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海豚投研
2025 年 2 月 10 日,$ 比亞迪股份 .HK 正如去年 5 月發布的 "DM 5.0" 技術,聚焦于 " 電比油低 "(混動續航大幅提升,油耗大幅降低)帶給行業的震動一樣,又再次掀起了 " 智駕平權 " 的新一代浪潮,具體發布會紀要詳見《比亞迪(紀要):智駕平權時代來臨》。
而在發布會召開的次日,比亞迪股份(1211.HK)收跌 0.7%,似乎在說明資金一定程度上已經提前定價此輪智駕預期, 但截至 2 月 19 号,比亞迪相比于智駕發布會召開前又收漲了 10.7%。
剛好,海豚君就接着這次比亞迪 " 智駕平權 " 爲核心的發布會,來看一下比亞迪的智能駕駛布局,嘗試理解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1. 比亞迪智駕平權的含金量如何?
2. 此次比亞迪發布會落地方案是否超市場預期?
3. 比亞迪 " 智駕平權 " 戰略的意義在哪裏?
具體來看:
1. 比亞迪智駕平權的含金量如何?
分析含金量如何,我們先看看比亞迪智駕的方案和硬軟件配置都有哪些:
① 比亞迪智駕的配置和搭載車型都有哪些?
從此次發布會信息來看,比亞迪天神之眼分爲 A/B/C 三個版本:
1)最高端:天神之眼 A 爲高階智駕三激光版(DiPiIot600),主要搭載于仰望品牌的旗艦車型;
2)中高端:天神之眼 B 是高階智駕激光版(DiPiIot300),主要搭載在騰勢品牌部分車型以及比亞迪品牌的高端車型;
3)中低端:天神之眼 C 即高階智駕三目版(DiPilot100),主要搭載于比亞迪王朝和海洋網剩餘車型其中
而本次發布會,比亞迪重點介紹和更新的是天神之眼 C 版本智駕方案,在 2025 年更專注于打造 " 智駕平權 ",重心仍放在 20 萬元以下的銷量基本盤上。
② 拆分比亞迪三個智駕版本的硬件和軟件配置來看(結合第三方調研信息):
1)高端和中高端版本 - 支持城市 NOA 功能
① 天神之眼 A ( DiPilot 600 ) :
a. 硬件上:
傳感器:采用 3 個激光雷達(成本預計共 5000 元),12 個攝像頭 ( 成本預計共 1200 元 ) ,12 個超聲波雷達(成本預計共 300 元),5 個毫米波雷達方案(成本預計 500 元)。
智駕域控上:天神之眼 A 智駕芯片主要采用英偉達的雙 Orin X 方案 ( 算力在 500-600 Tops ) ,智駕域控總成本預計在 8000-12000 元。
硬件總成本:預計智駕硬件總成本接近 2 萬元左右
b. 軟件上:
預計會采用 Momenta 或華爲提供的算法方案,而非自研方案
智駕功能上:
支持高速 NOA+ 城市 NOA+ 易四方泊車,全國都能開的無圖版智駕已在 2024 年 12 月開啓
搭載車型:百萬級别車型
仰望品牌的旗艦車型
② 天神之眼 B ( Dipilot 300 )
硬件上:
傳感器:采用 1-2 個激光雷達,有兩種配置(成本預計在 2000-4000 元),12 個攝像頭 ( 成本預計共 1200 元 ) ,12 個超聲波雷達成本預計共 300 元),5 個毫米波雷達方案(成本預計 500 元)。
智駕域控上:天神之眼 B 主要采用英偉達的單 Orin X 方案 ( 算力在 200-300Tops ) , 智駕域控總成本預計在 5000-7000 元。
硬件總成本:預計智駕硬件總成本接近 1-1.3 萬元左右。
在智駕軟件上:
同樣預計會采用 Momenta 提供的算法方案,而非自研方案
