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新腕兒,作者|憐舟
因爲沒有靠山,不,是巨頭背景,點衆的成長之路看起來極爲辛苦。和閱文、掌閱同時誕生在一個網文紅利年代,同時不同命。它們後來的命運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
誕生在 2011 年的點衆,曾精準踩中網文移動閱讀紅利。從 2013 年往後的 5 個年頭,網文數量從 810.1 萬部增長至 2594 萬部。
萬般皆有定數,有時個體的命運與時代、努力,不是絕對的正相關,即便生在紅旗下,也會錯過。
在這期間,2015 年 1 月中文在線(300364.SZ)上市,話匣子聽書母公司平治信息(300571.SZ)上市,2019 年,掌閱科技和閱文集團前後登陸資本市場。
數字閱讀産業幾乎登頂了。
就在這時,中文在線、掌閱、平治信息等幾家公司業績疾步走低,當競品隻剩下騰訊的閱文集團和阿裏文學時,點衆的體質,在對比之下被瞬時放大。
摘牌新三闆、IPO 無果、涉嫌色情内容、業務增長乏力……在點衆的成長軌迹中,留下深淺不同的鑿痕。
如果不是短劇,聊起點衆會有幾分 lower 的意味,畢竟在它的老本行網文界,點衆不是一位出色的選手,充其量就是老玩家吧。
是短劇賦予其無限的想象空間,讓這位網文界元老在十年後,再次性感起來。
坎坷資本路
點衆創始人叫陳瑞卿,是個标準的 70 後。
大學就讀于浙江大學計算機系軟件專業,畢業後,陳瑞卿就在無線數據領域深耕,一幹就是 20 多年,任農科院工程師,直到 1995 年陳瑞卿下海經商,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以陳瑞卿自身發迹經曆,還有點衆後來的發展來講,都能看出陳瑞卿對時機的把握是很到位的。
下海後的那幾年,中國移動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快速叠代,2009 年國家大面積部署 3G 網絡,2014 年又繼續部署 4G 網絡,一切都在高速發展着。
2000 年,陳瑞卿加入中國移動旗下的卓望集團。
10 年時間,他一路從工程師、總監,做到副總裁,擔任中國移動移動夢網的負責人之一。
就在 2011 年,點衆科技成立,由陳瑞卿妻子何春虹來主管。
或許在爲後續創業做鋪墊,2 年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下,移動閱讀成爲一種主流閱讀方式,用戶對于優質内容的付費意願,讓陳瑞卿對移動閱讀産業很有信心,他當即從妻子手中接過點衆,就此進入付費閱讀市場,開啓新一段創業生涯。
那是一段再好不過的時光。
點衆自出生就有中國移動「輸血」。
你可以不在手機看網文,但你肯定要充值話費。
充值話費就可以免費看小說。
免費的網文不看白不看。
憑借自身多年中國移動的從業資源和經曆,點衆與咪咕數字傳媒深度捆綁。
後者即爲中國移動面相移動互聯網領域設立的子公司,運營實體包括音樂、視頻、閱讀、遊戲、動漫數字五個闆塊。
點衆合作的咪咕數媒,即爲其中之一。
從中國移動借力,用戶在點衆平台上充值話費後,就可以享受閱讀服務,點衆一度騰飛。
命運很容易因爲一些預料不到的事,發生巨大的分野。
當年憑借陳瑞卿和中國移動站到數字閱讀舞台前列的點衆沒想到,後面會因此禁锢雙腳,這家企業在多年後數次站在上市前夜,無望的看着星空,次日清晨繼續拖着腳步尋找下一個與數字閱讀相像的機遇。
以中國移動爲商業模式核心,點衆繼續發展着。直到 2016 年 3 月 14 日,點衆挂牌新三闆。
同年 12 月,話匣子聽書的母公司平治信息(300571.SZ)上市,次年 9 月和 11 月,掌閱和閱文也成爲上市公司後,點衆發現自己掉隊了。
時隔一年,點衆摘牌新三闆。
這場摘牌行動,或許出于内外因素。
外因無外乎競品登陸資本市場,點衆掉隊了。
内因則是其自身問題。
新腕兒(bosandao)翻閱了點衆曾在新三闆的公開轉讓書,從其公開的财務數據看到,點衆從 2013 年至 2015 年 1-7 月期間,來自大客戶中國移動的收入占比就達到 46.56%、47.39%、69.94%。
如若公司與大客戶間的關系出現任何閃失,點衆利益便會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
别急。
這還隻是點衆多個隐患之一。
IPO 失利之後
新三闆摘牌後的 2019 年 6 月 6 日,點衆在創業闆 IPO。
據點衆招股書數據顯示,公司從 2016 年至 2018 年淨利潤分别爲 2791.06 萬元、6572.77 萬元和 8149.26 萬元,對應的毛利率分别爲 49.84%、35.13%、26.64%。
還有他們的渠道推廣費用分别是 4700 萬元、1.6 億和 3 億,版權成本是 539 萬、3789 萬和 5500 萬。
強依賴中國移動時,點衆的渠道推廣和版權費用高企,盈利能力正在衰退。
