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2 月 25 日,原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第五屆全球财富管理論壇上講述了關于養老金政策體制的看法與建議。針對我國養老問題凸顯、人口結構化改變、出生率持續走低、人口老年化日益嚴重等問題,周小川指出:不要認爲養老問題還有拖延的機會,以後再做選擇會更艱難。
周小川分析了養老金的問題,指出養老金嚴重不足,隻靠政府不行,要依靠個人養老金解決。很多退休人員他的問題分析認可,對他提出的 " 依靠個人養老金養老 " 的觀點不敢苟同。養老金目前的問題是差距過大的問題,高的高,低的低,經過 18 年連續上漲之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所以,廣大退休人員更關心 " 共同富裕 " 的理念,更關心養老金上漲結構的問題,呼籲 2023 年養老金分段上漲,1953 年至 1963 年出生的退休人員,低于 4000 元的統一漲 20%,低于 5000 元的統一漲 10%,高于 6000 元的統一漲 5%!既不損害高收入群體的利益,又兼顧了低收入群體快速上漲的需求。
面對退休人員的心聲,社保 " 磚家 " 反對:養老基金不是慈善機構,給 4000 元以下多漲 20%,這是劫富濟貧、搞平均主義!另外,也違反了 " 多繳多得 " 的市場法則,打擊有錢人多繳社保的積極性。就算好心給他們多漲,養老基金那點家底也 " 兜不住 " 啊!
廣大退休人員也提出了 5 個反駁意見:
【1】養老金水平太低了。養老金從 2005 年開始連續上漲 18 年,才漲到了全國平均 2900 元左右,扣除 " 平均 " 因素,還有七八千萬退休老工人低于 2500 元。在目前的物價水平和生活成本之下,2500 元養老金讓生活艱辛。
【2】養老金差距過大。統一漲幅,是解決不了貧富差距過大等問題的。比如,10000 元養老金漲 5% 是 500 元,1000 元養老金隻漲 50 元,貧富差距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按照共同富裕的理念,給 4000 元以下的多漲,高于 6000 元的少漲,才能不斷縮小貧富差距。
【3】尊重低收入群體的曆史貢獻。老一輩退休工人投身重工業、大國企建設熱潮,犧牲了個人利益,人到中年之後又顧全大局,下崗分流、買斷工齡,造就了中國制造領先全球的人口紅利。2022 年 GDP 超過 121 萬億元,現在有錢了,應該回饋他們。
【4】有些社保專家就是 " 假公知 "。有些 " 公知 " 滿腦子都是純粹的市場經濟,富的就應該流油,窮的就是活該,還美其名曰 " 這才是市場經濟 "。這種思想就有問題,中國進入深度老齡化,幾億退休老人的養老金隻夠買剩菜葉子吃,這不是初心和使命。
【5】社會保障體系千萬不能搞市場化。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堅持養老是社會保障而不是市場經濟。養老金是退休人員的最後一道防線,應該探索從一次分配機制、高消費征收養老稅、央企國企和财政劃撥等途徑,解決養老基金不足的問題,不能依靠個人養老金。
PS:家家都有老,人人都會老。請轉發給更多的人,呼籲政策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