支持高速 NOA+ 輕量級城市 NOA+ 易三方泊車,全國都能開的無圖版智駕已在 2024 年 12 月開啓,但同 Momenta 智駕方案離智駕第一梯隊仍有差距
搭載車型:預計在 20 萬元及以上車型搭載
将搭載在騰勢品牌部分車型以及比亞迪品牌的高端車型上,根據發布會信息,第一批上市車型隻有海豹 / 海獅 07 EV 高配版車型,宋 L EV、漢 EV 智駕版中高配車型搭載天神之眼 B,按照價格帶定位,預計搭載天神之眼 B 的最低車型定價在 20 萬元左右。
2)中低端版本:支持高速 NOA+ 自動泊車功能
③ 天神之眼 C ( Dipilot 100 ) -2025 年戰略核心仍然在于 " 智駕平權 "
傳感器:采用純視覺方案,不搭載激光雷達,傳感器采用 12 個攝像頭 ( 成本預計共 1200 元 ) ,12 個超聲波雷達成本預計共 300 元),5 個毫米波雷達方案(成本預計 500 元)。
智駕域控上:天神之眼 C 主要采用英偉達 ORIN ( 100 TOPS ) 芯片或地平線 J6m 芯片 , 智駕域控總成本預計在 3000-4000 元。
硬件總成本:預計智駕硬件總成本接近 0.6-0.7 萬元左右,相比之前的 Dipilot 10/30 方案預計淨增成本 0.4 萬元 -0.5 萬元左右。
預計會采用自研方案,可能初級在快速落地上會用規則算法兜底。
支持高速 NOA(接管頻率超過 1000km 一次)+ 自動泊車功能(成功率高達 99%)+ 年底推送城市記憶領航,将高速 NOA 起步價達到了 7 萬級車型
搭載車型:預計在 7 萬 -20 萬元左右車型全系搭載,且增配不加價。
此次支持天神之眼 C 的最低車型價格爲海鷗(智駕版 7.88 萬起),是行業内首次将高速 NOA 下放到 7 萬元級市場,預計天神之眼 C 将在 7 萬 -20 萬元以内車型全系搭載。

小結:2025 年戰略重點并不在高端化突破上,仍然在于 " 智駕下沉 "
1)中高端車型:
所以,從比亞迪中高端車型智駕的配備來看,預計實現能實現城市道路 NOA 的車型價格仍然會位于 20 萬以上價格帶,且智駕軟件方案提供商仍主要依賴第三方 Momenta 方案,并非自研方案,與智駕第一梯隊在智駕表現上仍然具有差距。
而對比已經将城市 NOA 下放到 15 萬元級别的小鵬(Mona M03 高階智駕版,小鵬 P7+ 标配),比亞迪中高端車型競争力沒有明顯優勢,海豚就預計今年比亞迪戰略的核心仍然不在于做高端化的突破上,仍然在于實現銷量基本盤的基本智駕功能上。
① 智駕技術表現:比亞迪中高階智駕技術非自研,且 Momenta 方案在智駕表現上不及國内第一梯隊的華爲,小鵬和理想;
② 城市 NOA 車型定價上:比亞迪預計搭載車型仍然高于 20 萬元,性價比上不及小鵬。
而英偉達下一代智駕芯片英偉達 Thor 預計即将在 2025 年發布(芯片算力 1000 Tops+),目前已經規劃搭載此芯片的車企有極氪、理想等(預計 2025 Q3 上車),2025 年将會加快中高端車型高階智駕的研發進度(車端算力更高,智駕表現更好),但目前比亞迪 2025 年中高端車型上尚未有此規劃。
2 ) 中低端車型:" 智駕下沉 " 成爲 2025 年最大增量
同時從比亞迪智駕三種配置對比于 2024 年搭載車型價格帶的邊際變化來看,中高端智駕版本(Dipilot300/Dipilot 600)搭載車型價格帶基本相比 2024 年無變化;而真正智駕價格帶下沉最大的是中低端智駕版本 ( Dipilot 100 ) ,搭載車型定價範圍從 2024 年 20-30 萬元下沉到 2025 年 7 萬級 -20 萬元,也正是比亞迪銷量的基本盤上,低價車型的 " 智駕下沉 " 将成爲比亞迪 2025 年最大增量。

2. 此次發布會落地
方案是否超市場預期?
