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靈獸,作者:十裏,題圖來自:AI 生成
一、奢侈品賣不動?
上個季度還爲了應對财報下滑,喊着 " 全面漲價 " 的奢侈品們,被中國消費者狠狠上了一課。
10 月下旬,LVMH 對于第三季度的表現發出了警告,集團營收同比下降 3% 至 190.7 億歐元,低于市場預期,也是近三年來最差表現。今年前三季度,該集團營收同比下降 2%,至 608 億歐元。
其中,LV、Dior 等品牌所在的時裝與皮具部門是集團核心部門,第三季度有機銷售額下降 5%,至 91.51 億歐元,爲近兩年來最差表現。
從市場區域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歐洲和美國市場收入分别同比增長 3% 和 1%;日本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大漲 36%。而包括中國在内的亞洲其他地區市場,今年前三季度收入下滑了 12%。
LVMH 發表聲明,雖然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消費信心下降,但他們對于奢侈品的需求強勁。
再看開雲集團。其最新業績顯示,前九個月收入下跌 12%,至 128 億歐元,第三季度收入大跌 15%,至 38 億歐元,占開雲集團一半收入的核心品牌 Gucci 第三季度收入則大跌 25%,至 16.4 億歐元。
此外,博柏利的财報更出人意料地揭示了行業内潛在的危機。
報告顯示,2024 财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下降 20%,達到 10.86 億英鎊(約合人民币 99.6 億元),可比門店銷售額下降 20%;經調整後,同期虧損達 4100 萬英鎊(約合人民币 3.76 億元)。這一數據直接讓投資者感到震驚。
爲了應對業績下滑,博柏利宣布了一項 4000 萬英鎊的成本節約計劃,同時計劃聚焦經典品類如風衣和圍巾。
此外,爲吸引更廣泛的消費者,博柏利推出了更多價格較低的入門級産品。盡管這樣以來帶動公司股價大漲超 18%。不過,與 2023 年創下的曆史最高位相比,博柏利的股價已經腰斬。
奢侈品市場的冷卻并不限于時尚行業,超高端汽車品牌也難以幸免。
前不久," 保時捷售價跌破 40 萬元的消息 " 登上熱搜。作爲曾經中國市場的頂流品牌,保時捷一度是全球銷量的冠軍。但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昔日的 " 寵兒 " 卻在中國市場遭遇重挫,銷量同比大跌 29%,僅交付了 43280 輛汽車。
比保時捷更 " 冷 " 的是有着 " 跑車皇後 " 之稱的瑪莎拉蒂,根據乘聯分會數據,9 月瑪莎拉蒂在中國市場進口銷量僅爲 38 輛,同比暴跌 87%。
事實上,這種寒意早已不局限于國際奢華品牌,國産高端品牌也未能幸免。
以茅台爲例,最新數據顯示,2024 年的飛天茅台售價持續走低,原裝和散裝價格分别降至 2230 元和 2200 元,較月初下跌幅度顯著。
在茅台經銷商看來,茅台的價格走勢不是非常樂觀。目前市價 2200 元,還有進一步下探的空間,原因有兩個:一是,經濟下行;二是,到了第四季度,股份公司還會放量。
面對銷量下滑,許多奢侈品牌在今年嘗試通過漲價來維持利潤,但這種策略卻未能有效提振市場熱情。從全球奢侈品巨頭到本土高端品牌,無一不在這場寒潮中掙紮。過去依賴高溢價和稀缺感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漸失去吸引力。
二、中産的生意難做
奢侈品集體下滑的原因,可以歸結于中産對大環境市場的敏感。
