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皙寅
編輯 | 趙成
面包車,曾經特别火。1995 年前出生的孩子,大多都記得天津大發、松花江微型,華晨金杯、别克子彈頭……
那是汽車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時候,面包車曾經火遍全國。爲啥?因爲契合消費者最早對于汽車的需求——空間大,運人則寬敞、運貨則能裝。汽車被視作是運載工具,主打一個效率。
沒成想,過去了幾十年,又到了面包車要流行的時刻。此前理想汽車曾流出諜照,MEGA 車型猶如和諧号高鐵,彼時創始人李想本人還嘴硬地說,如果長這樣,就把設計團隊開了,把樣車吃掉。誰成想等到了新車發布會,李想還是推出了一款 " 大面包車 "。
無獨有偶,從産品來看,無論是極氪 009、岚圖夢想家、理想 MEGA,即便是最新潮的造車新勢力,大家都盯上了 MPV ——就長面包樣。
其實,這背後的理念也不新鮮,早在五年前,花生就曾在拉斯維加斯見到了一款終極面包車——豐田調色盤。
豐田章男覺得,一方面,汽車未來會從私家車變成公共用車;另一方面,當路面上隻能跑自動駕駛汽車時,駕駛員不再是必須,乘員就會專注于車輛行進中的體驗,重點在于車内的智能化、車輛自動駕駛的水平高低。
當汽車變成了移動客廳,那麽長久以來備受公攤之苦的消費者會發現,買車早于買房,率先取消了公攤面積,得房率蹭蹭上漲,這不得引來一波 " 報複性消費 "?
滿大街跑的汽車,是不是都會變成一個模樣?(坦白說,街上跑的新能源汽車,大多數已然長得像特斯拉的遠親)。
爲啥越來越像?一方面是頭部車企和明星品牌定義了新産品,後來者們和消費者們自然會受其影響;另一方面,從風阻系數、車内空間等各種工科生熟悉的客觀指标來看,追求參數下的汽車,必然會趨同。
如果真是這樣,汽車設計師是不是就要失業了?非也。我拿這個問題,問過兩位設計大咖,一中一西。
右一爲極星品牌的設計總監馬克西米利安 · 米索尼
攝 / 李皙寅
"No",極星品牌的設計總監馬克西米利安 · 米索尼(Maximilian Missoni)給我的答案十分笃定,在相當長的未來,仍會有大量私家車,那麽就像手表等工具一樣,一定會帶有消費者的情感主張。在 A 車和 B 車的篩選中,消費者買的是心頭好,買得也是展現自己生活方式的一個 Tag, 人性使然,對于私家車的設計,永遠都會多元化,而不是隻看參數。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陳政則給出了另一種表達,他提出了兩種假說,一種是技術發展路徑發展并不相同,并不存在唯一解,那麽設計師就能給出不同的解答;另一種則是最終參數終究殊途同歸,那麽各個品牌的産品能夠保持獨特性和差異性的,恰恰就得靠設計。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陳政
" 實際上這就是設計的美妙之處,我喜歡設計,我非常熱愛設計,就是因爲它的不确定性。" 他直言,想要保持差異化的一把利器就是設計。
面對這一問題,曆史在百年前曾有回響。
1921 年,福特 T 型車已占世界汽車總産量的半壁江山。然而,然而随着低端市場的飽和,美國人不再喜歡千篇一律的福特汽車——隻有黑色、隻有 T 型車。
很快,競争對手通用汽車公司推出了新式樣和新顔色的雪佛蘭汽車,轉而在汽車的舒适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等方面大做文章,以産品的特色化來對抗廉價的福特汽車,大獲成功,直接搶占了福特 T 型車的大量市場份額。
顔色,這就是當時消費者的痛點。借助好的設計,催生好的産品,滿足消費者需求,就容易誕生好的企業。
坦白說,這不容易。
比如審美,ta 是如此主觀,不僅僅是團隊内部,老闆有審美,董事長有審美,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它隻是差異化。那麽,聽誰的呢?聽用戶的?那誰能代表用戶呢?
這一切的基礎,需要企業做好抉擇——是滿足絕大多數,還是滿足相對少數,是做大衆産品,還是小衆産品,圖一個長尾效應。選中一條路,并堅定地走,這很重要……
綜上所述,未來的汽車不會都變成大面包,隻有汽車還有私人消費者,就一定會是一種百花齊放的狀态。
後記:什麽是設計?想打造華系設計,又需要什麽?
有一種 " 大設計 " 的理念,也就是說設計不止步于造型,而是設計師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其中的媒介是産品,是每一個看得見、摸得着、聽得到、聞得着的感受,融合在每一個小細節,營造成爲一種統一且協調的理念。
在花生看來,産品是種思維,是發現問題、建設框架、調動資源、解決問題、複盤改進、發現新問題。
設計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視角,更是一種全鏈條的管理。在此基礎上,會有兩個難度,其一,是得想到這一層;其二,是這樣的理念能落地。
這需要團隊保持多樣性,要基于用戶關系爲核心技能構建組織;同時,保持團隊的開放性,身體力行地接納多元性的意見。并且這些意見能夠傳達到每一處。
在與陳政交流時,爲了回答這個問題,他在一張圖上畫了三個圈,講述他的假說:世界上有三個圓,分别是技術、商業與設計,彼此之間互相有交集,催生出了産品、品牌、供應商,每家企業都會在這個三位一體中選擇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一般坐擁兩項特長就能在市場立足,如果三項技能都具備,那就如同 2015 年光景的蘋果公司,是理想中設計部門該有的樣子。
事實上,設計确實在擴展外延。但仍面臨挑戰,一方面尋求技術、商業與設計間的最優解。陳政補充稱,整個設計組織也徹底叠代升級,不再隻有造型、數據、模型這些,現在除了這些我們還增加了用戶體驗,感知設計,溝通設計,還有别的一些新功能——比如田野調查。
這兩年,伴随國潮正當時,所謂中國元素的設計越發流行,業内爲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華系設計。
在花生看來,這需要的是從起點開始原創,考驗的是對中國消費者、對中國文化的整體把握,才能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爲此,探索這一設計模式,構建這樣的組織,不僅能持續打造爆款車型,更有希望帶動整個産業一起升級。在吉利身上,隐約看到有在這條路上求索的影子。
責編: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