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懂懂
編輯 | 秦言
來源:懂懂筆記
" 充電網絡應定位爲‘城市新型基礎設施’,産業當前正處于向高質量持續發展的拐點。" 今天在海口舉行的 2023 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WNEVC)上,華爲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侯金龍發表了 " 全面高壓化,全面超快充,推動新能源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協同發展 " 主題演講,并表示将聯合夥伴,計劃于 2024 年率先在全國 340 多個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過 10 萬個華爲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
充電不便捷、續航焦慮、性價比不高三大痛點,是影響用戶選擇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問題。從政府部門到技術供應商、車企、電網公司以及充電站運營商,各方都在爲解決這一瓶頸而努力。
從 2023 年的産業發展來看,超充技術在車、樁兩端都已經成熟,随着産業各方開始加緊行動,2024 年有望成爲超充元年,助力新能源汽車産業再上一個台階。
拐點已到:全面高壓化,全面超快充
正如侯金龍講話中所提到的,碳中和已經由全球共識走向全球行動,而交通電動化是實現碳中和目标的關鍵一環。作爲傳統能源消耗大戶,汽車行業在低碳化、綠色化的大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年,國内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明顯快于預期,産業已經從穩步爬坡進入到全面市場化拓展階段。截至今年 10 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爲 95.6 萬輛,市場滲透率 33.51%;1~10 月累計銷量爲 723.1 萬輛,市場滲透率達 30.23%,提前三年完成了新能源車銷量占比 20% 的目标。
據原工信部部長苗圩透露,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取代之勢,已經形成原來制定的 2035 年新能源汽車超過 50% 的目标,大概率在 2025 年最晚到 2026 年就會提前實現。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日也表示:2024 年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年,明年車市相對樂觀。
但是與車市高速發展脫節的是,基礎設施的相對落後。有調研顯示,充電慢(難)是新能源汽車用戶補能的核心痛點之一。
這個産業最大的瓶頸,有望在 2024 年迎來拐點。
從政策層面看,有關部門對新能源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決心很大,不斷出台支持政策。比如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到 2030 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适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從技術層面看,充電技術進步是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包括電池、充電設備、電網等在内的創新變革,也爲超充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要實現超充,需要車企加快超充車型技術叠代,讓更多車型能夠兼容超充模式。當前,第三代半導體與高倍率動力電池的成熟,已經可以支持電動汽車全面走向高壓充電。衆多車企也在加快 800V 高壓車型的上市步伐:今年廣州車展,已有超過 60 款相關車型展出。預計到 2025 年,市場上将會有 150 款以上的高壓超快充車型。從汽車的角度看,下一代新車型将全面走向 " 高壓化 "。
在創新方面,華爲在今年 4 月率先發布了全液冷超快充一體化架構,如今 " 一秒一公裏 " 已經成爲超充的代名詞。華爲是液冷超充的新一輪引爆者,随後一衆玩家跟進,在液冷超充領域布局。從充電樁的角度來看,全面超快充也已經 Ready。
從各大企業的行動中,我們也能看到超快充的熱度:特來電、小鵬等身處産業不同位置的玩家均已在液冷超充上做出了布局;特斯拉官方也宣布,中國大陸地區特斯拉全場景充電網絡開放升級;奔馳和寶馬則攜手在中國市場開始運營超級充電網絡。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頭部企業着重布局超充設備,疊加主流車企的超充車型快速增加,預計超充有望在車樁兩端産品密集推出的背景下快速發展。這個分析與侯金龍提出的 " 全面高壓化,全面超快充 " 判斷完全吻合。
兩輪驅動,華爲以技術創新助力産業升級
作爲新能源行業最大的發展瓶頸,用戶在充電環節的痛點還有很多細節:比如充電慢,充電成本高,穩定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噪音大等等。侯金龍将之歸納爲充電不便捷、續航焦慮、性價比不高三大痛點。要徹底解決這些痛點需要兩個方面共同努力:一是更好的車,二是更好的樁。