網文生意本質賺的就是用戶閱讀付費的收入,跟短劇很像。
需要左手收購、創作版權内容,右手做流量渠道推送出去。
那時的陳瑞卿還在數字閱讀行業周旋忙碌,不知道多年後的短劇,會讓這家公司終于再次憑一己之力站在新風口時代的潮頭之上。
這次 IPO,并不順利。
這時候的點衆,和其他幾家相比,有着天然的差距,映射到自身發展來講,成了一個不可逾越的冬天。
監管機構審核時,針對點衆提出多項質疑。
例如點質疑點衆用戶數據虛假,存在刷單行爲;
他們的子公司中企瑞銘、霍爾果斯瑞銘、每日趣閱等均沒有《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包括合作夥伴快樂農夫,在向用戶收取閱讀費的情況下,也并沒有相關《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另外,還涉及虛假宣傳。西瓜小說所謂的全站免費,實則與事實不符,存在大量付費内容。
甚至有個别小說有淫穢色情内容,即便點衆及合作律師、保薦機構當時回複否認,平台還是做了下架處理。
點衆這場 IPO,可謂灰頭土臉。
到次年時,點衆主動撤回 IPO。
那會的陳瑞卿還是有個數字閱讀夢想,必須寄予點衆才可以實現。
2020 年 6 月 22 日,點衆科技在創業闆第二次 IPO,7 月 19 日進入問詢階段,2021 年 1 月進行第三輪問詢後,到 3 月 31 日因更新财務資料,他們再次主動撤回審核,自此便沒有新進展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點衆的高管履曆有些問題,還有他們賬面資金充裕的情況下,仍對外融資,令人産生疑慮。
這時候的點衆,前路是很艱難的。
這種艱難一方面來自于資本市場無果,已然是點衆掉隊的事實。
加上強依賴中國移動,點衆在客戶、版權、流量等方面,沒有任何優勢。面對背靠騰訊的閱文,阿裏文學,這兩家強勁的對手,足以讓陳瑞卿的數字閱讀夢想當即劇終。
與此同時,網文時代紅利,已經結束了。
2013 年至 2019 年,是網文創作爆發期,五年時間,網文作品數量從 810.1 萬部,增長至 2594 萬部。在這期間,點衆推出了——松鼠閱讀網。
2019 年之後,内容載體豐富起來,網絡視頻、短視頻、音頻、音樂等,分走了用戶的時間,點衆原先的内容産品,已經留在上個時代。
那時候的點衆,的确無路可走。
短劇風口上的「豬」
點衆的命運浮沉,對研究中國互聯網内容載體演變叠代曆程,是極具代表性了。
除了點衆的基因沒有流量資源優勢,公司業務也算不上強勢,可能運氣也不是那麽好,但他們是受時代推動變化的一家公司。
沒有抓到數字閱讀時代的機會,他們卻幸運的成爲短劇風口上的那隻「豬」。
2022 年 9 月,點衆正式入局微短劇業務。
截止到目前,小程序累計注冊用戶數超過 8 億,日活躍用戶 600 萬,月活躍用戶 1.6 億;快應用産品累計注冊用戶數 3.2 億,月活躍用戶 6000 萬。
平台微短劇數量超過千部,已成爲微短劇行業頭部企業。
那個時間段,短劇還不是風口,但點衆在當時就已經押注了。
點衆 CTO 龐岩曾公開表示,「其實無論是在海外還是國内,做閱讀類應用産品的最終目标都是看 ROI。而在調優過程中,想要了解收入比,關鍵的兩個指标就是付費率和 AR P PU。我們會在用戶進來後,分析新增用戶的漏鬥,也就是行爲路徑,看整體趨勢;然後也要看買量進入 App 的用戶付費率是否達标、AR P PU 是否達标,從而了解最終的 ROI 指标。」
點衆有豐富的版權資源,将原創小說改編成劇本後,由影視公司制作,點衆原先做網文版權運營,劇本豐富的發行實操經驗,短劇的邏輯也很是相似。
秉承資金優勢、流量優勢和内容優勢,點衆入局短劇,不出意外的順利。
新腕兒整理了點衆從 8 月至今,每周登榜的短劇作品制成列表,一共是 21 部。
具體來看,會發現點衆的劇以現言題材居多,共計 12 部;另外,有 4 部是都市劇,穿越劇和重生共 3 部。
新腕兒在之前文章闡釋過一個觀點,短劇是個博概率的事情。點衆能在三個月時間推出 21 個熱劇,如果以百分之十的爆款概率計算,點衆生産短劇的數量和效率,也是非常可觀的。
它曾因各種各樣的因素錯過時代的機會,深陷沼澤。
如今的點衆,準确的抓住了一次時代的機會,但這次機會能否助力點衆完成當年的資本夢想,尚且還需要打個問号。
以短劇業務本身來講,點衆的模式帶給了外界充滿期待的想象空間。
隻是,相對于其他産業,短劇的内容是可控的,卻也是不可控的。
其可控制之處在于,生産難度不高,可以随時批量化生産。但他的難度在于,需要投資千萬級成本,經曆虧損才可以賺錢,加上隐蔽的數據情況,對于投資市場來講,極考驗彼此的信任度。
當仰望星空時,日夜追尋的資本夢想能否實現,誰也不知道。
但當下的短劇,結結實實讓點衆迎來了新希望。
眼下談到短劇頭部企業,點衆和九州必被提及,新腕兒也一一做了解讀,那麽問題來了,這兩家企業,究竟誰才是短劇企業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