從發布會信息來看,智駕技術上的進度無驚喜,而超預期的關鍵在于定價端:
① 搭載高速 NOA 車型起步價下沉到 7 萬元級别車型:比亞迪最低價車型海鷗(搭載天神之眼 C 智駕版 7.88 萬起),秦 Plus 也将搭載智駕版本,起售價低于市場預期的 9-10 萬元。
② 升級智駕功能的車型基本做到增配不加價:升級智駕版車型定價基本與此前 2025 款保持不變,海豚君預計比亞迪主要通過:a 規模化優勢;b Dpilot 100 方案部分智駕零部件自研;c 壓降供應商成本等方式等方式實現。
③ 覆蓋車型廣,全系标配:全系車型标配高階智駕,海豚君預計根據量産爬坡節奏來看,搭載智駕版本車型預計占全年車型銷量比例将達到 50% 以上,預計比亞迪全年智駕車型交付量至少在 200-300 萬級。
整體來看,比亞迪智駕含金量,在海豚君看來,重點仍在于以降本驅動,而非技術側突破驅動的 " 智駕平權 "。
所以整體來評價比亞迪本次智駕發布會的含金量,重點并不在于高階智駕技術的突破,而真正在于中低階車型的配備一個基本的智能駕駛功能——高速 NOA 和自動泊車,也是比亞迪銷量的基本盤。
而比亞迪通過① 規模化優勢;② Dpilot 100 方案部分智駕零部件自研;③ 壓降供應商成本等方式(預計今年降幅達到 15-20%),将高速 NOA 首次降幅到 7 萬元級價格帶,實現以降本驅動,讓基本智駕功能做到車型下沉,而非小鵬、理想、華爲等車企新勢力所走的以技術驅動的 " 智駕平權 "。
同樣是講智駕平權,海豚君這裏特别強調一下,成本驅動的智駕下沉(如比亞迪)——智能駕駛成本平權,和技術驅動的智駕升級(如小鵬)——智能駕駛技術引領,這兩套智駕路徑的商業邏輯和打法差距很大,請接着看海豚君接下來的分析。
3. 比亞迪 " 智駕平權 " 戰略的意義在哪裏?
① 2025 年:用 " 智駕平權 " 實現對銷量基本盤的進攻式打法,實現市場份額的防守和擴張:
在之前的深度《比亞迪:終局之戰!》中,海豚君就說過,比亞迪在 2024 年戰略打法上通過對 DM 5.0 的混動技術代差,形成領先式的優勢,實現了對混動基本盤的擴張。
但同行如吉利,在 2024 年下半年就開始發布此類技術,2024 年末就開始了大規模量産(銀河星艦 7 EMI),成功打造出爆款車型,比亞迪混動技術的代差先發優勢已經被同行基本追平,而比亞迪 2024 年 12 月和 2025 年 1 月銷量都不及市場預期,市占率呈現下滑趨勢,比亞迪迫切需要新車型的大幅度升級來實現市場份額的防守和進一步擴張。

因此,比亞迪在 2025 年初此次智駕發布會中就提出了 " 智駕平權 " 戰略,首次将高速 NOA 直接下放到 7 萬元級别價格帶(智駕下沉),結合第五代 DM 技術(續航 2100km+ 虧電油耗 2.9L),在 7-15 萬級車型形成 " 智駕 + 超低使用成本 " 雙殺的優勢。
這樣,一方面會大幅加快該價格帶内對燃油車的滲透(目前該價位合資燃油車既沒有能耗優勢,使用成本相對更高,又沒有智駕功能),加速燃油車的淘汰,另一方面會對該價格帶智駕掉隊的新能源車企形成進攻,進一步實現市場份額的擴張。
