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杜小尋
編輯 / 子夜
在共享單車業态發展趨穩的當下,哈啰還在尋求新的突破。
3 月 16 日,停牌一周的 A 股上市公司永安行,發布了一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籌劃重大事項的進展公告。
公告顯示,楊磊及其控制的上海哈茂,拟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從永安行實控人孫繼勝等人處合計取得上市公司 19.67% 的股份,同時孫繼勝放棄其所持剩餘股份部分表決權。交易完成後,楊磊将成爲永安行新的實控人。

永安行發布的公告,圖源 Choice
楊磊,即爲哈啰集團聯合創始人兼 CEO,哈啰爲另一接盤方上海哈茂的間接控股股東。
爲了進一步鞏固楊磊的實控人地位,永安行還籌劃向上海哈茂定向增發股份,楊磊拟通過上海哈茂以 11.7 元 / 股參與定增,認購不超過 7181.94 萬股。
據悉,19.67% 轉讓股份的交易對價約爲 6.69 億元,定增部分的金額上限爲 8.4 億元,轉讓與定增完成後,楊磊方面将以約 15 億元的交易價格,合計持有上市公司 38.21% 的股份,實現對永安行的絕對控股。
能夠等來哈啰這位 " 白衣騎士 ",對已持續虧損的永安行而言,是個好消息。
3 月 17 日,永安行複牌即封死漲停闆,股價報收 16.81 元 / 股,總市值 40.24 億元。
而對于哈啰而言,永安行極有可能成爲其 " 曲線上市 " 的載體。
此前,哈啰曾計劃赴美上市,但卻以終止 IPO 告終,如今,哈啰控股 A 股上市公司永安行,在外界看來,後續哈啰有望通過借殼實現上市。
除了謀求上市,哈啰近期也一直在努力尋找新的突破口,比如推出設計更高端的車型、研發電滑闆産品等等。
因爲對于投資人而言,哈啰的老故事,可能已經不太性感了。
永安行對哈啰來說,有什麽價值?
楊磊入手的永安行成立于 2010 年,算是共享單車行業的早期玩家。
成立之初,永安行專注于有樁公共自行車系統,主要的業務模式是通過參與政府招标項目,爲城市提供設備研發、系統建設和運營服務。
通過這種與政府合作的方式,永安行迅速在國内鋪開,截至 2016 年已覆蓋全國 200 多個城市,市場份額超過 50%。

圖源永安行官網
2017 年 8 月,永安行登陸 A 股,成爲 " 共享單車第一股 "。
但這一年,正是共享單車市場進入行業洗牌的一年,悟空單車、小明單車、町町單車、小藍單車、酷騎單車等共享單車公司先後隕落,永安行的有樁公共自行車模式也正在被無樁公共自行車的光環掩蓋。
這在其招股書中也可以發現端倪,彼時永安行的招股書數據顯示,2016 年公司主要利潤來源依舊是傳統有樁業務,共享單車業務收入僅 36.83 萬元,總營收占比隻有 0.05%。
時至今日,即便仍然有着 " 共享單車第一股 " 的光環,永安行也并不算是一個優質的收購标的。
永安行财報顯示,公司已經在 2022-2023 的年報中連續錄得虧損,2022 年度 -2023 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别爲 6.78 億元和 5.45 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别爲 -6750.6 萬元和 -1.27 億元。
2024 年前三季,永安行也沒有扭虧的趨勢,報告期内,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74 億元,同比下滑 8.7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 -2993 萬元,同比下滑 -350.77%。
此前,永安行還曾發布 2024 年預虧公告,公司預計虧損 5500 萬 -8000 萬元,主要原因爲應收賬款壞賬計提 1 億元及公共自行車業務萎縮。
但爲何楊磊要控股一家正在虧損、主營業務也沒有什麽吸引力的企業呢?
實際上,從股權信息來看,哈啰與永安行算是 " 一家人 "。
早在 2017 年,楊磊與永安行就曾有過合作,彼時永安行參股的 " 永安行低碳 ",與哈啰旗下的上海鈞正合并成立新公司,由楊磊出任 CEO。
也是因爲這起并購案,永安行成了哈啰的股東。公開資料顯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永安行持有江蘇哈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的名義股權比例爲 23.2559%,通過 HelloInc. 實質持有哈啰普惠股權比例爲 6.0609%。
永安行與哈啰也同爲螞蟻集團控股公司,螞蟻集團全資控股的上海雲鑫,是永安行的第二大股東,也是江蘇哈啰惠普科技的第一大股東。
上述收購事項中,有一筆交易便是楊磊通過上海哈茂,從上海雲鑫處收購永安行 6% 的股份。
因此對于哈啰而言,要評估永安行的價值不能隻看業務與業績,二者之間的合作可能會讓哈啰在資本層面上發生更有利的變化。
此外,雙方在業務上也有部分整合空間,比如永安行自 2020 年起就開始研發氫能自行車及制充氫設備,并已在常州、上海等地試點投放。永安行的氫能技術或許會爲哈啰降低單車運維成本。
同時,永安行長期服務地方政府,或可在後續成爲哈啰的新渠道,讓哈啰的共享單車等業務進入政府采購清單,獲得新的收入來源。

