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極速光速搶票費用不等 搶靠窗座下鋪等都得加錢
" 搶票神器 " 到底管不管用?
□ 本報記者 趙 麗 張守坤
□ 本報實習生 李丹陽
在北京工作的李月最近被搶票一事所困擾——今年五一前夕,她使用 12306 候補功能買火車票回家,結果等了好多天也沒能買到票;現在,中秋節、國慶節即将來臨,爲了買到回家的火車票,她決定使用搶票軟件。" 開通了 3 個搶票軟件的會員,買了加速特權,花了不少錢,可票至今仍沒有搶到。"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準備在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出行的很多旅客,都遭遇了和李月一樣的 " 買票難 ",一些旅客将 " 希望 " 寄托于第三方平台的 " 光速搶票 "" 搶票神器 "" 無票神器 " 等服務。
然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9 月 20 日通過官方微博等渠道澄清,鐵路 12306 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平台發售火車票,也不可能給第三方平台所謂的 " 優先購票權 "。
對此,不少網友直呼第三方平台的這些 " 搶票神器 " 爲 " 騙子 ";但同時也有網友疑惑:此前經常通過第三方平台搶票,也确實買到了火車票,怎麽回事?這些 " 搶票神器 " 到底是什麽?管不管用?
搶票軟件大行其道
加錢形式五花八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面上的搶票軟件有數十款,大多對外宣稱可以 " 加速搶票 "" 優先搶票 ",但不 100% 保證能搶到票。
那麽,搶票軟件到底管不管用呢?
在天津市河東區的張先生看來,搶票軟件純粹是忽悠。他告訴記者,去年春節前,爲了買到回老家的高鐵票,他在 12306 點了候補的同時,還注冊了一個搶票軟件,花 30 元買了個加速包,結果第二天,收到 12306 短信提醒稱其候補成功,而此時搶票軟件還在搶票中。
" 那款搶票軟件稱搶不到票購買加速包的錢可以退,可當我正準備取消搶票時,搶票軟件搶票成功,還發來短信讓我把這個‘好消息’分享到社交平台。" 張先生回憶說,他立即與搶票軟件的客服聯系,說 12306 早于搶票軟件候補成功,希望對方能夠退款,不料對方稱 " 之所以能在 12306 上候補成功,就是因爲使用了搶票軟件 ",拒絕退款。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使用搶票軟件時,旅客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上海市民陳寬就遇到了 " 要想搶票成功,就要多買幾站 " 的問題。他告訴記者,因爲看中某款搶票軟件有智能推薦車票組合的功能,便下載後注冊使用," 結果從上海回安徽宿州,給我推薦同車次出行,需多買 6 站,也就是從上海直接買到北京,然後從宿州提前下車,原本 200 多元的票,買全程需要 500 多元。"
" 客服解釋說這麽做是爲了提高搶票成功率,但這麽買,還不如直接在 12306 上買全程票。" 陳寬吐槽道,之後他換了好幾種搶票軟件,其中有多款都推薦他以多買幾站來搶票。
記者注意到,爲迎接中秋國慶假期,近期多個第三方平台推出搶票攻略。與國鐵集團官方售票渠道不同的是,第三方平台可以同時備選多個日期、車次、座席,預約搶票,開售自動搶;還有平台會标注搶票成功率,一般來說,備選越多成功率越高。
以某款搶票軟件爲例,9 月 20 日,記者在上面選擇購買中秋節從北京到武漢的高鐵票,頁面顯示暫無餘票,建議搶票,目前搶票率較低,可通過購買加速包等方式提高搶票成功率。在該軟件的宣傳頁面,可以看到 " 已爲 2 億用戶服務 " 的字樣。
該軟件搶票速度分爲 6 個等級,低速搶票 0 元,100m/s 網速;快速搶票 10 元,5 個助力包 200m/s 網速;高速搶票 30 元,15 個助力包,300m/s 網速;極速搶票 40 元,20 個助力包,350m/s 網速;光速搶票 50 元,25 個助力包,400m/s 網速;VIP 搶票特權 60 元,包含 VIP 搶票特權 ×4 次,40 個助力包,400m/s 網速。
此外還有一個包含車票的加速套餐,車票原價再加 45 元可以全能搶票,包含持續搶候補,24 小時專人幫搶等。加速包和套餐均标注搶票失敗全額退款。
據稱,這些加速内容互不沖突,軟件會員、加速包、加速套餐可 " 一并拿下 ",還可以通過加錢搶連座、靠窗座、下鋪等 " 個性化 " 座位。記者算了下,如果通過代搶軟件搶到車票,有的代搶費可能比車票價格還要高。
記者嘗試搶票發現,不同搶票軟件的加速規則各不相同,從 " 低速 " 到 " 光速 ",價格逐漸增加," 全天專人搶票 "" 撿漏 + 候補雙通道搶票 ",甚至還能加價搶挨着過道的座位、靠窗座位 …… 不同的搶票 " 玩法 " 再加上 " 成功率翻倍 "" 越早提交搶票成功率越高 " 等宣傳語讓不少正在候補車票的旅客動了心。
有業内人士接受采訪時指出,在鐵路 12306 平台啓用初期,還沒有候補功能時,一些搶票軟件利用技術手段不斷刷新信息,提高了信息提交速度,但在 12306 平台推出 " 候補 " 功能後,這類軟件的優勢不複存在。
12306 客服也曾回應稱,12306 開啓售票時間固定,且不會針對第三方軟件提前售票,加速包并無優先購票權。同時,12306 也在加大技術識别力度,通過大數據更加精準識别搶票軟件,一旦識别到,就不會放票給搶票軟件,旅客使用搶票軟件購票的成功率也會更低。
代搶平台似 " 黃牛 "
損害多方合法權益
聲稱能夠助力搶到車票的加速包還被搬到了購物平台上。
記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查詢車票加速等關鍵詞時,發現有些商家售賣購票軟件平台助力加速包,一商家告訴記者:" 選好票,給我助力碼,付費就能加速。" 還有商家宣稱,用加速包方式代搶,成功率在 80% 至 90%。
那麽,所謂的搶票加速包和 " 黃牛倒票 " 有什麽區别?