在社交媒體上,有一位奢侈品櫃姐在采訪中提到一個現象:" 以前來買 LV、Gucci、YSL 的顧客,每次消費兩三萬的中産階級随處可見,但現在幾乎都不來了。"
她口中所指的這些中産消費者,是會靠攢錢 " 偶爾犒勞一下自己 ",一年可能去幾次奢侈品店。如今,在經濟大環境趨緊的背景下,這種消費行爲正在急劇減少。中産群體對市場波動的敏感度更高,消費降級的迹象也最早出現在這一層級。
實際上,奢侈品行業本身對消費者也有分層。
比如香奈兒、愛馬仕這類頂奢品牌,由于高昂的價格和稀缺性,消費者群體相對穩定,幾乎不受經濟波動的影響。相比之下,像 LV 和 Gucci 這樣的品牌則定位更大衆化,它們的主力消費群體是中産階級。
這意味着,一旦中産退場,這些品牌的業績就會受到直接沖擊。而真正的頂奢,影響非常小,甚至越漲價越買。
過去三年間,奢侈品通過頻繁的價格上調,傳遞着 " 這是比股票、基金、債券更穩健 " 的投資方式。例如,LV 在一年内提價三次,單次漲幅最高 15%;Dior 的平均漲幅也超過了 10%;而 Chanel 在近三年的累計漲幅更是超過了 60%。
這些數字不僅未降低消費者的熱情,反而強化了這些品牌的稀缺感與市場地位。
從最新的财報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愛馬仕集團綜合銷售收入達到 112 億歐元,同比增長 11%。盡管增速較去年有所放緩,但第三季度 37 億歐元的收入依然超過市場預期,跑赢了大多數同行品牌。
愛馬仕坦言,通過 " 提高客單價 " 有效彌補了客流量的下滑。雖然中國市場的客流量自年初有所下降,但忠實客戶對珠寶、手袋和成衣等高端産品的強勁需求,确保了業績的穩定增長。
普拉達集團同樣展現了強勁的韌性。前 9 個月,普拉達零售渠道的銷售額達到了 34.25 億歐元,同比增長 18%。尤其是在第三季度,同店銷售依然保持了 18% 的增長。該增長主要是同比及全價銷量帶動。
如果說,中國的奢侈品行業正經曆一場深刻的消費重塑,那麽,中産階級似乎成了最大的 " 失意者 "。作爲對經濟環境最爲敏感的消費群體,中産階級的消費能力和熱情在大環境變化中迅速波動,影響了不少奢侈品牌的營收和表現。
LV 通過漲價自救就是這個底層邏輯。
不同于快消品以成本爲導向的定價方式,奢侈品由于品牌溢價高,不基于成本定價,所以并非通貨膨脹導緻,而是爲理想生活的心理預期價值買單。就比如,無論是坐等半年之久定制的愛馬仕喜馬拉雅,還是普皮愛馬仕,亦或是初入職場白領的第一隻入門款 LV。
原本,中産将這些奢侈品牌視爲 " 标配 ",如今卻被動 " 逐出門外 ",品牌們用一次次提價無非是在勸退這些中産和普通人。
此番舉動并非過度解讀,早在疫情期間,流傳的一份 LV 的會議紀要就有所提及,LVMH 爲核心的高淨值人群定下一個堪稱苛刻的門檻:個人年收入 300 萬元以上,或家庭年收入 1000 萬元以上。
換句話說,漲價是 LV 試圖與中産階級 " 劃清界限 " 的一種方式。而中産階級的 " 被勸退 " 背後,也讓人看到品牌策略的冷酷一面——忽視了中産對奢侈品市場發展的貢獻。
中國的中産看似與奢侈品做着告别,另一邊,卻在日本大賣特賣。LV 在日本前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大漲 36%。雖然這并不能推斷完全是中國中産的 " 功勞 ",但 LV 在财報說明會上,幾十次提到中國,稱中國人對 LV 品牌的興趣并未減退,更多消費發生在海外。
不過,也有業内人士稱,中國市場業績下滑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産資産縮水後的消費理性化。他們對高溢價奢侈品的需求減弱,而那些因彙率選擇海外消費的消費者,多爲價格敏感型,非品牌核心目标群體。
