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番茄君看來,2023是優秀國劇井噴的一年。
從年初到年末,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一到兩部爆款劇席卷全網。
今年的劇,有三個明顯的特點。
首先是口碑上,爆款劇幾乎部部口碑爆棚,豆瓣8分往上已是常态。
其次是類型上,做到了百花齊放,從懸疑到科幻,從動畫到愛情,幾乎做到了全覆蓋。
最後是熱度上,不少國劇憑借各種話題刷爆社媒,很多不知名的演員憑借有特點的角色一夜爆火已不是天方夜譚。
所以,這份2023年優質國劇片單,番茄君要挑選難度不小。
經過反複比對,以豆瓣分數爲參考,結合網友們的看法,今年國劇十佳終于新鮮出爐。
話不多說,我們從第十部開始看起:
第十名:《父輩的榮耀》(豆瓣8.3)
年代劇,總能催生出各種"神劇"。
尤其是當年代劇紮根東北這片擁有天然故事屬性的土壤,總能讓劇本身,散發出别樣的光芒。
從之前的《人世間》到今年的《漫長的季節》,無不如此,這部《父輩的榮耀》亦是。
雖然在熱度上,《父輩的榮耀》或許沒有前兩部這麽出名,但這并不代表它不優秀。
這部劇以顧長山爲主的家庭爲窗口,講述了一個在上世紀90年代末關于東北家族和傳承的故事。
東北是一片熱土,大背景和東北人骨子裏的豪放性格,總讓這片土地既飽含無奈的悲涼,又孕育新生的希望。
顧長山一家人即是如此。
一方面,全劇用極其細膩的筆觸,刻畫了老顧一家人關于家和親情的羁絆。
"父輩的榮耀",在個體方面的意義,其實就是指明了,血緣并不是衡量親情的唯一标準,就像鳳勤始終把顧長山、那存花視爲最親的人。
而顧家幾個孩子,在面臨困難時所體現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也是這種親情最有力的反饋。
另一方面,劇又不僅限于這個"小家",而是結合大東北時代變遷的背景,将顧家作爲一個時代的縮影,講述了東北人身上堅韌意志和責任擔當精神的傳承。
靠山吃山的老百姓,在面臨時代大變局中的選擇,異常艱辛卻又充滿勇氣。
從"離鄉到返鄉",從林一代到林二代三代,這裏有林業人的驕傲,也有大東北父輩的傳承。
雖然年代劇的故事路線大抵如此,但它總能戳中人性中最爲柔軟的部分,讓我們在劇中看到自己,看到過去,看到未來。
第九名:《蓮花樓》豆瓣8.5
這些年,武俠劇逐漸被仙俠古偶劇替代。
但今年,一部開分8分的武俠劇,走進了觀衆視野,引起了一片歡呼,它就是《蓮花樓》。
之所以能打動老粉絲,吸引新觀衆,做到"老少通吃",是因爲它做到了當下幾乎所有武俠劇,都無法做到的兩點。
第一,是保持傳統的武俠氣質。
劇中時刻強調着懲惡揚善,扶危濟困的武俠精神,同時,又用充分的懸疑和故事細節作爲補充,有一種看當代《陸小鳳傳奇》的感覺。
喜歡老派武俠的觀衆,能從《蓮花樓》中看到一種久違的複古感,曾經埋藏在記憶深處的港産武俠神經,就此被撥動。
第二,是它融合了舊的武俠模式和新時代的視角,極有"反套路"之感。
過去的武俠,不是體現英雄成長之路,就是呈現大人物出人頭地的開挂過程。
所以老派武俠,在故事和劇情上都是"向上"的,主人公被逼着不斷挑戰自我,沖破世俗,才能展現出武俠的意義。
但《蓮花樓》不同,它的主線劇情有點"喪",一句話概括,就是"一代大俠決定去死"。
這種走向,融合在主角李蓮花的身世和情感中,也是編劇極其讨巧的行文技巧,以至于最後,留給觀衆的,是一層"意難平"。
可正是這樣的波瀾不驚和淺唱低吟,才讓《蓮花樓》的武俠氣質,與當下年輕人的認知深度契合。
有時候,潇灑淡然的人生,也未嘗不是一種成功。
第八名:《繁城之下》豆瓣8.5
今年的騰訊X劇場,連戰連捷,春夏秋每一季,都有一部難得的好劇播出。