目前比亞迪在 7-15 萬元銷量基本盤上,同價位新能源車型基本并沒有搭載智駕 / 或僅搭載低階智駕(僅能實最基礎的 ACC、LCC 等功能),同行因爲毛利率太低、規模效應不足,要麽很難在短期内追趕,要麽追起來掉血量太大。因爲智駕下沉這套玩法裏,智駕能力不夠,但核心是加量不加價,背後所體現的是比亞迪獨有的規模銷量之下的成本控制和采購議價能力。
通過高速 NOA+ 自動泊車這種智駕下沉,比亞迪用 " 智駕平權 " 的概念,創造了階段性領先的時間差(至少領先将近半年左右)。
而 2025 年在比亞迪該戰略的帶動下,整體的銷量和業績的确定性很強,之前所定的 500 萬銷量目标在本次進攻打法下實現難度不大,會較容易産生超預期表現。
② 軟件算法從外部供應逐漸向自研替代趨勢轉變:
比亞迪雖然擁有中國最多的新能源存量車,但搭載高階智駕硬件的車型并不多(搭載 Dpilot 100 及以智駕硬件的車型占比不超過 5%),而隻有具備高階智駕硬件的車型的車輛才能完成高質量駕駛數據的采集,存儲、回傳、上雲等一系列閉環,所以比亞迪本身的有效數據量仍然相對較少,在新能源車企中并不具備優勢。
而從目前車企的智駕方案來看,端到端路線相比規則路線仍然是有希望真正實現 L4-L5 高級别無人駕駛的方案,而端到端的核心點本質是訓練算力 + 高質量駕駛數據 + 智駕技術人才的競争。
而海豚君認爲,比亞迪此舉全系标配高階智駕硬件的意義本質上仍然在與收集高質量數據,同時利用 Momenta 的白盒交付智駕方案,加速自研端到端大模型叠代,實現城市 NOA 自研的追趕,加速中高階車型軟件算法從外部供應逐漸向自研替代趨勢轉變。
③中長期智駕軟件自研才是核心競争力:
比亞迪此次的 " 智駕平權 " 仍然是通過規模效應下的降本驅動實現而非技術突破來實現的,不算有本質壁壘,10-20 萬元新能源車同行仍然會繼續跟進,正如混動 DM 5.0 技術一樣,2024 年的先發優勢基本在 2025 年被新能源同行追平(如吉利雷神混動),中長期決定比亞迪護城河的關鍵仍在于車企的智駕軟件自研能力,比亞迪仍需要加快城市 NOA 智駕軟件端的自研。
從中長期來看,比亞迪可能仍然面臨:
a ) 小鵬等頭部智駕企業,憑借智駕技術的領先和車型降維(尤其是此次比亞迪智駕帶動智駕供應鏈大幅升級,可能進一步催生智駕硬件成本的降低)将城市 NOA 繼續降維到 10-15 萬元價格帶;
b ) 10-20 萬元如自主車廠如吉利,長安,奇瑞,長城等車企旗下新能源車品牌的智駕追趕,比亞迪失去了暫時性領先的技術代差後,仍需要再次采用 " 以價換量 " 手段。
所以目前市場基本對 2025 年比亞迪的業績确定性相對沒有分歧,而分歧最大的是比亞迪 2026 年面臨的不确定性(尤其在智駕下沉被同行追趕上之後),仍然需要依靠智能化自研的突破(尤其是城市 NOA 算法),守住銷量基本盤和助力高端化突破,以及出海進展順利來實現。
本篇關于比亞迪此次 " 智駕平權 " 的目的解讀到此結束,下篇海豚君重點分析這波 " 智駕下沉 " 運動給比亞迪,以及行業帶來的可能估值重塑機會,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