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過去,《愛情公寓》又火了。
這一次,被觀衆們想起的是中途下線的宛瑜。
劇裏的她是個富家女,因爲逃婚遇見陸展博,又誤打誤撞闖進愛情公寓。高智商呆萌直男和古靈精怪笨蛋美女的 CP,讓當年無數觀衆上頭。
但誰也沒想到,這段千回百轉的愛情故事沒有迎來 Happy Ending。
第三季中途,宛瑜就離開了愛情公寓,從此隻存在于展博的懷念中。
這場出走,讓當時的無數觀衆震驚不解,卻也讓十年後的觀衆們讀懂了自由的定義。
她們說:"2012 年宛瑜改簽航班時射出的一顆子彈,射中了 2023 年無數少女的眉心。"
質疑宛瑜,成爲宛瑜
如果要在《愛情公寓》裏評選一個最具記憶點的角色,出場不多的林宛瑜大概能拿到高票數。
開場第一幕,就是她拎着 LV 包穿着小吊帶急急忙忙跑上大巴車,打量了一圈,躲到陸展博身邊蹲下。
剛開始到愛情公寓時,宛瑜還編了一通拙劣的謊言,但很快就被大家看穿,隻得承認了身份。
她是林氏國際銀行董事長的獨生女,這次出逃,是因爲不想接受家人安排的相親。
她被黑衣保镖追尋蹤迹,還被父親停了信用卡。這時的她就像是《玩偶之家》裏那個出走的娜拉,在離開蜜罐般的囚籠後無所适從。
她想找工作,但是連電話點餐都不會;曾小賢給她介紹工作,可是她的穿着打扮根本融入不了工作場合。
但慢慢的,她不僅長住在愛情公寓,還成爲了一名時尚編輯。
展博鼓起勇氣向她表白後,兩人也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戀愛時光,還一起環遊世界,看起來一切都走向了正軌。
但兩人之間的價值觀差異也逐漸産生。
宛瑜曾經在時尚雜志做編輯,但忽然有一天她意識到,自己不想再去評論别人的設計了。
" 爲什麽不自己試試看呢?也許,這才是我喜歡的事業。"
展博問她:你追求什麽啊?
宛瑜沉默了一陣,給出了答案:一種自由自在的感覺。
談到三年内的計劃時,展博的憧憬溫情而具象:
" 三年後,我應該結婚了。就在這個城市,有屬于自己的家,甚至還有好幾個孩子,我會和他們講我們環球旅行的故事。"
而宛瑜看着他,眼神裏卻流露出對自由的向往:" 我三年後,可能會在巴塞羅那,也可能是馬德裏、佛羅倫薩,也可能是米蘭。"
展博追問她:" 不去行不行?我們留下來一起規劃以後的生活。" 宛瑜向後退了一步:" 别逼我好嗎?"
展博試圖挽留,不停地和她談未來、談結婚、談更遠之後的打算,宛瑜更加抗拒:" 我真的沒有想好什麽時候結婚,我還有好多事情沒有完成。"
" 在我安定下來,找到一個适合的終生伴侶之前,我得先找到我自己。"
展博似懂非懂地聽完她的選擇,想要跟她一起走,甚至說願意爲了她放棄自己的生活。
宛瑜卻再一次拒絕了。
她想:如果展博因爲自己放棄他的人生計劃,那也太不公平了。
對宛瑜而言,愛情是自由的,愛人也應該是自由的。
她不願爲了展博停下成長的腳步,同樣也不希望展博一味遷就她的人生選擇。
于是在最後,她改簽了機票,寫下一封長信與展博告别,再次從看似安穩的生活中逃脫。
當鏡頭掃過她坐在飛機上起航的瞬間,冥冥之中也和她闖入愛情公寓時形成了映照:
是啊,當年爲了逃婚闖進愛情公寓的人,怎麽會甘心再次被一段婚姻綁定?
不同的是,當年的她從家庭出走,是爲了逃離;如今的她再次選擇離開,是爲了追求夢想。
從始至終,她都在尋找自己,不肯妥協。
" 我是誰?"
十年前,還有人不理解宛瑜的選擇。
有人認爲宛瑜太過任性,爲了虛無缥缈的自由就放棄了愛情;
有人認爲宛瑜太容易動搖,對這段感情很不認真;
甚至有人猜測宛瑜是不是假裝離開,過一陣子就會回來。
一直到現在回頭看,觀衆們才恍然大悟:宛瑜在愛裏的出逃,恰恰是這個角色的高光時刻。
劇裏有一個橋段,令她姐印象深刻。
在兩人熱戀時,宛瑜因爲誤會展博和别的女生在一起,憤怒地準備去興師問罪。
但當她冷靜下來之後,忽然對這個張牙舞爪的自己無比陌生。
她問美嘉:我這是在哪兒?我到底在做什麽?天呐,這不是我。
開始患得患失、毫無安全感、甚至爲了一個男人完全變成 " 潑婦 " 的樣子 ...... 這種變化讓林宛瑜感到驚恐。
或許,她的離開從這裏就開始鋪墊了。
那張改簽的機票,并非臨時起意,也絕不是爲了逃避責任。
她已經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這段愛情裏已經失去了自我。爲了保留自尊和夢想,她必須離開。
這個大聲質問 " 我是誰 " 的瞬間,就是女性覺醒的開始。
前段時間,台娛的 Melody 毫無預告地宣布離婚,結束了十七年的婚姻。
看過幾期《康熙來了》的人就知道,這對于大衆來說有多沖擊。
一直以來,Melody 始終是家世好學曆好的貴婦形象,會在節目上暢聊家庭生活,也會在社交平台上 po 出各種甜蜜合照。
幸福到小 S 都開玩笑對她翻白眼,直言好嫉妒。
圖源:Melody 的社交賬号
這樣的 " 人生赢家 ",爲什麽會突然選擇離婚?
