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TFBOYS 還是能給内娛帶來一些不小的震撼。
自有十周年演唱會的消息傳出,到昨日演唱會如期舉辦,期間凡是相關的風吹草動,都接連登上熱搜,占據各大社交平台的頭條。
有人覺得這是 " 解散前的最後一個合體 ",爲自己見證過的十年感到心酸;
有人則抱着吃瓜的心态,輾轉于粉絲間的 " 戰場 ";
更多的人則是期待與質疑并存着,感歎 " 内娛第一組合的下一個十年,要何去何從?"
相關話題均超過數十億閱讀
即便已經很久沒有過合體活動,聽過 " 跟着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 " 的人都已經要暴露年紀了;
但作爲國内養成系偶像的開山鼻祖,TFBOYS 依然是 " 鐵打的招牌 "。
前來這場演唱會的,有不少甚至已有十年的追星曆程。
能夠擁有粉絲十年如一日的愛與信任,養成系的魅力,究竟源自哪裏?
養成偶像的概念,主打的是 " 從無到有 "。
走養成系路線的偶像,和選秀出道的藝人不同,最初亮相一般都不太驚豔,未經包裝的狀态下更多是單純和質樸。
王源和王俊凱最初走入主流視野,就是因爲合唱《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兩個鄰家小孩在 KTV 認真高歌的視頻被原唱範玮琪轉發。
沒感受過養成系快樂的人可能很難懂,粉絲是從哪開始對這些小孩子産生興趣的。
注定要從素人變成明星的小孩們,從白紙一般到被經紀公司賦予十八般武藝,無論哪個方向的閃光點都會被無限放大,成爲粉絲确證自己眼光不錯的依據。
" 養成 " 更像是過程導向的娛樂——持續關注,就是入坑的第一步。
這種偶像模式最初起源于日本。
1985 年制作人秋元康推出女子組合 " 小貓俱樂部 ",成員們都是素人,作爲助理主持随節目出現,成員不定期更換。
作爲 " 課後興趣小組 " 一般的存在,這個初代養成系女子偶像團體靠業餘水準的成員,颠覆了傳統藝能界少女 " 成品 " 偶像的模式。
雖然青澀、不完美,但每個人都有個性化的色彩,正契合了青春的魅力所在。
越平凡,越驚喜,由弱到強的成長過程是最吸引粉絲的。
到了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流行的時代,未來偶像們還不太明晰的閃光點,也有了更多被粉絲自行 " 尋寶藏 " 的機會。
以國内養成系頭部公司時代峰峻爲例,2013 年 TFBOYS 的橫空出世,開啓了中國偶像産業的養成時代。
沒有一夜成名的神話,TFBOYS 出道後其實一直沒太大的水花,三個 " 土孩子 " 的搭配也并不吸引人。
爲配合宣傳,打出知名度,公司讓 TF 家族的成員們一起拍了網絡綜藝《TF 少年 GO》,并且将組合日常生活和練習視頻定期分享在官方渠道。
其中的小短劇頻頻霸屏 B 站首頁。
越來越多的觀衆,開始關注到這個小偶像團體,在 " 成品偶像 " 的對比下, 被可以持續關注、及時追蹤反饋的 " 養成快樂 " 所吸引。
爲支持 " 三小隻 " 的出道之路,她們開始瘋狂爲新專、新歌打榜造勢,《青春修煉手冊》發布兩天内點擊量破千萬,打破多項紀錄。
而後的星路上,路演見面會、《快樂大本營》、唱主題曲、上央視春晚,TFBOYS 的走紅之路,一度讓其他同類型偶像團體望塵莫及。
粉絲看得見台上的光鮮,更見證過他們台下的辛酸和苦楚。
細緻如王俊凱什麽時候犯了低血糖,王源什麽時候壓腿疼得直哭,十幾歲的易烊千玺被黑粉寄恐怖快遞 ……
一樁樁一件件,三人訓練與生活日常被無死角觀察記錄,也都成爲粉絲陪伴偶像們一同成長的記憶點。
圖源 B 站 @TF 家族
這樣 " 自下而上 " 的造星路線,似乎不需要養成系偶像自帶強能力。
相反,偶像立足的根本就是粉絲的支持。
養成系偶像有沒有作品、作品質量如何似乎不是最重要的,還在長大這件事本身就滿足了功能性的娛樂需求。
成長的過程中所展現的人格魅力,甚至比專業素養更 " 吃香 "。
時代峰峻的養成計劃已經進行到第四代
2017 年 TFBOYS 發表的歌曲《不完美小孩》,就完美表達了這層心境:
" 當我必須像個完美的小孩,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你卻好像,格外欣賞,我犯錯犯傻的模樣。"
娛樂圈瞬息萬變,充滿不确定性,粉絲在風雨中守護愛豆闖關,付出越多,參與感與自豪感就越強烈。
與偶像之間多年連接的情感紐帶,成就了獨屬于養成系追星人的快樂。
說到底,偶像販賣的是夢想,而夢想的實現需要成本。
成本從哪來?