三、對零售業的影響
牽一發而動全身,業績的萎靡,讓奢侈品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擴張計劃也遭遇新的挑戰。
據彭 · 博社援引消息人士,位于北京三裏屯太古裏的 LV 旗艦店原計劃于今年上半年開業,但現在仍被圍擋遮蓋,知情人士透露,該店将推遲至明年開業。同屬 LVMH 集團的 Dior 和 Tiffany 雖然拿下了相鄰鋪位,但具體開業時間尚未确定。
早在 2022 年,北京三裏屯太古裏的商業 " 大洗牌 ",北區定位向高端化轉型,LV 的超大藍色幾何圖形圍擋,Dior 鋪位的複古黑白花紋,即便是圍擋,也引發行業的廣泛關注,成爲社交媒體紛紛 " 敲碗 " 關注的品牌。
不僅如此,有消息稱,該區域還将引進北京首家愛馬仕之家,愛馬仕本月在業績會上證實 2025 年北京新開店計劃。
盡管三裏屯的高端布局雄心勃勃,但中國奢侈品市場需求疲軟,給這些積極擴張的品牌潑了一盆冷水。迫使這些奢侈品牌不得不重新審視其開店計劃,延遲開店甚至關店現象頻現。
例如,10 月 15 日,LV 關閉了位于沈陽卓展購物中心的門店,這是其在沈陽的兩家門店之一。目前,LV 在沈陽僅剩萬象城一家門店。而在 LV 撤店後不久,沈陽卓展購物中心也宣布整體關閉。
分析人士指出,奢侈品市場降溫反映了需求疲軟,也加劇了高端商場的招商難度,行業正面臨新的調整壓力。
一直以來,奢侈品店鋪是高端商場的 " 定海神針 ",既能撐起檔次,提升品牌形象、吸引高端客流、拉動銷售額,也能吸引核心消費人群。而當奢侈品需求下滑,讓這張 " 王炸 " 威力減弱,任何頂奢品牌的關店都對商場造成 " 地震級 " 沖擊。
2024 年上半年,恒隆地産的業績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恒隆地産上半年實現總收入 61.14 億港元,同比增加 17%。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 55.68%,至 10.61 億港元。
恒隆将此歸因于内地奢侈品消費疲軟、香港零售市場放緩以及人民币貶值。其中,上海恒隆廣場和港彙恒隆廣場的收入分别下降 8% 和 4%。
随着奢侈品增速放緩,消費降級和快消費模式的興起,這些曾經不可一世的品牌光環正在褪去。而高端商場在享受奢侈品牌帶來的流量與利潤的同時,也面臨着被 " 強勢 " 壓制的無奈。
比如,今年 8 月,武漢的三大高端商場——武商 MALL、SKP 和恒隆廣場——掀起了一場補貼大戰,爲搶奪消費者流量使出了 " 自掏腰包 " 的殺手锏。消費者購買 LV 等奢侈品牌商品後,可憑購物小票兌換禮金券,這種 " 變相降價 " 極大刺激了消費市場,也被外界視爲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一次形象破防。
然而,這場價格戰并未持續太久,最終引發了奢侈品牌的不滿。LV 率先叫停活動,以維護其品牌形象。
事實上,價格補貼背後折射出高端商場愈發激烈的競争壓力。在武漢這樣奢侈品門店密集的城市,高端商場的數量增長遠超消費需求擴張,市場 " 内卷 " 日趨嚴重。面對低迷的消費環境,商場不得不通過補貼和優惠争奪有限的客流。這種短期策略雖然緩解了壓力,卻同時暴露了商場經營上的無奈與困境。
奢侈品與高端商場的關系堪稱一場難以割裂的 " 商業婚姻 "。然而,在市場需求疲軟的背景下,這段關系也必須随着時代調整,否則再好的 " 王牌 " 也難免失效。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靈獸,作者: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