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産經《車評社》第 610 期
前言:" 老大 " 與 " 老二 " 争搶行業的市場份額,但受傷的并非對方,而是 " 老三 "!
在汽車行業,這個定律依然适用。
近日,一則關于《緻廣汽三菱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在網絡上熱傳,信中稱,廣汽三菱公司經營陷入困境,将不得不進行人員結構優化。對此,廣汽集團方面表示," 情況屬實。
據車評社了解,這是廣汽首次正面回應自 3 月停産以來的應對措施。
事實上,從今年 3 月停工的廣汽三菱,并沒有在 6 月底等來複産 " 回血 " 的好消息,反而傳出了 " 工廠移交 "、" 退市清算 " 等傳聞。
然而,這些 " 傳聞 " 卻并非空穴來風。
01
銷量低迷 資不抵債
據公開數據顯示, 成立于 2012 年的廣汽三菱,是由廣汽集團和三菱汽車各占 50% 的股份,以 2016 年推出的第三代歐藍德打開市場銷量,在 2017~2019 三年間,分别創造了 11.73 萬輛、14.4 萬輛、13.3 萬輛的年銷量,這也成爲了廣汽三菱短暫的 " 高光時刻 "。
自 2019 年開始,廣汽三菱的銷量連續四年同比下滑,跌幅分别爲 -7.64%、-43.62%、-11.99%、-49.1%。在 2022 年,由于國内口罩、缺芯、新能源變革等多重挑戰,車市洗牌持續加速。廣汽三菱也交出了史上最差成績,銷量跌至 3.36 萬輛,接近腰斬。
與此同時,廣汽三菱的資金狀況也陷入困境。據廣汽集團公告顯示,截至 2022 年末,廣汽三菱資産總額 59.61 億元,負債總額 59.53 億元,資産負債率高達 99.87%,已經處于資不抵債的邊緣。爲了扭轉局面,股東方已向廣汽三菱先後輸血超 28 億元。
但大勢已去的廣汽三菱如 " 吸金黑洞 " 一般,巨額資金輸入後收效甚微。以至于三菱 " 退出中國 " 的傳聞甚嚣塵上。
當然,在沒出正式消息前,官方也曾一度 " 掙紮 "。
在今年 5 月,三菱汽車社長加藤隆夫在媒體吹風會上回應 " 傳聞 ":現階段還未決定撤出中國業務,但架構改革是必要的,同時公司将視情況決定是否在 6 月後恢複生産。
如今,廣汽三菱複産無望,無奈裁員也成爲事實。
02
退市邊緣," 鍋 " 誰來背 ?
關于 " 鍋 " 誰來背的問題,領導們肯定會集體搖頭,以示拒絕。
既然這 " 鍋 " 沒人主動來背,咱們就再來分析一下産品。
目前,廣汽三菱旗下目前僅有 4 款車型在售,燃油車爲 " 全新歐藍德、新勁炫、奕歌、 ( L200 預售 ) ",新能源車型隻有一款阿圖柯。值得注意的是,歐藍德雖然一直主力車型,但是産品過于單一,而且配置 / 動力等競争力不足,車型斷代嚴重,此後還不斷陷入産品質量風波。
其次,新能源轉型滞後,成爲廣汽三菱被邊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衆所周知,今年國内車市 " 内卷 " 加劇,在電動化産品崛起的時代,而 " 無牌可打 " 的廣汽三菱在這方面的表現異常窘迫。
據車評社了解,廣汽三菱在今年 6 月的銷量僅 326 輛,上半年累計銷量 1.2 萬輛。自 4 月起,廣汽集團連續三月的産銷快報中未單獨披露廣汽三菱相關數據,後者與日野、合創等合資品牌共同歸入 " 其他 " 類目。如果将這個數據與比亞迪自主品牌相比,連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零頭都比不過。
而單純依靠 SUV 賺錢的廣汽三菱,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敷衍,以至于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再者,當下中國汽車市場不可同日而語。自主品牌不僅在燃油車方面,擺脫了對三菱發動機的依賴,而且在 SUV 領域也推出了哈弗 H6、長安 CS75 PLUS、吉利博越等經典車型,在性價比與口碑方面甚至搶占了頭部合資品牌的部分市場份額。
可以預見的是," 三線品牌 " 的廣汽三菱日子更加難過,這也就不足爲奇了。
此時,我們再看産品的斷代、新能源戰略轉型的失之交臂,這與三菱高層的 " 迷之自信 " 以及對市場的怠慢,有着極大的關系。
至于 " 鍋 " 是由三菱汽車社長加藤隆夫來背,還是廣汽三菱總經理山本賢一朗以及執行副總經理李曲明來背 ? 已經不重要了,受影響最大的還得是從業多年被裁的基層員工,以及支持三菱品牌的廣大消費者。
03
停産裁員 複工無望 ?
