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22/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450 天
前幾天刷到一個視頻,标題是:《千億集團董事長私下的生活竟是這樣的》。
曝光的 " 私生活 " 男主叫江南春,是分衆傳媒的創始人。
2021 年 4 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江南春的财富位列榜單第 432 位。
在許多人眼裏,這樣的财富和身家,私生活一定是極盡奢華的吧?怎麽着吃的也應該是全球冷鏈供應,穿的是全球限量版,住的更應該是别墅豪宅。
然而,當跟拍者走進他的私宅後卻傻眼了。
因爲他家客廳極其樸素,甚至比很多普通人的家還要簡單。
牆上什麽裝飾也沒有,家具也樸實無華。
當問及爲什麽牆上不挂幅畫時,他的回答很真誠:我對字畫沒有什麽欣賞能力,所以随便弄一下就好了。
接着跟拍者走進房間,打開衣櫃,映入眼簾的是款式單一的幾件襯衫,完全沒有大家想象的大牌奢侈品。
江南春說,自己的衣服都是優衣庫、HM 這兩個快消品牌。
而這兩個牌子的衣服,大多不超過 300 塊。
他說,襯衫如果超過了 299 元,就會比較難以接受。
有一次太太打電話給他,說某個大牌西服在搞活動,要不要給他買一件。
他一開始拒絕了,因爲知道這個牌子的衣服很貴,後來太太告訴他,衣服打完折才 300 多,他這才答應買回來。
如此平凡樸素的日常,很難讓人相信,這裏住着的,是一位身價千億的總裁。
看了他的 " 私生活 " 才知道,原來普通人對有錢人的生活,存在太多誤解了。
知乎上曾經有人問:如何判斷一個人是真牛逼,還是在裝逼?
很多人會拿一堆炫富的例子來說明,什麽買名牌包、開豪車、到處旅遊等等。
畢竟在大衆眼裏,牛逼的人都很有錢,而有錢人的生活一定很奢華。
但其實,名牌包有可能是分期買來的,豪車也有可能是貸款買的二手貨……
這些充其量叫中産,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牛逼的有錢人。
真正牛逼的人,往往都非常樸素。
你看紮克伯格,永遠都是灰色 T 恤加藍色牛仔褲。
喬布斯也是,請了一位設計師,設計了一個經典造型,然後一生都是黑色上衣加藍色牛仔褲的搭配。
國内的雷軍,身家也在百億以上,而他平時并沒有太多奢侈的消費。坐飛機時,偶爾還體驗一下經濟艙,衣服也隻是普通的無印良品。
還有任正非,在機場獨自打車被偷拍,很多人不理解:爲什麽這個身份的人,沒有爲自己配私人司機?
也有人懷疑任正非機場打車是炒作,但其實在很多年前,就有人拍到任正非獨自拿着行李箱乘地鐵的照片,隻不過那時還沒微博,曝出後沒有像現在這麽火罷了。
如果細心一點,你還會發現,他那條皮帶和褲子,多年都沒換過。
所以,判斷一個人是否牛逼的一個重要标準其實是:看他生活是不是足夠簡單,越簡單越富有,簡單到極緻的,可能就是頂級富豪。
爲什麽越是有錢的人,反而越是追求簡樸的生活?因爲他們的欲望不一樣。
普通人追求的,是穿名牌、吃山珍、住豪宅,這些都需要通過不斷增加消費來實現。
但對于有錢人來說,食物就是用來飽腹的,衣服就是用來遮體取暖的,床就是用來睡覺的,隻要滿足基本需求,就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上面。
就像喬布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将 iPhone 做到極緻上,根本無暇顧及每天穿什麽。
還有紮克伯格,從不浪費精力決定每天穿什麽衣服,而是把精力放在事業上,最後把臉書打造成全球最爲重要的社交軟件之一。
有錢人追求的,是做更有價值的事。
江南春在視頻中說了一句話,中産階級是消費升級,富人反而都是消費降級。
的确,錢在普通中産的手裏,永遠隻起到消費的作用,就算是中了五百萬彩票,也會在若幹年内敗光,而在富人手裏,就算是一分錢,也必須花得恰到好處,産生增值。
所以對江南春來說,隻要穿着體面,就不必花過多的錢在買衣服上。
這就是高級欲望和低級欲望的區别。
《打開心智》一書中,提到高層級快樂和低層級快樂的區别,放在欲望上也是一樣的。
當我們追求的低級欲望被滿足後,的确能夠在短時間内感受到快感和愉悅感。
但長此以往,我們就很容易沉溺于這種短期反饋,甚至難以從這種唾手可得的愉悅感裏抽離出來。
大部分消費性的欲望,就屬于這一級。
這也是爲什麽有人會購物上瘾,甚至不惜欠下幾十萬的網貸來維持自己的高消費生活。
低級欲望的滿足,雖然短期能夠讓人快樂,但長期帶來的卻是失落、沮喪和懊惱。
而高級欲望被滿足後,我們獲得的卻是長期穩定的滿足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書中這樣描述:
它不但會使你的幸福曲線平穩上升,更會不斷 " 堆高 " 你的高度,幫你找到使命和方向,讓你聯系更多的個體,乃至于世界,爲你的生命賦予更崇高的意義。
創造,給予,幫助,鏈接,就屬于這一級。
總結來說,滿足低級欲望靠的是消費,而滿足高級的欲望靠的是創造。
富人之所以消費降級,就是因爲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創造,花在了做更有意義的事上。
蓋茨也是一位對自己的外在毫不在意的富豪,甚至經常穿錯衣服。
因爲在他看來,衣服和财富,都隻是具備基本功能而已,爲社會創造價值才是生活真正的意義。
周國平說:
高級欲望指人的精神需要,它也是人性的組成部分。人一旦品嘗到和陶醉于更高層次的快樂,他面對形形色色的較低快樂的誘惑就自然有了 " 定力 "。
深以爲然。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選擇悖論,簡單來說就是,選擇越多,越難做決定,甚至容易引起焦慮、不安和痛苦。
比如你去超市買果醬,如果可選的果醬隻有兩種,那你很容易就能做出選擇。
但如果貨架上擺出了 20 多種,你就會無所适從,因爲你總想從中挑出最好、最具性價比的一款果醬。
也許,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糾結和思想掙紮,你選擇了一個還算滿的結果,但是,這個選擇的過程,讓你經曆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心理體驗。
你甚至會開始懷疑,你的這個選擇,是否是最好的,還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同樣的,家裏物品太多、選擇太多,也會導緻生活陷入窘迫。
這其中的深層次原因其實是,擁有太多的東西,降低了你的思考力。
從早上醒來選擇穿什麽衣服的那一刻起,你做出的額外決策就比有錢人多了。
一早就被繁雜的物品擾亂清晰思考的節奏,還怎麽能有精力去做更重要的決策呢?
所以,越來越多的有錢人,都喜歡追求極簡的生活方式。
因爲他們知道,斷舍離之後,才有更多的認知帶寬,去做更有價值的事。
很喜歡喬布斯人生信條裏的一句話: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一個人的物欲越少,他的精神世界才會越強大。
如果你每天還在爲吃什麽或穿什麽而猶豫不決,不妨來一場 " 斷舍離 ",你會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
願你我能夠越活越簡單,越活越富有。
成長必備
你去年立下的學習目标完成了嗎?
是不是還停留在書的第一頁呢?
我知道你忙,沒時間學習,
但畢竟成長不能落下。
《精讀君通識詞典》每天發布 1 個概念,
每天花 10 分鍾,就能讀完。
如果你工作太忙,沒空仔細讀完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