離不開粉絲的爲愛發電。
除了情感層面的陪伴與聯結,真金白銀的供養更是 " 粉籍認證 " 的核心一環。
根據 2019 年《央視财經》的一篇報道,中國追星族規模超過 5 億人,其中 36% 的人願意每月爲偶像花費 100~500 元,市場規模高達 900 億。
粉絲傾盡所有也要送自家偶像出道,還要讓 ta 站得足夠高,比别人走得更遠。
意義與實際價值不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必須要有的,是排面。
依靠強勢應援,出道僅 8 個月的 TFBOYS 就拿下 " 第二屆音悅 V 榜年度盛典 " 内地最具人氣歌手獎項。
粉絲們甚至将得獎日期 "415" 定爲代号,時至今日,每年這天都會有粉絲自制剪輯視頻,獻禮這 " 夢開始的地方 "。
或許是嘗到這波紅利,時代峰峻的第二代養成計劃時代少年團,出道采用了類似于選秀節目 " 打投定番位 " 的規則。
偶像獲得的應援金額,直接決定了出道後曝光的順序、位置和鏡頭量。
團員馬嘉祺,在粉絲足足打投七百萬後,得以站上 C 位,成爲隊長。
然而這樣真金白銀的付出,并不隻存在于出道舞台。
養成系出道前的每一次露面、出道後的每一次活動,都會開啓諸如此類的競争。
在時代少年團按時長大周年演唱會的組隊投票中,粉絲爲讓其中兩位成員達成組隊,開啓激烈競争。
最終,成員嚴浩翔和賀峻霖以 600 萬打投數據勝出,表演了粉絲想要的雙人舞台。
粉絲打投成功的雙人舞台
除團體活動之外,單人粉絲更會在偶像的個人表現、生日應援等方面投入血本。
王俊凱 18 周歲,粉絲們爲他購買了 18 顆星星,還公益助養了海洋中的 18 種瀕危動物;
不但包下了遍布全球的 LED 大屏做宣傳,更是安排 5 架噴氣飛機在好萊塢一萬英尺的上空書寫生日賀詞。
粉絲知道經紀公司在利用自己的錢包,愛豆知道自己的事業發展需要利用粉絲的錢包,經紀公司知道粉絲心甘情願爲愛豆敞開自己的錢包——
粉絲經濟在養成系偶像們的身上被發揮的淋漓盡緻。
刷數據、做任務,投票打榜,購買代言周邊,能有多少粉絲給偶像應援,直接決定了偶像能站到多高,以及其後續發展所能分得的商務資源。
細緻到團隊官博 @藝人的順序、宣傳照站位、被分到的歌詞字數及時長 ……
偶像們的一切動向,都有當初花了錢的粉絲時刻 " 維權 "。
時代少年團粉絲的維權日常
從哪個偶像能發專輯,能分到多少歌詞,到專輯能上哪個榜,如今粉絲的話語權越來越大。
對偶像命運的掌控感,是粉絲受制于資本力量、同時又以一己之力反抗文化工業的矛盾集合體。
衆籌的經濟成本堆出了偶像在江湖中的地位,表面上是偶像之間的競争,背地裏拼的是粉絲的集資打投能力。
而對于養成系,這樣的競争從初次見面到站上舞台,要曆經數餘年的時間。
沉沒成本之下,需要超長期付出的養成系偶像粉絲,包容度也就更高。
歌詞裏唱 " 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 ",追星亦是如此。
無論對于路人粉、女友粉,還是親媽粉,這一場互相成就的 " 養成 " 之旅,不是你情我願這麽簡單。