我們再回到開篇的 " 一封信 "。
信上寫道:由于目前的産品受市場轉型的影響,銷售遠未達預期,公司經營陷入困境。在行業變革的大環境下,廣汽三菱經營層和股東方經過慎重讨論,公司于 6 月正式進入臨時停産階段。與此同時,爲抓住新能源轉型的機遇,廣汽三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人員結構的優化。
廣汽三菱已經公布員工安置方案,在公司方面由人事部門帶頭,各部門協同處理員工的訴求,推進安置方案的落實。發布日期爲 2023 年 7 月 12 日。
信中内容大家都看到了,太過于官方,還有沒有具體信息呢 ? 還真被車評社 " 挖 " 到了一些料。
據報道,目前廣汽三菱在湘生産基地确已交予廣汽埃安工作組,待對生産線進行改造後,将升級成爲廣汽埃安第三工廠,且廣汽三菱方面已悉數還清此前向銀行所貸所有資金。俨然複産無望,廣汽三菱且已做好全身而退的準備。
而針對所謂的 " 安置方案 ",目前主要是有兩類:一是接受裁員優化方案,目前尚未了解到具體的賠償标準和額度,但據透露,有員工一次性獲得 20 萬元補償 ; 二是接納工作安置,部分廣汽三菱員工将轉崗進入廣汽埃安,繼續留下工作。
你覺得廣汽三菱會就此消失,亦或是倒閉嗎 ?
04
徹底倒閉 下個是誰 ?
于三菱汽車而言,其絕不願意就此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此前鈴木、雷諾等品牌 " 裁員 "" 遣散 " 甚至退出中國市場,已經不算新鮮事。但是,林肯退市,又重回中國市場 " 淘金 " 且過得不錯,也是一個鮮明的案例。
此外,在今年 3 月,三菱汽車舉行 2023-2025 年度中期經營計劃說明會,宣布将在未來 5 年内推出 16 款新車,其中有 9 款車型将會實現部分或完全電氣化。
而在未來重點發展區域劃分中,三菱汽車将全球分爲三大闆塊,分别爲涵蓋歐盟、北美及中國的先進技術推廣區 ; 拉丁美洲、中東 / 非洲的出口地區 ; 以及被視爲重要增長驅動力的東南亞、大洋洲。
雖然三菱品牌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也正讓三菱萌生轉移陣地的想法,但在東南亞、歐洲及北美市場仍有一定影響力,所以必須重視。
咱們話又說回來,三菱在中國市場退敗的原因,和絕大多數近幾年消逝的汽車品牌一樣,産品和技術落後,論誰當家也回天泛術。相信被市場 " 教育 " 過後的三菱,應該有一番醒悟。
不過也是奇怪,有些車企總是抱着 " 不撞南牆不回頭 " 的姿态,你覺得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呢 ?
———— end!————
版權 / 車評社 出品 / 朱 強
責編 / 大 明 編輯 / 小 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