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Hernanderz
2023 年,大環境波詭雲谲,科技圈浪潮依然奔湧不停。
大模型打開 AI 新世界,Vision Pro 引領空間計算,智能電車超越油車,拼多多 " 新王 " 已立,智能手機狂卷創新,新硬件層出不窮,鴻蒙系統加速壯大,AI 芯片驅動萬物 ……2023 年,科技産業發生了太多重大事件。
" 雷科技 · 年度 " 專題火熱上線,其中 "2023 請回答 " 系列将系統梳理科技産業 2023 年值得記錄的公司、産品、技術與人物,"2024 瞭望台 " 系列将前瞻 " 劇透 " 科技産業 2024 年值得期待的産品與技術,持續輸出精品内容,緻敬創新、記錄時代,思考過去方能啓迪未來,歡迎訂閱關注。
>>>>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各類社交平台高度發達,無形中拉近了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之間的距離。從前高高在上,蒙着一層神秘面紗的商界大佬們如今或主動,或被動地來到台前,在社交平台和各類訪談中展現自己的真性情,更時不時貢獻一些名場面。
往遠了說,每天想賺 " 一個小目标 " 的王健林和 " 對錢沒興趣 " 的馬雲熱度經久不衰;往近了說,聲稱 " 要把寒氣傳給每一個人 " 的任正非和痛批 " 高管隻會用 PPT 糊弄我 " 的劉強東,也成爲了去年的互聯網年度熱梗,引發無數業内人士、吃瓜網友共鳴。
那麽在并不平靜的 2023 年,這群科技、互聯網大佬,又貢獻了哪些金句?今天的 "2023 請回答 " 系列,就讓我們好好回顧一下。
(圖片來自 UNsplash)
餘承東:華爲的技術遙遙領先
嚴格來講," 遙遙領先 " 這個梗不是今年才出現的。早在 2020 年華爲 Mate 40 發布會上,餘承東就用過這個詞來描述華爲和競品的技術差距。而在今年的多場發布會上,餘承東再度多次提到 " 遙遙領先 " 這個口号,經過網友和媒體的傳播、二創後火速出圈,繼而成爲年度熱梗。
9 月 12 日的問界品牌發布會,餘承東将問界譽爲 " 智能座艙天花闆 "、" 智能駕駛天花闆 "、" 智能安全天花闆 "。事後有媒體統計,餘承東在描述這些功能、技術時,至少說了五次 " 遙遙領先 "。
9 月底華爲 Mate 60 系列發布會,餘承東沒那麽高調了,網友卻心領神會,在直播中狂刷 " 遙遙領先 ";11 月餘承東亮相廣州車展時,現場的觀衆同樣齊聲喊起了這句口号。
經過網絡反複傳播," 遙遙領先 " 不僅成爲華爲的代名詞,也被各家公司、媒體廣泛引用,成爲宣傳新技術和新産品的标志性口号。從去年的 " 寒氣論 " 到今年的 " 遙遙領先 ",不變的是熱度,華爲的處境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Mate 60 系列大獲成功,汽車業務也走上正軌,可算滿血複活。
Counterpoint 的統計顯示,華爲 mate 60 系列的出貨量在上市 8 周後超過了 240 萬台,用時較上一代産品大幅縮短,出貨量目标已經從最初的 1500 萬 -1700 萬台上調至 2000 萬台。9 月上市的問界 M7 也成爲一批黑馬,大定量目前已突破 10 萬輛,且連續兩個月交付破萬。
(圖片來自問界官網)
好的成績,是餘承東和華爲最好的底氣。" 遙遙領先 " 的出圈,何嘗不是對華爲今年所取得成績的一種肯定。
何小鵬:友商講的 AEB,99% 都是假的餘承東:居然有車企一把手,連 AEB 是什麽都沒搞懂
江湖人送綽号 " 餘大嘴 " 的餘承東,戲份當然不會這麽少。年底和何小鵬的一番隔空論戰,就成爲汽車圈近期最熱門事件。這一邊,何小鵬在接受采訪時對 AEB 的實用性大加抨擊,認爲誤刹車太過常見,AEB 根本沒法發揮作用;那一邊餘承東也正面反擊,諷刺何小鵬 " 連 AEB 是什麽都沒搞懂 ",就說智能駕駛是忽悠人。
AEB 全稱自動緊急刹車系統,運作原理是借助雷達判斷與前車的距離,在進入警報距離而駕駛員未刹車的情況下主動介入進行緊急刹車。問界、小鵬旗下的多款車型都有配備 AEB 系統,但在實際應用中褒貶不一。
和餘承東與問界的高調宣傳不同,何小鵬一直對 AEB 的誤觸發、漏觸發問題深感憂慮,以往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友商 " 避免濫用 "。而在這一波論戰爆發後,騰勢、哪吒、等多家車企高管也下場分享了自己的見解,也同樣未能達成一緻。表面上看,雙方這番論戰的焦點在于 AEB 這個稍顯陌生的專業名詞——想深一層,兩人争的其實是智能駕駛的話語權和技術路線。
