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開播的《我的天才女友》,是最近幾年我最喜歡的劇之一。
在漫長的四年間,我等待播出,然後第一時間熬夜刷劇。在這個過程中,劇中相互支持又互相較量的兩個女孩,仿佛已經成了我朋友般的存在。
在生活中的許多時刻,我都能看到劇中兩位女孩的影子。
即便現在女性題材如日中天,但這部劇的細膩和深刻,依舊是同類型題材影視劇的佼佼者。
隻不過,最新的一季好像出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
第一季評分 9.4。第二季評分 9.5。第三季評分 9.5。最新的第四季評分隻有 8.5 了。
評分最直觀呈現了這部劇的口碑下滑,更紮心的還有" 精緻利己主義戀愛腦 "類的熱評。
對一部女性題材的影視劇來說,這種評價可謂緻命。
《我的天才女友 4 》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 50 年代的意大利,那不勒斯。
這是一片充滿暴力,毫無秩序的土地,男孩的未來是打工,女孩的未來是嫁人。
兩位主角,萊農和莉拉在這裏出生,在這裏長大,以不同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反抗。
萊農,乖巧懂事,是街區唯一上大學的女生,後來嫁入教授家庭,看似改變了階層,但是一言不合,還是會被溫文爾雅的丈夫扇耳光。
莉拉,聰明勇敢,爲了争取上學被父親扔出窗戶,之後早早步入婚姻,在新婚夜被強奸,一度到工廠裏當女工,但一直沒放棄學習,在疲憊的生活中難掩聰慧銳氣。
曆經四季,兩個女孩從幼童到青年再到現在的中年,兩個人也從形影不離逐漸開始各自有各自的生活。
這中間,一共經曆過兩次換角。
第一次,幼年的萊農和莉拉長大了,換成了青年演員。
這次換角,備受好評。
除了形象神似之外,大家也能接受孩子逐漸長大,有了新的模樣。
第二次是在最新一季,萊農和莉拉步入中年,換了新的演員。
這次換角,争議巨大。
莉拉選角兒還算可以,這是個充滿銳氣的人物,經常性處于防範戒備的狀态。
前幾季的青年演員,身上有銳氣的同時,還有種倔強和伶仃感,就是個孤苦倔強的小女孩。
新一季的演員,氣場強大,再也不見昔日孤苦無依的樣子,這和莉拉的成長線是契合的。
相比較之下,萊農的選角真的有點失敗。
萊農身上最突出的是那股文靜書呆子氣,即便她心思敏銳,情感細膩,但她對外的樣子一直有種鈍感。
可是,新的演員,鈍感沒了,甚至透着股精明。
萊農确實是聰明的,但不應該是外露的聰明,而應該是思想的深邃。
萊農也應該是倔強的,但不應該是懦弱的逆來順受,而應該是更深層次的冷靜和堅韌。
在選角上,新的演員讓人失望,尤其第四季,莉拉的戲份減少,萊農成了絕對的主角兒,即将迎來人生最關鍵的篇章。
演員挑不起大梁,這裏第四季受争議的一大原因。
除此之外,在第四季中有着重要戲份的尼諾,中年演員也讓人接受無能。
原先的尼諾,至少文質彬彬,外貌上擁有吸引兩位女主的說服力。
現在的尼諾,性縮力拉滿。
即便是能接受女主爲他瘋狂,但也會忍不住吐槽能不能換個帥一點的男人。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聊到這一季備受争議的另外一個原因。
抛開演員,隻針對于角色的 " 圍剿 " ——
" 戀愛腦 "" 假女權 "。
看過萊農漫長殘酷的成長曆程,真的很難相信,這些評論會出現在這部劇裏。
最新一季,萊農終于和尼諾在一起了。
這是她幼時就默默喜歡的男孩,上學時再次重逢,她依舊打心底裏喜歡。
但是,她最好的朋友,莉拉也喜歡尼諾。
她對莉拉本就暗含嫉妒,當莉拉和尼諾在一起時,真的無法想象萊農的心情。
尤其是當萊農替莉拉尼諾的偷情望風時,感覺萊農整個人都是灰色的,我甚至不知萊農心裏是自卑更多還是怨恨更多。
對生活平淡,毫無波瀾的萊農來說,尼諾是萊農最深的執念。
即便尼諾早已被多次證實是個踩着女人往上走的小人,萊農依舊不顧一切要和他在一起。
她離開了家境優渥的丈夫,背棄了别人豔羨的家庭,頂住了母親的打罵,選擇和尼諾在一起。
後來,在尼諾和妻子并未離婚的情況下,她爲了尼諾搬去了她從小就要逃離的那不勒斯,甚至懷了尼諾的孩子 ………
在這種付出大于回報,犧牲大于收獲的愛情裏,萊農自然成了大家口誅筆伐的 " 戀愛腦 "。
愛情會讓人盲目,失智。
當男性陷入愛情,大家贊其爲深情。當女性陷入愛情,成爲付出多的一方時,大家又貶其爲 " 戀愛腦 "。
可以理解,這個詞最開始出現是告誡女性不要受愛情的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面,獨立自主去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難道隻能斷情絕愛才能獨立自主?所謂獨立自主是否也包括了去愛想愛的人?
