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承認,此前的所有預測都是錯的。
按照目前股市的實際情況,政策已經撬不動股市,也叫不醒投資者。原本以爲,股市會在政策利好和經濟數據改善的積極因素下,在年底前出現明顯好轉,滬指也會朝着 3300 點方向一路前行,并有可能上沖 3500 點。沒有想到,滬指正在下探 2900 點,并有可能沖破 2900 點,向更下方刺探。
那麽,爲什麽政策利好和經濟數據好轉沒能撬動投資者、讓投資者信心恢複呢?當然不是政策和經濟數據本身的問題,而是股市風格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投資者、尤其是普通投資者開始覺悟,他們不想再稀裏糊塗地當韭菜,不想再當上市公司和機構投資者的炮灰,過去的 " 賣方市場 " 正在快速向 " 買方市場 " 轉變。
所謂賣方市場,是指由産品供給者決定市場的走向,包括産品數量、産品價格、産品供求關系等,都是由産品供給者說了算,産品需求者沒有任何話語權。表現在股市,就是管理層決定上市公司的數量、上市公司決定投資者的需求、少數機構投資者決定股票的價格,買什麽股票,買多少股票,買什麽價格的股票,投資者并沒有決定權,而是被管理層和上市公司牽着鼻子走。爲什麽 90% 以上的股民都是虧錢的,就是因爲股票價格與投資價值完全不匹配,普通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信息完全不對稱,上市公司和機構投資者可以直接看底牌與普通投資者手中的牌,而管理層則充分利用這種不合理的格局,利用政策讓普通投資者成爲韭菜,不斷地給市場輸血,然後讓上市公司、大股東、機構投資者抽血。
經過幾十年、尤其是近幾年股市的反複摧殘,以及手中的錢越來越少,能夠用于投資股市的資金正在枯竭,普通投資者開始像購房者一樣,慢慢蘇醒、慢慢覺醒、慢慢覺悟了,他們不再心甘情願地當韭菜,不再毫無怨言地被大股東和少數機構投資者摧殘,開始用 " 惜投 "" 慎投 " 來反抗股市生态不佳、對普通投資者利益維護不力,股市也開始從 " 賣方市場 " 向 " 買方市場 " 轉變,亦即投資者開始積極争取市場話語權。因此,當政策利好叠出、經濟數據改善的情況下,仍然以十分冷靜的姿态對待投資,自然,股市要想政策影響下步入穩定,難度就會越來越大。所謂的牛市,也就更加遙不可及了。
請注意,這些年來,股市被大股東套走的錢到底有多少,又有多少是反哺市場的,這筆賬可能永遠算不清,也永遠不會有人去算。但大緻的框架是有的,被大股東套走的錢,可能沒有 10% 反哺到股市。即便首次發行獲得的資金,也沒有一半真正用于發行股票時承諾的項目,尤其是擴大生産、增強創新能力、開發新産品等的承諾,大多沒有兌現。而監管機構對這些問題,除了約談,就是象征性的罰款,以及極少數人的處理,對投資者則沒有任何交代。
也就是說,對上市公司、大股東、中介機構、機構投資者等出現的問題,都僅僅滿足于經濟處罰或對極少數責任者的責罰,而對受到巨大利益損失的投資者,從未有過保護措施,以至于在康美藥業财務造假案件處理中,僅僅對獨立董事做出賠償處理,就引發了中國股市一場獨立董事 " 離職潮 "。可見,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有多麽嚴重。而這些問題,給投資者帶來多大的利益損失呢?有沒有過一起真正的投資者賠償案例呢?
一個健康的市場,對投資者利益保護,應當是首要責任。恰恰是這個最重要的責任,被中國股市完全忽略了。從管理層到交易所,從上市公司到中介機構,從監管部門到其他職能部門,都視而不見、假裝睡着。自然,也就隻有投資者自己覺悟、自己覺醒了。因此,當股市進入 3000 點拉鋸戰的時候,管理層首先想到的也是暫停新股發行、出台刺激政策,而從未考慮過保護投資者利益。
所以,當投資者醒悟,不再盲目入市,市場開始持續低迷後,管理層就變得束手無策、毫無辦法了,隻能動員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社保資金、國有資本投資基金等入市救場。特别是股票 ETF 市場資金大規模入場,可是,并沒産生效果,投資者沒有跟風,也不會跟風。要想投資者信心恢複,隻有一個辦法,就是盡快出台投資者利益保護辦法,并實實在在付諸實際,做出幾則案例來讓投資者感受一下。否則,股市仍然是低迷的天下。也許,這就是 " 買方力量 " 的作用,也是股市進入 " 買方市場 " 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