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宗明 / 文 快遞界 " 卷王 " 極兔速遞宣布它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正式開啓 IPO 進程,計劃籌集 5 億至 10 億美元資金,預計最快年内上市。若是順利 IPO,這家 2015 年從東南亞起家、2020 年進軍中國快遞市場的新勢力,将刷新快遞企業從問世到 IPO 的速度。
不得不說,極兔的極速崛起,出乎太多人的意料:在極兔以鲶魚姿态進入前,中國快遞行業 "EMS+ 三通一達 + 順豐 + 京東 " 盤踞頭部的格局已經落定,經曆過多輪肉搏式價格戰後,各快遞企業找到了避免行業内耗的 " 默契節拍 ",整個行業似乎進入到了下半場。可就在這時候,半路殺出個極兔,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挑戰群雄,用超低價策略又将快遞行業拖入了拼刺刀的消耗戰節奏。正因如此,極兔曾遭到幾乎全行業的聯合抵制。
現在看,極兔 " 卷 " 赢了:開啓狂飙模式的它,隻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就走完了通達系花了上十年才走完的路,實現了業務量從 20 億到 120 億的飛躍。整個 2022 年,極兔處理了 120.26 億件境内包裹,份額占中國市場的 10.9%,位列中國頭部快遞運營商第六位。吞百世、并豐網,增網點、猛出海,如今非但成中國快遞行業的攪局者,還挑戰起了世界快遞巨頭 FedEx、UPS 和 DHL,極兔發展速度之快讓許多人錯愕,坊間形容它是 " 一年起網、兩年擴張、三年上市 "。
極兔的發展進度條爲什麽能開啓 "N 倍速 " 模式?不少人從極兔速遞創始人李傑跟 " 中國巴菲特 " 段永平、OPPO 創始人陳明永、拼多多創始人黃峥的關聯中,找到了答案:極兔在東南亞是摸着中國快遞過河,到了中國市場,則是抄拼多多作業,憑借蹭網、價格戰、資本運作三闆斧迅速打開了局面。抱緊拼多多大腿,挖通達系牆腳搶占網點,"0.8 元發全國 " 的貼錢換單量操作,搞區域代理的輕量化擴張模式,都成了極兔的 " 殺手锏 "。
問題來了:極兔,能複制拼多多增長曲線嗎?
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是拼多多還是極兔,都領會到了段永平 " 後中争先 " 策略的精髓——都是先找到有空白的市場,針對痛點進行改進,在産品上突出極緻性價比,品牌上強化标簽性,加之資本加持,無往不利;也都拿捏住了 " 農村包圍城市 " 戰略的要點——先将下沉市場作爲突破口,靠性價比獲得規模優勢後再往上攻。
從結果上看,拼多多和極兔都取得了不一般的戰果:拼多多在阿裏和京東 " 兩分電商天下 " 的闆結化格局中,硬是憑着差異化競争殺出一條血路,成爲中國電商第三極;極兔在中國快遞行業已變爲紫海市場的背景下,愣是靠着 " 快 " 字訣闖出一條生路,跻身中國快遞企業第一梯隊。
考慮到今年一季度衆多電商平台增長都陷入低迷,拼多多卻逆勢大增 58%,馬雲給淘天集團給出 " 回歸淘寶 " 藥方,劉強東此前也喊出 " 低價是 1"" 不能失去低價優勢 ",在當前的消費基本面下,極兔的低價依舊是它的優勢點。
隻不過,極兔所在的快遞賽道跟拼多多站定的電商賽道終歸是有區别的,背靠的大環境小氣候也有些差異。
都說快遞物流是電商的下半身,但二者具體運營模式和資産輕重程度大不一樣。拼多多的取勝秘訣,與其說是性價比,不如說是 " 貨找人 " 的精準匹配算法、" 砍一刀 " 的拼團裂變玩法和 "C2M 反向定制 "" 超短鏈 " 帶來的供應鏈降本等将規模效應變成了盈利空間,這托起了其 " 自造血 " 能力。相形之下,快遞得鋪設大量的線下網點、配備大量的人手資源,雖說極兔在通過外包形式轉移和降低成本,但邊際貢獻十分有限。
不是說快遞行業不能用技術降低每單配送成本,這些年來,通達系和順豐等在配送路線優化、網點效率優化、人力成本優化等方面已将挖潛空間挖得差不多了,極兔還有多少向運營提效要降本增收的空間呢?
财報顯示,由于經營收入不能覆蓋經營成本,極兔長期依賴外部融資,資産負債率自 2021 年收購百世以來就開始飙升至 200% 以左右,2022 年稍有下降卻仍在 180% 以上,遠高于同行業水平。極兔招股書顯示,公司 2020 年 -2022 年營收分别爲 15.35 億美元、48.52 億美元、72.67 億美元,刨除金融資産及負債公允價值變動,三年分别虧損 -6.06 億美元、-16.47 億美元、-13.89 億美元。
當下的資本市場對 " 以燒錢換規模 " 的容忍空間越來越小,互聯網企業也都從追求規模變爲追求盈利。加上極兔從拼多多獲取的收入在降低,它的未來增長空間有多大,顯然是個需要直視的問題——資本可以爲了它的長遠前景給它 " 充值 " 續命,但不會甘心做冤種。在此之外,極兔如何避免遭遇價格戰的反噬,也需要再觀察。
倒不是說,極兔沒有可以發掘的機遇:極兔跟順豐眼下有加強合作的趨勢,這沒準能增強它們抱團抵禦阿裏菜鳥 + 通達系和京東物流攻勢的能力;業務出海也會給極兔帶來新想象空間。
對極兔來說,提交 IPO 申請是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一步,但它還面臨着太多挑戰,它先要邁過的,是一道叫做 " 自造血 " 的坎兒。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