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0 月 9 日訊(編輯 潇湘)以色列和加沙武裝分子之間的戰争,可能會打擊到以色列和更廣泛的東地中海地區成爲全球天然氣出口樞紐的雄心。而在這份 " 受害者 " 名單上,急于尋求能源供應多元化的歐洲,無疑将赫然在列。
以色列臨近的東地中海海域蘊藏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目前,以色列沿海的天然氣田約占該國發電量的 70%,這不僅幫助以色列減少了對污染程度較高煤炭的使用,也幫助該國緩解了對能源進口的嚴重依賴。
近 15 年來,随着以色列在近海勘探發現大量天然氣資源後,其已從天然氣淨進口國轉型爲出口國。
然而,上周六開始的巴以激烈沖突,可能會減緩該地區投資天然氣田的步伐。
這場地緣政治紛争還可能阻礙以色列吸引更多國際能源公司開采天然氣的努力。人們原本希望,雪佛龍等全球能源巨頭此前進入以色列,将爲其他大型國際能源公司在以色列投資打開道路。
美國能源巨頭雪佛龍公司在 2020 年以約 4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諾貝爾能源時,獲得了以色列兩個大型海上天然氣田的股份。雖然這些設施有着嚴格的安全措施,不過雪佛龍運營的一個名爲 Tamar 的生産平台距離以色列南部城市 Ashkelon 僅約 15 英裏,可能容易受到來自加沙的襲擊。
在 2021 年的戰鬥中,以色列政府曾指示雪佛龍暫時關閉 Tamar 平台。
雪佛龍在上周末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 " 專注于爲以色列國内市場和我們的地區客戶提供安全可靠的天然氣供應 "。該公司已将有關設施是否繼續運營的問題提交給了以色列政府。
雪佛龍公司此前一直在制定計劃,擴大上述在以天然氣平台的産量,并試圖增加管道以幫助增加從以色列到埃及的天然氣流量,埃及以液化天然氣 ( LNG ) 的形式從地中海沿岸的設施向歐洲間接出口以色列天然氣。
倒黴的又是歐洲?
雖然以色列并非産油大國,但其蘊藏的天然氣氣田,一直是不少歐洲國家渴望的資源。
由于俄烏沖突,歐洲去年曾一度處于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之中,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達到創紀錄水平,這使得衆多歐洲國家急于在全球尋找新的天然氣供應,而以色列和同屬于中東的天然氣出口大國卡塔爾,無疑就是這些面臨能源危機的歐洲國家瞄準的兩大目标。
在今年 9 月,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塞浦路斯總統赫裏斯托祖利季斯和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在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亞還曾舉行了三方會談。以色列總理内塔尼亞胡當時表示,三國領導人就以色列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方案進行了讨論,并将在未來 3 至 6 個月内确定最終路線。
而眼下,人們顯然不難預見,一旦以色列因最近的哈馬斯襲擊事件而較長時間内陷入戰火,那麽無疑将打亂歐洲從以色列進口更多天然氣的部署,甚至如果戰火進一步蔓延至更多中東地區,當地其他國家的天然氣出口,可能也将面臨影響。
無巧不成書的是,就在巴以沖突爆發的這個周末,芬蘭至愛沙尼亞海底天然氣管道也因疑似洩漏關閉,這不免會令不少人想起去年同樣因管道洩漏而最終被徹底擱置的北溪管道。
芬蘭天然氣系統運營商 Gasgrid 公司 8 日宣布,這家企業參與運營、連接芬蘭與愛沙尼亞的一條海底天然氣管道因壓力異常下降,于當天早些時候關閉。爲減少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芬蘭和愛沙尼亞 2020 年初啓動連接芬蘭因科港和愛沙尼亞帕爾迪斯基港的 " 波羅的海連接器 " 天然氣管道項目,海底部分總長 77 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