在公開的離婚聲明裏她寫:" 彼此雙方性格與思想理念差距太大的狀況下,讓我們失去了關系該有的平衡。"
而後被扒出的一些細枝末節,也暴露出了她在婚姻中的無所适從。
她曾在綜藝節目上笑着聊起一個分桃子的故事。
家裏買來一箱水蜜桃,兩個女兒愛吃軟的,丈夫卻愛吃硬的。
所以她必須要把桃子分開,才能保證家人都吃到自己想要的口味。
因爲過于習慣了這個付出的角色,她甚至會在半夜突然吓醒:" 我忘了把一半的水蜜桃放冰箱。"
然而在整理桃子時,她卻想要掉眼淚,忍不住蹲在水蜜桃箱子前一遍又一遍地問自己:" 我到底是誰?"
" 我這是在做什麽?"
在爲家人無條件付出的時刻,Melody 已經忘記了要怎樣對待自己,也忘記了自己是誰。
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是吳先生的老婆,是會悉心照顧家人挑選水蜜桃的主婦,那麽她自己是誰?
她自己到底愛吃硬桃子還是軟桃子?
2022 新年時,Melody 在社交平台上寫:期待 2023 年我們大家勇敢的做更好的自己。
顯然,從 " 我是誰 ",到做自己,就是宛瑜在如今的互聯網環境下文藝複興的理由。
我們不想成爲和曾小賢糾纏六季的胡一菲,也不願做那個滿腦子戀愛毫無生活的陳美嘉,更害怕跌進展博的想象裏成全他的美滿人生。
我們隻想做林宛瑜,做那個不會停止腳步的人。
分開固然讓人痛苦,但新的故事總要開始,愛情和婚姻,都不該成爲餘生的唯一命題。
用十年讀懂宛瑜
宛瑜火了之後,另一段話也在互聯網上反複流傳:
" 教育具有長期性和滞後性,就像是一個閉環,多年後你有一個瞬間突然意識到了什麽,那就是子彈命中的瞬間,此時才是教育的完成。"
搖頭晃腦地背誦 "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 時,不能預料到在不健康的戀愛關系裏抽身而退是那麽艱難的事;
嘲笑中舉的範進發瘋時,無法想象十年後的你我會在浪潮中卷生卷死;
孔乙己在酒館裏寫下 " 茴 " 字的四種寫法,張口結舌地咽下杯中苦酒,我們在文章主旨分析裏闡釋他的迂腐古闆,沒想到日後也脫不下長衫。
過去讀不懂杜甫的偉大,不理解隻會寫破舊茅屋的人怎麽就是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後來蝸居在出租屋裏背那句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我們突然聽懂了他救世的理想。
過去隻覺得李白一生浪漫不羁愛自由,把 "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 " 寫進座右銘;
後來在職場裏摸爬滾打再重讀李白,才明白他筆下的長安盛世,不過是禦用文人在粉飾太平。
圖源:紀錄片《李白》
我們用十年讀懂了這些文字,然後越懂得,越傷心。
隻好用《琵琶行》裏那句詩抱團取暖:"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前段時間她姐寫張雪峰時,有人留言:
文科完全沒出路嗎?那我們學文科的意義在哪兒?
看到這兒,或許可以給出一個浪漫的解答:
當我們承受生活的痛苦時,當我們面臨人生的困惑時,那些學過的文章和哲理會變成一股力量,替我們表達,也爲我們分擔。
他們好像在很久以前就準備好安慰我們了。
圖源:《長安三萬裏》
很多經驗就是要靠漫長的體悟才能生效,而讀懂那些殘破的現實之後,我們依然會期待一個夢中的桃花源——
"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我們曾經不懂宛瑜的選擇,但十年後目睹人性變化和雞毛蒜皮,我們也開始與她的出逃共鳴。
我們讀懂了宛瑜,也終于成爲了宛瑜。
我們會問出那句 " 我是誰?",我們會在 " 不可說也 " 的擰巴中痛苦,但我們終将會在自我拉扯的瞬間裏成長。
我們會道别,會離開,會有一顆子彈從過去呼嘯而來,正中眉心。
離開愛情公寓時,宛瑜給展博寫了一封長信。信裏有不舍,有祝福,更有決絕的放手。
那封長信擊中了無數少女的心髒,如今她們在世界各地給宛瑜寫下真誠的回信:
「親愛的宛瑜,那一年你走時,我在心裏偷偷責怪了你很久,不明白你爲什麽要舍棄眼前觸手可及的愛和安全感,如今我突然理解了你的想法,甚至欽佩你的勇氣,那種面對未知卻依然前進的你,才是我憧憬的樣子。
愛他人的人沒有錯,可愛自己的人更沒有錯,現在我也走出了一個舒适圈,也在一次次的無助中跌倒又爬起,但事情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樣糟糕,我依然獲得了很多快樂,甚至認識了新的朋友,開闊了眼界。
謝謝你,宛瑜,你的不辭而别,教會我們長大。」
宛瑜,你是自由的。
幸好,我也是。
監制 - 她姐
作者 - 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