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史上最擠的五一,誰同意,誰反對?
除了旅遊景點,這個假期塞滿 " 人從衆 " 的地方還有一個——電影院。
截至 5 月 2 日晚,2023 年 " 五一檔 " 電影總票房已突破 13 億元。包攬了将近 20 部上映電影,今年的 " 五一檔 " 也擁有着史上最擁擠的熱鬧排片。
那邊廂,中年人還在爲自己的童年男神重回大銀幕而淚灑影院,吼一嘴 " 教練,我想看《灌籃高手》",低成本 cos 三井壽。/ @電影灌籃高手
4 月 29 日,五一假期第一天,亦是第 13 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之日。作爲 2023 年首個大型電影節,北影節的熱度有多高,看看 6 秒售罄的《悲情城市》就能感知到了。
那句話怎麽說來着,咱們電影圈活過來了。
但若要問最值得推薦的是什麽,答案可能不是任意一部電影,而是一份騰訊文檔——"2023 北影節槽點 "。
4 月 20 日,北影節開始之際,這份共享文檔在影迷群中流傳起來。深藏功與名的發起者已不可知,江湖上唯有這份文檔流傳,随着部分微博大 V 的轉發,和在豆瓣小組的擴散,這份文檔迅速成爲了大家公認的 " 北影節最精彩的部分 "。
《灌籃高手》首映時,屏攝等老生常談的不文明觀影行爲亦再次引起大範圍讨論。/ @電影灌籃高手
經過 20 天時間," 友好交流 " 的影迷們共同建造了這份長達上千條的北影節集體回憶。在好笑和好氣之間反複橫跳的海量留言裏,大部分都是影迷們的不愉快觀影經曆:
有什麽事情,是非得在影院做不可的?
擱下關于 " 有可爲 " 的讨論,文明觀影的大丈夫更需要謹記 " 不可爲 " ——比如接下來的觀影迷惑行爲 " 七宗罪 "。
閃光燈
夜空中最亮的 " 星 "。/ tenor
請在 10 秒内,想出一個在電影院開閃光燈的合理理由。
如果想不出來,那就别!開!閃!光!燈!
還有比閃光燈和電影院更不适配的存在嗎?沒有。
還是那句:别!開!閃!光!燈!
白天不懂夜的黑,但開閃光燈的人會懂它對熄燈後的影廳的傷害。
電影院唯一認證的 " 正道的光 ",隻會是那個阻止大家做出不文明行爲的豪俠。
重要的事情重複三次:别!開!閃!光!燈!
屏攝
當一次 " 法外狂徒張三 ",在法律邊緣試探,最低成本的方法應該就是屏攝。
張三們别太嚣張了啊!/ 《映畫泥棒》劇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産業促進法》第 31 條," 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發現進行錄音錄像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删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 "。
屏攝屬不屬于 " 錄音錄像 " 範疇有待專業人士解答,于普通人而言,屏攝好比在影院内 " 闖紅燈 ",不犯法,但絕對不道德。
犯錯的情由甚至高度相似:因爲趕時間所以闖紅燈,因爲想合影留念所以屏攝。利己,所以選擇損人,還以爲這很 " 合情合理 "。
在日本,屏攝者會被稱爲 " 映畫泥棒 "(電影小偷)。當屏攝者掏出手機的那一刻,手機屏幕的光線如此刺目,正是在警告大家:
屏攝者偷走了在場觀衆沉浸式進入電影這場夢的機會。
2019 年平遙國際電影節,有屏攝者向導演清水崇展示了他屏攝拍下的電影片段。屏攝就算了,還舞到導演面前,這種場面真的沒見過。/ 鳳凰網娛樂
盡管目前我們無法将屏攝行爲繩之以法,但可以考慮用魔法打敗魔法,給屏攝者送上來自《咒怨》導演清水崇的 " 祝福 ":
" 如果你帶視頻 / 照片回家,今晚,也許就會帶你去犬鳴村。"
聊天
謝謝那些在電影院的" 懂王 ",如果沒有你們的傾情解說,在場所有觀衆想必都看不透這部電影的深意,那真是太可惜了。
謝謝那些在電影院聊天的情侶 / 朋友 / 家人,如果沒有你們蓋過主角音量的大聲讨論,原來觀衆都不知道可以和密友結伴觀影,那真是太遺憾了。
一鍵靜音 " 魔法 ",給我也來一個。/ 《文明觀影》上海電影節
謝謝那些熱愛劇透和複讀台詞的 " 翻譯家 ",如果沒有你們不合時地打破緊張懸疑的劇情氛圍,治好了大家的低血壓,那真是太不健康了。
謝謝那些打電話大聊特聊的人,如果沒有你們辛勤社交,觀衆都忘了比面前的大銀幕更重要的,是要去維系生活中那些一畝三分地的人情世故。
謝謝你們讓大家懂得一個真理:
地球當然不會爲我止步,但太陽肯定會圍繞你們轉到地老天荒。
踢椅背
開始感到頭暈。/ TTV News
腿長兩米八的高人最容易在什麽地方出現?看場電影就知道了,這些" 十九頭身超模 " 就坐在你的正後排椅子上。
有時候一場電影看完,如果你已經光速忘記了電影内容,未必是因爲電影太爛,還有可能是被後座踢出了 " 腦震蕩 "。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2022 年 8 月,網友 @旺得福鵝 發微博稱其在一影院觀影期間,後排座椅孩童多次踢其椅子,多次制止無果後,孩童父親用力踹了她的座椅靠背,導緻她當場眼冒金星,回家後出現暫時性昏迷,到醫院檢查後,被初步診斷爲頭部外傷,軟組織外傷,有腦震蕩可能。
喜聞樂見的結局:熊孩子父親最後被行政拘留了。/ @旺得福鵝
根據一項網絡調查,被抱怨最多的不文明觀影行爲," 踢椅背 " 高居首位。換種方式打開思路,有沒有一種可能,踢椅背是天理爲了顯示 " 世間自有公平在 " 的一種手段?
