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大概有近 60 場音樂節被塞進八天裏,數量超過三年來的同期總和。
與此同時,由于南陽迷笛音樂節風波,線下演出與地方的複雜關系浮出水面。這不僅是帶動地方産業收入 X 億元的簡單結論,而是一個從立項到落地的 " 深度博弈 "。
一場音樂節的舉辦得經曆選址、審批、招商等多輪環節,其與當地政府及産業的鏈接遠比租借場地更深。
藍鲸财經通過對近年多場活動的梳理與采訪,試圖還原音樂節的落地流程、當地政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這門生意真實的盈利情況。
地方扶持促進音樂節加速下沉:項目經曆多項審批,籌備或需數月至半年
10 月 2 日至 10 月 3 日,2023 EDC CHINA 雛菊電音嘉年華在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舉辦,總計 6 萬觀衆參與。據當地官方數據,假期期間蘇州工業園區各重點景區、度假區共接待遊客 304 萬人次,日均客流量同比 2022 年增長 95%,同比 2019 年增長 32%。其中客流量在 10 月 1 日 -3 日達到頂峰,多家酒店出租率近 100%。
EDC 落地蘇州,是其在上海站之後與江浙滬城市的又一次合作。這不難理解,落地城市要考慮市場基礎和面向人群的聚集,地理位置較好時,招商等收入才會有一定保障。在具體場地的選擇上,充足的場地面積、周邊完善的配套設施,如水電網、道路、交通、停車等則是常規的考慮因素。對于主辦方來說,沒有場地能夠在這些方面做到十全十美,主辦方優先考慮的一般是 " 項目能否最終落地 "。
而影響項目落地的關鍵因素就是地方政府的争取和支持。政府最主要提供的是進場支持和資金支持,比如廈門今年針對演唱會類活動減免場地租金高達 30%;揚州對演唱會舉辦方的企業所得稅、營業稅等進行減免。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會在媒體宣傳、活動保障上給予保障,具體則體現在消防、醫療、通信網絡、交通、綜合執法、公共設施等方面。
借音樂節等演出活動打造文旅名片,是當地政府擴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暫且不談支持力度,不同城市的客觀限制各異。例如,EDC China 進入中國的第一站是在上海迪士尼,雖然區位很好但其人數規模限制在 15000-18000 之間,營收承壓較大。此外城市間的管理尺度也不一樣,此次落地蘇州活動可以開展到 23 點,時長上更爲寬松;場地允許燃放煙花,這對提升樂迷體驗至關重要。
圖源:EDC 官方公衆号
一般來說,相比區位和資源較優渥的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乃至更下沉的市場會給予主辦方更大的扶持力度。以熱搜上的南陽爲例,其爲迷笛落地和活動保障其實做了不少努力。9 月,南陽市委召開議事會議,專題研究 "2023 中原迷笛音樂節 " 籌備事宜。項目主要負責人對公交、酒店、火車站等窗口行業服務進行多次體驗,配合音樂節安排了公交專線、停車引領、免費接送等。開幕首日,市委書記身着紅色志願服親去車站迎接樂迷。山東甚至将音樂節寫進了發展規劃,提出将音樂節作爲繁榮發展夜間旅遊的主打文化産品。江蘇省常州市也出台了實施意見,明确大型演出活動的政策獎勵。
圖源:迷笛官方微博
據騰訊音樂研究院報告,2023 年上半年,二線城市及以下的音樂節演出數量占比已達到 57.9%,對比疫情前的 2019 年同期數據增長 19.9%。
但這并不意味着音樂節立項會很輕易,主辦方和當地既要實現預期效果,也得排除潛在風險。因此,大型活動的政府審批是這一流程中極爲重要和講求智慧的一環。
主辦方和政府部門對接中,最主要接觸的部門是公安和文化,因租用場地性質不同還會涉及一些其他部門。如果所用場地是政府的公共用地,那麽溝通對象還包括市政部門、場地所屬的管委會。
在場地确認後首先進行的,是文化報批。其内容涵蓋陣容、形式、演出時長、歌詞歌單、藝人此前的演出視頻音頻等。僅包括國内藝人的演出陣容需上報到市級單位,涉及外籍藝人則要上報到省級單位。據業内人士透露,有别于嘻哈、搖滾那樣輸出鮮明觀點的音樂類型,電音節更側重于提供愉悅的體驗,在審批方面會相對安全一些。
另外一個重要的籌備環節是公安報批。當地公安部門會對活動安全場地規模、外圍交通等做整體的科學評估,以此衡量合适的進場人數。活動日的安保及後勤方面,當地也會給予支持配合。蘇州有兩三年沒有舉辦過大型音樂節活動了,所以當地政府較爲謹慎和重視,希望 EDC 的成功舉辦起到示範效應。
體量更大的音樂節,整個活動從溝通到敲定的周期也會相對較長。從選址物色、場地意向對接到與公安、文化等相關管理部門間的方案細化,整個落地流程需經曆數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時間。
