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8 月 10 日電 ( 董湘依 ) 近期,醫藥領域反腐引發震動,中紀委更是曝光一台直線加速器回扣 1600 萬。這次醫藥反腐意味着什麽?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權威醫改專家李玲 9 日接受了中新經緯宅男财經專訪。
李玲教授是國内最早提出政府主導公共衛生醫療的學者之一,對此次醫藥反腐風暴,她直言:" 要真正讓醫務人員有陽光體面的收入 "。
以下爲問答實錄:
中新經緯:7 月 28 日,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視頻會議召開。自此開始,醫藥行業掀起了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反腐風暴。您認爲此次整頓醫療行業腐敗問題是出于哪些背景?
李玲教授: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醫療行業反腐是真正的反腐,是爲老百姓服務的。
中新經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披露一個案例:一台進口價 1500 萬元的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醫院以 3520 萬元買入,居然被醫院院長吃掉 1600 萬元回扣。醫療耗材是醫療腐敗 " 重災區 ",爲什麽會導緻這種現象?
李玲教授:醫療腐敗其實是創收連在一起。 ( 回扣 ) 這個現象不是今天了,應該已經有很多年了。我覺得這個背後其實是體制機制的問題,是因爲我們現在給了醫院太大的自主權。
國家基本上是不管醫院的投入運行和分配的。所謂的公立醫院其實隻是名字上叫公立,但是事實上政府的投入大概 10% 都不到,也就是 90% 以上的收入都要醫院自己去創收。
我們醫改已經十幾年了,但是一個公立醫院的院長,基本上醫院就歸他管,醫院所有的日常運營他得自己要創收,給醫生護士發多少工資,基本上都是醫院内部要做決定的,所以你可以想象,這裏面給了他多少腐敗的空間。
此外,醫院之間都是在競争的,如果你的工資獎金發的少,你的人可能就被别人挖走,所以刺激醫院必須要使勁地創收。
醫院 3000 多萬進一台 1000 多萬的醫療器械,黑一點的可能是院長拿,其實有時也許就是醫院拿了。但是我們對醫療服務的價格也是控制得比較嚴的,就是爲了讓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所以醫院通過器械耗材、檢查的缺口裏面來創收,國家其實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一輪輪地管。
中新經緯:這次整頓長期來看可以使藥價讓利于老百姓嗎?
李玲教授:老百姓可能會有實惠,因爲這次反腐的風暴這麽大,短期可能會好一點,但還再需要不斷進行階段性的反腐。
中新經緯:受消息面影響,醫藥闆塊重挫,短期、長期來看,對于 A 股醫藥闆塊影響多大?對于正處于 IPO 的企業上市影響多大?
李玲教授:短期因爲集采或者這次反腐風暴,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上市公司如果是踏踏實實做研發、生産好藥的,對他們長遠肯定是好的。從長期來看,國家多頭并舉,把體制機制扭順了,市場環境清理幹淨了,那麽就會讓好的企業能輕裝上陣。中國有 14 億人口,我們需要的是世界級的真正有能力的醫藥公司,我覺得這些公司未來是有希望的。
中新經緯:藥品同質化的現象确實還是一直都存在的,研發能力比較弱,沒有真正的創新,您覺得怎麽能夠扭轉這種局面?
李玲教授:藥品在全世界都是壟斷行業,它得規模大才能有能力做研發。國内藥企普遍還是小、亂、差、散,它的主要的能力是銷售,而不是研發。
中新經緯:藥企重銷售,輕研發的現狀何時能夠扭轉改變?據相關統計,以 2022 年數據爲例,步長制藥的銷售費用是 74 億,研發費用是 2.8 億;白雲山的銷售費用是 58 億,研發費用是 8 億;華潤三九的銷售費用是 50 億,研發費用是 6 億;太極集團銷售費用是 46 億,研發費用是 1 億;雲南白藥銷售費用是 40 億,研發費用是 3 億……
李玲教授:國家醫保局成立是我們醫改非常重要的體制機制的改革。随着醫保局的成立,就有了醫保談判藥品和集采,現在集采已經 8 次了,集采後的藥就不需要再去搞銷售了。我們所有的集采和醫保談判的政策都是鼓勵創新,所以這些企業其實是應該有更大的激勵機制,這個局面在改變。但是因爲現在集采的藥量還很少,所以從根本上來說,還沒有改變。
中新經緯:藥企銷售費用高,直接表明都是腐敗問題大嗎?醫療反腐實操層面難度多大?
李玲教授:是的。我們國家 " 以藥養醫 " 的制度已經很多年了,其實是跨國公司帶進來的,所謂叫醫藥代表。确實 " 帶金銷售 " 就可以得到回扣,這已經是個普遍現象。這些年國家一直在打壓,但是層出不窮,它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實現。所以,醫藥反腐要治本就是真正地讓醫務人員有陽光的體面的收入,如果他還做腐敗,那麽成本極高。 ( 中新經緯 APP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作者:餘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