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米的發展曆史中,K 系列的定位,向來都是強調 " 戰鬥格 " 的。" 戰鬥格 " 這個常見于大灣區的用詞,意味溢于言表:戰鬥力爆表,無懼任何挑戰。顯然,紅米 K 系列産品,性能肯定毋庸置疑。然而,從 K40 開始,事情開始變得不那麽片面,逐漸 " 分杯 " 的産品運營思路,意味着紅米這個逐漸壯大的品牌,需要的不僅是一個 " 扛把子 ",而是一個能适應目标人群需求的産品系列。
在此其中,新鮮出爐的紅米 K70 Pro,以它的型号名表示它就是紅米的 king of kings。鑒于上面所提到的一切,這位紅米新王将如何演繹這個身份,又準備向消費者和市場釋放什麽信息?
更多獨到,表現強烈王者氣息
新王登基的氣息,首先從外觀設計散發。在一眼就能看到的機身正面,我們可以發現紅米 K70 Pro 搭載的屏幕,邊框相當窄。這不僅使得視覺更有沉浸的感覺,還幫助整機寬度控制到 74.9mm,實現了更好的單手握持體驗。
提到視覺沉浸感,就不得不提這塊被稱爲 " 第二代 2K 中國屏 " 的屏幕。搭載定制華星 C8 發光材料,發光效率相比華星 C6 材料提升 15.9%,這使得紅米 K70 Pro 這塊屏幕,手動亮度可達 700 尼特,全屏激發亮度更是來到了 1200 尼特。
達到旗艦水平的不僅是亮度,還有色彩表現。這塊屏幕可實現 100%P3 色域,進一步貼近人眼對色彩的常規認知。如果你此前已經在使用支持小米多屏同色功能的設備,那麽紅米 K70 Pro 亦可加入其中,實現統一自然的色彩效果。
觀感以外,這塊屏幕的觸感也讓人感覺舒适。它可以實現 120Hz 自定義刷新率、480Hz 觸控采用率以及 2160Hz 的瞬時觸控采樣率。考慮到選購紅米 K 系列機器的主力消費群體,這樣的刷新率和觸控率表現,應該會讓他們滿意。
前面筆者提到,紅米搭載的窄邊框屏幕,幫助提升了單手握持的手感。能有這樣的手感提升,中框其實也出了不少的力氣。這款鋁合金材質的邊框,經過抛光以及陽極氧化工藝處理,不僅提供了更好的手感,還散發出金屬材質應有的精緻觀感。從對邊框的打磨程度看,紅米 K70 Pro 無愧紅米 " 扛把子 " 的頭銜。
來到機身背面,我們可以進一步感受紅米 K70 Pro 的外觀設計理念。官方稱這次采用了全新的 " 無界美學 " 設計語言,但相對搶眼的,是四個攝像頭的設計。2×2 的陣列式鏡頭排序,放在一體化的矩形 Deco 上,饒是你此前沒有見過小米 MIX Fold 3,也會單純地覺得這個設計簡約中透出富有機械感的直率之美。
深入了解這套後攝組合,我們可以發現除了 1200 萬的超廣角之外,主攝和 2 倍人像長焦分别采用了 " 光影獵人 800" 和 " 光影獵人 400" 這兩顆小米深度參與研發的 CMOS。如此的攝影配置,也意味着 K70 Pro 和 K 系列機器過往攝像頭的 " 掃碼機 " 定位告别。
讓我們簡單看看 K70 Pro 的拍攝樣張,筆者作爲 K40 用戶,看到這樣的樣張效果時的确大吃一驚。色彩淡雅不發白,逆光拍攝清晰可見,人像拍攝時影調柔和舒适,這樣的效果已經比得上很多拍攝旗艦系列的 " 中杯 " 表現。從樣張表現看,紅米對待 K70 Pro 的心态,的确有了根本的變化。
再打量 K70 Pro 的細節設計,我們可以發現由于機身實現了四曲等深設計,因此背部曲率完全統一。結合這是一台直屏機的屬性,上手握持時手感的确相當不錯,符合 K 系列機器本來定位高性能釋放的電競場合。
更多自研,确立性能旗艦地位
說到性能釋放,K70 Pro 搭載骁龍 8 Gen 3 SoC 和 12GB 起步的運行内存,的确是 " 基本盤 " 水平,這就是現如今旗艦應該有的配置。然而在安兔兔中能跑多少分,實際遊戲水平是怎麽樣,這就看廠商的調校功力了。
K70 Pro 在安兔兔中交出了 2017224 分的成績,同時在 GeekBench 6 中跑出了單核 1837 分,多核 5947 分的成績。以現在市面上已經發布的骁龍 8 Gen 3 SoC 機型的成績看,這一波不能說遙遙領先,但也傲視群雄。
來到實戰中,我們可以看到,《原神》特效拉滿的情況下,幀數表現基本跑滿且波動不大。這意味着無論是性能的釋放,還是紅米自家 Game Turbo 的相助,都是值得認可的。
至于在《LOL》手遊中,K70 Pro 的表現就更加穩妥。爲了保證 PVP 的 MOBA 遊戲體驗,我們還能打開 Game Turbo 進行網絡優化,達到更好的效果。
能夠跑出這樣的分數和表現,靠的不僅是強悍的性能表現,還有紅米自研的冰封散熱系統。這套散熱系統不僅實現了氣液高效循環設計,而且 AI 會基于 9 顆溫感點,學習千萬組溫感數據,智能感知機身溫度與環境溫度,實現 25 類場景精準控溫。與此同時,K70 Pro 搭載的小米澎湃 OS,通過底層系統重構,對性能釋放亦有一定的幫助。
講到自研,K70 Pro 采用的 5000mAh 電池 +120W 快充組合,也有頗多自研的技術。手機搭載的自研快充芯片澎湃 P2 與自研電源管理芯片澎湃 G1,加上小米自研智慧充電引擎,讓 K70 Pro 從 0 到充滿的時間,縮短到不到 20 分鍾。與此同時,K70 Pro 實現了多項防護,确保充電過程中更加安全。
PConline 評測室總結
文章開頭處,筆者已經表明現如今的 K 系列機器,是紅米轉型蛻變的信号。而當筆者詳細體驗下來之後,更是覺得轉型蛻變不僅是單純的 " 分杯 ",更是向友商和消費者表明,他們已經擁有一套完整的自研技術。
這套自研技術,不僅是産品競争力所在,還是向友商和市場發出 " 誰敢來犯?" 的信号。的确,這些個技術既傳承了紅米 K 系列機器向來強調性能穩定高效釋放的特質,又彰顯了這個系列的獨到之處。無論是紅米死忠,還是沒有固定品牌忠誠的大衆消費者,相信都會被這些特質吸引。在已經 " 拼刺刀 " 的市場中,紅米這一着,的确相當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