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國内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的财報反映了行業的變化趨勢。在經過近 3 年的轉型之後,上汽集團在今年上半年的财報上,除了依舊 " 穩 " 字當頭,在上半年有些慘淡的行業情況下,能夠保持行業地位,并有所增長。而且,從财務數據來看,上汽已逐漸走出此前轉型的陣痛期,正站在一個新增長周期的開端。
具體來看上半年的财務數據。在 2023 年上半年,上汽集團實現整車銷售 207.2 萬輛。上半年,我國汽車行業實現整車銷售 1323.9 萬輛,同比增長 9.8%,但國内市場需求仍顯不足,在同期基數較低的情況下,同比增幅僅 2.3%,尤其是燃油車市場同比下降 6.4%。在這種背景下,燃油車占比 80% 的上汽上半年獲得這個銷量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上汽集團通過優化結構、降本增效,在營收上和淨利潤上實現了雙增長。其中,上汽集團合并營業總收入 3265.5 億元,同比增長 3.34%,而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70.9 億元,同比增長 2.54%。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上汽集團時隔一年半之後,再次在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上回歸正增長。
而從利率能力來看,在核心的毛利率上和淨利潤率上,上汽在 2023 年上半年分别爲 9.67% 和 3.23%,毛利率和淨利率同比去年都實現了穩步提升。多個核心指标的改善表明,在盈利能力上,上汽集團已經處于恢複期。另外,從市場層面的表現來看,在 2023 年上半年,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在持續增長,新能源汽車占比持續提升,除此之外,海外出口也是上汽在這兩年的重點發力方向,今年上半年其出口再創下新高。
就在 8 月 29 日,中船江南造船爲上汽集團 " 量身定制 " 的首艘遠洋汽車運輸船(滾裝船)正式下水。這艘 LNG 雙燃料、低碳環保、擁有 7,600 車位的新型運輸船,将于 2024 年投入使用,計劃 " 常駐 " 歐洲航線和即将開通的澳新航線。2024 年 -2026 年,7600、7800、9000 車級共 12 條全新遠洋運輸船将陸續 " 入列 " 上汽安吉物流遠洋船隊。這将繼續拓展上汽的出口業務。
随着下半年市場的進一步恢複,以及上汽集團旗下的合資、自主闆塊在新能源汽車上逐步發力,上汽能夠進一步擴大其市場份額,這也将有助于改善其經營表現。而另一方面,上汽集團在技術上的儲備正在逐步轉化爲市場紅利,800V 碳化矽電軸、整車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器、固态電池等創新技術正處于市場投放前夕,随着明後年技術全面發力,上汽将進入改革的收獲季之中。
01
三大新利潤增長點形成
在年報 " 經營情況的讨論與分析 " 部分中,屢屢出現的 " 發力新賽道 " 五個字,集中概括了上汽集團未來的成長性,而這在于新能源汽車和海外市場兩大闆塊。這兩大闆塊已經成爲上汽目前增長最快的業務所在。而在新能源闆塊,上汽已經啓動了三年行動計劃,以加快發展新能源車。目前上汽各個整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都在加速發力。
在自主品牌方面,智己汽車的 LS7 月銷量排名中國品牌 30 萬元以上純電 SUV 第一,随着更具競争力的 LS6 發布上市,其整體月銷量有望實現大幅攀升;飛凡汽車憑借 "30 萬内最舒适的轎車 " ——中大型純電轎車飛凡 F7,月銷量保持同比高速增長。在合資闆塊,上汽通用五菱拓展純電代步微車産品陣營,五菱缤果、寶駿雲朵等新車正在加快放量;上汽大衆 ID. 系列,銷量逐月攀升,其中 ID.3 在 7 月銷量已經接近萬輛;而上汽通用在别克 Electra E5、E4 上市之後,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逐步打開,整體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突破萬輛。
對上汽集團這樣的大集團而言,在規模化上的優勢一旦出現,則起勢會十分快。可以預判,上汽大衆、上汽通用兩大利潤闆塊将會很快恢複正常。就新能源汽車來看,上汽集團 8 月 8 日發布的産銷快報顯示,今年 7 月,上汽的整車銷量約爲 40 萬輛。其中,新能源車銷量約 9.1 萬輛,占比約爲 22%。自 1 月份以來,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一直保持 " 逐月環比連漲 "。而今年前 7 個月,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 46.3 萬輛。而從去年來看,其在 2022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 101.7 萬輛,占比 19.1%,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占比增長了約 3 個百分點。對于上汽這樣的巨艦來說,這種轉型可謂是又快又穩。
