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保部在 2017 年承諾:延遲退休方案需要五年的過渡期,必須在 2023 年啟動。去年 10 月大會和 12 月經濟會,強調 " 要實施延遲退休 "。春節之後的 3 月,在兩會上可能要出台具體時間表。3 月就要敲定了!
如果 2023 年開始實施,首當其沖的是 1963 年至 1973 年出生的人。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性 60 周歲,女性幹部 55 歲,女性工人 50 歲。這三類人不願意上延遲退休的 " 早班車 ":
第一類人:靈活就業人員。
沒有單位幫助繳社保、自己買社保、自謀職業、到處打零工。他們自己掏錢繳社保,誰願意多繳呢?延遲五年,多打五年工,多買五年社保,晚領五年養老金,換作你願意嗎?這個群體越來越大,目前已經超過 2 億人。
第二類人:低薪勞動人員。
《中國統計年鑒 2022》公布了 2021 年 31 個省份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的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全國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 106837 元,私營單位則是 62884 元。三四千元工資占了 75%,還有 6 億人月入不到一千元。全國養老金平均水平為 3000 元左右。
第三類人:失業人員。
第一類是畢業生。2022 年應屆畢業生創出 1076 萬人的曆史新高,就業去向落實率不到 30%。孫子找不到工作,爺爺還要延遲退休?
第二類是 4050 人員。受到人工智能、互聯網經濟、大數據等新型技術的沖擊,通用職業的中年人率先失去了工作,再就業非常困難。
第三類是企業裁員。高科技、互聯網裁掉 35 歲以上的技術人員,服務行業辭退 35 歲以上的人員,不景氣的實體行業大批減掉 35 歲以上的員工。他們都找不到工作,60 歲的老人怎麼找工作呢?
這三類人是不願意坐上曆史上的延遲退休的早班車。他們有三點呼聲,希望引起上面關注:
第一點:不能覺得 "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
歐洲國家搞延遲退休,我們就一定要學習?歐洲人一周工作幾個小時,中國人工作幾個小時?比如,歐洲人下午四點就關門,中國人恨不能 24 小時工作。中國員工工作 20 年,等于歐洲員工工作 40 年吧!
第二點:就業、教育、醫療已經壓得中國員工喘不過氣來了。
延遲退休,牽一發而動全身,不能為了減輕養老基金的壓力,就讓員工付出沉重的代價,不能把養老體系的壓力轉嫁給員工和家庭身上吧?各個年齡段的失業屢創新高,其中,24 歲以下青年失業率創出 19% 的曆史新高。讓 60 歲老人拖着老腿上班,職業健康和職業安全也是問題。
第三點:延遲退休也不利于出生率。
現在臨近退休的人都是獨生子女的父母,他們的獨生子女也到二三十歲左右,又鼓勵他們生三胎,問題是誰帶孩子?如果夫妻一人辭職帶孩子,再就業就沒戲了。雇保姆的錢也是蹭蹭直漲,中年人盼着早退休、幫子女帶孫輩呢,否則,年輕人也不敢生育!
PS:您贊同嗎?多多轉發給親朋,共同呼籲政策更加接地氣、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