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燃燒的島群 ,作者群主飛龍
本文是 " 燃燒的島群 " 第 1319 篇原創文章,作者:Kagohl 3。
全文共 7753 字,配圖 20 幅,閱讀需要 18 分鍾,2024 年 12 月 7 日首發。
本文收錄于作者 "Kagohl 3" 專輯,歡迎持續關注。
"1916 年 1 月 29 日在薩利斯伯利勳爵的私人莊園中成功跨越德式模拟塹壕的實驗型樣車不僅宣告了陸戰之王的降生,也宣告人類陸地戰争正式踏入了一個全新的紀元。" ———前言
圖 1: 改變了人類陸戰形态的 " 母親 " 号
1876 年,德國機械工程師尼古拉•奧古斯特•奧托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依靠汽油燃燒熱能驅動的引擎,宣告人類進入了内燃機紀元。1886 年,德國機械實業家卡爾 . 本茨在此基礎上改良了一種更小巧的單缸汽油機,并以此爲動力在同年 1 月 29 日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而這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輛内燃機車。再接再厲的卡爾 . 本茨後于 1896 年攜手戴姆勒先生研發了第一輛使用汽油機的卡車,使得人們的運輸能力與此前相比又邁進了一步。
圖 2: 卡爾 . 本茨的三輪汽車開啓了内燃機車的新紀元
當然,與火藥、飛機等新興事物一樣,人類也是在第一時間就意識到這些 " 不需要馬匹就能前進的機車 " 在軍事領域的重要價值:它們可以比老式的馬車更快速、更高效的爲軍隊提供後勤服務。法國工程師尼古拉斯 - 約瑟夫 · 柯諾特在 1769 年成功發明第一輛使用蒸汽動力的汽車後,就馬上向法國陸軍進言将其用于火炮牽引,可惜遭到了拒絕。不過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尤其是 1870 年普法戰争時期,更具實用性的蒸汽車輛已經較爲廣泛的被軍隊用來牽引大炮、運輸人員和攜帶補給物資。
到了 20 世紀初,内燃機的大發展使得商用化内燃機車層出不窮,而軍用内燃機車也在當時成爲了西歐列強軍隊較爲常見的裝備,被用于各種輔助任務,其用途也涵蓋了火炮牽引、傷員救護、前線指揮等。而随着軍用内燃機車的技術進步,尤其是 " 履帶 " 這一機動方式的誕生,一些有識之士就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利用這些車輛幫助進攻部隊撕開敵人的防線。
早在 1854 年,英國工程師詹姆斯 · 考文就利用蒸汽機自行制造了一種安裝了火炮和防護鋼闆的戰鬥車輛,希望首相能将其送入克裏米亞半島幫助英軍打垮俄國人的戰線。可惜由于當時英軍連續三場大勝使得對新武器要求大減,再加上當時蒸汽機和機械化車輛的不成熟,使得考文這項極具前瞻性的發明未能步入實戰。直到 19 世紀 90 年代 -20 世紀 10 年代,随着冶煉技術增長帶來的鋼裝甲防護能力提升、劃時代的全自動機槍和液壓複進火炮的問世以及内燃機的成熟,考文先生這項超越時代的發明才算是迎來了真正的春天。當然,這裏面還有一個對 " 陸戰之王 " 的誕生大有意義的車輛:履帶式拖拉機。
圖 3、4: 詹姆斯 . 考文的蒸汽裝甲車
1903 年,美國聯合收割機制造企業,位于加利福尼亞斯托克頓的霍爾特制造公司的老闆:本傑明 . 霍爾特(Benjamin Holt)以 6 萬美元的價格從工程師艾爾文 . 奧蘭多 . 隆巴德手中買下了一台履帶式蒸汽牽引車的專利,于 1904 年在此基礎上推出了一輛蒸汽式履帶拖拉機并在聖華金河三角洲成功試車,而這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輛真正的履帶式車輛。受到鼓舞的霍爾特在 1908 年又推出了安裝 40 馬力汽油發動機的霍爾特 40 型履帶式拖拉機,該車在當時美國加利福尼亞洲進行的洛杉矶引水渠建造工程中表現出了不錯的牽引力和沙地通行力,爲霍爾特公司賺取了豐厚的資金和名氣。
圖 5、6: 本傑明 . 霍爾特與他發明的蒸汽式履帶拖拉機