圖源哈啰官方微博
而哈啰也或将爲永安行帶來助力。
永安行在公告中表示,在本次控制權收購完成後,收購人可借助自身豐富的産業資源,爲上市公司現有業務快速賦能,改善上市公司的經營水平、提升産業競争優勢,實現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但實際上,這次收購的目的,可能不在賦能永安行身上,永安行的盈利能力或許也并不容易真正得到提升。
哈啰或再沖上市,但單車故事還性感嗎?
哈啰的這一步動作,或是爲了重啓上市。
2021 年 4 月,哈啰就曾試圖赴美上市,并在納斯達克遞交招股書。
但 3 個月後,哈啰就撤回了上市申請,從招股書來看,哈啰的業績并不亮眼。
招股書顯示,2018-2020 年,哈啰的營收分别爲 21.14 億元、48.23 億元和 60.44 億元,2019 年與 2020 年的營收增長幅度分别爲 128% 和 25.3%,有明顯的放緩趨勢。
同時,2018-2020 年,哈啰的虧損額分别爲 22.08 億元、15.05 億元和 11.34 億元。

圖源哈啰官方微博
時至今日,盡管哈啰的業績情況尚未公開,但其主營業務共享兩輪車業務難有利潤的情況,仍然難以改變。
招股書顯示,哈啰共享兩輪車業務毛利率雖然從 2018 年的 -54% 轉正,但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公司的毛利率仍然不超過 10%,分别爲 6.4% 和 6.7%。
這種情況下,通過永安行實現資産注入,或許更方便哈啰在後續使用股權置換、分步收購等方式,實現融資渠道的打通,即 " 借殼上市 "。
但從本質上來看,哈啰此前上市折戟,以及如今或選擇 " 曲線上市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主營業務共享單車的故事,已經不再能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了。
這不是哈啰一家共享單車企業面臨的困境,因爲共享單車行業的想象力已經越來越小了。
據哈啰招股書,按搭乘次數計算,2019 年共享單車行業三巨頭哈啰、滴滴青桔、美團市占率高達 95%。
就連後續出現的共享電單車,也是這三家公司占據大量的市場份額。頭豹研究院報告顯示,2022 年哈啰、青桔和美團合計占據中國共享電單車市場超 90% 的營收份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圖源哈啰官方微博
在 2022 年,行業中的價格戰已經基本結束,哈啰、美團等已經開始上調次卡價格。
比如 2022 年 1 月,哈啰單車将騎行套餐 7 天卡由 10 元調整至 15 元,30 天卡由 25 元調整爲 35 元;同年 8 月 10 日,美團單車也上調了 " 騎行暢騎卡 " 的無折扣價,漲幅與哈啰相同。
進入 2025 年,美團和青桔兩家共享單車企業也并沒有太多的業務調整,行業進入平穩發展時期。
資本市場也早已不再熱衷于單車故事,行業裏很少再出現大額融資的情況。
因此,這場收購盡管可能爲哈啰單車開辟一個新的融資渠道,但單車故事是否還足以打動投資人,則要打一個問号。
哈啰還在尋找新故事
盡管行業格局已穩,但哈啰還是不能 " 躺平 "。
爲了進一步增強主營業務在消費者心中的 " 存在感 ",哈啰還在試圖做一些提升用戶用車體驗的事。
比如近日,哈啰與西班牙品牌 LOEWE 羅意威合作,推出了一款定制金色共享單車,舉辦了一次名爲 " 金色騎旅挑戰賽 " 的活動。
按照活動要求,用戶隻要在 2 月 21 日至 3 月 6 日累計騎行 3 公裏,即可獲得限定勳章,憑借勳章,則可有機會在上海羅意威之家限時咖啡車,領取《羅意威金色騎旅限定畫報》及咖啡贈飲。

圖源哈啰官方微博
盡管用戶對聯名事件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哈啰這次活動的讨論度不低。截至 2 月 28 日,小紅書中 # 哈啰羅意威聯合呈現 # 關鍵詞浏覽量已超 9.4 萬。
除了在共享單車上通過營銷實現新的增長契機,哈啰也在布局新的增長路線。
比如 2019 年,哈啰宣布在全國 300 多個城市上線運營哈啰順風車,基于哈啰 APP 以及哈啰支付寶小程序的大流量扶持,迅速搶到順風車市場的蛋糕。
在海外市場,哈啰在新加坡和悉尼兩個地區的布局獲得了顯著的成效。
數據顯示,在新加坡,哈啰單車的累積騎行量超過了 1000 萬公裏;在悉尼,這一數字爲接近 100 萬公裏。
21 世紀經濟報道顯示,目前哈啰已經研發了包括電滑闆在内的多款産品,爲海外布局做好了準備。
如今,楊磊控股永安行的動作,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哈啰的一次突圍嘗試。
但當共享單車的 " 黃金時代 " 漸行漸遠,這場收購的走向和結局都讓人難以捉摸。不過,如果真的要沖刺上市,哈啰還需要加速,因爲資本市場對單車故事和順風車故事,都已經不再感到新鮮了。
(本文頭圖來源于哈啰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