生而爲人,大家都會迷茫,會掙紮,會犯錯,也會自省,會回頭,會找到新的路。
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去問值不值得,甚至于在值不值得這個問題上,能真正做出回答的除了自己,不會有别人。
尼諾之于萊農是執念,亦是迸發的出口。
萊農的人生,循規蹈矩,步步踏實,終于成了母親最懂事最驕傲的女兒,也成了婆婆家乖巧溫順,裝點門楣的兒媳。
尼諾就像是一個石子,投擲進她平靜的湖面上,然後暗流湧動,波濤洶湧。
她終于不再是唯唯諾諾的女兒,在母親爲她離婚打她罵她,要死不活的時候,她固執地沒有妥協。
她在婆婆家也露出了鋒芒的一面,在婆婆規勸她女人不能背棄婚姻,嘲諷她底層出身的時候,在公公強調姓氏權威,試圖 " 搶走 " 她孫女的時候,她不卑不亢,堅定自我。
可能對于一些人來說,在名門世家遭受丈夫暴力,承受女性歧視和出身歧視,雖然難熬,但至少從底層躍入了上層。
但讓我來說,踩着這些道貌岸然的僞君子實現了階層跨越,但後來甯願成爲 " 污點 " 也要和他們割席,隻爲了我樂意我開心,這才是真的爽。
誠然,尼諾也是僞君子,但萊農确實愛了他很多年,她确實在他身上獲得了年少時的得償所願。
哪怕不是尼諾,換成任何一個人,萊農都要來這麽一遭。
經此一遭,作爲女性作家的她,終于從紙上談兵到了真刀真槍。
可能也有人說,爲什麽莉拉就不會如此盲目無知。
那讓我們來看看莉拉的成長之路,從小活在父親的專制下,見識過索拉拉兄弟的暴力,後來,小時候願意保護他的哥哥迷失自我,陷進金錢漩渦。
婚後經曆了斯特凡諾的強迫,愛上尼諾後,懷孕後又被抛棄。
莉拉見過了太多男人的醜陋面孔,這才一步步識破人心,不被誰利用,不被誰傷害,讓自己強大,然後去幫助身邊的人。
爲了躲避恐懼,她靠着建立一個個 " 藏身所 ",強大起來,去成爲别人的 " 保護所 "。
萊農在書裏看到了廣闊的世界,在衆人期望中過上了别人豔羨的生活,但這都是别人設定的軌道,隻有尼諾是她自己選擇的路,從而更好認識自己,有了更深邃的思想表達。
她在犯錯的路上會蘇醒回頭,會實現新生,觀衆卻還在執着于萊農犯了錯,真的有夠可笑。
相比較愛情,萊農主宰 " 恐懼 " 的能力,難道不值得欽佩嗎?
正如她所說:
不管是學習、出書、弗朗科、彼得羅、兩個孩子、尼諾,哪怕是地震都會過去,但是我,不管是哪個階段的我,我都是穩定的,我就是那個圓點,是固定的,其他事情像圓規上的鉛筆,會繞着我畫圈。
每個女性都有自己的成長路徑。
宣揚誰 " 内核強 ",貶低誰 " 戀愛腦 ",本質上是對複雜人性,豐富女性主體的否定。
" 那不勒斯 " 四部曲,是女性成長史詩,而不是神話。
我們在故事開篇就知道,莉拉在晚年失蹤了,在人群中銷聲匿迹。
在最新一季,我們看到萊農回到了那不勒斯,這個她從小就想走出去的地方。
在現在 " 原生家庭 " 就等于不幸福," 戀愛腦 " 就等于活該的語境裏,莉拉和萊農真的算不得成功。
可是,成功就是人生的唯一路徑嗎?
生活在上流社會的萊農就比生活在那不勒斯的萊農更有力量嗎?
天才就一定能改變世界嗎?
付出過努力,獲得過輝煌的莉拉難道真能改變她仇視的階層規則嗎?
女性覺醒不是爽文,昂揚向上從來都不是人生常态。
即便不如人願,依舊在思考,在努力,走過傷痛,走過迷茫,去感受,去和解,去成長,走過人生不同階段的不同困境,度過豐富充實的一生。
這才是最有力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