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售不到兩個月, iPhone 15 系列手機的價格 " 繃不住 " 了,在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台,部分産品降價幅度超過 1500 元,但在走訪中,記者發現線下門店則是另一番景象。業内觀點指出,渠道的多元化疊加 " 雙 11" 促銷效應,令蘋果手機價格下探,不過更重要的是,當下手機領域中," 高端 " 這一概念正經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蘋果又是否有充足的回旋餘地?
價格 " 跳水 " 爲哪般
今年 " 雙 11" 還沒到,但 iPhone 15 價格已經 " 跳水 ",據北京商報記者觀察,在部分線上渠道,iPhone 15 Pro Max 256GB 最低入手價降至 9098 元。iPhone 15 标準版 128GB 最低入手價降至 5198 元,對比官網售價低了近千元,部分版本最高降價幅度超過 1500 元。
不同平台降價情況差異明顯,在蘋果官網,iPhone 15 以及 iPhone 15 Pro 系列仍然維持原有售價,京東自營、淘寶旗艦無明顯降價,相反拼多多、抖音等渠道通過促銷的方式,将 iPhone 15 的價格打了下來。
線下門店又是另一番光景,北京商報記者走訪位于王府井的 Apple 零售店發現, iPhone 15 并未降價,店内工作人員也表示,未曾接到有關降價的通知,對于拼多多等網絡渠道的行爲,工作人員表示與門店無關。但同時工作人員也談到,相比 iPhone 15 系列剛發布時的搶購熱潮,現在店内現貨相對充裕,部分顔色的 iPhone 15 和 iPhone 15 Pro 無需預約。
随後記者也走訪了其他線下門店,其中很多工作人員都表示, iPhone 15 系列并未降價,不光是蘋果,實際上今年内發售的新款型号手機均無降價可能,對于貨源情況,工作人員則稱,無論是 iPhone 15 還是 iPhone 15 pro 均無現貨,需要預約并從其他地方調貨。
此前有經銷商在采訪中對記者談到,如今線下門店手機銷售慘淡,畢竟既然到手産品相同,門店隻要比網上貴一點,便吸引不到消費者,這種情況在一、二線城市尤爲明顯,甚至有部分經銷商從拼多多進貨,再轉售給消費者。
資深産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談到,iPhone 15 系列價格跳水,最明顯的原因還是電商促銷," 雙 11" 價格戰已經開打,正因如此線下、線上的價格才會出現差異。
專家指出,抖音、拼多多一類的電商平台之所以有低價貨源,首先是因爲補貼,電商爲了擴大用戶群體、提高市占比,會留出高額的商業推廣預算,盡可能優惠手機價格。其次,經銷商成爲電商重要的低價貨源,對蘋果品牌而言,保持價格一緻性是維護品牌形象的關鍵,但經銷商方面則無此顧慮,如何快速出貨、回籠資金、降低風險才是他們要考慮的問題。
高端概念面臨挑戰
與此同時,另有業内觀點指出,蘋果手機之所以價格跳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定價策略出現偏差,在如今手機出貨艱難的情況下,提升性價比是主流做法,對大品牌來說,拓展産品條線,讓平價産品肩負更多營收才是順勢而爲。
然而蘋果的平價條線不僅不降價,高端條線反而進一步提價,iPhone 15 系列中,256GB 以上的産品都出現了不同程度漲價,最貴的一款 iPhone 15 Pro Max 售價高達 13999 元,成爲史上最貴蘋果手機。
更重要的是,即便 " 降價促銷 " 後,iPhone 15 的價格依舊昂貴。以 iPhone 15 Pro Max 爲例,目前 " 跳水 " 後售價依舊高達 9000 元以上,最高配版本 " 直降 1500 元 " 後售價仍超過 12000 元。而作爲對比,其他安卓廠商的旗艦機普遍售價在 6000 元左右,大部分起售價在 5999 元左右。即便是頗受追捧的華爲 Mate 60 Pro,起售價也僅爲 6299 元。
這樣的價格策略已經顯現出後果,據市場追蹤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數據,蘋果手機在發布後 17 天内的銷量與 iPhone 14 相比下降了 4.5%,可能是自 2018 年以來 iPhone 在中國最糟糕的首發之一。該機構表示,消費者信心不佳、iPhone 15 較前代性能提升較低和高端手機市場競争日漸激烈等因素,都爲蘋果帶來了新的挑戰。
在業内專家看來,蘋果長期以來的高價是以其獨特的性能、生态作爲支撐,然而随着安卓手機高頻地更新優化,不僅 iPhone 的性能優勢被逐漸抹平,在界面設計、交互方式等方面,iOS 與安卓兩大陣營也日漸相同,換言之,消費者難以找到爲蘋果支付溢價的理由。
蘋果如何抗 " 焦慮 "
在價格問題上,蘋果自身也顯得有些焦慮。近來官方打折降價的消息層出不窮。
早在 2022 年底,蘋果方面便出台政策,凡在 Apple Store 在線商城或蘋果 Apple Store 零售店以指定支付方式購買特定産品的顧客,即可享受不同金額的立減優惠。參與活動的産品包括 iPhone、iPad、MacBook、Apple Watch 和 AirPods 的特定型号,其中 iPhone、iPad 的優惠金額普遍爲 200 元,AirPods 等産品優惠 100 元,而 MacBook Pro 14 英寸與 16 英寸版本,優惠金額可以達到 1000 元。
今年 2 月,蘋果再推優惠計劃,從 2 月 5 日開始,iPhone 14 Pro 系列全部版本将迎來 700 元優惠,起售價僅 7299 元,活動截止日期爲 4 月 1 日,範圍幾乎覆蓋所有授權門店。
此外蘋果也愈發重視國内的促銷節點,今年 "6 · 18" 期間,在 Apple Store 天貓官方旗艦店上,iPhone 14 Pro 直降了 1150 元,并可疊加 350 元的天貓購物券,入手價最低僅 6499 元起。iPhone 14 Pro Max 直降 1350 元,其中 256G 版本疊加優惠後降價幅度達到 1900 元,入手價僅 8199 元。
家電産業觀察家丁少将指出,相比經銷商而言,蘋果官方降價行爲顯得更加保守。一方面,蘋果公司必須維持産品價格總體一緻,否則會導緻定價混亂,産品自相踐踏,最終影響整體出貨。另一方面,iPhone 一直維持着高端的品牌形象,大幅度的降價促銷會讓蘋果顯得自相矛盾。
同時丁少将也談到,包括蘋果在内的一衆手機企業都看清了一個趨勢,那就是手機愈發向耐用品轉變,其時尚化、個性化的标簽逐步減弱,人們的消費趨于理性,換機時間越來越長。
專家認爲,在當下的手機競争格局中,覆蓋低、中、高三檔産品,條線豐富的品牌有更大的回旋餘地,企業很難靠單一的平價市場或高端市場養活自己,無論出身如何、定位如何,手機品牌都将目光投向自身之外的領地。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