先是《漫長的季節》,随後有《歡顔》,而這部《繁城之下》,又掀起了大衆的觀劇熱度。
《繁城之下》背景在明朝,是典型的古代懸疑罪案劇。
可相比其他古裝懸疑,《繁城之下》又有一種特殊的氣質,它不是一部簡單的古裝警匪片,而是一部節奏極快,内核極有深度的寫實佳作。
架空戲看多了,當看帶入真正明史的劇,總有一種不真實感,可《繁城之下》的許多細節,卻和真實絲絲入扣。
主角宋辰,靈感來自唐寅,宋對唐,辰對寅,結尾那首"杏花歌",也化自唐寅的《桃花庵歌》。
廟堂官員貪腐,衙門小吏廢公,朝堂之上黨派林立,民間地主巧取豪奪。
如果說其他古裝劇,在用上帝視角紀錄達官顯貴的深宮生活,那《繁城之下》則用顯微鏡,招進了庶民的柴米油鹽。
借着普通視角,引入懸疑故事,前三集一集一命,揭開了塵封二十年的滅門舊案。
你以爲它講小民生活,它卻說起了命案故事;你以爲它主打犯罪,它卻開始暗喻世道人心。
《繁城之下》整部劇充滿了細節,案子,人物,但這些皆爲工具,主角所在的蠹縣,既是在大明身上切下的小小一角,也是一個微縮版的大明王朝。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劇中的"繁城"是極大的諷刺,背後呈現的,卻是整個被蠹食的系統。
正義與邪惡的交疊,催生出的是對系統之惡的考量,一時間觀衆甚至分不清,它到底在揭露罪惡,講述人性,還是診斷沉疴,借古諷今。
隻是,所有看完這部劇的觀衆,心中都會有一種忿忿不平。
第七名:《狂飙》豆瓣8.5
《狂飙》之前,從未有一部罪案劇,能掀起這麽大的收視狂潮,甚至裏面的每一個配角和小人物,都跟着劇集的火熱而沾光。
高葉拿下七個代言,瘋驢子開啓了直播帶貨,這一切的一切,都從側面證明了《狂飙》的熱度。
《狂飙》的火,并不是偶然。它以罪案爲殼,以掃黑爲餌,用一個反派大佬成長史的故事,帶出了一個立體豐滿的人物,以及他對正邪,對系統,對社會的一體兩面。
這是《狂飙》真正吸引力的來源。
好劇不僅僅好在故事,有時候更好在人物,在張頌文的表演下,高啓強這個人物,不僅帶有爽文小說中大男主的天然魅力,更有紮實的現實倒影。
以至于,雖然他的身份是反派,但看完整部劇,不少觀衆會對他的遭遇和經曆報以同情。
早年的高啓強,讓很多人看到了底層民衆的真實生活,而他之所以轉變,就在于那幾個關鍵的人生節點,做了錯誤的選擇。
從觀衆的視角看《狂飙》,不僅有欣賞感,更有參與感。
演員帶火了劇,劇又用熱度回饋演員,就像劇中賈斌的角色一樣,誰都沒想到,一個喜劇人,演起大反派也這麽生動形象。
《狂飙》也用自身證明,一部劇火不火,觀衆愛不愛看,跟演員的名氣和流量關系不大。
隻要全身心投入表演,創作出過人的作品,并将選擇權交給觀衆,觀衆的眼睛,便永遠雪亮。
第六名:《破事精英》豆瓣8.6
《破事精英》是近十年間,少有的,成功的現代情景喜劇。
導演韋正在情景喜劇的執導上,他依舊有着過人的能力和喜劇嗅覺。
去年第一季7.8分,今年第二季8.5分,《破事精英》完成逆襲,靠的不僅僅是口碑,更是實力。
到了第二季,《破事精英》不僅在人物成長和弧光上下足了功夫,對現實的隐喻、思考、譏諷和調侃的力度,也大大加強。
幾乎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都能關照到普通打工人的真實狀态,比如第一集反映領導之難,第三集講職場戀愛,第六集揶揄甲方乙方,第九集調侃拜金主義……
慢慢的會發現,《破事精英》的野心變大了,格局變廣了。
很多劇情内容,不僅僅在講職場,更是充滿了對現狀和未來的反思。
看《破事精英》,有一種看當代職場版《武林外傳》的感覺,這些性格豐富,或沉悶或搞怪的人物背後,或許是跟我們一樣,一個個普通的打工人。
而他們每天誇張的生活,映射到現實中,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天的經曆?