另外在出口方面,上汽集團這幾年也可謂是海外遍地開花。在明鏡 Pro 此前統計的歐洲主要市場銷量中,上汽的 MG 品牌在英國、愛爾蘭等國家都殺入前十之中。在上半年,上汽集團的海外銷量就達到 53.3 萬輛,繼續行業領跑,出口在上汽集團的銷量中占比也超過了 23.8%,正在向國際化汽車公司快步進發。
當前上汽海外業務已經實現規模性盈利,并已經成爲上汽集團上市公司層面的一大重要盈利來源。不過,上汽方面沒有對外宣布海外業務的盈利數字。根據上汽國際此前介紹,歐洲正在成長爲上汽海外業務第一個 " 二十萬輛級 " 市場,其中新能源占比超過 50%。上汽還在美洲、中東、澳新、東盟及南亞打造 5 個 "10 萬輛級 " 市場。上汽近期決定在歐洲建廠,目前正在選址之中。這也将是第一家在歐洲建立整車工廠的中國自主品牌。
另外,上汽奧迪在今年出現了新的情況。上汽集團在 7 月對外宣布,已與奧迪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将結合各自優勢,加快上汽奧迪全新電動車型開發,滿足中國客戶對高端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
這次合作對于上汽技術輸出有着重要意義,上汽将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攜手奧迪聯合開發産品,開啓合資合作新篇章,打造互利雙赢新模式。在采用上汽平台技術,也就是智己平台之後,上汽奧迪的産品力将得到迅速提升,這對于上汽集團提升品牌和利潤能力都有積極作用。而這反過來則又會對上汽旗下的智己品牌銷量形成促進作用。在高端品牌形成銷量規模之後,上汽經營情況将得到迅速改善,而上汽也會回到其應有狀态之中。當然,上汽正在拓展的新利潤點并不止這一個。
由此來看,上汽在未來已經形成了三大新利潤,分别是新能源汽車、高端品牌和出口業務。
02
技術紅利爆發周期已至
要保證新利潤點的成立,技術是基礎也是核心。而對于上汽而言,其在 2021 年就表示将大手筆投入,全面向高科技企業轉型。今年,上汽持續在研發上保持高投入,比如今年上半年其研發總投入 79.54 億元,創下 6 年來新高。研發投入直接超過了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0.9 億元),這種大手筆投入在行業中不多見,也代表了上汽的決心和實力。
上汽曾對外透露,正在打造擁有 " 智慧的腦 "" 強勁的心 "" 敏捷的身 " 的全新 " 科技生命體 "。
強勁的心,包括全新動力電池和全新一代電驅動系統等技術。在 8 月 30 日,上汽集團剛公告,公司将與清陶能源合資成立合資公司上汽清陶,聯合開發安全性能、能量密度、成本均優于傳統锂電池的新一代固态電池産品,加快固态電池産品在公司量産車型上的規模化應用。
在近期,上汽與清陶能源合作的固态電池已經亮相。據悉,與傳統磷酸鐵锂電池相比,能量密度翻番、安全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續航輕松突破千公裏。按照規劃,在 2024 年上半年,智己汽車搭載固态電池的高性能、長續航車型,将首先實現規模化量産;而在 2025 年,智己、飛凡、榮威、MG 将推出多款搭載新一代固态電池的量産車型,并突破年十萬輛級的規模。
固态電池隻是上汽爲未來儲備的龐大技術池中的一小部分。在接下來,上汽會不斷拿出王牌技術。在 " 敏捷的身 " 方面,按照計劃,2024 年," 整車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器技術(VMC)" 将首先在智己汽車的産品上落地。該系統是國内首個 " 以全域線控智能執行 " 爲載體,融合了線控轉向、後輪轉向、四輪幹式 emb 制動、四驅電機以及電控懸架等先進的運動控制平台。
據悉,其可以實現橫縱垂三向六自由度的協同控制,包括蟹行模式。另外,其四輪獨立的 EMB 制動模塊互爲冗餘備份,确保車輛在 1 個、2 個或 3 個 EMB 制動模塊失效時仍可以保證車輛的制動能力。它使車輛能夠在不同駕駛模式和複雜路況下,始終保持車身穩定,讓新手 " 秒變 " 老司機。
而 " 智慧的腦 " 上,2025 年 " 中央計算 + 區域控制 " 全棧 3.0 智能車解決方案将全面落地,實現 " 艙、駕、算、聯 " 四域合一,域控制器數量減半、數據帶寬提升 5 倍、線束長度減少 30%、OTA 速度提升 70%,IOT 生态深度互融,支持數據閉環,車輛将具備自學習、自進化和自成長能力,成爲人們最貼心的 " 智能出行伴侶 "。
除此之外,還有搭載碳化矽模塊、定轉子雙油冷電機、Boost 升壓充電功能的上汽 800V 碳化矽電軸。而從最近的時間點來看,今年下半年智己 LS6 将率先搭載 800V 碳化矽電軸,加速性能比肩百萬級超跑、充電 5 分鍾補能 200 公裏;後續,自主電車更将輕松進入 "2 秒加速俱樂部 "。在經過多年的技術研發之後,上汽從 2023 年開始進入技術全面落地階段,從今年開始上汽也迎來了技術紅利期。上汽在未來會持續轉型,在發展中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
推薦閱讀