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王笑漁
編輯 | 周到
頭圖 | 小鵬汽車
前幾年,流行着一種 " 投資理财 " 方式——買一輛特斯拉,同時再把買特斯拉同樣的錢,去購買特斯拉的股票。當你賣掉特斯拉的時候,再把特斯拉的股票賣了。如果運氣好的話,不僅能把你充電和養車的費用賺回來,就連購車的錢也都能賺回來。
然而,風水輪流轉,汽車圈最流行的 " 投資理财 ",終于也輪到小鵬汽車了。
去年底,因爲小鵬 G9 上市失利,導緻其銷量崩盤,股價也随之跌入谷底。但從今年 6 月開始," 小鵬 G6 的上市 " 和 " 小鵬汽車與大衆汽車合作 " 相繼帶來了兩波行情。小鵬汽車港股股價一路起飛,從去年 11 月最低的 24.75 港元,漲到現在的 61 港元(8 月 18 日收盤),漲幅 134.62%。
截圖自 @姚昱
汽車博主 @姚昱 就表示,他在小鵬 G6 上市那天進行了兩波操作:第一個操作就是下了小鵬 G6 的定金,第二操作就是把 G6 全款的錢,全部 all in 了小鵬的股票。然後,就看着股價從 40 多漲到 80 多。不止是買車沒花錢,保險也沒花錢,就連電費也不花錢。
當然,曾經這樣抄底小鵬的機會,大概率是沒有了。
在 8 月 18 日,小鵬汽車公布 2023 年第二季度财務業績。雖然,小鵬當前仍處于持續性的虧損中,淨利潤則處于曆史低點,毛利率更是一度跌入負值,這也是小鵬近十個季度首次毛利率爲負。但小鵬的交付量正在穩定攀升,第二季度其交付量爲 23,205 台,環比增長 27%,也帶動營收規模達到 50.6 億元,環比增長 26%。
毫無疑問,小鵬汽車的這份财報并不好看,甚至處于低谷狀态。但在随後的财報電話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直言:" 過去⼏個季度的⾃我變⾰,⼩鵬汽⻋從今年三季度開始,進⼊了銷量、品牌、⼠⽓、現⾦流初步的正循環。"
" 臭搞技術的 ",也要踏實賺錢了
" 蔚小理 " 三兄弟中,蔚來以琢磨服務著稱,理想以研究産品著稱,而小鵬則是以死磕技術著稱。更直白的說,蔚來是 " 車圈海底撈 ",理想是 " 車圈蘋果 ",小鵬就是 " 臭搞技術的 "。
對于 " 臭搞技術的 " 這個梗,小鵬内部已然釋懷。今年 7 月,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在公開場合,還笑稱 " 小鵬是一家臭搞技術的公司 "。後來,小鵬還做了一件印有 " 真搞技術 " 字樣的文化衫。
現階段,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投入産出比極低。車企的大額研發投入,往往可能面臨的是 " 死路一條 " 和 " 調頭重來 "。這也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小鵬汽車,雪上加霜。從 2023 年第二季度财報中就能看出,小鵬對研發的策略就是——" 博一次,富三代 "。
在 2023 年第二季度,小鵬汽車的總收入爲 50.6 億元,同比下降 31.9%,環比上升 25.5%;淨虧損爲 28 億元,去年同期爲 27 億元,今年第一季度爲 23.4 億元。
雖然小鵬在第二季度大幅砍掉了營銷和廣告開支,但最最燒錢的研發開支卻不降反升。在第二季度,小鵬研發開支爲 13.7 億元,同比增長 8.1%,環比增長 5.5%。這意味着,其二季度的研發費用率(研發費用 / 總營收)高達 27%。
作爲參考,理想汽車同期的研發費用爲 24.3 億元,對應的研發費用率爲 8.5%。考慮到理想在第二季度的營收規模高達 286.5 億元,所以研發費用率比小鵬低,也是情理之中。
縱觀整個汽車行業來說,如果随着産銷規模的增大,研發費用率還能維持在 10% 的話,那絕對能算是一家 " 臭搞技術的公司 " 了。據日經 . 中文網的報道,包括大衆、通用、豐田、寶馬等在内的全球主要跨國汽車集團研發費用率平均在 5% 左右。從表格中可以看到,研發費用率最高的是通用,而對研發投入金額最高的則是大衆。
也許正是 " 臭味相投 ",小鵬和另一家被譽爲 " 臭搞技術的 " 公司合作了—— 7 ⽉,小鵬汽車宣布與全球最⼤⻋⼚⼤衆汽⻋集團建⽴⻓期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在财報電話會上,何小鵬再次談及對 " 大鵬組合 " 的期待。
" 我相信這不僅是⼩鵬汽⻋,也是整個中國汽⻋⾏業發展的⼀個⾥程碑。我們和⼤衆集團的科技信仰以及對智能電動⻋的⻓期願景⾼度契合,雙⽅的優勢互補。" 在他看來,小鵬的智能汽車技術 + 大衆集團的設計、⼯程能⼒以及供應鏈能⼒相結合,從兩款 B 級純電動⻋型開始,能将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産品、最好的體驗帶給客戶。
何小鵬和大衆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貝瑞德的合照
與此同時,何小鵬也強調 " 大鵬組合 " 不是爲了賺快錢,而是做長線投資。" 我們将與⼤衆集團不斷深化合作關系,在下⼀代電動⻋平台、軟件技術和供應鏈⽅⾯建⽴更強有⼒的戰略協同,共享規模效應。" 翻譯一下就是,我們不僅要從德國人身上賺錢,還要德國人幫我們賺錢。