同樣在 1904 年,位于英國格拉瑟姆的霍恩斯比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履帶式拖拉機,然而該産品在英國可謂大爆冷,直到 1912 年也才制造了 6 輛,而且推銷也是極其費勁。然而眼光毒辣的霍爾特先生卻注意到了霍恩斯比拖拉機使用的轉向離合器,這種裝置可以讓履帶式拖拉機不用安裝附加轉動車輪,隻需要控制兩側動輪速度就可以改變行進方向,于是在 1912 年以 4000 英鎊的價格買下了專利權。到了 1913 年,霍爾特公司以這種轉向離合器搭配更強大的 75 馬力汽油發動機推出了在後來的那場世界大戰中影響深遠的霍爾特 75 型履帶式拖拉機(Holt 75 tractor),這種全重 11 噸的車輛可以牽引 15 噸的物品。
圖 7: 霍爾特 75 型履帶式拖拉機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西線戰場很快就陷入了痛苦的塹壕對峙,傳統的騾馬牽引使得野戰炮兵沒有足夠的機動性破開僵局,而爆炸造成的地形惡化也導緻一線補給愈發困難,所以部隊需要足夠的機械化車輛将重型火炮送到前線助陣。在此情況下,英國陸軍注意到了在美國飽受贊譽的霍爾特 75 型拖拉機,于是購買一輛後與本國的福斯特 - 戴姆勒 105 馬力拖拉機進行對比測試,發現霍爾特 75 型拖拉機雖然受制于馬力問題使得牽引力不及福斯特 - 戴姆勒拖拉機,但它的履帶式行走裝置要比這個輪式的英國貨更能适應惡劣地形,更關鍵的是這種美國車已經實現了量産,可以在短時間内提供足夠的數量。最終,霍爾特 75 型拖拉機被英國陸軍欽定爲履帶式火炮牽引車,于 1915 年 1 月正式入伍服役并被派往法國戰區行動,主要用于牽引 6 英寸和 9.2 英寸重炮。
圖 8:1916 年索姆河戰役中牽引重型榴彈炮的霍爾特 75 型拖拉機
不過,此時無論是霍爾特先生還是英國陸軍高層都沒想到,在這種拖拉機還沒服役之時,就已經有人試圖讓它變成一種更具進攻性的武器。此君名叫歐内斯特 . 斯文頓(Ernest Swinton),是一名作風強硬的英國陸軍工兵部隊少校,同時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寫手,被稱作 " 軍隊中的作家 "。早在 1914 年 7 月的時候,他接到了一位曾在南非工作過的礦業工程師朋友的信件,這位工程師表示在安特衛普看到了一輛美國的霍爾特履帶式拖拉機,認爲這種車輛可能會對軍隊運輸有益。斯文頓少校采納了朋友的建議,将這一情況上報給了 " 可能對此有興趣 " 的軍政要員,不過當時戰争對于英國來說尚未來臨,所以軍方并沒有意願裝備一種隻是能影響運輸效率的新玩意。
1914 年 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斯文頓少校因爲文采不錯被任命爲法國前線的戰地記者,而霍爾特拖拉機也因爲英軍對重炮牽引車的迫切需求走進了他們的視野。同年 10 月 19 日,斯文頓少校在開車出差時突然就在霍爾特拖拉機身上找到了一絲靈感:利用這種履帶式車輛開發一種能夠破開敵軍防線的戰鬥武器。
圖 9: 歐内斯特 . 斯文頓少校。此君在 1914 年敦刻爾克的戰鬥中曾加入過皇家海軍航空隊的裝甲汽車分隊,是裝甲戰的早期見證者之一
注意到霍爾特拖拉機不錯的惡劣地形通行力後,斯文頓少校覺得英國陸軍完全可以從這種車輛身上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于是在 1914 年 10 月 20 日,斯文頓少校與自己的好友,也就是擔任大英帝國國防委員會秘書一職的莫裏斯 · 漢基上校(Maurice Hankey)見面時提出一個影響深遠的建議:以霍爾特履帶式拖拉機爲基礎,制造一種能夠在遍布鐵絲網的戰場上開辟道路、翻越壕溝并且能夠随時摧毀和壓制敵軍機槍火力的裝甲戰鬥車輛。這項建議爲後來的坦克打下了理念基礎。
圖 10: 莫裏斯 . 漢基上校
幸運的是,斯文頓的這位好友與他一樣有遠見。在看完斯文頓的信書後,深有同感的漢基上校在 1914 年 12 月 26 日就給英國首相赫伯特 · 亨利 · 阿斯奎斯(Herbert Henry Asquith)、陸軍大臣霍雷肖 · 赫伯特 · 基欽納(Horatio Herbert Kitchener)和海軍大臣溫斯頓 · 倫納德 · 斯賓塞 · 丘吉爾(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提交了正式書面材料,提出制造一種覆蓋裝甲以保護車組人員安全,配備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以履帶裝置驅動,可以壓垮鐵絲網破開敵軍陣地的戰鬥車輛。
