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瑩嶺
趁着春節假期,在外工作的人們陸續返鄉,是一年中難得的團圓時刻。
不過,不少人是又驚又喜。喜的是阖家歡樂,驚的是走了一圈親戚,仔細一算,紅包至少 1 萬。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算不明白 " 春節賬 " 的人們開始傾訴苦惱:有的人新婚燕爾,負擔雙倍的人情開銷,提前一個月準備送禮清單;有的人的工作生活一團糟,但爲了維持體面,硬着頭皮準備紅包。
今年,有的人選擇不回家,比起向親人證明,不如把更好的留給自己。
回家過年花銷有何變化?過年有何 " 甜蜜的負擔 "?過年送出的紅包、禮物意味着什麽?這個春節假期,時代周報和三位女孩對話,聊聊她們的過年開銷。
圖源:圖蟲創意
姜黎:今年回老家,就帶幾件衣服
往年回家,我會給 80 歲的父親帶幾條好煙、兩瓶好酒、幾罐好茶,還會帶點廣東特産,把箱子塞得滿滿當當,但今年,和我一起回家的隻有幾件自己的換洗衣服。
我今年 38 歲,在廣東工作,家在山東農村。每到過年,回家就像我的 " 錢包收割機 ":光來回機票就要花掉 3500 左右——本打算坐高鐵能省點錢,但看到暴雪天氣導緻許多高鐵大面積晚點,還是不得不換成了飛機。
圖源:圖蟲創意
回家過年,紅包是花銷的大頭。光發紅包,就要花掉五六千。給父母一人一千,還有姐姐弟弟的 5 個孩子,上小學的、用錢地方不多的孩子就發 300,上大學的孩子給 800。我沒有結婚生子,這些紅包是 " 收不回來 " 的。
還有一些零散的花銷,是串門走親戚的禮品。不管去誰家串門,總要買點水果、酒水、堅果,花掉 1000 元,給關系好的同學還要再帶點廣東特産,和精緻一點的禮品,這又花掉 1000 元。
總體算下來,今年回家大約開銷 15000 元左右,快趕上我一個月工資了。
對于今年過年回家在金錢上的壓力,我的感知格外明顯。
2023 年,我的媽媽患病,從老家到廣州來看病,加上住院、做手術、請營養師、來回機票,前前後後各項開支,即使已經報銷了一部分,我還是花掉了 10 萬元。
本來想着年終獎能幫補一下。沒想到,年終獎 " 悄無聲息 " 地停了。綜合起來,今年過年确實會比往年拮據。
礙于手頭緊,我本想不回家過年,但又覺得父母年紀大了,希望能多陪陪父母。
所以,今年過年我盡可能地追求 " 性價比 ",以前每年會給姐姐弟弟的孩子們買很多零食、會給爸爸帶一些煙酒茶。這些開銷我都省下來了,在挑選年貨時,也盡量買一些實惠的,比以前對價格敏感多了。
其實,過年回家送禮、發紅包,不是爲了面子,也不是爲了炫耀我在外地 " 過得好 ",隻是純粹地想讓過年更有儀式感,讓年味更濃,讓讓老人孩子們都開心。
要說過年有什麽煩惱,可能就是錢太少了。
江靜:不如一個人,留在杭州出租屋
今年春節,我一個人留在杭州的出租屋,也不回家過年了。
大年三十的那一天,還是工作日,我像往常一樣正常上下班。晚上,像平時的休息日一樣,看看電視、看看春晚、和父母視頻,再買點好吃的犒勞自己,這就是今年一個人的除夕夜,普通又特别。
我今年 27 歲,在杭州工作,家在四川南充。今年是我工作後過的第 5 個年,也是除了 2022 年,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在外過年。
選擇不回家,最主要的原因是過年花銷太大,回去幾天,就花掉一萬左右,年終獎拿到手還沒捂熱就沒了,如果我自己留着花,能做很多想做的事。去年,我和男朋友一起用攢下來的 60 萬在杭州郊區付了首付買了個小房子。現在,每個月還要一起還 7000 元的房貸。
更重要的是,家鄉已經不是我記憶中的家鄉了。我從小被爺爺奶奶帶大,現在他們不在了。和父母的話題不多,和老家的朋友也很少聯系。
上周到成都出差時,見過爸爸,和他說了自己的想法後,他同意了。
我算過一筆賬:回家過年,交通費就要 3000 多塊,杭州、四川來回機票 2800 元,轉高鐵來回 240 元;過年前兩天給家裏置辦年貨大概要花 2000 多。