如今的 " 蔚小理 ",難有機會再抄底
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 蔚小理 " 都難有抄底機會了。
截止 8 月 18 日周五收盤,港股市場理想汽車 -W 年内漲幅高達 102.34%,小鵬汽車 -W 漲幅爲 59.06%,蔚來 -SW 年内漲幅 11.91%。在美股市場,理想汽車同樣是領漲,其當前市值已達到 411.02 億美元。而蔚來爲 189.12 億美元,小鵬汽車則爲 129.35 億美元。
放眼整個中國市場,理想汽車已經悄悄地成爲了市值第二的中國車企,并且大幅超越傳統車企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而蔚來和小鵬,則還在長安、廣汽等 " 第二梯隊 " 中往上攀爬。
像蔚來當年 " 股價 1.19 美元 " 的抄底機會,未來也不可能再有了。但造車新勢力的 " 追高 " 機會,或許會在今年下半年顯現。
從銷量基盤來看," 蔚小理 " 在今年 7 月都表現出極強的增長勢頭。尤其是理想和小鵬的月交付量數據,幾乎就像樓梯台階一般的穩定向上。李想本人也在微博上說:" 互聯網出身的三家新勢力重返新勢力的前三名,這個趨勢是可以持續的。"
接下來的第三季度,供不應求仍是 " 蔚小理 " 的主旋律。
在财報中的交付量指引中,理想汽車給出了 100,000 輛至 103,000 輛的破記錄數據,同比增長 277.0% 至 288.3%;而小鵬預期的交付量則爲 39,000-41,000 台;雖然,蔚來還未公布第二季度财報,但從 7 月起破 2 萬的交付量數據,第三季度争 6 萬台季度交付量也是闆上釘釘。
交付量規模的提升,對理想汽車來說就是淨利潤更多。而對現階段的小鵬和蔚來而言,是虧得更少一點,讓盈虧平衡來得更快一點。
在财報電話會上,小鵬汽車副董事長、聯席總裁顧宏地表示," 我們最關注的是如何提升效率、如何降低成本。2024 年我們會達到季度現金流的正值,對此我們非常有信心,到 2025 年整個公司可以實現收支平衡。"
蔚來的盈虧平衡時間點,較預期稍有推遲,但和小鵬的節奏基本一緻。在今年 3 月,李斌曾樂觀地預測:2023 年第四季度 NIO 主品牌業務能夠盈利,2024 年整個公司有希望實現盈虧平衡。不過在 2023 年第一季度财報電話會上,李斌直言:" 從目前的情況來講,盈虧平衡的時間表要往後推了,我希望推後的時間能夠在一年以内。"
而在理性的增長之外,不排除會有 " 天降巨款 " 和 " 天降神兵 "。
像今年 6 月底,蔚來就已與阿聯酋阿布紮比政府旗下投資機構 CYVN Holdings 簽訂股份認購協議。CYVN 将通過定向增發和老股轉讓的方式進行總計約 11 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并将在蔚來國際業務上進行戰略合作。盯上蔚來的,不隻是中東人,還有德國人。
在 8 月初,小鵬與大衆宣布合作後不久,有消息稱蔚來和奔馳将達成合作,前者将向後者開放換電平台,開啓新的盈利模式。雖然,針對此事雙方都沒有正面回應,但 " 蔚奔 " 的绯聞早就開始在業内流傳。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梅賽德斯 - 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CEO 康林松和蔚來董事長、CEO 李斌曾同框出現,雙方被拍到在蔚來的 NIO House 内會面。
股價正處于相對低位的蔚來,似乎正醞釀着下一波 " 大行情 "。
寫在最後
對于 " 蔚小理 " 的股價,肯定還有人表示看不懂。就那 " 仨瓜倆棗 " 的銷量,還不抵長城和上汽的一個子品牌賣得多,爲何市值還能夠 " 遙遙領先 "。
事實上,支撐 " 蔚小理 " 股價成倍上漲的估值邏輯,應當是智能電動汽車廣闊而真實的市場需求,雖然這些需求還要更長的時間來證明。
" 傳統的估值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失效。"曾投過理想、小鵬的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認爲,如今判斷企業估值的核心因素包括現金流、增長和風險,估值思路從靜态走向動态、從回顧走向前瞻。二級市場對公司價值判斷正在非常誇張地前置,呈現出 " 二級市場一級化 " 特性。
張穎還提出,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的估值源于 " 車企的營收 + 科技股的利潤率 "。車企往往有幾千億營收,但利潤率很低;科技公司是利潤率高,但營收規模不及車企。如今市場認可了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預期,這種預期導緻了特斯拉今天的市值超過了豐田和大衆汽車的總和。
當百年車企開始向新勢力尋求技術合作時就說明,世道已經變了。
注:本文内容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