不然很難解釋,爲什麽無論是在大劇場還是小影廳,即使座位通道寬廣到鲸魚也可自由暢行,總有一腳會或重或輕蹭到你的椅背上。
踢椅背面前,衆生平等。
吃東西
在電影院吃東西真的是一門高深學問。
滿足口腹之欲和大飽眼福都是不可或缺的享受的這個前提下,吃東西不再是重點,吃什麽、什麽時候吃才是需要拿捏的環節。
平等尊重大家在影院吃東西的權利,吃氣味重的或包裝袋聲音大的除外。
對了,娃哈哈也除外。據不願透露姓名的某名北影節觀衆提示,用吸管喝娃哈哈,每一口都會發出巨大的吸溜響聲。
玩手機
看電影可能會遲到,但玩手機的人絕對會出席。
究竟有多少人喜歡在電影院玩手機?比起認真答題抨擊不文明行爲,還不如将問題升級一下:
在電影院玩手機的人,究竟可以離譜到什麽程度?
聊微信、刷微博都是基本盤,那些打開騰訊會議激情開會的,建議還是去 "go get a room"。
有人打開豆瓣當場補習電影劇情,學習态度良好尚可 " 容忍 ",但電影還沒放完你反手打分的根據又是什麽?
拳頭硬了。/ Apple
有人假學習,自然也有真學生,在電影院上網課是一種什麽體驗?希望老師們都關注下這個問題下的回複,随機抓獲學生獎勵他們學會尊重課堂和影院。
" 保利(劇院)《虎口拔牙》前排玩手機的觀衆:看了一個半小時微信完全沒有聯系人理你是啥感受啊?看你看了一個半小時微信一次字好像都沒打,人緣這麽差啊。"
"2023 北影節槽點 " 裏,甚至出現了上述無效玩手機人士。有的人明明在玩手機,但他已經失去了手機最基本的作用:聯系與溝通。
在影院放下手機,短暫的失聯不會讓人成爲孤島,但玩手機可能會暴露出影院裏最孤僻的那個怪人。
抓獲一切不文明觀影行爲,吾輩義不容辭。/ 《映畫泥棒》劇照
遲到
在 " 遲到 " 算得上是潮人耍酷标簽的當下,與其呵斥遲到行爲,不如提供遲到小建議,盡量減輕遲到對其他觀衆造成的打擾。
1)進場前先觀察影廳位置布局、确認座位方位和找出最快捷的進場路線。如果當場電影排片已經無法打開,可以看一下同一個廳其他時間段電影的排片;
2)進場後不要着急跑動,站在過道、角落等不遮擋觀衆的位置,适應一下黑暗環境;
3)如果隻是遲到一小會,比如電影片頭時刻進場,可以站邊上先看一會,不要開手機、手電筒;
4)等到電影放映到白天或強光的場景,一般整個影廳都會很亮,位置明顯,這個時候按照事先看好的路線,彎下腰快速通行找到座位,跟受到影響到的人輕聲說不好意思;
5)最後确認下自己有沒有坐到别人腿上,沒有的話,可以安靜且安心觀影。
謝謝大家,真的拜托了。/ 《上帝保佑美國》劇照
" 影院不文明行爲請大家現場大聲制止!所有影迷都和你站在一起!" 這是 "2023 北影節槽點 " 中的置頂留言。
我們有無數個走進影院的理由,同樣,我們也要有開心地走出影院的理由。
正如導演賈樟柯在《賈想》中說的那樣:" 我願意靜靜地凝視,中斷我們的隻有下一個鏡頭、下一次凝視。"
撰稿 王中中
編輯 西西
校對 黃思韻
排版 張穎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