國劇缺情景喜劇,但《破事精英》好像給國産情景喜劇帶來了希望。
第五名:《古相思曲》豆瓣8.6
國劇苦古偶久矣,所以番茄君一看到古偶劇,就先入爲主地将其打入"低質"冷宮。
可今年,有一部古偶劇,卻脫穎而出,成了衆人追捧的對象,尤其對年輕觀衆吸引力十足,它就是《古相思曲》。
《古相思曲》是真正用心在做劇,故事的靈感來源于UP主,就連導演知竹,兩位編輯鶴唳雲端、戴超超,還有部分演員都是UP主。
《古相思曲》對我們現行的古偶劇,是一種颠覆。
這種颠覆,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用一個舊的殼子,套了一個新的故事。
故事依舊是穿越,但穿越和穿越,區别可大了。
男主無意間穿越到自己的小說中,與反派妖後陸鸢見面,沒想到,剛剛見面就是結局,陸鸢卷入宮鬥,爲保護男主犧牲,小說内容竟也因此改寫。
于是男主不斷穿越,但每次穿越,卻都要比第一次穿越的時間點早十幾年。
發現沒,《古相思曲》開局便是結局。
這種巧妙的劇作方式中,再也沒有大圓滿的結局,反而那種怅然若失的遺憾,無比迷人。
其次,是有玩遊戲一般的沉浸體驗。
從劇集叙事的角度來看,如果分别帶入男主和女主,會各有不同的體驗。
比如帶入男主,第一次穿越是新奇,到後面是熟悉,無能爲力;但帶入女主,第一次等待男主穿越,則是無奈和悲涼,到後面反而變得輕松,有趣。
整部劇,正放是女主視角,倒放是男主視角,但無論怎麽看,對于兩位主人公來說,都是一次注定的溯洄而上,都是完成陌生的初見,和凄涼的訣别。
有網友用八個字評價這部劇:你的過去,我的未來。
番茄君認爲,十分精準,雖然在制作上、表演上,它有些許瑕疵,但它透出的真誠,卻足夠打動所有人,甚至讓觀衆對"古偶"這個類型,燃起新的希望。
第四名:《曾少年之小時候》豆瓣8.6
今年有兩部名叫《曾少年》的劇。
一部是張一山關曉彤的《曾少年》,另一部就是這部《曾少年之小時候》。
青春劇炸場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但這部劇又瞬間将80後和90後的回憶拉了進來。
在青春劇盛行的那些年,各種狗血橋段層出不窮,下限越來越低,劇情越來越離譜,以至于"青春"成了爛劇的代名詞。
可《曾少年之小時候》偏偏沒有這些套路,它以最爲真誠的方式,用主角謝喬的經曆,将整部劇串了起來。
故事的核心人物,是四合院中長大的三個少年,這些小演員給人一種踏實的親和力。
劇中有對青春煩惱的具體描述,有那些年我們心中天大的"煩惱",從人際關系到升學壓力,從同學交往到家庭問題,不一而足,生動鮮活。
也有對少男少女情感的細膩描寫,它的平和、溫柔、真誠和耐心,足以讓每一個真正對青春有記憶的觀衆久久回味。
其實,普通人的青春并不誇張,也不難拍。
我們往往爲了追求劇情的刺激,而丢掉真正應該紀錄的東西,《曾少年之小時候》恰恰抓住了這一點。
這也是它在一衆劇中脫穎而出,十分耀眼的原因。
第三名:《去有風的地方》豆瓣8.7
這是整個2023中,最爲特殊的一部劇。
在它上線之前,從未有人想到,一部旅遊向的綜藝風的劇,能火遍全國,而且能拿到8.7的豆瓣高口碑。
整部劇總結起來就一句話:跟着劉亦菲去旅遊。
少女經曆閨蜜猝死,決定帶着她的遺志,辭掉工作去往雲南,因此經曆了一段治愈的旅程,這就是劇情的全部。
嚴格來說,它甚至沒有什麽戲劇沖突和劇情走向,不過是劉亦菲飾演的許紅豆騎騎馬,看看風景,做做蛋糕,聊聊天。
但爲什麽,這種劇都能火?