不過這一場戲劇性十足的論戰沒有延續太長時間,最終還以一種突如其來、卻也情理之中的方式落下帷幕。11 月 9 日,何小鵬喊話餘承東 " 感謝老餘的建議和大度,有時候誤會後更容易成爲好朋友。"
兩位大佬握手言和,說到底還是因爲現階段很難争出一個結果,且前面還有更強大的共同敵人——自動駕駛的技術瓶頸。
Cruise 等一大批獨角獸的倒下,讓自動駕駛風口進一步冷卻,甚至動搖了何小鵬對全無人自動駕駛現實性的信心。大佬們或許也意識到,與其忙着内耗,倒不如攜手攻克技術關卡,掃清自動駕駛前路的障礙。
李想:别和華爲吵架,真的吵不過
何小鵬和餘承東隔空論戰最激烈那會兒,很多大佬都樂于下場站隊。但也有例外——當網友在微博喊話李想趕緊加入辯論,好好掰扯 AEB 的優劣時,這位一直以口直心快著稱的車圈大佬選擇 " 認慫保平安 ",直接回複網友 " 别跟華爲吵架,因爲真的吵不過啊 "……
事實上,這不是李想第一次向華爲認慫了。
今年 9 月,李想在内部組織了一場爲期 4 天的大規模内部戰略會議,談論未來 5-10 年戰略方向,當中明确提到一點:避華爲鋒芒,繞開華爲的強勢區域尋找突破點;6 月,李想發了一條微博回顧去年三季度理想 ONE 被問界 M7" 打殘 " 的經曆,并稱從未遇過這麽強的對手,一時之間毫無還手之力。
(圖片來自理想官網)
由此可見,李想對華爲的欽佩和恐懼由來已久。作爲 2023 年當之無愧的造車新勢力霸主,理想無論交付量、占有率還是利潤,都擔得上 " 遙遙領先 " 一詞,自身的實力毋庸置疑。李想之所以對華爲保持敬畏,主要是忌憚後者在組織架構和銷售體系上的先進性,還有強悍的智能駕駛研發實力。
智能駕駛,恰好是理想最薄弱一環。正如小雷在之前的報道《理想智駕,落後了?!》中分析的那樣,理想智駕目前已具備各項基礎功能,但感知、算力、系統任何一個方面都不算出衆。缺乏高尖技術,也是理想長期以來的争議。
不過理想已經意識到自身的不足,目前正在積極補強,引入第三方供應商,通過自研 + 第三方輔助的方式加速推進研發進程。等到哪一天李想不再對華爲聞風喪膽了,或許就是理想智駕魔功大成的時候。
馬斯克:我要起訴所有合謀發起欺詐性攻擊的人,他們所有人 ……
如果走出寒冬的華爲給餘承東帶來了信心,讓 " 遙遙領先 " 變得深入人心,那麽憤怒的馬斯克就剛好站在了相反面。
11 月 18 日,馬斯克在 X 平台發文稱将對非營利組織 Media Matters 發起訴訟,言辭之間充滿憤怒,将矛頭對準大批敵對者:" 所有那些合夥對我們公司(指 X)發起欺詐性攻擊的人,他們的董事會、他們的捐贈者、他們的黑錢網絡,他們所有人 ……",成爲 2023" 破防大佬第一人 "。
而讓馬斯克憤怒到近乎瘋狂的,是美國媒體、網民和各類機構對其一系列疑似涉及種族主義言論的指控。其中,馬斯克點贊一篇質疑 2018 年匹茲堡教堂大規模強擊事件帖文的行爲,引發了極大争議。白宮發言人也出面表示,這篇帖文所闡述的種族主義 " 陰謀論 " 是不可接受的," 完全違背了美國人的核心價值觀 "。
這些指控誰對誰錯,在互聯網的輿論環境中很難得出一緻結論。但讓馬斯克破防的,當然不止輿論的攻擊——還有實打實的經濟損失。
被馬斯克點名起訴的 Media Matters 指控 X 平台将企業投放的廣告和涉嫌種族主義帖文一起呈現,挑動了廣告商的敏感神經。受此影響,多家廣告商宣布暫停對 X 的廣告投放,讓後者的收入進一步下滑。
(圖片來自 UNsplash)
馬斯克雖然不按常理出牌,但也能看清情勢。意識到發飙不能解決問題後,他也選擇了妥協。11 月 29 日,馬斯克再一次公開活動中表示 " 支持宗族主義的帖子是我做過最愚蠢、最糟糕的事情 ",主動向廣告商和媒體示好。他也直言,廣告商停止投放會扼殺 X 平台。
識時務者爲俊傑,即便另類如馬斯克,也無法免俗。
馬雲:祝賀拼多多,堅信阿裏會改,阿裏會變
對于馬斯克的妥協和服軟,馬雲或許深有體會。11 月月底,拼多多發布遠超預期的财報,帶動股價連日大漲,市值一度超過阿裏巴巴,成爲年末互聯網界頭号熱話。退休後鮮少發言的馬雲,也罕見在阿裏内網發帖,回應這一 " 裏程悲 " 事件。
馬雲先是向拼多多表示祝賀,肯定了後者過去幾年的決策、執行和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勉勵阿裏員工: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堅信阿裏會變,阿裏會改。與此同時,他也爲阿裏之後的改變提煉了幾個關鍵詞,比如 AI 電商,還有組織的改革。