在一款搶票軟件的《火車票服務信息》《個人信息授權說明》中,記者看到,其表示提供的是 " 火車票代購 " 業務,需要授權代客戶注冊 12306 賬戶和代申請人證核驗等認證服務,還可以選擇授權其代辦使用 12306 網上的其他服務或處理積分、會員權益等事宜。
對此,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黃海波說,根據多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依法查處代售代辦鐵路客票非法加價和倒賣鐵路客票違法犯罪活動的通知》,鐵路客票實現專賣制度,售賣火車票需要代售資格,否則即爲非法,如果搶票平台沒有鐵路客票的代售資格,則售票行爲違法。另外,代售鐵路客票的服務費爲每張車票 5 元封頂,除此之外不得再收取其他費用,如果平台随意加價,則屬于價格違法。
" 因此,加價的軟件、插件是否合法,是否屬于變相的倒票行爲,要看其具體代售形式是否合法、加價代售行爲是否違反相關法律規定,如果既沒有代售資格、又随意加價,或是通過軟件技術入侵或幹擾鐵路售賣系統,或以非法倒賣車票獲取非法利益,則根據情節的不同可能會構成不同性質的違法乃至犯罪,這樣的行爲就應該被叫停、制止。" 黃海波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爲,搶票平台屬于互聯網上的 " 黃牛黨 ",與線下 " 黃牛 " 在本質上沒有區别。
" 原來的黃牛黨是排隊買票,或者找關系、走後門買票,一個人買幾十張乃至幾百張票,然後倒賣。本來 300 元的票賣到上千元。現在的互聯網黃牛黨則是利用技術優勢,造成訂票的不公平。對消費者來說,這種行爲侵害了他們的公平交易權以及選擇權和知情權。還損害了 12306 平台和合法火車票代售點的利益,使消費者享受不到免費的、及時的、高效的購票服務。" 劉俊海分析說。
在民法專家河山看來,對于搶票軟件,如果是相關部門允許其在網上售票,那麽它可以收取服務費,國家鐵路部門明文規定每張車票的服務費不得超過 5 元,如果加價高于這個價格,則違反了價格法,是一種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爲。
嚴厲打擊非法搶票
規範運營市場秩序
針對一些第三方平台宣稱 " 提供‘低速’‘高速’‘光速’等不同價格的搶票加速包,用戶購買加速包可以優先購票,購買價格高加速包的用戶可以排在價格低加速包的用戶前面 ",國鐵集團客運部負責人強調:" 任何用戶沒有優先購票權,在第三方平台購買的任何價格的加速包,都無法實現優先購票。"
此前,"12306 搶票 " 相關話題沖上熱搜。搶票過程中,有網友吐槽系統顯示餘票充足,但是仍需排隊購買," 前方排隊 711 人 ";還有網友質疑,第三方軟件搶票占了普通用戶的 " 坑位 "。
對此,12306 客服回應:餘票充足仍需排隊是由于同一時間點下訂單的用戶過多。12306 開啓售票時間固定,不會針對第三方軟件提前售票。
國鐵集團客運部負責人還表示,一直以來,鐵路部門堅持公平公正原則,采取技術手段等方式全力維護廣大旅客合法權益和正常售票秩序,通過對 12306 系統實時監測和大數據分析,一旦發現購票行爲異常的用戶,将對其采取限流措施。當因有人退票等原因産生新的票額時,鐵路 12306 系統優先滿足候補購票訂單,按照旅客提交訂單的先後順序進行兌現,不收取任何附加費用。
在高鐵行業工作多年的業内人士告訴記者,如果票源緊缺,利用第三方平台開發的對應軟件 " 刷票 " 的成功率可能會比購票人自己人工 " 刷票 " 高一些,但也不能保證買到票,更不存在優先購票權," 因爲本質上都是從 12306 買票 "。
那麽,今後該如何規制這些 " 搶票神器 " 呢?
在黃海波看來,合法的代售行爲應該被允許,但違法行爲必須予以制止,要達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不僅需要各網絡平台合法、合規經營,還要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搶票及随意加價的行爲,嚴懲違法犯罪行爲,推動網絡訂票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 消費者要放平心态,不要聽信非官方網絡平台的宣傳,應通過合法途徑、正規平台訂票或搶票,以防被騙。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不使用違規平台搶票,不僅可以防止自己被騙,還能迫使違規網絡平台退出市場,規範網絡訂票市場秩序。" 黃海波說。
劉俊海認爲,過去,很多提供搶票軟件的插件已被禁止、叫停,現在這些搶票軟件同樣也應當被禁止、叫停。
" 應标本兼治,除了清理和整頓搶票軟件、叫停搶票有償商業模式外,最根本的出路,還是要提高官方購票系統的運作效率,彌補技術短闆,可采取公開招标的形式引進先進技術的供應商,确保服務跟上消費者的海量需求。追根求源,能用技術解決的就不以法律制裁的方式解決。" 劉俊海說,規範運營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安全保障權,相關部門還要苦練内功,才能消除當前買票難的現象。
( 法治日報 受訪者李月、陳寬均爲化名 )
責任編輯 : 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