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醫曜
在《外資正在抄底哪些 A 股醫藥資産?》一文中,我們對北向資金關于 A 股醫藥公司的态度進行了全面剖析。雖然外資持股比例有所回落,但依然有不少投資者看好醫藥産業,并持續進行逆向布局。
不同于北向資金的謹小慎微,由國内流向港股醫藥公司的南向資金則要狂放的多,尤其是跌幅較深、公司管線優勢明顯的新興公司,更是獲得了大量内資青睐。
過去被港股公司所低估的國内投資者,正悄然成爲港股醫藥公司未來的投資基石。在國際金融市場持續萎靡的大環境下,誰更重視國内投資者,其就有望成爲下一周期階段的産業龍頭。
01 内資全面加倉港股醫藥标的
全面統計了 110 餘家港股通醫藥标的後,我們整理出了兩個時間節點港股通南向資金持股占比最高的 20 家醫藥公司。
截至 2023 年 10 月 23 日收盤,榮昌生物、康龍化成、山東新華制藥、複星醫藥、白雲山、綠葉制藥、亞盛醫療 -B、固生堂、開拓藥業 -B、騰盛博藥 -B、君實生物、昊海生物科技、海吉亞醫療、海普瑞、泰格藥業、錦欣生殖、春立醫療、康方生物、雲頂新耀 -B 爲内資持股占比最高的 20 家公司。
圖:内資持股占比最高的 20 家港股醫藥公司,來源:錦緞研究院
與一年之前相比,共有 14 家公司持續在這一榜單中,而去年入圍榜單的維亞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先健科技、凱萊英、微創醫療、信達生物,則分别被綠葉制藥、康希諾生物、騰盛博藥 -B、泰格醫藥、春立醫療、雲頂新耀 -B 所取代。從宏觀層面看,南向資金過去一年對港股醫藥标的加倉明顯,TOP 20 入圍門檻由之前的 18.52% 飙升至 27.4%,共有 18 家公司持股比例超過 30%,而去年僅有 4 家。
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持續暴跌之下,港股市場已經跌出價值,看多醫藥産業的内資正在持續加倉。相信随着南向資金的不斷湧入,國内投資者在港股的話語權有望大幅提升。
02 南向資金湧入哪些标的?
南向資金一片做多之聲,那麽這些錢究竟流向了哪些标的呢?通過對比兩個時間節點,我們計算了港股通資金在個股标的持股變化情況,并選取了提升幅度最高的 20 家公司。
具體來看,榮昌生物、康龍化成、泰格醫藥、雲頂新耀 -B、康諾亞 -B、康希諾生物、綠葉制藥、賽升藥業、騰盛博藥 -B、春立醫療、固生堂、啓明醫療 -B、三葉草生物 -B、瑞爾集團、巨子生物、和黃藥業、加科思 -B、康甯傑瑞制藥 -B、亞盛醫藥 -B、康方生物入圍。
圖:内資持股占比提升最快的 20 家港股醫藥公司,來源:錦緞研究院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内資青睐有加的 20 家公司中,有 11 家爲 18A 公司。從側面反映出,與傳統醫療公司相比,内資更加喜歡潛力更大的創新型标的,這一點與之前外資偏愛 A 股中的次新股如出一轍。
投資者鍾愛創新的大趨勢,或将随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加強。
03 哪些公司不受國内資金待見?
既然内資偏愛 18A,那麽哪些标的尚未獲得内資的認可呢?按照之前的标準,我們進一步統計了港股通持股比例最低的 20 家醫藥公司(刨除上市一年内的新股)。
李氏大藥廠、健康國際醫療、康臣藥業、神威藥業、長江生命科技、樂普生物 -B、思派健康、聖諾醫藥 -B、翰森制藥、醫脈通、醫思健康、康基醫療、微創機器人 -B、百濟神州、康哲藥業、華潤醫藥、京東健康、國瑞健康、德琪醫藥 -B、嘉和生物 -B 上榜。
圖:内資持股占比最低的 20 家港股醫藥公司,來源:錦緞研究院
縱觀内資持股比例最低的 20 家醫藥公司,其中既有樂普生物 -B、微創機器人 -B、德琪醫藥 -B 這樣的 18A 公司,也有翰森制藥、百濟神州、京東健康這樣的龍頭标的。不難看出,内資并沒有盲目輕信龍頭公司,這或許超出很多投資者此前的認知。
港股醫藥公司,整體還是以新興公司爲主,其實對于投資者理解是有一定門檻的。這當然限制了部分投資者對于醫藥标的的興趣,但另一方面,如果他們認可公司的價值反而很容易成爲公司的忠實投資者。對于港股醫藥公司而言,内地投資者或将成爲他們未來股價走勢的重要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