馬雲這番話說得得體、自信,卻也不乏心酸。穩坐中國電商行業王座多年,這幾年卻眼看拼多多從零起步,步步迫近最終完成超越,馬雲内心不可能毫無觸動。不過單憑市值的短暫超車,斷不能判定拼多多已經将阿裏拉下馬。阿裏的反擊也早已提上日程,更精彩的對決還在後頭。
張朝陽:長期刷手機人會變傻,不思考的人就廢掉了
和馬雲同處一時代的張朝陽,是千禧年之初國内首輪互聯網造富浪潮中最高調,最成功的大佬之一。良好的家庭背景和順風順水的成長經曆,造就了其不羁、豪放的性格,早期也爲網友們貢獻了不少名場面。
12 月初,張朝陽在接受采訪時談到當代人手機成瘾的問題時,就給出了十分紮心的評價:長期被動刷手機會讓人變傻,被動投喂信息隻會消磨時光,不思考的人就要廢掉了。
随着搜狐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走向落寞,張朝陽本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直到最近憑借直播節目 " 張朝陽的物理課 " 重返主流視野。從這一番最新言論來看,雖曆經千帆,其犀利且直擊人心的語言風格從未改變。這一番 " 手機緻傻論 ",其實也是外界共識,并将矛頭指向如今争議頻發的短視頻、直播行業。
過去一年,直播、短視頻鬧出的争議事件确實讓人大跌眼鏡。前有統治下沉市場的兩大頂流網紅 " 秀才 "、" 一笑傾城 " 世紀大 PK 和前者的突然塌房引發廣泛關注,後有鬥魚 CEO 陳少傑涉賭被捕,連帶一大批遊戲主播被封。經過多年的快速增長後,這兩個行業都積攢了不少頑疾,現在到了痛定思痛,刮骨療傷的時候了。
而一直被動接收信息,在短視頻和直播間消磨時間的網友也應該好好問自己一句:網絡世界帶來的短暫刺激,真的能讓人回避現實生活的種種不愉快,獲得真正的快樂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麽各位就應該及時放下手機,回到現實。
雷軍:建議大家少刷手機,多出去走走
關注當代人手機使用情況的大佬不止張朝陽。8 月 11 日,小米發布了一段《人物》對雷軍的專訪視頻,當中也聊到了年輕人沉迷手機的現象。不過雷軍說的話沒有張朝陽那麽紮心,反倒多了幾分真誠,幾分體貼:" 我們家正好是賣手機的,不過我也建議大家少花點時間刷手機,多出門走走、見見朋友、看看風景。"
(圖片來自小米官網)
雖說雷軍這番話不可能改變年輕人的手機使用習慣,對小米公關形象、手機銷量的影響也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卻向外界展示了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将最柔軟、接地氣的一面。
誠然,雷軍屹立于财富金字塔的頂端,不可能完全理解普通人的生活,也未必能和普通人共情。但至少他願意理解年輕人的生活,也願意用真誠的态度和屏幕前的網友們交流。
有很多人說雷軍是初代互聯網大佬中最後一位勞模,小雷更願意稱之爲最後一位 " 活人 "。比起長期戴着面具,在公開場合發表滴水不漏又不痛不癢的公關稿的新一代互聯網掌舵人,雷軍至少還願意與用戶真誠交流、表達自己真實情緒,展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實屬難能可貴。
畢竟在這個年代,真實已是如此奢侈。
沒上榜的大佬,建議回去自己反省一下,這一年有沒有努力工作,公司市值有沒有漲?
要說 2023 最火金句,上面這些大佬加起來,熱度可能都比不上頂流主播李佳琦親手将花西子送上的 " 祭壇 " 那一段經典發言。
有幾個昔日十分活躍的大佬,今年确實意外安靜,如同從大衆視野中消失了一般。不過大佬們不露面,不代表他們沒有努力工作。可能他們隻是學會了韬光養晦,更願意躲在聚光燈之外,默默幹着各種實事。
比如蔚來的李斌,忙着重組内部架構、籌備分拆換電業務;美團的王興同樣在密集發布内部人士調動通知,鼓足幹勁要大幹一場;王興的老冤家程維則更加繁忙,滴滴在今年經曆了重新上架、和小鵬合作、自動駕駛大規模落地測試等一系列裏程碑事件,逐步恢複元氣、重啓擴張。
無論如何,2023 年馬上就要過去了,新的一年,就會有新的希望。大佬們肯定還會貢獻源源不斷的金句,整個行業還會發生許多變化——但這不是壞事,畢竟有變化,才能有希望;有金句,也說明大佬們還願意繼續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