養成一個偶像,滋養了粉絲自我價值的實現,也使其收獲了自我效能感。
有楊超越的粉絲接受采訪時說," 我本身是一個内向的人,現實生活中很少主動和同學朋友說話。後來我通過《創造 101》接觸到了楊超越,通過微博接觸到了其他的‘月芽’。
和他們在粉絲群裏交流關于楊超越的事情,一起做任務,也會受到其他粉絲或管理者的表揚,我非常開心,自己也變得越來越樂觀起來。"
早前有王俊凱粉絲因受到偶像激勵,考入北京大學
粉絲們把自己在現實中完成不了的願望投射到偶像身上,反過來也把偶像不斷增加的閃光品質投向自己,達成認同。
看起來是 " 爽文 " 照進現實,光與追光者攜手共赢。
但對于選擇 " 養成 " 路線的偶像來說,或許還應該想到更深一層——
" 養成 " 過後的硬實力能否服衆,自身長進能否扛得起粉絲的期待和後輩的猛烈攻勢,如何在享用粉絲紅利的同時也不被其反噬 ……
對小偶像來說,選擇了 " 養成 " 的這條路,其實是默認了需要對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
因爲養成系偶像與粉絲之間長久的陪伴關系,偶像付出的情感勞動也需要很高的門檻,不是幾個 wink 就能應付了事。
陪伴多年累積的情感,也不是單向度的愛。
粉絲希望偶像是個活生生的人,但又不能平凡到一點 " 神性 " 都不沾;
希望他可以做自己,但又不能完全随着自己的心意。
2019 年,王源在公衆場合吸煙的新聞爆上熱搜。
這是國内養成系偶像第一次遭受大面積輿論口碑的攻擊。
即便成年男性抽煙不是什麽稀奇事,但一直以陽光向上形象示人、在粉絲心裏 " 還是個孩子 " 的王源抽煙,造成的影響就完全不同。
無獨有偶,時代少年團隊長馬嘉祺因爲在練習生階段所呈現出的 " 拼命、好勝 " 的人設面貌,吸引了無數慕強的粉絲。
面臨高考,在藝考中獲得中戲第六的好成績,也讓所有粉絲都在 " 自豪 " 地翹首以盼最終成績——
結果那年夏天,307 分的高考總成績讓輿論嘩然,也讓馬嘉祺面臨坍塌式脫粉。
當養成系偶像沒有遵守一些默認的情感束縛,在粉絲的角度看,不僅僅是事業心不夠強,也是将當年與粉絲一起拼命搏出來的夢想抛諸腦後。
喜愛一點一點積累,失望也是如此。
對于養成系而言,即然已知被喜愛與追捧是必然,如何在功名與自滿中持續進步、配得上萬千寵愛,其實是更艱難的功課。
如今再回頭看 TFBOYS 的這十年,是三個少年對于舞台夢想的堅持,是内娛流量巅峰時代的天選運氣,更是粉絲們十年如一日的信任與愛。
粉絲的支持是偶像扶搖直上的底氣,但成長路漫漫,萬事皆有變數。
長久投入的愛,是投資,更是透支。
滋養粉絲傾慕之情的,是偶像的進步與驚喜;
學會在贊揚聲中保持清醒的自知,則是養成過程中,偶像們必經的成長之路。
從街邊唱歌的膽怯小孩,到無法撼動的内娛頂流,TFBOYS 用了整整十年。
下一個十年會是什麽樣?内娛是否還能有第二個 TFBOYS?
一切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