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樹科技機器人一夜爆火,特斯拉的 Optimus 賺足眼球,當前 A 股市場機器人概念股大幅拉升,全球科技巨頭紛紛押注人形機器人。
目前中國人形機器人産業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摩根士丹利在 2 月 17 日至 21 日期間,對中國自動化和人形機器人産業鏈進行了深入調研,走訪了包括螺絲、減速器、電機、傳感器等在内的多家企業,發布了一份中國工業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深度調研報告。

大摩報告指出,盡管在和運動控制方面進展迅速,但要實現人形機器人的實際應用仍需算法和硬件的持續改進,但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産業正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态勢。
一個關鍵的發現是,多數中國制造商計劃在 2025 年實現數百到數千台人形機器人的量産。
領先的國内玩家如 Agibot 正在擴大訂單規模以滿足其 2025 年的激進生産目标。樂聚預計 2025 年銷售量将達到 500-1000 台,MagicBot 目标在 2025 年銷售 400 台,到 2027 年擴大到 15000 台。
報告指出,除了 " 大腦 "(即芯片)部分仍依賴于國外高端 AI 芯片外,幾乎所有的人形機器人身體部件都可以在中國國内生産。國内零部件已被國内人形機器人公司廣泛使用,甚至有部分企業正積極尋求進入特斯拉等國際巨頭的供應鏈。
盡管特斯拉對硬件的要求高于國内生産商,但排名靠前的中國類人機器人組件制造商都在努力直接與特斯拉合作或通過一級執行器組裝商三花和拓普,旨在滲透特斯拉供應鏈。
盡管有許多組件供應商聲稱他們已經開發并将産品發送給集成商(包括特斯拉)進行測試,但産能建設(設備和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 / 工人)、産能提升(精密加工、産品一緻性)在最初幾年都非常具有挑戰性,影響效率、産量和成本。
此外,大摩還強調,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産業鏈企業普遍将 " 降本 " 視爲關鍵,而可擴展性、自動化水平和産量提升是降低成本的關鍵。
通過技術升級、設備國産化以及規模化生産,有望顯著降低人形機器人的制造成本。
中國玩家(類人機器人集成商和組件供應商)旨在顯著降低成本: 樂聚的當前成本已從 2024 年的 70 萬人民币降至 40 萬,目标是到 2025 年底進一步降至 20 萬;開普勒指導每台售價爲 3 萬美元(約 21.8 萬人民币)。
随着産量規模的擴大,組件價格也有望顯著下降,行星滾珠絲杠和六軸力 / 扭矩傳感器在長期内可能降至每台 1000 人民币以下;諧波減速器的價格将從目前的每台超過 1000 人民币降至幾百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