · 人類智慧高度結晶 · 化石燃料終結者 · 馬斯克真一生宿敵——換電(Battery Swap)。
阿拉丢掉的,蔚來當個寶
提起換電,稍對這項技術有所了解的人,總是習慣性提起一家以色列公司、一家美國公司和一家中國公司。
2007 年,有着一雙銳利棕色眼睛的以色列人夏嘉曦(Shai Agassi)爲全世界人民描繪了這樣一幅生動的電動汽車生活圖景:
" 你開着電動汽車行駛在公路上,當剩餘電量臨近 50% 時,它會自動提示需要充電,并用車載的移動導航系統将你帶到最近的補能站。你把車開進設計精巧的電池屋,一隻電動手會将預先備好的電池換到你車上,這塊全新的電池将給與你至少 160 公裏的續航。"
有許多公司被夏嘉曦的先進想法打動,最先出手的是彼時如日中天的汽車航母:雷諾 - 日産聯盟,他們爲夏嘉曦一手創立的換電公司 Better Place 專門開發了一款四門中型電動轎車—— Fluence ZE。按照夏總的計劃,到 2015 年底,在以色列和丹麥兩國内,Fluence ZE 的交付量至少是 10 萬台。
但很可惜,當時的丹麥用戶,還沒有形成 "blue sky in coming" 的頂層認知,導緻 Fluence ZE 兵敗哥本哈根。這台車停産前隻賣出去 1400 台,讓夏總淨虧 5 億美元。随後,惱羞成怒的雷諾 - 日産聯盟首席執行官卡洛斯 · 戈恩但凡搶到麥,就要給夏總補刀:" 換電模式是死路一條,一條死路!
夏總不甘心,連夜趕制一份 PPT, 換來幾億美元,這些錢被用來在以色列和丹麥建設了 1000 座充電站和 54 座換電站。但一座換電站 50 萬美元的造價,加上維護費等七七八八,讓它的成本輕松突破 100 萬美元。很快,幾億美元的新融資就被消耗殆盡。
在換電站投資成本高、動力電池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導緻前期購置電池資産淨值縮水、市場接受度很低的三重壓力下,Better Place 命懸一線。
爲了不讓 Better Place 變成 Bitter Place,夏總先後前往美國和中國兜售 " 換電 " 概念。2012 年,中國政府出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确定充電路徑爲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能的主要發展方向,夏總大哭了一場;第二年,美國政府宣布,不推廣換電模式,此時的夏總,眼淚已經流幹了。
成立 6 年,燒光 8.5 億美元後, Better Place 宣布破産,意氣風發的夏總,變回了小夏。
Better Place 倒下的次月,來自美國的馬斯克發布了一項 " 新 " 技術,它能在加滿一台奧迪 A8 油箱的 3 分鍾裏,讓兩台特斯拉 Model S 滿電複活。
沒錯,還是 " 換電 "。技術發布後一年,馬斯克邀請 200 位 Model S 車主參與換電測試,但最後隻來了 5 個人。他們每次掏出 60 至 80 美元不等的單次換電費,讓在隔壁超充樁上不花一毛錢補能的車主倍感迷惑。實地體驗過換電 " 愚蠢而低效 " 的馬斯克怒了,大手一揮,封死了這條技術路線,轉身投入超級充電樁 Supercharger 的懷抱。
總結以色列經驗和美國教訓,會發現有三雙隐形大手,扼殺了換電:
第一,盈利能力差。建成一座換電站,設備成本就要 50 萬美元(345 萬元人民币),再加上運營成本、土地租賃、服務人員,導緻前期一次性投入過大,單次換電費用過高。這些成本轉嫁到本就體量不大的電動汽車用戶身上,接受度低。沒人用,換電站利用率自然就低,投資回報周期也相應拉長;
第二,技術标準不統一。尤其是電池缺乏頂層設計,僅僅在 GB/T 34013-2017《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産品規格尺寸》中公示的電池型号就有 145 種,加上各家車企不同車型适配的不同模組結構,我家電池包,憑啥聽你的。單拉齊電池規格這一件事,就足夠換電運營商的 CPU 燒幾百次;
第三,電池、充電技術突擊發展帶來的不确定性。比如電池能量密度的快速提升,固态電池的量産,800V 電氣架構的普及,超級快充的躍遷等。兩條技術路線,随便哪條在哪一天突飛猛進,換電站當場就成了廢品回收場。
再加上車企、換電站運營商、電池運營商三方間的利益分配極難平衡,換電模式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保有量較小的階段,被卡脖子實屬正常。
不過,2017 年橫空出世的中國造車公司蔚來,似乎找到了解決換電——這個連馬斯克第一性原理見了都直搖頭難題的法門。
這一年 12 月 16 日的第一屆 NIO Day 上,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現場隻用了 2 分 56 秒就讓一台第一代 ES8 滿電出發。從此,電動車主,不,蔚來車主 " 加電比加油更方便 " 的日子開始了。
沒關系,4 分鍾也很棒了
那,蔚來到底是怎麽開動聰明的小頭腦,幹掉前面這些錯綜複雜的換電普及攔路虎呢?我們一項項看。
首先,2017 年,建設換電站的成本大幅下降了嗎?當然沒有,但如果蔚來選擇掏自己腰包,全棧自建換電站,投資回報率和回報周期,不就不算個事兒了麽。