諷刺的是,首相和陸軍大臣都沒做出什麽回應,反倒是看起來與裝甲車輛這種陸戰武器八杆子打不着關系的海軍大臣丘吉爾對此産生了強烈興趣。這位眼光長遠的政治家見證到英軍在西線面對德國人鐵絲網 + 重機槍時的慘重死傷後敏銳的意識到漢基上校提出的履帶式戰鬥車輛的巨大價值。丘吉爾先生在 1915 年 1 月 6 日緻首相的信中稱:" 以英國的工業能力,制造 40~50 輛這種作戰車輛并非難事。這種車輛一旦投入使用,可以在夜間突擊德軍戰壕,以其自身重量壓垮鐵絲網,履帶裝置則可以跨越塹壕,車上的機槍火力将壓制敵軍火力。這種車輛将在突破敵軍第一道塹壕後暫時停頓,等到步兵上來肅清周邊地區後,再沖擊下一道塹壕。"
圖 11: 海軍大臣溫斯頓 . 丘吉爾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好标準 ",既然設想中的塹壕突擊戰車是以履帶式拖拉機爲靈感,那麽一場驗證可行性的測試也是在所難免的。1915 年 2 月 17 日,應海軍大臣丘吉爾在 1 月 19 日的直接命令,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部主任默裏 · 蘇特少将(Murray Sueter)在倫敦附近的舒伯裏内斯(Shoeburyness)針對炮兵部隊使用的霍爾特 75 型拖拉機(戰車靈感來源)組織了一場越障實驗。這場實驗特意選擇了雨後進行(這樣地面就會變得泥濘),而且拖拉機加挂了滿載沙袋的拖車以模拟戰車附加裝甲和機槍的狀态。但即使如此,履帶式的霍爾特 75 型拖拉機還是順利克服了試驗場上的塹壕和鐵絲網,而這些都是輪式車輛無能爲力的。
當然,也有人對本次試驗不抱樂觀态度,他們指出這種車輛速度太慢,很容易長時間暴露在敵軍火力面前,而且利用履帶式底盤制造的戰車将會笨重而昂貴。但已經對軍艦這種更昂貴更大型的載具頗爲熟悉的丘吉爾沒有搭理這些言論,他隻爲履帶式車輛展現出的越障能力感到高興。同樣在 2 月 17 日,丘吉爾會見了托馬斯 · 傑拉德 · 赫瑟林頓少校(Thomas Gerard Hetherington),此人是皇家海軍航空隊的一名海軍用輪式裝甲車的指揮官,還在同年 1 月自行設計過履帶式軍用車輛。裝甲作戰經驗豐富的赫瑟林頓少校也強烈建議制造能夠撕爛德國佬陣地的履帶式裝甲戰車,而他根據海軍傳統爲這種戰車起了個被後人熟悉的名字:land battleships,也就是 " 陸地戰列艦 "。
圖 12: 托馬斯 · 傑拉德 · 赫瑟林頓
1915 年 2 月 20 日,丘吉爾帶病在自己的辦公室邀請幾位嘉賓召開會議,其中兩位分别是威廉 . 福斯特公司的總經理威廉 . 特裏頓(William Tritton)與著名軍艦設計師尤斯塔斯 · 坦尼森 · 德因科特(Eustace Tennyson d'Eyncourt),前者就職的企業在 1914 年爲英國陸軍提供了 97 輛用于牽引 15 英寸重型攻城炮的福斯特 - 戴姆勒 105 馬力汽油拖拉機,後者被邀請的原因可能是丘吉爾認爲軍艦這種同樣配備裝甲、槍炮和燃料引擎的戰鬥載具的設計經驗可以作爲履帶式突擊車輛的參考。經過一番讨論後,會議成員一緻同意組建委員會進行 " 陸地戰列艦 " 的研發工作,而這個在當天就宣告成立的劃時代部門就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坦克研發組織:Admiralty Landships Committee,也就是 " 海軍部陸地戰艦委員會 ",由德因科特先生擔任主席,而擁有裝甲車輛作戰經驗和履帶式車輛設計經驗的赫瑟林頓少校也加入了進來。這個委員會在成立後的六個月時間内通過在法國戰區的實地考察确認了履帶式底盤才是對抗惡劣地形的唯一答案,并組織了一批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和廠商負責戰車的研發、制造和試驗。
圖 13: 威廉 . 特裏頓
圖 14: 尤斯塔斯 · 坦尼森 · 德因科特
1915 年 2 月 22 日,陸地戰艦委員會舉行了第一次會議,本次會議達成的一項重要決議便是對英軍當前擁有的各類履帶式車輛進行嚴格的對比測試以決定利用其中哪種底盤開發 " 陸地戰列艦 ",而另一項決議便是委員會徹底決定新式裝甲車輛的任務不是運輸兵力,而是對進攻步兵進行貼身支援,配合他們突破德軍防線。