熱潮中僅一成音樂節可盈利:招商規模有縮水,與當地産業互動主要體現于消費
品牌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彙集大量年輕消費群體的社交場,聯名和贊助是最常見的玩法。對于主辦方來說,招商贊助基本可以占到音樂節收入的 30-35%。
主辦方一般會尋求與活動内容調性、目标客群契合的品牌。此外,大型戶外活動的招商有時還會考慮融合在地文化及特色産業。比如蘇州 EDC 落地于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活動現場就出現了各類大閘蟹創意美食和陽澄湖大閘蟹禮盒。活動場地設置在度假區内,也能撬動相關文旅項目消費。
盡管品牌入局火熱,多場音樂節主辦方透露稱,近年來招商規模實際是有縮水的。有業者分析稱,其影響因素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經濟環境的影響;二是商業邏輯的轉變。一些品牌認爲贊助三五萬人規模的線下活動性價比并不高,同樣的錢或許在線上可以覆蓋更多的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社交網站上經常可以看到觀衆對音樂節美食售價過高的抱怨——美食文創等周邊收入實際不太賺錢,大緻占到音樂節總收入的 5-10%。主辦方有時還會置換出一些美食攤位的招商權益,最終能回流的收入相對有限。不過從主辦方的角度來講,美食、文創、露營等更多業态都是爲了豐富參與者活動體驗。以 EDC 爲例,活動現場還有大量藝術裝置體驗區、變裝馬戲團巡遊表演、煙花秀表演等,都是對演出活動的有力補充。當然,以上有所動作都得花錢。
音樂節的支出一般由藝人費用、制作搭建和包含場地租金、安保兼職人員、主創團隊人員成本、少量宣發費用在内的執行成本構成。不同音樂節視風格特色各項占比有所差異。據悉,像 EDC 這樣緻力于在舞台上呈現巨型視覺藝術的,制作搭建費用占比會稍高,其全部舞台的制作費用超過千萬。
此外,今年國内音樂節的井噴之勢客觀上推高了藝人的演出價格,成本支出進一步增長。盡管近年音樂節票價上漲顯著,僅靠門票一項實現盈利顯然不現實。一方面,觀衆對音樂節門票價格的接受程度與實際成本之間存在落差;另一方面,出于安全考慮,音樂節人數規模會控制在一定範圍内。
今年的音樂節多到 " 很多是業内人從來沒聽過的 ",據了解,國内目前大概隻有一成音樂節在盈利。從各項收入支出的拆解來看,音樂節本身并不是一門好生意,但部分早早跑步進場的人的确賺到了快錢。
音樂節井噴後浮現諸多不足:競争還未發展至 " 拼服務 ",市場已出現透支
入局者激增帶來最顯著的影響可能是演出陣容的同質化:音樂節太多,藝人都不夠用了。
爲了在有限成本下湊出一場看得過去的陣容,音樂節可能會被辦得如同拼盤演唱會。而經曆上半年的 " 報複性消費 ",市場實際已經出現需求透支,衆多消費者不會再爲高價低質的演出買單。因此,上半年已有數個賣不出票的音樂節以遭遇 " 不可抗力 " 爲由宣布延期或取消。
圈内有一則影響較大的新聞,是 6 月舉辦的嵩山音樂節,其因爲跳票、抄襲、拖欠藝人演出費等操作被樂迷細數 " 十宗罪 "。業内人士分析稱,部分跑步入局的主辦方并不專業,其投入的資金、時間、有資質有經驗的從業人員同樣有限。據垂媒 " 音樂先聲 " 報道,有些音樂節還沒拿到批文便迫不及待地進行票務預售,或者美其名曰開盲盒的形式公布演出陣容,将音樂節的資金鏈風險轉嫁到樂迷承擔。這些諸多 " 空頭支票 " 音樂節,實際上已經演化成了詐騙、非法集資等惡劣事件," 某些從業者的專業素質和法律觀點已經淡漠得可怕了。"
除此之外,關于音樂節的信号、衛生、财産安全和環境舒适度等也是樂迷吐槽的重災區。從宏觀上看,行業已經發展到拼管理後勤等服務水平的程度了嗎?
有業内人士告訴藍鲸記者,目前行業競争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大部分音樂節可能還在拼演出陣容和壟斷資源(比如場地、招商、政府方面的資源等);進一步要講求制作、執行和安全管理;這之後才是服務方面的競争,大部分 IP 都還沒到這個階段。" 換個角度想一下,目前國内一直持續穩定在做的音樂節 IP 也不多,你能數出超過 3 個嗎?"
迷笛音樂節辦了七年才盈利;草莓音樂節的穩定開辦部分得益于自有演出經紀業務,音樂節也隻是摩登天空産業鏈中的一環。近年來,類似國潮、太湖灣等音樂節 IP 在某些城市獲得了一些成功,不過其延續性還有待觀察。
圖源:摩登天空官方微博
" 所以大多數音樂節目前還在拼生存,如果你發現這些穩定舉辦的音樂節 IP 能有 5-10 個了,行業才會慢慢進入拼服務的階段。"
供給井噴後,行業必定會逐步進入洗牌期。大浪淘沙,那些真正熱愛音樂、着眼于長期發展的 IP 會被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