因爲它精準戳中了,在高壓力快節奏狂内卷社會生活的打工人,對"閑适"的追求。
想要閑下來,太難了。
誰不希望跟神仙姐姐一樣,在美好的地方,有一段美好的邂逅,經曆一段治愈的旅程,于是吸引力就開始了。
整部劇不需要特意設計,從劉亦菲到風景,從民俗到文化,美就對了,慢就好了。
《去有風的地方》主打養眼,就連融進去一些鄉村振興和光榮理想之類的價值觀,也變得易于被大衆接受。
有時候,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故事。
有時候,不刻意不懸浮,也能走進觀衆的心靈。
第二名:《三體》豆瓣8.7
這些年,中國科幻的大門到底打沒打開的讨論,似乎已經終結了。
取而代之的,是科幻,到底要朝着哪個方向發展。
目前爲止,兩個方向已經明确。
第一個,是郭帆爲代表的《流浪地球》,硬科幻方向。
第二個,就是這部劇版《三體》爲代表的,還原向。
作爲《三體》這部小說改編的作品,這部《三體》并不是那麽完美。
番茄君承認,8.7的高分裏,有動畫版和網飛版"擡了一手"。
但這版《三體》,也有它可取的地方。
當葉文潔出場的時候,番茄君是十分驚訝的,因爲無論是王子文還是陳瑾,幾乎就是從書中走出來的"統帥"。
而且,這一版《三體》最爲聰明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像動畫版那樣胡改亂改,而是始終忠于大劉的原著,按照原著的節奏,呈現整個《三體》的故事和世界觀。
就連在片場,演員們也是原著不離手。
片中也有不少經典名場面和名台詞的還原。
這些台詞是最爲凝練的表達,隻要聽到,原著粉都能起一層雞皮疙瘩,顯然《三體》做到了。
在一些具體場景的呈現上,雖然無法完全還原《三體》原著那種宏大的世界觀和精緻的細節,但依舊足夠讓觀衆滿意。
紅岸基地、人列計算機……爲了達到最好的效果,劇組甚至跑到了真正粒子對撞機的實驗地取景。
就連實驗報告,也是完全還原,這樣的真誠讓人感動。
這讓《三體》既有了大,也有小。
宇宙之大的宏偉,和細枝末節的照顧,讓觀衆仿佛跟着角色一起進入了那個奇妙的三體宇宙,去看,去聽,去欣賞爲自己閃爍的宇宙。
劇版《三體》的成功,給中國科幻又打開了一扇門,給中國科幻粉絲,又多了一層希望。
這之後,大家對科幻這個類型,又會多幾分期盼,而對國劇的認知,也會提高到另一個層級和檔次。
第一名:《漫長的季節》豆瓣9.4
前面說,東北具有天然劇作的土壤,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背景,都發生在東北。
這份榜單的第一,就來自東北,《漫長的季節》也是這份榜單中,唯一一部九分劇。
番茄君曾對東北的影視劇有過全面的闡述。
伴随着老工業基地的興衰,東北的劇中,總有一種苦中作樂的幽默,大潮退去的無奈,和繁華不在的落寞。
但這一層感情裏,卻永遠飽含激情和希望,這也是東北劇内涵深刻的原因之一。
《漫長的季節》便是如此,劇中幾個獨立的個體,各個都經曆着現實中失敗的人生。
遭遇下崗的王響,中年落魄的龔彪,是很多真實人生的映射。
時代大潮中,小人物的命運似乎無關緊要,他們掙紮求生的過程,即便以平鋪直叙的方式記錄下來,都足以令人共情。
而《漫長的季節》好就好在,它将這種共情,融入到角色命運裏,融入到一代東北人對父輩母輩的回憶中。
人的一生,大抵不會經曆什麽兇殺案,但這并不代表,平淡的一生就不值得被呈現。
《漫長的季節》所有的類型,都隻是導演貼上去的标簽,他歸根結底講述的,是困境中的人性,是苦難裏的人生。
即便身處陰溝,也要仰望星光。
即便将頭埋入塵埃求生,也要給夢想鑲上金邊。
當兩個範偉在火車上互相回望,那一刻,整部劇的真谛才呼之欲出。
隻要有人種下希望,那往前看,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東北總會越來越好,所有人,也總會越來越好。
以上,就是番茄君對2023年優質劇的總結。
從未有哪一年,國劇能在類型、故事、題材和制作方式上,有這樣全方位的突破。
2023年,注定是特殊的一年,因爲這些電視劇的陪伴,我們才不那麽孤單。
期待2024年,我們對國産電視劇,也再次充滿希望。
國劇,總會越來越好的。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