開銷大頭還是孝敬老人和包紅包,給父母外婆一共 3000 塊,親戚小孩包紅包一共 2000 塊,高中的弟弟妹妹我會給 500 塊,上小學的我給 300 塊;和朋友要花掉 1000 多塊。最後才是自己,買個新年 " 戰袍 ",燙個新發型,一套下來也要 1000 多。
1 萬多塊錢,不知不覺就花光了," 衣錦還鄉 " 隻是表面,隻有自己知道其中心酸。
" 紅包越大,面子越大 ",一些親戚的攀比心理也讓我覺得窒息。
家裏有許多跟我同齡的兄弟姐妹,在廣東、成都、杭州工作。每到過年,家鄉就會變成 " 名利場 ",親戚們會就自動開始給我們 " 排名 ",從給的紅包大小,到打聽我們每個月賺了多少。三句離不開錢,四句走不出結婚,接下來就是 " 要懂事 "" 你看看别人 "。
今年 3 月,我報考了化妝師證和互聯網營銷師證,有兩場考試,剛好 8 天的假期可以讓我好好學習、提升自己,逼自己自律。
回家過年,既提供不了情緒價值,更沒有經濟收益。比起這些,一個人在外過年隻是少了一頓熱鬧的飯,我覺得自由、自在,并不覺得凄涼。
之之:提前一個月準備,至少 2.2 萬
今年我 29 歲,這是我結婚後過的第一個年," 小孩子最期待過年,大人覺得又費錢又麻煩 ",在身份的轉變後,我終于理解了這句話。
我在廣東深圳工作,家在惠州。在廣東,紅包是結婚之後才需要發,結婚之前,無論是多大年紀、工作多少年,都一律還是可以收紅包的 " 孩子 "。今年,輪到自己發紅包了,一算才知道過年有這麽多花銷。
我和對象家的孩子都多,給小輩的紅包我預留了 30 個,每人 100,總共 3000 元。在廣東,圖好意頭,還預留了一些給保安、服務員的小 " 利是 ",預留了 600 元。
大頭是孝敬長輩的紅包,雙方父母一人兩千,共 8000 元,老人一人一千,共 4000 元,總共一萬兩千元。
其他的就是給雙方親戚的百年禮,準備了一些蘋果、車厘子、巧克力、酒水、中老年奶粉花了 5000 多。
零零總總加起來,這個年要花去兩萬兩千元。即使再努力地控制數目,盡量追求 " 性價比 ",但數額算出來還是有點驚訝的。
之之的過年花銷計劃,受訪者供圖
拜年是讓我比較頭疼的事。以前跟着父母去給長輩拜年,我隻需要幫忙提提東西,但這次,從拜訪的長輩名單,到送什麽禮品,到拜訪長輩的順序,提前和長輩約時間,都要我和對象自己來安排。
爲了不出岔子,我們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在社交平台上查找過年送禮攻略,甚至還親自發帖詢問過年應該給父母多少紅包。禮物買貴了,怕花銷太大,買便宜了,又怕送的禮品拿不出手。
此外,我們也生怕漏掉了應該拜訪的長輩,也怕沒有把順序安排好,讓一些長輩覺得 " 不被重視 "。但事實上,長輩不會太在意被拜訪的先後順序,或許是我們自己第一次拜年,神經太緊繃了。
和從外地回家過年年輕人比起來,我們的壓力可能會小一些,我們和家裏人的關系也比較好,很少攀比禮物誰送得多、誰送得少,也不是爲了在親人面前維持 " 體面 "。
但是,今年我還是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一是不适應自己的角色,二是想給對方親戚留下好印象,三是想讓我的父母、親戚覺得我過得好,不要爲我擔心。
2023 年年底,我被裁員了,原本月薪近兩萬的工作,換來了一筆六七萬元的賠償金,我安慰自己,這是我自己的 " 年終獎 "。整個十二月、一月,我都在找工作,但屢屢碰壁。現在,我決定 2024 年要自己創業,和朋友一起做品牌營銷的業務。
雖然父母嘴上沒說,但我看得出他們對我的擔心。不管是結婚,還是失業,在他們眼裏,我還是那個需要照顧的孩子。" 回南天來了,一定要關好窗哦!" 僅僅是這樣的小事,他們也會專門打幾次視頻來叮囑我。
今年過年,我想用這種方式告訴他們,我們其實過得挺好的,我們也長大了,可以撐起一個自己的小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