其次,統一行業電池包規格,的确是天方夜譚。但統一蔚來品牌内各車型電池規格,包括更親民的品牌阿爾卑斯,這道題的難度就瞬間從國際奧數降成小學算術。
最後,電池和充電技術滾滾向前,但不代表行業所有最先進的技術,蔚來都要第一時間拿過來用。即便某一天,快充發展到單槍 10000kw,蔚來依然可以走換電這條長期主義思考下的技術路線。更何況,如今的換電在蔚來的語境和用戶心中裏,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路徑,而是一張品牌名片了。
從 2018 年 5 月 20 日在深圳南山科技園建成第一座換電站開始,到 2023 年 3 月 15 日,蔚來換電站總計叠代了三次,總計在全國布站 1322 座,其中 351 座爲高速公路換電站。第三代換電站已經在今年 3 月開始部署,第一座三代站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香格裏拉酒店旁。
與 2021 年在北京中石化啓用的二代換電站相比,蔚來第三代換電站着重在速度和效率兩個維度上進行了提升:
首先,在占地面積不變的前提下,将二代站的 13 塊電池升級到 21 塊,單日服務次數從 312 台次拉升到 408 台次。
其次,單車換電時間縮短一分鍾,從 5 分 40 秒縮短至 4 分 40 秒,主要是在換電動作與和部分自檢流程同步上節約時間。下面是三代站換電虎嗅現場實拍原片直出;
您目前設備暫不支持播放
再次,使用高度柔性換電機構,二代站支持 2.8-3.1 米軸距車型,三代站擴展到 2.8-3.3 米,爲 2024 年開啓交付的阿爾卑斯品牌車型換電,打下基礎。
最後,提升換電站充電功率 50%,減少高峰時段用戶換電的等待時長。在蔚來年内新建的 1000 座換電站中,有 90% 是三代站,60% 部署在城區,40% 高速。
蔚來能源高級副總裁沈斐認爲,同樣都是補能,換電和快充 " 不是同一個維度的,一個是地球文明,一個是三體文明,維度是不一樣的。"
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換電是當下唯一一種可以與燃油車加油相提并論,且在某些場景下,比加油更方便的補能方式。但症結在于,這把燒錢建站的火,還能旺多久。
有人會說,你這純屬瞎操心,但凡是對用戶好的事,斌哥都會 " 傻傻 " 地掏錢。
斌哥對用戶的真心令人動容,但柴米油鹽的日子,一顆真心沒什麽大用,精打細算才能撐下去。
按照蔚來今年 1000 座新增換電站,單站建設成本 200 萬的保守數字估計,光造完這些換電站,就要至少 20 億元的成本,還不算電池購買、充電電費、場地租賃、人工運營維護、電池折舊等。沈斐沒有給出單站整體成本,隻是說 " 比較總的成本沒有太大意義,我們肯定會不斷地優化成本。"
" 大家不用總盯着成本那條線。所有換電站都是蔚來自己出錢建設的,我們在這方面操的心比大家多多了,換電模式不背巨額虧損的鍋。" 沈斐說。
但在電池級碳酸锂價格日趨走低的背景下(4 月 4 日,電池級碳酸锂下跌 8500 元 / 噸,均價報 22.4 萬元 / 噸),蔚來該如何盤活電池資産,是個亟待解決的棘手問題。我們知道,使用蔚來電池租用服務 BaaS(Battery as a Service)方案的電池,是由武漢蔚能電池資産有限公司提供的。但換電站裏儲備的部分電池,歸屬權是蔚來的,也就是斌哥自掏腰包買的。
随着蔚來交付量增加和新品牌阿爾卑斯的臨近,換電需求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想滿足這些需求,隻有不停地建站、建站、再建站,買電池,買電池,再買電池,這意味着換電業務盈利的機會在不斷被後置。
那麽問題來了,2022 年,蔚來全年淨虧損 144.37 億元,同比增長 259.4% ,累計虧損超過 450 億元。在一年比一年虧得更厲害的現實面前,不賺錢的換電模式還能堅持多久?
除了虧錢外,蔚來的換電模式還面臨一項或許原本想象中力量更強烈的沖擊:同門師弟阿爾卑斯。
作爲聚焦 20 至 30 萬價格區間的品牌,阿爾卑斯相比平均交付價格超過 43 萬的蔚來品牌來說,實在是便宜太多,更低的價格自然會帶來更多的用戶。我們做個簡單的測算,2022 年,中國賣得最好的 B 級轎車豐田凱美瑞,總計交付了 24 萬台,是蔚來全系 12 萬台的兩倍。倘若明年下半年開始交付的阿爾卑斯一炮而紅,在銷量上和凱美瑞平起平坐,這些多出來換電需求,現有換電體系能否支撐,是否會讓 " 高貴 " 的蔚來車主用戶體驗降級,都是未知數。
車圈知名職業渣女、喪系女神,ET7 車主 Karakush 告訴虎嗅,如果将來的某一天,排在前面的阿爾卑斯車主,将換電站裏的最後一塊電池換走,導緻自己必須付出額外的等待時間," 心裏還是會不舒服。"
寫在最後
解決純電車長距離出行難題的最佳辦法,從來都不是一味地擴容電池,而是盡可能地拉平加油和充電之間的時間差。但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就算是超級快充,也很難實現加油和充電一樣快的體驗,唯有換電一條路。
在面對節假日排隊加油的油車車主,以及排隊充電的電車車主面前,能換電的蔚來車主的确優越感拉滿。筆者衷心希望更多的人能體會到這種優越感,換過電的人越多,我們距離 " 電車取代油車 " 的曆史性時刻就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