在交通領域,華爲數字能源公司兩輪驅動,既是動力域解決方案提供商,也是充電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将通過新能源汽車和充電網絡的高質量協同發展,提升用戶體驗,保障安全可靠性,加速汽車産業全面電動化進程。
在動力域方面,華爲一直引領充電高壓化趨勢。早在 2021 年就首發高壓全域平台解決方案,實現國内首個 800V 高壓平台車型應用,10 分鍾補能 200 公裏;2023 年,高效高壓電驅動平台發布并量産,5 分鍾補能 200 公裏。據侯金龍透露,未來補能時間還将進一步縮短,爲用戶帶爲 " 加油般 " 的補能體驗。
華爲數字能源作爲獨立 Tier1 供應商,采用靈活的合作模式推進行業發展。截止目前,已經同國内 10 多家車企建立了深入合作,搭載 50 多款車型,成爲全面高壓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在充電網絡方面,華爲今年推出的大功率全液冷超快充一體化産品引爆行業,全新的設計思路以及諸多技術突破,實現了用戶高體驗、設備高質量、運營高回報。
例如超充主機 720kW,可以通過 " 功率池化和功率柔性智能分配技術 ",讓充電站可以更靈活地滿足不同充電需求。超充終端最大功率 600kW,真正實現 " 一秒一公裏 " 的極速補能,做到 " 一杯咖啡,滿電出發 "。從行業反饋來看,華爲新一代全液冷超充架構兼容性廣,不挑車型,一次充電成功率 99% 以上,同時液冷系統讓充電設備能夠以低于 60dB 的靜音狀态運行,真正爲用戶帶來 " 即插即充、即充即走,甯靜緻遠 " 的極緻充電體驗。可以說,這些創新能力從方方面面解決了當下用戶的補能痛點。
更重要的是,液冷超充技術符合當下高質量基礎設施的各方面要求。該技術與傳統風冷主機對比,設計使用壽命由 3~5 年延長至 15 年以上,全封閉的設計也無需定期人工除塵,實現了 "0" 維護。因爲采用全液冷降溫方式,安全性、穩定性也大大提升。效率高、更安全、壽命長,新一代超充設備滿足了高質量的需求。
此外,充電網絡運營商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我們知道,充電基礎設施作爲生産工具,其充電量由 " 電力利用率和時間利用率 " 決定,充電生命周期度電成本 "C-LCOE" 才是衡量充電場站投資收益的科學方法。新一代全液冷超充前期建站快、工期短,使用中壽命長、免維護,後期可以平滑演進,一次部署、持續演進,充電生命周期度電成本 "C-LCOE" 大幅下降,可以确保運營商投資的高收益。
可以說,目前華爲全液冷超充已經實現了三個極緻:極緻的用戶體驗,極緻的産品質量以及極佳的投資收益。
生态協同,從實踐者到引領者
技術已經成熟,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的另一個關鍵要素就是廣覆蓋,讓用戶尋找充電站像加油站一樣方便,是産業最終的發展目标。說到廣覆蓋,其實有兩層含義:第一是多且高質量,第二是分布合理。
對此,侯金龍提出加快建設面向未來的高質量充電目标網,從追求 " 車樁比 " 向追求 " 高質量 " 轉變。其中,特别強調了四大場景:一是在高速、國道等服務區和加油站,規模布局大功率超充;二是在公交、物流、礦山等專用場景,實現兆瓦級超充;三是在城市公共充電場景,打造 1 公裏以内的超充圈;四是在居民小區等駐地場景,推廣直流慢充、智能有序的充電方案。
不隻是規劃,華爲已經聯合産業上下遊積極行動起來,以實際行動加速充電基礎設施的高質量轉型。
在城市場景,華爲已經聯合多個夥伴,在北京、深圳、重慶等 50 多個城市啓動了 " 城市一張網 " 建設。其中深圳發展較快,到 2023 年底将建成不少于 150 座公用超充站;2024 年 3 月底前,建成不少于 300 座公用超充站。
在高速路場景,華爲提出了共同打造九縱九橫的 " 高速一張網 "。目前,華爲已經聯同合作夥伴,建設超過 20 條高速公路的高質量充電網絡,最終目标是 " 有路的地方就有超充 "。以廣東省某服務區爲例,在同等電功率情況下,使用華爲設備,充電站日均充電總量提升超過兩倍,日均功率利用率提升超過 20 個百分點,在同等車位數和時間内,服務車輛數是傳統設備的 3 倍,大大緩解了節假日高速充電排隊擁堵的情況。
在一些特殊場景,華爲會給予重點關注。比如 318 川藏線是一條旅遊重要線路,也是一條文化走廊。華爲助力建設的雅安、理塘、稻城等超充站已上線運營,預計明年會有更多的站點上線。在這樣的重要旅遊線路上,讓新能源車主出行無憂,可以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318 川藏線都可以想走就走,有路的地方就有超充,無疑會增加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信心和喜愛程度。
當然,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涉及到多方協同,不是一家企業可以完成的。比如從城市管理的角度看,土地和電力供應緊張,提高利用率是關鍵,政府要統一規劃半徑 1-2 公裏超充圈,統籌土地和電力資源。再比如從安全的角度看,不僅要設備質量好、施工質量好,還需要消防條件好。另外,充電網還要與電網、車聯網的互聯互通,促進源、網、荷、儲、車等多領域的綠色協同發展。
在産業轉型的關鍵期,特别需要具備影響力的企業來協同多方的優勢、共同推進産業升級。華爲自己在積極行動的同時,也在聯合産業各方力量共同形成合力,加速高質量基礎設施的建設。正如侯金龍所說:" 繁榮生态是産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華爲數字能源将繼續攜手車企、電網、運營商、夥伴,共同打造開放、合作、共赢的超充生态圈,加速交通電動化進程,共建綠色美好未來。"
萬事具備,拐點已至。實踐者、引領者、推動者,華爲已經做好準備迎接 "2024 超充元年 "。
冷眼旁觀 麻辣點評 深入分析
真誠推薦你關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