委員會還邀請了一位 70 歲的老大爺參與 " 陸地戰列艦 " 的研發工作,他就是英國電力照明和公共供電系統的先驅、皇家學會院士以及皇家汽車俱樂部的創始成員:洛克斯 · 埃夫林 · 貝爾 · 克羅普頓(Rookes Evelyn Bell Crompton)。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實業家早些年也曾投身行伍,在 1897 年(52 歲)時就已經是陸軍上校,他自己設計的一批軍用電力探照燈還在第二次布爾戰争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并在 1900 年積極促成英軍工兵部隊使用電力照明裝置。所以他本人在 1910 年光榮退役後還能在 1911 年被任命爲倫敦電氣工兵師的名譽上校。
圖 15: 身着戎裝的克羅普頓
遺憾的是,克羅普頓先生加入陸地戰艦委員會沒幾個月就因爲理念矛盾宣布退出組織,但他留下的一個設計卻影響了本篇主角的發展。當時爲了解決 " 陸地戰列艦 " 的槍炮安裝問題,克羅普頓從軍艦側面配置的炮廓形副炮塔得到啓發,設計了安裝在戰車兩側的鼓形炮塔,每個炮塔裝備的 76.2 毫米炮可以旋轉 90 度。福斯特公司在 1916 年春季自己琢磨的一種可以搭載 8-12 名步兵的重型戰車(William Foster ’ s Battletank)就采用了這種炮塔。雖然這種車輛因爲體型太過超前(重量超過 40 噸)沒能成爲現實,但炮塔設計卻爲後來真正的 "tank" 奠定了些許基礎。
圖 16、17: 可以看到 William Foster ’ s Battletank 前端兩側的炮塔
1915 年 6 月 23 日,陸地戰艦委員會手中已經擁有了 5 輛履帶式車輛可供參考,現在的問題就是哪一種适合作爲裝甲戰車的底盤用來征服敵人的塹壕和鐵絲網。"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1915 年 6 月 30 日,陸地戰艦委員會在位于東斯塔福德郡的大型集鎮:特倫特河畔伯頓(Burton upon Trent)對所有車輛進行了對比測試,最後發現從位于美國芝加哥的布洛克拖拉機公司(Bullock Tractor Company)引進的履帶式拖拉機:Creeping Grip Texas 表現的不錯,這種拖拉機的動輪布局、懸挂裝置、履帶類型以及履帶的相對搖擺能力都符合軍方對越野能力的要求。不過這種底盤還需要加長尺寸才能滿足軍方的技術要求:能夠跨越 3.7 米直徑的彈坑、2 米深度的壕溝和 1.2 米高度的土堤。加長版底盤的設計委托依然交由布洛克拖拉機公司。
圖 18、19:1915 年 6 月 30 日接受越障測試的布洛克公司拖拉機
這次試驗顯示的另一個問題是,在履帶式拖拉機上安裝防彈裝甲、槍炮和彈藥将會大大增加重量,以現有的 75 馬力汽油機難以驅動這麽重的車體,更别說滿足軍方提出的速度不小于 4 公裏 / 小時的标準(這是爲了達成戰車跟得上步兵行動的目标)。不過幸運的是,英軍手頭中倒是有符合要求的動力源,也就是威廉 . 福斯特公司生産的福斯特 - 戴姆勒拖拉機(Foster-Daimler tractor)使用的戴姆勒 6 缸雙套筒閥汽油發動機(daimler 6-cylinder double-sleeve valve petrol)。這款由位于考文垂的戴姆勒公司(Daimler Company)開發的 17.6 升排量引擎具有平穩性好、振動較低、噪音較小以及扭矩強力的優勢,而且其輸出功率可達 105 馬力,放眼當時的歐美地區都稱得上是高功率發動機(以當時标準來看)。福斯特 - 戴姆勒拖拉機正是憑借該引擎在自重不超過 14 噸的情況下能夠牽引 36 噸的物品,而同樣在 1915 年服役的美國霍爾特 120 型履帶式拖拉機的引擎功率要比前者高出 15 馬力,但牽引重量卻隻能達到 20 噸。可以說,戴姆勒 105 馬力汽油機是陸地戰艦委員會的不二之選,而且它扭矩大的優點還換來了其他好處:能加強戰車的爬坡能力和越障能力。
圖 20: 被選爲 " 陸地戰艦 " 心髒的戴姆勒 105 馬力汽油機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作者的其他文章可以從下方快捷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